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简介20字(巴金简介个人资料)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09 02:58:35 浏览
1、巴金简介个人资料

我的观展记忆(五)一.2006年11月。北京。我看过这几个展览。一是王府井大街上国际艺苑美术馆的五人油画联展;二是中国美术馆的清华大学九十周年艺术与科学展览;三是中国现代文学馆及该馆展出的01联动设计展。后二个印象尤深。“艺术与科学”主要是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师生作品为主,兼及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艺术家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美术馆上上下下展厅共700余幅(个)。艺术家与科学家联手,新思路,新形式。科学家李政道博士和画家吴冠中教授都有自己的作品或联手创作的作品。比如在美术馆大厅门前左右各有一尊庞大且现代感很强的雕塑,左边称之为“生之欲”的雕塑就是李政道先生的创意,冠中先生完成的。进入大厅,左右两侧巨幅素描一为爱因斯坦像,一为齐白石像,科学与艺术遥相呼应,主题突出。二.在中国现代文学馆,我几乎泡了一天。从上午九时半进馆到下午五时离馆。上午,我都在现代文学的展厅里。鲁迅、巴金、郭沫若、茅盾、冰心、曹禺、老舍七位大师的成就及生平简历布展在一楼大厅的中央,鲁迅居中之中。二楼是按时序、流派介绍有成就的作家、作品及手稿。茅盾先生的手稿给我印象深,它卷面清晰,字迹娟秀,即使修改过的地方,丁点也不马虎,干干净净。看得出,先生是一个做事十分严谨的人。三楼是部份作家的书房和藏书。书房基本按原貌存放,可以想象出作家写作、生活的情状。记得有以下作家的书房——冰心、丁玲、萧乾、姚雪垠、蔡仪、李健吾等等。围绕着这些作家书房的是作家藏书柜,书柜太多,无法细看。按说应挑几位自己欣赏仰慕的作家藏书看看,细细琢磨一下,是哪些书曾对这些作家产生过影响?或者说,从藏书看作家的趣味与修养。三.从三楼乘电梯到B层即地下层,是01联动设计展览,该展室有张设计作品让人惊叹,它将一个男人的半节脸和一个女人的Y部组合成一个完整的长满胡须的男人的脸,其想法之大胆,设计之新颖,让观者叹曰:亏他想得出!用过中餐,我在文学馆外面的草地上溜达一圈,草地上大大小小错落有致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大师的雕像,鲁迅的,老舍的,茅盾的,冰心的等等,每个人的神态都是作家生前有代表性的,鲁迅的横眉,老舍的亲和,茅盾的矜持,冰心的慈祥……。我的老乡沈从文在一个不起眼的路边草丛中,那是一块紫铜浮雕,是先生年轻时的模样。不错了,先生能在中国现代文学馆有一席之地,算是对他文学成就有了肯定。不过,浮雕上的先生,其神情是那么安祥与不在乎。先生一生淡泊名利,对他如何处置,他肯定不会在意。记不得哪位作家说过,作品才是自己好的雕像。下午在多功能厅听平面设计讲座,此讲座是配合这个01联动设计展搞的.开讲座的是两位美国设计师,一个老一个年轻。我们边听翻译边看幻灯和录相,很新鲜。老美设计师谈到的设计三要素即明晰、适度、智慧给我印象深刻。这三要素不也是一切艺术创作所要求的吗?

2、小学生巴金简介

1972年,巴金的妻子萧珊逝世。三年后,巴金才领回妻子的骨灰,他每天抱着骨灰盒入睡。这样和骨灰盒共枕的日子,巴金一过就是30年,直到2005年去世。萧珊为何能让大文豪巴金对她这么痴情?萧珊,原名陈蕴珍,1917年出生于浙江。1936年,19岁的萧珊跟随父母迁到上海,进入爱国女子中学读书。她容貌秀丽,入学没多久,就在好友的介绍下进入了学校的剧团,开始接触到新话剧,也因此爱上了文学。有一次学校剧团公演,萧珊出演女主角四凤。她扮相美丽,情感真挚,观众都被她的表演深深打动。萧珊也因此和当时的一些思想先进的文学青年,有了深入的交往。但是这种交往给萧珊带来了麻烦,她被学校开除了。对此,萧珊只是气愤,并不感到惋惜:“学校应当是生长新思想,维护新思想的地方,就因为我认同进步人士的思想,就开除我?这种学校,不念也罢!”于是被开除后,萧珊就在家自学。没了学校的束缚,她开始搜集各种进步作家的小说来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萧珊接触到了巴金的小说《家》。读完《家》后,她被小说中描述的主人公深深地打动了,那些住在深宅大院里的青年们,他们的感情是那么炽烈而又纯真,勇敢的他们,对于压迫他们的封建力量,丝毫不畏惧,也不妥协!萧珊觉得,能写出这样的作品的人,一定也是睿智的。于是,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的萧珊提起笔,给作者巴金写了一封信,她在信中提出了许多人生的困惑,希望能够得到巴金的解答。末尾署名:一个深陷迷茫的女孩。正是这封信开启了巴金和萧珊的缘分之门。巴金收到信后,给萧珊回了信,亲切地称她为“我的小友”,他不仅在信中解答了她对人生的困惑,还赞扬她的文笔,鼓励她写作。萧珊接到巴金的回信后开心,看完信后,更觉得豁然开朗,便真的开始动手写作起来。与此同时,她也继续和巴金保持着通信,时不时地,在信中向他请教一些写作上的问题。在巴金的指导下,萧珊对自己的作品几经删改。几个月后,她终于鼓起勇气,将《在伤兵医院》的稿件寄给了杂志社。等待结果的日子是难熬的,萧珊十分忐忑。但一个星期后,她在家中的邮箱里看到杂志社的来信,得知自己的稿件被采用时,萧珊高兴得一蹦老高。她立刻回房间,写信给巴金:“我的处女作《在伤兵医院》发表了,发表在矛盾主编的《烽火》上。这一切,都要感谢你的帮助。我想和你见一面,不知道你能不能答应我这个冒昧的请求?”随后写上了见面的地点和时间。萧珊把信装进信封,想了想,又红着脸,把自己的一张照片塞进了信封里。几天后,萧珊提前到信中说好的饭店中等待。过了没多久,巴金果然来了。萧珊其实早在报纸上见过巴金的照片,但是他本人看起来比照片上要更年轻,也更儒雅一些。萧珊起身走到巴金面前,笑着说:“李先生(巴金原名李尧棠),你好。我就是你的小友。”巴金被少女的笑容晃了眼睛,心神微动,看着萧珊,也笑了:“你看起来,比照片中更像一个小娃娃呀。”萧珊身着校服,黑袄蓝裙,清丽脱俗,巧笑嫣然,说:“李先生也比我想象的要年轻多啦!”虽然是初次见面,但是因为之前已经有半年的笔谈,两人并不觉生疏,想谈甚欢。言笑晏晏间,情愫也在这对相差13岁的男女之间慢慢滋生。见面之后,两人没多久便恋爱了。经过8年的恋爱,巴金和萧珊于1944年结婚。婚后,两人恩爱,相守28年,几乎没有吵过架。在那十年的艰难岁月中,夫妻俩都受到了批判,过着煎熬的日子,但是两人始终对彼此不离不弃。两人不仅是夫妻,也是精神上的知己。巴金是作家,萧珊也与文学有着不解之缘,1949年后,萧珊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还曾经担任《上海文学》《收获》等刊物的编辑。1972年,萧珊死于癌症。因为种种原因,巴金在三年之后,才拿回妻子的骨灰。拿到骨灰后,他不顾众人的反对,坚决不肯让骨灰落葬,而是把她放在自己的床头,说:“我要陪着我的小友,直到我生命的后一刻。”巴金用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诺言,此后的33年,他每晚和妻子的骨灰共枕入眠,仿佛萧珊从未离开。抱着骨灰共眠33年,这样的事,初听起来似乎有些耸人听闻,但是当我们听完了巴金和萧珊的故事,就能够理解他为什么这么做了。萧珊是巴金的灵魂伴侣,两人因为文学而相识,相知,相爱,相守,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彼此的情感联系越来越紧密,到后来精神世界已经几乎相通,对于巴金来说,妻子虽死犹生。一切和她有关的事物都代表着美好的回忆,骨灰盒又有什么可怕呢?

3、巴金简介及代表作

很多孩子对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入,都只看到表面的内容,所以品读不了作者创作时的情感和要展现的内容。对于高年级孩子来讲,理解起文章就会浮于表面,写作上就显得一般:因为孩子不懂怎么用一些写作的技法,同时素材也选得不够新颖。所以,面对高年级的写作与阅读,我们研究了一套《赏读文学大师课》这个内容先让孩子批注精选的文章,让孩子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赏析文章优美的句子,也让孩子掌握文章的中心等。当内容批注完成之后,还会带着孩子进行赏读文章的技法、人物等。接下来,把这套内容简单介绍如下:1、学习要求:5年级以上且有批注基础,不然品读不了。2、名家简介:精选了鲁迅,老舍,巴金,沈从文,朱自清等名家的经典篇目。3、内容简介:这是部分内容相当丰富,A、绘制思维导图:会带孩子绘制全篇文章的思维导图,让孩子理解和记忆更深。B、名家技法借鉴:带着孩子梳理和借鉴不同文章的不同技法,以后可以用到写作上。C、创新思维训练:带着孩子进行逻辑表达和运用每节出现过的文言经典语言进行创作。D、学习笔记:让孩子学会做笔记和整理笔记。​如果您要让孩子参加,可以私信留言:参加!

4、巴金的雾简介

1944年,40岁的巴金终于等来了自己的真爱,娶了小自己13岁的萧珊为妻。结果,面对妻子的突然离世,他却连一场追悼会都不愿意办,还对亲友说:“不办了,这还不是她的结局”。巴金原名李尧棠,是我国的文学大家,被誉称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与同时期的其他文人相比,他是难得一见的专情之人,一生只爱一人。他与妻子萧珊的故事始于1936年,那一年,年仅31岁的巴金早已经名声在外,经常收到读者来信,其中不乏追求者。但巴金一个也没看上,直到一个自称“一个十几岁的女孩”的来信,终于敲开了他的心门。一位女孩因为读了巴金的小说《家》,将其奉为自己的人生航灯,所以频繁的给巴金写信。巴金感受到女孩的纯真和迷惘,也在信中尽力解答她的问题,并亲切的称呼女孩为“我的小友”。他们通信了半年,两人也从单方面的粉丝发展为了笔友。这一天,巴金又收到了小笔友的来信,但信件内容却与以往不大相同。只见信中写道:“笔谈如此和谐,为什么就不能面谈呢?希望李先生能答应我的请求”。巴金如约来到一家咖啡馆,不多会就见到一位身穿校服,梳着短发的女孩来到自己面前:“李先生,您可比我想象的年轻多了”。巴金一愣,说道:“你也比我想象的更像个女娃娃”,随后两人都不禁开怀大笑起来。18岁的女孩子正值青春,再加上她的健谈,让生性沉闷的巴金增添了几分朝气,两人敞开心扉,倾心交谈。直到此刻,巴金才知道女孩名叫萧珊。他们也从笔友变成了挚友,来往更加密切。爱情的种子悄然萌芽,随着时间推移,萧珊对巴金的感情已变得无法遏制。于是,又一次会面中,萧珊突然对巴金说:“我喜欢你,想做你的妻子”巴金愣在当场,虽然他之前就感受到了萧珊对他的感情,但说实话,他还没做好准备。“我比你大13岁,你还小,思想不够成熟,我怕你以后会后悔”,巴金直接说出自己的忧虑。不过他显然是小看了萧珊的决心:“我已经想得很清楚了,觉得你很好,也一定不会后悔今天的决定”。巴金被萧珊的情绪触动,外加他本身也对萧珊很有好感,所以也就顺势答应了这次表白。就这样,两人谈起了恋爱,感情迅速升温,但很快两人的感情就面临了严峻的考验。随着全面抗战的爆发,巴金辗转多地进行抗 日宣传,萧珊也一直不离不弃的跟随。虽然艰苦,但有彼此的陪伴倒也不觉,不过意外还是发生了。因为炮火的阻隔,这对恋人失联了。直到1944年,虽然6年不见恋人音讯,但巴金依然坚守初心,内心里对恋人的思念也与日俱增。身边的家人朋友都劝他再找一位女子结婚,而且此时他身边的追求者依然众多,但巴金都一口回绝。万幸的是,彼此牵挂的两人终于相见了,而且很快就定下了婚期,有情 人终成眷属。两人的婚礼很简单,仅仅是给朋友们发了一个通知(没宴请),在在小饭馆昏暗的灯光下就着一份清炖鸡和两样小菜碰了下杯。40岁的巴金终于给了这女孩一个家,结束了长达8年的爱情长跑。婚后,两人的生活幸福,育有1儿1女,彼此倾慕,巴金常常说妻子的文学水平比自己还高。在长达28年的婚姻中,两人愣是没有红过一次脸。尤其是特殊时期的那几年,诸多昔日的朋友都和巴金划清界限,再加上关牛棚、贴大字报等,巴金备受打击和磨难。作为妻子,萧珊也被劳动改造,甚至遭到殴打,但这些都没有吓退她,依然坚定地陪在丈夫身边。正是因为有了萧珊的支持与鼓励,巴金才能在心力交瘁中坚持住。但丈夫挺住了,妻子却骤然倒下。1972年7月,萧珊被查出直肠癌晚期,很难想象她瞒着丈夫忍受着多大的痛苦。这一次换巴金来守护爱人,他每天都去医院陪护妻子,鼓励妻子不要灰心,但病情的发展并没有如他所愿。或许是感觉到自己不行了,后一次手术前夕,本想陪丈夫走完一生的萧珊终于还是说出了道别:“看来我们要分离了”8月13日,带着对丈夫的不舍,萧珊离开了,终年55岁。巨大的悲痛让巴金一度将自己封闭起来,直到三年后拿到妻子的骨灰。彼时,儿女和亲朋都劝巴金将妻子的骨灰入土为安,但巴金拒绝了:“我宁愿把她放到我的卧室里,这样就能一直陪着她”亲友又劝他帮妻子办一场追悼会,巴金又拒绝了:“先不办了,现在还不是她的结局,将来我要将我们的骨灰掺在一起,这样她就不会孤独了”很多关心巴金的人都希望他快点走出悲伤,纷纷替他介绍老伴,也都被一一拒绝。@史大侃萧珊走了,巴金的心也死了,在巴金的心中,她是他的。直到2005年,每日怀抱妻子骨灰盒入睡33年的巴金,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他终于不用每日饱受思念之苦了。巴金死后,后人根据他的叮嘱,将他和爱人的骨灰混在一起,伴着玫瑰花瓣撒向了大海。他终于可以以另一种方式永远的陪伴着那个相濡以沫的妻子,历经磨难的爱人,记忆中18岁的女孩了。关注@史大侃持续分享斑驳历史中的那些人和事。

5、巴金简介20字左右

1936年,32岁的知名作家巴金,与18岁的“小迷妹”以书结良缘,开启了一场旷世的爱情神话。巴金,原名为李芾甘,自从他撰写的名著《家》问世之后,在大上海声名鹊起,很多人视他为青年作家的偶像。其中,有位刚来上海不久的小女生,频频与他书信往来。彼此通信达大半年,却从没相见。后,小女生主动在信中写道:“咱俩相谈甚欢,却素未谋面,倘若李先生方便的话,能否约个时间,咱俩一起坐下来面谈,如何?”信中附上约会的时间、地址,和一张她的照片。巴金心生好奇,如约来到咖啡厅。不一会,一位身穿高中生校服的妙龄女子款款而来,对着巴金像久别重逢的知己般欢叫着:“哎呀,李先生,实在是抱歉,让您久等啦!”巴金温和一笑:“没有,我也才刚到啊!”小女生扑闪着灵动的大眼睛,含笑着说:“李先生,您可比我想象的要年轻多了。”“真的吗?”平日沉默寡言的巴金话匣子少有地被打开了,他幽默地说,“你怎么比我想象中的更像娃娃呀!现在,可以告诉我你的名字了吗?”“我,萧珊,”小女生落落大方地伸出手来,握住了巴金温暖的大手掌,想不到,这次见面的握手,从此,就是一辈子的不离不弃。两人开始了长达8年的恋爱,萧珊在巴金的鼓励下,开始文学创作。随后考取西南联大外文系。1944年5月,待彼此都考虑成熟之后,年届不惑的巴金携手比自己小13岁的萧珊,以在贵阳郊外小旅馆里度蜜月的方式,迈进了婚姻的殿堂。萧珊,是第一个,也是一个,让巴金真正动情的女子。巴金和萧珊婚后朝夕相处,恩爱有加。婚后第二年,他们生下了女儿李小林,5年后,又添了儿子李小棠。新的家庭,给巴金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是他40年前从未有过的温馨。巴金深爱着这个浓情蜜意的家,舍不得离开萧珊和女儿小林。过去,巴金喜欢到处旅行奔跑,婚后,他几乎不外出旅行。巴金说:“他如今愿意做的事,就是安安稳稳待在上海工作,因为,这里有我的家人,有我的至爱。”萧珊同样视巴金比自己的生命还宝贵,她时常对巴金深情告白:“在我的生命里,你是重要的,无论时隔多年,你永远是我的偶像。能够成为你的妻子,是我幸运的事。”两人相互鼓励着,相互携手前行。在那段特殊的日子里,上班高峰期,巴金只能挤公交车上班。公车特别拥挤,乘客把车门口堵得严严的。巴金没经历过这样的场面,于是看着一辆辆车驶走,却上不了车,又怕迟到受训斥挨罚,心下着急。有一次,好不容易挤上一辆车,身体还有一半在车外,萧珊就在车下用纤细的双手和双肩用劲推着巴金的后背,仿佛在用整个生命的力量来支撑他,不让他倒下。每逢夜晚,巴金拖着批斗时受尽屈辱的身躯跨进家门,只要一看到萧珊关切抚慰的目光,一切磨难顷刻消除。巴金诉苦:“日子难过啊!”萧珊用同样的声音回答:“日子难过啊!”随即,她马上加一句:“再难也要坚持下去。坚持就是胜利。”忧虑和操劳终还是影响了萧珊的健康。她患了肠癌,没能及时诊治,身体日渐消瘦,为了不让巴金担忧,她忍受着病痛,从不哼声。1992年,萧珊因癌细胞扩散住院,她生平第一次忧伤地对巴金说:“看来,我要先离开你了,可是,我舍不得你啊……”巴金肝肠寸断。老天爷终还是带走了萧珊,也带走了巴金唯有的爱情。巴金悲痛欲绝,著书《怀念萧珊》,在第四部分文末初稿,曾写下这样一段话:“人死如灯灭。我不相信有鬼。但是,我又多么希望一个有鬼的世界,倘使真有鬼,那么我同萧珊见面的日子就不会太远了。”萧珊去世多年后,巴金仍然无法从失去萧珊的悲痛中走出来。他写字台上,始终放着萧珊的照片,他的卧室里,放着萧珊的骨灰盒,他的床头柜上,放着萧珊翻译的几部作品,巴金时常对着这些物品出神,萧珊的音容笑貌每一天都会浮现在他的深情怀念中。有人曾劝巴金把萧珊的骨灰安葬,但巴金说:“我要让她的骨灰放在我的卧室里,如此,我就会觉得她依然没离开我。”多年后,有人想给巴金再介绍一个老伴,被巴金一一谢绝,在他心中,永远只有萧珊的位置,是容不下其她女子的。他们历经28年的婚姻生活,始终相亲相爱,相濡以沫。萧珊曾对巴金说:“你永远是我的神,跟我的心同在。我的目光永远地跟随着你。我的心里永远有你。在艰苦中我会叫着你的名字。你知道我陪你走这一段路程有多么幸福吗?”巴金回应萧珊:“你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你的骨灰里有我的血和泪。你永远不会离开我,也从未离开我。此后,我的骨灰将同你的骨灰搅拌在一起, 我们永远不分离。”2005年10月17日,巴金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后人遵从巴金生前的遗愿,将两人的骨灰混合在一起,撒入大海。对这相爱一世的恩爱夫妻,从此长眠在那片海洋,永不分开。#史上恩爱的夫妻##历史#

6、巴金家的简介

刚才看到个介绍现在几位副国级女性的帖子时,看到第一个就是介绍的铁凝:铁凝是茅盾、巴金之后的第三位作协主席,也是中国文联主席。她从1975年开始,就发表文学作品,目前有长篇小说4部,中、短篇小说100余篇、部,以及散文、随笔等共400余万字。看到没有,铁凝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目前著作是400余万字…这个字数量,可能还不够我们很多网文作者一本书的字数吧?前段时间不是有个什么作者,因为一本书写了十多年,一千多万字还不完结,被人告了吗?网文界这个写得多的乱象,不知道啥时候是个头啊!其实我想说的是:羡慕他们水那么多字还能赚钱啊![抠鼻][抠鼻][抠鼻]#网文##巴金简介20字#

7、文学家巴金简介

【春日读书兴味长】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开展读书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自己要读书,还要带领学生一起读。开展读书活动,可以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助推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抓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很多人都在讲教育要回归初心,回到根本。我觉得,读书,就是教育的原点初心;读书,就是学校的基本功用。一年之计在于春,让我们以阅读开启新学期。《古典的春水:潘向黎古诗词十二讲》潘向黎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这本书就如同书名“古典的春水”一样——美。是讲析古典诗词,是传播优秀文化;是文学鉴赏,是美育教育;是思想引领,是情感熏陶。大的特点是将中国古典诗词解得切、讲得美、析得妙。审美,是语文核心素养里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文学教育、美育教育、思想教育、情感教育,我们可以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都能得到满足。该书曾荣获第四届钟山文学奖,我且引用授奖词:匠心独运、眼光精辟。唐诗宋词在其笔端游走,语言精美、笔法轻盈。厚重而不失灵动。经典阅读与人生体悟相结合,楬橥之人的常情,寻绎常人的之情,多角度展现了人生的普遍性和个人感受的独特性。可谓学识与妙悟融合,灵心与文心共振。延伸阅读:《诗的八堂课》(江弱水 著 商务印书馆)《阅读苏轼》朱刚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这是作者朱刚为宋代大文豪苏轼写的一本小传,兼有苏轼诗词、散文等经典名篇的赏析,名家论苏轼和苏轼年谱等。主体部分是苏轼传,作者用简洁的文字描写了苏轼的一生,从“科举士大夫”到“走向生命的完成”,共12章,生动展示了苏轼一生中从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到“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泰然、坦然和怡然的心路和生命历程。中小学生阅读此书,费时不会太多,启示可能很大。苏轼的人生经历,他的为人处世,他的诗词文章,都是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添绚丽而耀眼的一笔。延伸阅读:《苏东坡传》(林语堂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温儒敏讲现代文学名篇》温儒敏 著 商务印书馆这本书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统编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在其讲授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一本现代文学名篇赏析读本。全书分30讲,从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伤逝》《野草》《朝花夕拾》,到胡适的《尝试集》,从郭沫若《女神》中的“五四摇滚”到冰心“不可重复之美”的“冰心体”,从郁达夫、闻一多、徐志摩到李金发、周作人、朱自清,从矛盾的《子夜》、巴金的《家》,到老舍的《骆驼祥子》、曹禺的《雷雨》,从沈从文的《边城》、萧红的《呼兰河传》,到戴望舒的《雨巷》、艾青的《大堰河》。从钱锺书的《围城》、张爱玲的《金锁记》到穆旦的诗、林语堂的文,从赵树理《小二黑结婚》“土得掉渣的美”到《白毛女》“民间伦理与艺术高度”等。该书对中国现代文学名家的介绍和对名篇的赏析、解读,角度新颖,解说精辟,围绕作品解读其时代意义,解析其文本内涵,引领读者深入中国现代文学的“现场”,从时代的大背景、作者的创作思想和独具特色的文本表达中,还原、找寻作品的深刻思想和艺术魅力。延伸阅读:《孙绍振古典散文解读全编》(孙绍振 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作者陈冬平系广东省深圳市桂园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报2022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教育# #读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