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的创新文化从哪里来 | 1998年2月,有一位著名企业家考察美国回来,在企业内刊上发布文章《我们向美国人民学习什么》,回答了这个问题。第一,崇尚创新,就算倒下,也倒在美国的土地上。“高科技企业叱咤风云,不论谁死谁亡,都是在美国的土地上,资产与人才仍然在美国,破产只是拴住了法人,员工又可投入新的奋斗。这种从国家立场上来讲的宏观力量,永恒地代表美国的综合国力。”第二,对机会有一种文化价值的理解。在美国“各个大公司的研发经费都在销售额的10%左右,以此创造机会。我国在这方面比较落后,对机会的认识往往在机会已经出现以后,作出了正确判断,抓住机会,形成了成功。……他们是靠研发创造出机会,引导消费。他们在短时间席卷了机会窗的利润,又投入创造更大的机会,这是他们比我们发展快的根本原因。”抓住机会与创造机会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它确定了企业与国家的发展道路。第三,对科学英雄的崇敬。“多年来我接触相当多的美国科技人员,由于一种机制的推动,多的人都十分敬业,苦苦地追求着成功,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而非个例。……美国由于私人风险投资基金的推动,使得一批一批的志士,如痴如狂地去追求成功,那种奋斗不止的精神,并非我们共产d人才有。”1183
2、企业内刊内容建议某书法类微信公众号曝光了台湾的著名企业家郭台铭写的单字书法作品“桥”!你别说,写得挺好,应该算得上是企业家中写得好的!这个字,放在台湾与大陆的当下状况,特别应景!据说,郭台铭对“桥”情有独钟,他多次公开支持“金厦大桥”,此外他曾多次捐款修建大桥,富士康的企业内刊也叫《鸿桥》。但愿郭台铭心里一直有座桥,为和平统一去除那道沟壑的桥!
3、企业内刊10年发展历程我是一位在职资深人事总监。那一年,大约是2006年,我尚在一家台企任职企业文化宣传工作,主要负责企业内刊编辑和工厂各式各样的各种大小娱乐活动,大到周年庆典、尾牙、厂区大型赛事,小到每个月的生日party、福利关爱……[大笑]工厂人多,高峰时有四五千人,少也有两三千人。起初人力资源部也都挺团结,大家一起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可是,2006年底,从台湾总部调来了一名留美归来的姓吴的博士,他如一条鲶鱼一样,掀起了工厂轰轰烈烈的改革之路;一时间,组织中的人开始了各种各样的拉帮结派。“轮饭团”、“新秀帮”、“三人帮”、“恶人行动队”就是在那个时候蓬勃发展起来的。[我想静静]我记得清楚,首先是轮饭团的出现,三五个明着借轮着请客吃饭的幌子,实际上是处境相同,互相慰藉倾诉或吐槽一番,进而确定各自的立场。[抠鼻]接着是新秀帮,因为吴博士瞧不起现有团队的人,认为个个都被原来的领导给腐蚀了,所以他新招了一批应届大学生,并且扶新惩旧的意图很明显,自然获得宠爱的新秀不自然的抱团精进;而旧人也自然而然的抱团取暖了。[耶]再来是三人帮,从心理学上来讲,三个人的团队是稳固,既灵活方便又隐秘,记得我当时与一位姓谢的同事和姓游的同事一起组成了XYZ三人帮。我们三个人经常交流,时常分析办公室局势,俨然一个神秘情报局,将公司所有信息一网打尽,互相调侃,互相安慰又互相激励,那份工友情恰如战火纷飞的革命友情,在岁月时光的珍藏里,成为我这一生珍贵、纯真的情谊。[比心]后说下恶人行动队,大家背后里将吴博士身边一堆人假想成敌,只要有任何风吹草动,大家便互相通气,看吧,今天头号目标出动啦,大家注意,小心陷阱;哦,不,二号头目颁发了幺蛾子命令,去他的;三号恶人已就位,大家给他杯里放点盐……大家将改革先锋们列为恶人,并热衷于捣乱和使绊子,可见当初的工厂改革又怎么可能取得成功呢?[笑哭]果然,两年后,吴博的改革失败被调回了台湾总部,而我也于2008年离开了那家公司跳槽到了另一家海外上市公司。[赞]这是我职业生涯中,为数不多的拉帮结派的经历,而让我多年后仍念念不忘的是XYZ中的两位同事,谢同事回了湖南长沙发展,而游同事至今仍在那家公司,而我却在外经历了四家公司空降经历……[可爱]三个人走向了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年岁月,不知道他们是否还时常记得我们的XYZ三人帮?[灵光一闪]友友们,你们有相同的经历吗?欢迎评论区留言。[玫瑰]我是人事总监米米在深圳,欢迎关注我,与你一起分享职场精彩生活。 [鼓掌]#你上班有经历过拉帮结派的同事吗#
4、企业内刊模板当主要读者变为90后,企业内刊应该怎么发展?今天,在河南商报举行的中原内刊研讨会上,河南兴港投资集团《兴·港》主编吴勇表示,兴港投资集团的员工,大部分为90后。而90后不同于60、70后、80后的读者,他们希望内刊是更活泼、更有趣、更新颖的。但同时,内刊也是一个传播企业文化、凝聚员工力量的载体,又需要具备一定的严肃性。因此,吴勇认为,企业内刊如何在活泼有趣和严肃性之间找到平衡,是内刊负责人需要思考的问题。#中原内刊破圈计划#
5、企业内刊策划方案今天是个开心的日子因为我的两篇文章在企业内刊上上稿了这两篇文章都是长篇每篇一千字左右质量也是杠杠的在头条上,我近比较低迷好像大家都比较低迷好在我有企业的内刊这两篇文章一共奖励五百元真金白银五张毛爷爷啊晚上,又可以大吃一顿了说实话:我感谢写作感激自己遇到了写作这不仅仅是因为写作带给了我金钱的激励更为重要的是:他给了我希望、快乐、信心、乐观写作,让我能够更友好地和这个世界相处能更平静地与自己相处更热爱生活此刻,我想说:感谢写作感谢头条感谢内刊感谢你们愿我们这些爱好写作的人都能够在写作的路上遇到更好的自己。[微笑]
6、企业内刊主要内容卸任万亿央企掌门人的山东人宁高宁有多牛?先后执行4家世界500强,一门出了“三杰”!2016年1月5日,北京朝阳门的福临门大厦前,大批中粮集团的员工拉起大型条幅,其中一条写着:忠良相送情无限!当天, 宁高宁正式卸任中粮集团董事长,开始了“国企业放牛娃”的又一站——担任中国中化集团董事长,这将是他执掌的第三家央企,创下了先后执掌3家世界500强企业的纪录。员工为什么会打出“忠良相送情无限”?或许有很多含义,但其中一条可能是,2004年12月28日上任中粮集团董事长时,宁高宁做的第一件事是,将内刊改名为《企业忠良》,向员工灌输作为“职业经理人忠心与良心”的管理理念,并在新一期《企业忠良》发表了《分层次》一文。宁高宁1958年出生于山东滨州,高中毕业后,下过乡、当过兵, 1979年考上山东大学,本来他报考中文系,但中文系名额满了,被调剂到了经济系,毕业后,又到匹兹堡大学读MBA,主修财务。后来他曾说:当时也不知道什么叫MBA,上了半年的课后才知道,原来是为将来的生意做准备。但是当时国内的观念还不开放,做生意还有点被人瞧不起......可以说,他是一路误打误撞,学起了经济学, 1987年,进入华润集团。10多年后,一路升迁成为华润集团总经理、董事长。2004年转任中粮集团董事长,12年后又成为中国中化董事长,2年后,兼任另一家世界500强央企中国化工集团董事长。先后执掌过4家世界500强央企、同时执掌2家世界500强央企,在中国堪称纪录。而且,在每一个家企业,他都做了很多带有标准性意义的“大事”。各举一件:在华润时,正是华润大发展时期,华润收购了雪花,并将其打造在为中国大的啤酒企业;在中粮时,2008年,出手相救蒙牛,宁高宁还接替创始人牛根生担任蒙牛董事长;在中国中化和中国化工,则将两家企业重组整合成为万亿央企。去年5月,由两家世界500强重组而来的新中国中化控股正式挂牌,至今旗下拥有17家境内外上市公司,1.5万亿元总资产,22万员工, 2021年的营业收入超过1.1万亿元,在2022年世界500强中,排第31位。宁高宁担任新成立的中国中化控股集团的首任董事长。今天,64岁的他正式卸任,由总经理李凡荣接任,完成在中化使用的宁高宁结束了“国企放牛娃”之旅,留下了一串纪录,也留下了传奇。如果看他的家庭会惊叹,传奇还不止如此。他有兄弟2人,哥哥宁守诚,1975年上大学,1979年考上研究生——当年宁高宁考上山大,后来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博士生,并出国做博士后,成为斯坦福大学教授、科学家。弟弟宁光,1983年——宁高宁从山大毕业——考上大学,如今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校长,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氏三兄弟,堪称“一门三杰”。更有趣的是,兄弟三人上大学时,都是拎着同一只柳条箱去学校的——时间正好无缝衔接,这个柳条箱他们的母亲1958年花11块钱买的。同样神奇的是,兄弟三人,2人读到博士,1人读到硕士,都在自己的领域做出了不凡成就,而他们的父亲没上过一天学,年轻时就参加了革命,后来担任滨州滨州卫生局副局长。创造传奇的宁高宁背后, 有一个同样传奇的家庭!#李凡荣出任中国中化董事长、d组书记,宁高宁卸任#
7、企业内刊优秀文章图一、马化腾在腾讯公司早期的工牌。那时候QQ还在叫OICQ。图二、腾讯内刊要求马化腾讲讲创业早期能体现企业文化的故事,马化腾很直接的回答:“创业不是说着玩的,在艰难的创业初期,生存都有问题的时候自然是不会去谈文化。”[赞]小马哥真是简单且朴实。#职场微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