“不要动不动就骂孩子了,请珍惜孩子在家的日子,7岁以前,家是他全部;7到12岁,家是晚上;13到18岁,家是周末;19到23岁,家只有春节了;往后就剩下大年初二了……”在头条关注文章里,读到这段话,真是怦然心动呢。因为总结得太对了。著名作家龙应台《目送》里也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只是,作为一个年轻时不甚合格的母亲,待我了解、理解,并亲历过以上两段话时,我已经是目送孩子的背影渐行渐远了。人老了,爱回忆。我时不时的也追忆往昔,自责懊悔自己在孩子12岁之前,我为什么不静下心来,全身心投入地陪伴他成长,给他更多母性的温柔、关爱、依赖、引导,和家的温暖?只可惜,人生所有的错,后悔不来,注定成为遗憾。那就昨日之日不可留,放过自己,忘了遗憾,放松心情过日子呗。时间过得太快,孩子的长大好像只一刹那的神话。他在我们的唠唠叨叨和不知不觉中,突然就长大了。他已经从我身边离开,再不需要我接送,自己早早晚晚坐校车,读了高中。所幸的是,这个过程中,我已经开始阅读、码字,渐渐变成一个明理的母亲,跟他相处多了些愉快和谐。他不愿住校、坚持走读,我尊重他的意见。他的手机因为疏忽,在上课时叫了起来,被老师没收,我去帮他处理。他觉得代数老师不尊重他,他上课假装睡觉拒绝听讲,我给予他正确引导和开解……后在众多家长的抗议下,学校重视舆情,换了这位老师,更是如他所愿,心情大好……周末,在他补课之余,我陪他逛街购买学习用品、衣物鞋包所需,带他享受小城时尚生活,适时进行因地制宜的励志教育,引导他上进有所追求,达成自己心愿和小目标。他喜欢的、想要的生活,通过他自己的努力基本实现了。只是离家、离我,越来越远了。曾经,在朋友饭局上,遇到她另一个医生朋友。医生长相清秀、短小精悍。当他听朋友介绍,说我的孩子在外留学时,他突然笑脸一沉,把手里的热毛巾摔到桌上说,你们这些人咋想的?居然花大把的钱,让自己的娃离自己那么远?图啥啊?我笑说,我们做父母的图啥?图娃能有一对鸟的翅膀,随心而飞,飞向他喜欢的生活呗。医生说,我觉得你们傻!我这辈子,就喜欢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日子,一个都不能少。我家也是一个男孩,他连大学都没考上,就在本地读了一个职校,天天走读回家,我很知足、很开心。待他毕业后,我就帮他买辆车,在本地找份工作朝九晚五,早出晚归守在我们身边,然后结婚生子。我们为什么生娃呀?不就图我们老了老了,身边有娃陪伴和照顾嘛。像你们这种让娃离家去远方的父母,自己独守空巢,当初还不如不生娃呢!我说,你的这种想法、做法,是一种,我们则又是另一种。谈不上谁对谁错,只是各取所需,看娃自己的选择和追求呗。医生说,噢,你们家是太宠娃了。敢情娃想做啥就做啥。你们做父母的都依着呀?我说,娃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他的想法只要合情合理,我们做父母的都该支持。医生说,话是这么说。但娃们还年轻,做事情容易冲动,他们的想法必须先通过我们父母,由我们帮他们决定才对。毕竟我们年长,各方面经验丰富些。再说,我们是父母,做啥都是为孩子们好。比如我的孩子,将来在本地工作,工作上遇到麻烦或者有什么人事小纠纷,我都可以帮他去解决。你就不行,你娃离家那么远,你连知道都不知道。这不是失控了么?我说,娃们离开家庭,走上社会,也要经过他们长长的一生。期间,肯定会遇到各种工作、生活上的问题,我们做父母的不可能事事帮他们解决。终究还得靠他们自己。医生说,反正我尽我所能,尽我余生替我娃摆平所有事。反正我生他,就为我照顾他小,他照顾我老。所以,我的娃必须在我身边。我说,这是你想要的生活,没错的。只是各家情况不同而已呗。咱不争了,好好吃饭吧。后来,从朋友那里,我得知,医生的太太在本地某商城做着某品牌油烟机代理,是个管事经理,长得很漂亮。他们的儿子职校毕业后,子承母业,也进了这一行。想来,他是过上他想要的子承膝下,含饴弄孙的幸福生活了。不过,我也不后悔。我觉得,孩子想“飞”,我们做父母的奋力相助一程,然后看着他自由地“飞”,也是一种幸福。#龙应台个人简介#
2、龙应台多少也算个名人,怎么说这样的话啊#龙应台个人简介#
3、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龙应台龙应台的这段话想必大家都已经读过,作为家长都明白,要想让孩子努力读书,真的是一件很让父母头疼的事,孩子,你在为谁读书?为父母?为老师?还是为你自己?其实,一个人做事的动力有两种,一是内在动力,二是外在动力。内在动力,源于一个人内心对事物的兴趣,做事之后带来的喜悦感、成就感,而这种感觉又会增加他对做事本身的兴趣,促使他产生愿意做事的自觉冲动。外在动力,则是由一个人的外部因素刺激所导致的,这种刺激虽然也会让他产生喜悦感、成就感,但这种感觉却是有条件的,一旦这种外部因素发生变化,不再对他有吸引力,那么他就不再愿意继续做事,甚至会对事情产生厌恶感。事实上,读书学习亦是如此。如果掌握方法,帮孩子找到学习的动力,孩子自然而然就开始认真学习了。小编今日推荐《孩子,为你自己读书》,一本让孩子明白读书的意义、爱上学习的书。这本书里面有理论,也有举例,书里还介绍了很多学习方法: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预习复习,如何攻克薄弱科目等。此外,还介绍了很多为人处世的方式:如何对待朋友圈,如何处理青春期困惑等,面面俱到,家长和孩子都应该好好看看这本书。后这段话送给所有的孩子:孩子,你要明白,你在学习上付出的所有努力,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你自己。你今日的刻苦努力,成就你明日的辉煌,让你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让你的生活过得更充实、更精彩。读书能够让人变得聪慧、谦虚、有学识,终让你成为一个优雅且出色的人。没有日积月累的读书学习,就不可能有明日的辉煌。当你用自己的努力创造了一个美好的未来,当你感受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当你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你就能明白读书的真正目的,也会感谢自己曾经付出的汗水和努力!
4、《暖石斋读书记》内容简介本书是作者三十余年写作的与书有关的数百篇文章中的一部分,是这方面文字的第一次结集。作者出生于胶东农村,在乡下无书可读,文革期间进城,也基本无书可读,偶尔得到一本,也只能偷偷走马观花,难以细细咀嚼消化。待得冰消雪化,猛地进入书林,那沁人心脾的书香令作者欣然,亦令作者陶醉,他好似一个采花大盗,家花(正式出版物)野花(非正式出版物)齐饕餮。大量地买书,通宵达旦地读书,继而奋笔疾书,记下自己的读书心得,买书经历,淘书甘苦。书柜由一个发展为十几个,直至家里放不下,挪一部分到朋友家。这里有作者第一次买书的辛酸,有获得第一本字典的欣喜,有与好书失之交臂的遗憾,有对貌似有理的雅贼的批判,有与各地亦师亦友的书友的情谊,有手抄二十万字后书主人的惊愕,有一面之交即获得台湾友人赠书的惊喜,有对十三岁杭州女孩边玩篮球边读书中考作文全市第一的折服,也有对十三岁台湾男孩与其母龙应台关于职业操守论述的敬佩,后一部分是中外书话“十年陈酿”的芬芳。打开它,一个平常人的不平常读书经历就在你的面前,他是你的朋友。全书分四辑:书厮乐淘:收文14篇。记述买书、淘书、邮购、拍卖的故事。书缘漫话:收文11篇。记述与来新夏、韩石山、王稼句、萧金鉴、自牧、傅天斌,以及嘉兴秀州书局的书缘。书里明月:收文26篇。主要为读书随笔,其次为读书杂谈。书话探骊:收文28篇。这是本书具特色的一辑,为作者在《藏书报》的专栏《十年陈酿》文章结集,所谈均为出版十年以上的中国书话集19种,外国书话集9种。其中多为书话珍本,且有难得一见的如梁永先生的《雍庐书话》、王稼句先生早期的几本书话集子《枕书集》《补读集》《笔浆集》《谈书小笺》《砚尘集》等;外国书话有《我与兰登书屋》这样的名著,也有不常被人提及的《聚书的乐趣》《书的故事》等。书前有作者代序《我的书房梦》,后记则交代了作者的爱书与著文的过程。
5、龙应台说,美国大爷你行行好,别再让我尴尬了行不?
6、一早了解到龙应台的观点并在全网传播。观点和介绍跟我印象中有较大出入。通过查询,原来我把龙应台跟龙永图记混淆了。朋友,你搞清楚了吗?龙应台,女,1952年生于中国台湾高雄,现代作家、曾担任“台湾文化部部长”。上过《可凡倾听》栏目。作品有《亲爱的安德烈》等。龙永图,男,生于1943年,湖南长沙人,中国入世谈判的首席谈判代表,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 原博鳌亚洲论坛理事、秘书长;曾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等。我读过这句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时看到是说龙永图说的,而实际是龙应台写的。从我以下截图看来,也的确有朋友搞混过了。而你呢?
7、一次,林青霞应邀去跟朋友喝茶,听说倪匡也来,她还特意带上刚写好的几篇文章。见到倪匡后,像学生一样紧张地递给倪匡,请他指点。没想到倪匡看完说了一句话,林青霞听后松了一口气,眼睛笑得像一弯月牙。林青霞1994年息影后,相夫教子,过了几年天天打麻将,购物、喝茶,无所事事的“阔太”生活,她感到无聊。这时候有朋友提议:你从影这么多年,见多识广,阅人无数,为什么不把你所见所闻写下来?你的素材简直取之不尽。林青霞觉得很有道理,自己半生的经历,好多事好多想法,为什么不可以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可只有高中文化的她,脑子里的东西不少,要落到纸上,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常常坐到桌子前很久也写不出一个字来。好在她有不少朋友都是作家,林青霞就向他们一个个请教。她打电话向琼瑶请教如何写,琼瑶告诉她,不要担心自己的文笔好不好,先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只当是在和朋友聊天。在琼瑶的鼓励下,林青霞放下心理包袱,放手写起来。龙应台是林青霞的闺蜜,近水楼台,林青霞自然不能放过,为了能多跟龙应台学习,她干脆跑去她的工作室常住,写作水平因此突飞猛进。一次,马家辉和太太林美枝约她去半岛酒店喝茶,一起去的还有倪匡夫妇,林青霞一听大师会在,赶忙带上刚写好的几篇文章,去跟倪匡讨教。大家谈兴正浓,天色渐晚,当侍应生把蜡烛点上的时候,林青霞觉得时机已到,从包里拿出一叠手写的文章,递给倪匡,请他指点。倪匡就着蜡烛光看文章,林青霞在一旁像个小学生一样,认真地等候着。倪匡看完后,抬起头说了一句:“文章只有两种,一种好看,一种不好看。”说完,停顿了一下,林青霞紧张得不行。倪匡接着说:“你属于好看的。”林青霞听到后松了一口气,眼睛笑得像一弯月牙。得到大师肯定后,林青霞在写作上更是倾尽全力,有时候竟然写上了瘾,经常写到深夜。有时候为了一句话反复修改,很有股子“拼命三郎”的劲头。有一次出去应酬回来,忽然来了灵感,坐下就写,第二天天亮,照照镜子一看,自己还穿着高筒靴,化着妆,戴着耳环项链。原来连衣服都没换,竟然写了一宿。每次文稿发出去之前,林青霞都要请朋友指导、改正,刚开始觉得她是写着玩的朋友,都被她严谨的态度折服了。很多圈中好友去了她家都很吃惊,家里到处摆满的不是古董,而是书。在文坛朋友们的带领下,林青霞在写作的路上一路蜕变,陆陆续续出版了3本散文集。林青霞的文字真挚细腻,因为对文字怀有的敬畏和虔诚,在写下每一个字时,都倾注了全部的心力。阅尽千帆的她,看人看事具有独特的观察视角,对友人的真情流露,只需寥寥数笔,就能感动读者。也许她的文采并不是出众的,但她字里行间的那份真诚,却足够打动人心。2022年,林青霞在写作上又获“丰收”。除了香港大学授予她荣誉博士学位的称号,还拿到了“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展”散文组的推荐奖。在她68岁生日那天,还亲自宣布自己的新书即将出版。经历了大半生的辉煌荣光,后半生选择笔耕不辍,一直努力向前,认真生活的林青霞,再次证明:任何一件事,只要想做,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可对于写作这门手艺来说,还是需要有专业的人来指点,才能不走弯路。很多人都对写作感兴趣,但苦于没有老师指点。对于普通的写作爱好者来说,不可能像林青霞那么幸运,有那么多的作家朋友和写作高手。但如今有很多写作的基础入门书籍,可以为我们指点迷津。其中值得推荐的就是《诗词格律全集》这本书了。都说诗词格律是写作的源头,这本《诗词格律全集》从诗词起源、概述、基础知识、格律、诗词种类、修辞手法到诗词的赏析,书中都有详尽的介绍。不仅能提高你对诗词的鉴赏力,还能从名篇里获得写作方法的借鉴。这本书既适合初学者学习、鉴赏之用,也适合进行专业的研究。不论是鉴赏古诗词,还是启蒙诗词创作,这本书就是你的良师。如果你想写出一首不错的诗词,想培养自己的写作语感,这本书就是好的写作指南。即使没有作家梦,仅仅想了解中国诗词格律的脉络,也是一本不错的基础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