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屈九万简介(清朝有屈九万这个人吗)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09 04:19:31 浏览
1、清朝有屈九万这个人吗

1701年,年仅14岁的高氏被裹着被子送到了康熙的寝殿里,康熙高兴,之后更是频繁宣高氏侍寝,短短4年内高氏就生下了2个皇子1个公主。然而,康熙直到驾崩,也一直没有给高氏任何的名分。高氏,名在仪,出生于江南书香门第,父亲是清代有名的书法家高廷秀,是汉军正蓝旗人秀女。按照当时的规定,八旗子女只要符合13-17岁,就可参加选秀,从而进入宫中,等待机会可以侍奉皇上,从而改变一生。当时高氏被选中秀女,并得到侍寝的机会后,大家并不看好她,因为她是汉军正蓝旗人。清朝入关以后,一直大力维护满人的统治地位,一些重要官职皆由满人出任。虽然从大局出发,宣称满汉一家,逐渐开始也有汉 人出任朝廷要职,但寥寥之数屈 指 可 数,朝政仍把持在满人手中。说白了,她这样一个汉族女子,能突破重围,选秀入宫,已经运气很好了,而今就算是皇上宣她侍寝,那又如何?以高氏的出身,能够得到一次皇帝宠幸的机会就已经是天大的造化了,至于奢望日后还会得宠,就显得有些痴人说梦了。但很快,大家就意识到,这次他们的判断错了,因为高氏自此次侍寝之后数日,在康熙翻牌子的时候,就再次点了高氏侍寝。相较于那时大部分旗人女子不通文墨、热情奔放,高氏给康熙的感觉是不一样的。那一晚上康熙就深深被她迷住了,江南女子的温婉,以及身上的书香气质,一切都让康熙再也离不开她,于是,康熙三天两头的就翻她的牌子。而她也是争气,这样频繁的宠幸很快就让她怀孕了。从1702年到1706年,短短四年间,高氏就为康熙皇帝生下了三个孩子,分别是皇十九子胤禝、皇十九女与皇二十子胤祎。一般来说,能为皇 家诞下子女就是有功的了,更何况高氏还生下了儿子,而且高氏还深受康熙的宠爱。就从这方面来讲,康熙册封高氏为妃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然而奇怪的是,康熙始终不提对高氏的册封。更令人悲伤的是,皇十九子胤禝与皇十九女没几年就夭折了,只有皇二十子胤祎活了下来。自此以后,康熙也不再宠爱高氏了,失去了子女,又失去了康熙的宠爱,高氏也因此伤心,好在还有一个儿子,深宫大院之中能有一个相依为命的儿子,终究还是幸运的。令人欣慰的是,康熙对胤祎却十分关照。自11岁起,胤祎每年都跟着康熙巡幸塞外,到木兰围场狩 猎。要知道,当年,连后面继位的雍正都没有这个荣幸。康熙宠爱高氏,也宠爱他们的儿子,可是一直不对她封赏,而且突然间,就对高氏冷淡了,这一切都让人感到奇怪!按理说,皇帝喜欢一个人就会对她封赏,对他们的子女格外宠爱,甚至爱屋及乌,对她的家人也进行嘉奖。可康熙偏偏不按常理出牌,直到去世,也没给高氏任何名分!这么多年,高氏在宫中都是一个备受宠爱却始终未得封赏的“笑柄”。直到雍正继位,雍正的母亲乌雅氏都看不下去了,于是建议给宫中为皇 室生下子女的嫔妃进行封赏,就这样,高氏被封为皇考秀贵人。地位虽然不高,但总算是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也正是因为高氏没有任何名分,在胤祎长大后,身为母亲的高氏人微言轻,也帮不上一点儿忙。当时,康熙去世,他的儿子们上演了“九子夺嫡”的大戏,好在胤祎那时候还小,也没啥实力,就置身事外了。一开始,雍正对这个年幼的弟弟很是照顾,可是这份宠爱让胤祎一时迷失了方向。在两次装病抗旨不去祭陵后,终于惹怒了雍正。雍正下旨,把胤祎连降三 级,降成了辅国公,一直到雍正去世,他连入乾清宫行礼的资格都没有。作为母亲的高氏,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儿子的艰难境遇,却无力帮扶。@Kiki讲历史回顾高氏的一生,前半生是悲凉的,到了适婚的年龄,就被家人送入了宫中,被 迫接受了安排好了的婚姻,之后在得到短暂的幸福后,先失去了子女,后来又失去了丈夫的爱,可能就连她自己都不明白康熙为何这样对她吧!无情是帝王家,康熙作为一国之君,之然有他的考虑,又怎么在意一个女子是怎么想的呢!帝王的宠爱,如同镜花水月一般,着实靠不住。到了乾隆年间,高氏的身份又有了新的变化,她被册封为“皇祖襄太嫔”。晚年的高氏总算获得了皇 家的承认,这也是她不幸中的万幸!如果有来生,我想高氏宁愿出身于普通人家,从不曾参与选秀,嫁给一个普通人,过着普通的生活,日子虽平淡,却好过了深宫大院的孤寂与落寞!#头条创作挑战赛#

2、清朝青年屈大均

清苑魏村,想低调都不行了,实力不允许了!20000平方米,2台6线!保定南站效果图出炉,位置基本确定,就是距离保定市以南9.5公里处的清苑魏村镇!据悉,不久将来,在这里修建的保定南站设局部地下2层城市广场作为地铁换乘、配套各类汽车场、站,属保定市重要交通链接点。我从小就在魏村镇长大,哪里一草一木,我是再熟悉不过了。魏村历史悠久。第一这里自开始就不是村,一起步就是都城。西汉年间,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封中山靖王之子刘忠为广望节侯,置广望侯国。魏村即当时的广望故城。到了魏太和元年(公元477年),北魏北齐地势相争,此镇隶属北魏,才故取名魏村镇。第二这里自开始就不平静,这里不仅是莺歌燕舞、纸醉金迷的温柔乡,更曾经是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古战场。五代之际,晋开运二年,(公元九四五年),晋出帝石重贵,为雪国耻,争夺燕云十六州,亲统大军,攻取泰州。晋军驻扎在魏村一带,辽主耶律德光,亲统八万骑兵,南下相争,在魏村村东,白团,壁阳城一带被晋军包围,双方一场大战,辽军溃败,辽主耶律德光,骑一骆驼,逃回幽州。(即今日北京)史称之为晋辽第二次大战。魏村古迹众多。由于魏村地理位置险要,又加上连年战火,勤劳勇敢的魏村人民历经多年,将魏村打造成了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重镇。当时用“九门九关九道桥”点明了魏村镇易守难攻的险要。九条要道,和九道关口,分布在环绕古镇一周的金线河的河道上。唯有通过这些桥梁,才能出入村镇。其九座桥梁,各有名称,奶奶庙桥,玉皇庙桥,观音堂桥,魁星楼桥,龙王庙桥,栏杆桥,月牙桥,大木桥,悟道桥。九门乃各有其门。其中西门,鼓楼高三丈三,宽两丈二,墙后一丈五尺。门楼式样,似北京前门箭楼。门楼上端,面西一块大匾,匾池上写:“魏村镇”三个大字,稍下又有一匾,匾池上写:“瑶池西望”,门楼东面匾池上写:“紫气东来”。颜体大字,书法有格,尤如真卿亲笔。南门魁星阁楼,高宽和西门相同。阁楼上层,一魁星塑像,右手玄笔,左手托砚,右腿独站,左腿屈悬,塑像威严有神,栩栩如生。南面匾池上书:“魏村镇”。北面匾池上写着“魁星阁楼”。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到了民国,河水逐渐干涸了,城墙逐步拆除了,村子逐渐没落了,昔日景象越走越远。尽管如此,到了我上小学那会,我依然感觉比附近村的孩子特别奢侈幸福,虽然同样是家徒四壁,但是自己的学校却在一个特别大古香古色、雕梁画栋的三进三出的的大院子里。具体有多少房间我们曾认真数过,到了也没数清。听老师说,我们这个学校原先是一个特别大的寺院,这个大寺修建于唐朝末年,名曰“兴华寺”。寺分前后两座大殿,殿宇雕梁画栋,设计精湛。正殿一尊高达一丈六尺的释迦牟尼佛祖塑像,和十八罗汉像。明正德九年、和正德十二年,智林和尚,曾两次组织复修。使古寺复换新颜。到‘中华民国大改良’时,才拆掉大寺盖了学堂。我们班主任老师办公室正在大寺一个旧殿里,上面的古木料及数块雕刻碑石,仍依稀可见。魏村人杰地灵,文官武将层出不穷。清朝时魏村出了个翰林大学士史麟阁。为了表彰其母,清道光十三年奉旨在中心街上修建了一座汉白玉砌成的,高三丈六尺,长三丈三尺的“贞节牌坊”。牌坊上面正中雕有“圣旨”,两边石柱上刻一幅对联,对联是:“性是良金美玉历久难磨,节如慈竹贞松经寒愈茂”,横批是:“ 慈孝贞节”。圣旨下方,悬挂着清朝状元刘春霖,亲笔书写的一块金字大匾,匾上题字是:“严如冰雪”。可惜,文革初被破坏殆尽。在魏村还有一座特别大的古墓,哪个拍古墓的网红囧叔拍过。具体是官是民一直没有确定。七八十年代,毗邻居民挖土时,曾见汉代砖石。具有关人士初考,是一座古汉墓。从规制来看,墓的主人非王即候,绝非等闲之辈。我们放学常去哪里玩,老人管那叫“封台”,传说古时候,有一狐仙居住于此,人们婚丧嫁娶,或有事,需要桌凳,写个字条,贴于封台,翌日去取,所求皆有。此是传说,自然无据。今日看来,保定南站选在魏村,除了魏村历史悠久,交通方便之外,还有一个重要考量,那就是给魏村这个千年古镇一个复兴的机会。可以相信,随着南站建设开工。许多地下文物将浮出水面,许多不解之谜将大白于天下。重要的是,大量涌来天南海北客人也必将投身于魏村快速发展中来,哪个曾经古香古色闻名遐迩的魏村以崭新的面貌伫立在华北平原指日可待!#清朝屈九万简介#

3、屈九万终判决

跪着的人和站着的人的对比有感而发赋诗一首《有的人——跪着和站着的人》有的人睡着有的人醒了有的人活着有的人死了天蒙蒙亮我走向大街却看到两种人有的人跪着有的人站着跪着的人在给别人擦皮鞋站着的人在引声高歌我走近一看才发现跪着的人在给异国人擦皮鞋异国人高昂着头颅雄赳赳,气昂昂他的鼻孔朝天一团团烟雾被吐出跪着的人被刺鼻的烟雾呛到可是他不敢出声怕惹恼了客人异国人察觉到异样抛来轻蔑的眼光恶狠狠地瞪向跪着的人跪着的人连连道歉就连飞鸟看到了也摇头叹息那个站着引声高歌的人被这一幕惊诧他踱步走来搀扶起跪着的人让他离去可是他不愿他说他已经习惯了跪着他喜欢跪着他不喜欢站着高歌者只能离开他眼睁睁看着跪着的人被一次次羞辱却无能为力他只能望天哀叹过路的人看了也纷纷摇头连连哀叹可是能改变什么猛的一巴掌向跪着的人扇来所有人都劝他站起来只是他说他只是个奴才他已经习惯了给异国人当奴才他早已习惯了跪着伺候异国人与金钱无关只是他觉得给异国人跪着是他的根本大清覆灭已百年民国过去亦多年他人本是清朝奴侍候故主一朝朝民国思潮瀚如海无奈奴性无可改奴颜婢膝今犹在可叹彼人不自知身拥大宅家有院无奈仍有牛马愿甘为异人牛马使吾辈何从扶之站?草有根苗人有本苗歪人屈失根本人富志穷根劣性世间又有几人回刘家阿斗故难扶奴性之人亦难教十年树木树根本百年树人树德行佛不渡人人自渡人不渡己谁予渡?佛之度化在众生却看奴性目可憎弥勒大肚容天下异人小肚共鸡肠佛度世人人不信却信异人喜为奴劣根之性何时了卑躬屈膝到何时布尔什维愿之克奴人觉醒梦之盼泱泱华夏亦多艰愚民扶起何曾迁——《奴·度跪者》你永远叫不醒一个睡着的人也永远无法扶起一个跪着的人跪着的人太多了,我没义务扶起他们他们,好自为之吧!

4、清朝屈九万是个好官吗

民间故事:装傻得富贵。话说在清朝康熙年间,有一户人家姓吴。吴家有三个儿子,分别叫做吴大牛、吴二牛和吴三牛。就在这三个孩子还没有长大成人的时候,吴家就遭了灾荒,这三个孩子实在是养活不起了,违禁之计只能把他们三个卖掉一个,要不然一家子人都得饿死,可手心手背都是肉,到底应该把谁给卖了?乌家夫妇一合计,就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俩用家里仅存的一点白面蒸了一个大馒头。他俩决定,第二天的早晨让这三兄弟抢馒头,谁要是抢着这馒头就把谁给卖喽。其实吴家夫妇这个主意还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你想吧,三个孩子抢馒头,谁能抢上馒头就证明谁有力气,把有力气的卖出去,成活的概率还能高一点不是。虽然他俩这如意算盘打的是挺好,但是他俩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他家的房子实在是太小了。他们夫妻俩在密谋这个计划的时候,他家那屋大牛和屋二牛都是在那装睡。他俩已经听见父母的决定了。于是在第二天的早晨,吴大牛和吴二牛都在那装孙子,他俩谁也不动手抢,而他们的弟弟吴三牛还傻了吧唧的,上去就把那馒头给吃了。吴家夫妇一看,既然三儿子吃东西这么老虎,那就是他吧。于是他们夫妻俩就把吴三牛给卖了。买屋三牛的是一个姓孙的财主,在三牛被卖的时候他还的年幼,他还不能下地干重活。于是孙财主就安排三牛和其他的几个孩子下地放牛去了,可别的孩子放牛都是坐在牛背上,而吴三牛却跟着牛的屁股后头跑。别的孩子就问他为什么三牛就说了,我也叫牛,他也叫牛,我们俩是兄弟,我是不可能骑我兄弟的。能说出这话的人一准是个傻子。于是,吴三牛是个傻子。这件事就人尽皆知了,不几年的功夫,和三牛一起放牛的孩子们都长到十五六岁了,到了这个年纪就得下地干重体力活去了。什么水田旱田染房磨房全都是累死人的活呀。要是孩子干上这活这人基本上就得累废了。可所有的孩子都去干体力活了,只有三牛例外,他还是继续放他的牛。那为什么只有他能放牛呢?因为他傻,这几年来所有正常的人都是睡在炕上的,可三牛这个傻子他偏要睡在牛圈里,牛圈里除了冷之外他还臭。你说三牛在那种地方一睡睡好几年他身上那味能好的了吗?要是让他和其他的伙计一起去干活不得把其他的人都熏死。所以孙财主就自认倒霉继续让三牛放牛去了,眨眼之间三牛都已经快30岁了。这一天孙财主的小儿子生了一场大病,于是他就请遍了全城的名医,但所有人都是束手无策。这小少爷眼瞅着就快咽气了。可正在孙财主绝望的时候三牛冲了出来,他二话没说把小少爷抱起来就扔进了冰冷的牛粪里。此时的孙财主那是又惊又怒,他赶紧命人去救少爷。可这时候三牛竟然用铁链子把牛圈给锁上了,等众人把三牛臭揍一顿,再把铁链子弄开的时候小少爷已经在牛粪里头泡了一个多时辰了。可等孙财主把小少爷身上的牛粪泥巴洗干净之后这小少爷竟然见好了。这时候孙财主就对三牛刮目相看了,于是他就好酒好菜的给三牛准备了一桌酒席就当上感谢他的救命之恩了。在酒席上孙财主就问了:三牛兄弟你到底是用了什么法子才把全子给救回来的呀?只见三牛神秘的一笑,嗨小少爷那病一看就是热病。治热病什么方法有效?当然是用凉气把它积一下子了。那不对,我请了那么多大夫。难道他们都不明白这种道理吗?您请的那些大夫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如果他们实话实说的话,您不得揍他们一顿呢?差不多。所以我把少爷扔到冰冷的泥巴里,就是为了激他一下子,他受了刺激之后,身体的抵抗力就完全的被唤醒了,所以他不就建好了吗?原来是这个样子。那三牛兄弟,你这些医学常识是从哪学来的呢?·老爷您知道我为什么要睡牛圈吗?不知道,难道你睡牛圈跟你学医有什么关系吗?当然有关系了。咱家牛圈的隔壁就是医馆,他家的诊疗室,我在牛圈的墙上偷下来一块砖,然后我就能偷看医生看病了。我这一看就是十多年,这么长时间耳濡目染的,就算是傻子都能学会了。·喂三牛你可是够贼的。这么多年我怎么就没看出来呢?东家其实这些年来我一直是装傻的孙才说,挠了挠头,你为什么要装傻呀?装傻对你有什么好处?我要是不装傻的话,我不就得去干体力活了吗?我要是干上体力活我哪有精力学医啊?我要是不学医,我不就得干一辈子体力活了吗?行,有理想有智慧,我算是服了你了。东家,其实我还有一个小秘密呢。你这秘密可真多,你还有什么秘密一块说出来吧。我小的时候,我爹妈不是让我们哥仨抢馒头吗?对呀!我有印象是谁抢着馒头就把谁给卖了?可不是。其实我也听见我父母说话了,我抢着馒头那是我故意的啊?那你为什么要故意被卖掉呢?因为我知道外面的世界实在是太大了,如果我守在父母身边的话,我这一辈子多就是当个电农。而我如果闯出去了,我就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关键的是,我那两个兄长不还能吃口饱饭吗?孙财主在听完吴三牛的一番话之后,情不自禁的就伸出了大拇哥。小兄弟你可真是有仁有义有屈有身呐,在我的家里你是屈才了。干脆这样吧,我给你介绍一个新老板。这位新老板的名字叫做四爷。

5、屈九万原著结局

【鹿死谁手】清朝年间。江南织造(官名)海保触犯刑律,皇上下令灭门抄家,抄得家徒四壁,掘地三尺。剩下一座空宅,几百间房屋,暂由当地官府派人看管。三九严寒的一个夜晚,三个步兵:戴符、张七、李鹿值班看宅。偌大的宅院空无一物,既不怕偷,也不怕盗,看宅可谓是闲差美事,只管谈笑卧睡。这夜,室内一盏昏黄的油灯,室外是大雪飞扬,寒气逼人。他们三人心想一块,都带来酒菜,用以解寒消闲。于是,黄昏过后就关上大门,闩了房门,躲在卧室里摆出各自带来的酒菜,斟酌了起来。一杯下肚,谈笑有致;三杯入口,手脚暖和,畅叙心事;九杯落肠,戴符是脸红到脖颈,赵七是面呈灰白,李鹿是眼红脸青;吃到深夜,直吃得杯盘尽空,一个个乱了脚步,跌跌撞撞。不知谁抬手剔灯,不由自主地一颤,灯芯淹没油中,室内一片漆黑。又不知谁碰撞了谁,谁推了谁,三人竟酒性发作,扭打了起来。室内瓶盆落地的乒乓声,你一拳我一脚的噼啪声,人被打跌在地的哇哇声,响作一起。他们打作一团,直打到人人精疲力竭,倒地昏睡。第二天,雪后放晴。日上三竿,戴符才醒来,只觉得头昏眼花,腰酸背痛。赵七也睁开眼来,见狼籍遍地,自己腿脚难能动弹。两人面面相觑,也许都觉得昨夜干了荒唐事,相对微微一笑。戴符起身,来推李鹿,李鹿身子僵硬;赵七勉强爬起来,一摸李鹿胸口,李鹿已气绝身亡。两人张口相视,惊愕不已。出了人命,两人只得向臬台衙门报案自首。刑部长官姚安正为海保事件来此州府,留宿臬台衙门,于是,他亲自审理这起人命案。姚安问明了出事的经过后,讯问戴符和赵七:“那么,谁打死了李鹿?”戴符说:“可能是我,也可能是他。”赵七说:“可能是他,也可能是我。”“看来,你们两人都有可能。”姚安说。“是。”戴符说,“大人,你判我打死李鹿,我也不叫冤枉。”“大人,你断我误伤李鹿,我也不喊屈。”赵七道。姚安想:当时在黑暗中厮打,的确难能知道谁打死谁。他感到为难,判他们两人死罪,那么,一条人命怎可两人来抵呢?再一想,如果得知祸首,倒也可明断,于是就问道:“你们中谁先拔拳动手殴打?”戴符说:“先是推推搡搡,后才打了起来,谁先动手,可能是我,也许是赵七,还会是李鹿。”赵七说:“三个人谁都有可能先动手。”“说得也合情理。”姚安心里说。“大人,你断我先动手,我心服。”戴符又说。“大人,你判我先拔拳,我也不否认。”赵七补充说道。这位姚安当了多年的刑部长官,此时感到棘手了,说案件审清了么,应该说事实清楚了;说不清楚么,也不很清楚,凶手不明;说可断案么,可断,任意指一位都可以;说不可断么,不可断,难免冤枉。想到这里,他只得下令把两人暂且关押起来。臬台大人在耳房里听审,见刑部大人退堂,就忙着出门相迎。姚安问臬台:“大人,你说‘鹿’死谁手?”臬台摇摇头。姚安肯定地说:“这是件必不能断的奇案!”臬台不断地点头。后来,过了一个多月,戴符在狱中得了绝症,一病身亡,臬台行文给刑部,释放赵七,权作结案。姚安亲批:可。这才算了结了此案。到底“鹿”死谁手?#清朝屈九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