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2年,名妓严蕊被朱熹抓进大狱,狱卒扒掉了她的衣服,强迫她趴在冰冷的地砖上,用藤条反复抽打身体。朱熹逼严蕊承认与太守之间的不正当关系,谁知严蕊却死不认罪!名妓严蕊,本名叫周幼芳,曾经有人这样形容她——“气质美如兰,才华腹比仙”,但由于家境贫穷,不得已沦为官妓。她擅长作诗,又通晓古今故事,做事很讲义气,待人又真诚,十几岁便已亭亭玉立,人见人爱,许多人不远慕名来见她。当时的官妓,主要是在官府摆宴席时去跳舞或者吟诗助兴的,南宋有个规定是不允许官员和这些负责表演的官妓产生私情。所以,虽然严蕊容貌出众,但是很多人是怀着欣赏的态度去和她结交的。唐仲友便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少有才名,聪慧超人。有一次宴会上,严蕊受到邀请为宾客们表演歌舞,当时严蕊的名声很大,所以唐仲友就想看看她的才华是否像人们口中说的那样。宴会期间,正值阳春三月,粉白色的桃花明媚的张扬在枝头,有人提议以“红白桃花”为题,严蕊思索过后,便写下了《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这首词作一出,便赢得了在场人的赞赏,作者借物咏怀,借用桃花表达了自己的高洁品质,以及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之情。这首词有新意,似无寄托,又有寄托。唐仲友开始敬佩起眼前的女子,得知严蕊的遭遇后,他不禁起了恻隐之心,于是动用关系帮助严蕊脱离了官籍。正所谓“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严蕊也十分欣赏唐仲友的才华。于是,他们二人便经常一起出游,才子佳人本无可厚非。但这却让朱熹看到了机会,当时朱熹推崇的理学和唐仲友隶属的学派相饽,他一直想找个机会,抓住唐仲友的把柄。听说了这个事件后,一番夸大其词,不由分说,便给严蕊和唐仲友定了罪名——官员和官妓私通,可怜的严蕊被收入大狱,严刑拷打。按道理来说,严蕊这样一个弱女子,如何能承受得了这样的折磨呢?朱熹心想,要不了几天,严蕊一招供,罪名成立后,便可上书当朝皇帝宋孝宗,罢免唐仲友的官职。然而他却低估了这个弱女子的傲气。一连几天的严刑拷打,严蕊并没有屈服,她对狱卒说:“我没有做过的事情,就算是打死也不会承认的,况且还是和官员私通,这样伤风败俗的事情。”这话传到了朱熹的耳朵里,他不信自己连一个小小的官妓都治不了,既然她那么在乎名声,那就让她当众遭受刑罚。于是便命令狱卒扒掉她的衣服,用藤条鞭笞她,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大家看着昔日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女子遭受了这样的折磨,一时唏嘘不已……本就娇弱的严蕊遭受刑罚后此时已经皮开肉绽,血肉模糊,处罚的狱卒也看不下去了,便说:“严蕊姑娘,你这是何必呢,认下罪名,早早结束痛苦吧。”严蕊却义正严辞的说道:“我死不足惜,怎么能因为我连累了唐仲友呢?”这件事情一连持续了两个月,严蕊不认罪,朱熹此时也没了办法,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明白朱熹这样做是为了针对唐仲友。事情越闹越大,宋孝宗知道后,为了安抚百姓的情绪,他让岳霖去处理这个案件。岳霖为人正直,觉得此案证据不足,便将严蕊无罪释放了。经此一事,严蕊写下一首词来表明自己的心愿。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这首词简短的概述了她的生平遭遇:并不是自己喜爱风尘,而是不得已沦落风尘,有些事情并不是自己能决定的,如果可以,她希望住在山野间,看山花开满枝头,无人再过问她到了哪里。这件事情过后,严蕊的名声大噪,大家纷纷称赞她的坚韧不屈的品质,她的诗词也广为流传。后来,有许多优秀的青年才子愿意娶她为妻,但是她都拒绝了。不久,严蕊也遇到了她生命中的良人。他是一个宗室的青年,妻子刚去世不久,正处于悲痛之中,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和严蕊相识。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严蕊觉得这个人十分可靠,决定和他结为夫妻,与他幸福的度过了一生,而严蕊的故事也被后人传颂。后的结局让我们感到欣慰,这样一位才女,前半生遭受了人所能承受的折磨,终凭借自己的傲骨留存在历史长河!参考资料:南宋侠骨才女严蕊#历史开讲#
2、朱熹简介及书法作品“婺源县划归江西,但不能改变朱夫子籍贯”,1958年9月17日,伟人在合肥,和张治中等聊天时谈到。当谈及朱熹时,伟人对张治中说:“朱夫子是你们安徽人。”而安徽人张治中则说:“朱夫子被江西抢去了,婺源县现在划归江西了。”却道:“婺源县划归江西,但不能改变朱夫子籍贯,七八百年来他一向被认为是安徽人嘛!”这朱夫子被抢一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你查看朱熹的资料介绍时,在祖籍一栏,就可以看见写着,“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婺源)”。所以,我们现在都认为朱熹是江西人。那么,张治中将军为何有“江西抢人”一说呢?这就跟婺源的行政变迁有关了。北宋时,婺源隶属于徽州管辖。1934年,国民政府将婺源划归到了江西,隶属于江西省第五行政区。而在1947年,民国政府又将婺源划回安徽,隶属于安徽省第七行政区。但是到了1949年5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部队解放婺源县,于是并属华东区赣东北行政区,隶属于上饶市。所以,婺源县以前属于安徽,如今属于江西。不过,婺源之所以出名,不是因为朱熹,而是婺源美景。如今,婺源有了“中国美乡村”的美誉。在各大媒体平台上,婺源的美景经常出现,已经是网红城市了。#头条故事会# #我的家乡有多美# #婺源#
3、朱熹资料简介20字除了建立“苏颂祠”,朱熹还在同安大成殿后“建尊经阁,藏书九百余卷;立教思堂,日与邑人讲论正学,从游甚众”。他多方收集官书,编定教科书,以“圣贤修己治人之道”为讲学的主要内容。颜立水指出,朱熹在同安开创的讲学之风,对后世影响很大。厦门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乐爱国则指出,朱熹倡导“为己”之学,这与当时大多数地方官认为县学是为科举服务的思想有很大差异。据介绍,朱熹将四间县学课堂分别命名为“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前三者为儒家正统之学,“游艺”则带有研究杂学的意思。朱熹觉得当时民族衰败,想用县学改变社会风气,借县学宣扬民族精神。“在朱熹的带动下,闽南中进士的人越来越多,在晋江,研究四书五经的人多了起来,出了很多理学家。”高令印教授称,朱熹在闽南的学生很多,他兴办的县学也促进了当时同安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朱熹在同安讲学期间,追随他的学者也不乏其人。在宋代,有“紫阳始教之高弟”许升,有“有志于紫阳之学”的邱葵,有“得紫阳道学之传”的吕大奎,还有被朱熹品评“明敏有余而少持重”的王力行,这四人都是朱熹的高弟。后来潜心朱学的还有明代的林希元。#朱熹简介资料大全#
4、朱熹简介是怎样的人《紫阳书院》《洙泗书院》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南宋·朱熹《读书之要》紫阳书院江西婺源的紫阳书院早名为晦庵书院,战乱中曾被毁,明朝重修时才改名为紫阳书院。历史上有明朝户部尚书汪应蛟、吏部尚书余懋衡、南京光禄寺卿游汉龙等在此讲过学。"紫阳"是朱熹的名号,而婺源作为朱熹的故乡,也渗入了较多的朱子理学思想。现在的书院主要由瑞云楼、讲经堂、方塘、三贤祠组成,规模宏大,构造精巧,雕刻精美,体现了徽派古建的独特魅力。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洙泗书院中国书院的历史通常从唐代算起,但是洙泗书院的历史却有2500年之久。根据资料记述,洙泗书院就是孔子晚年讲学的"先圣讲堂",历代受人凭吊和膜拜。书院位于山东曲阜城东北四公里的泗河南岸,传为孔子修书讲学的地方,后成为纪念和祭祀孔子的场所。孔子周游列国返鲁后,在此删诗书、定礼乐、系周易,并聚徒讲学。汉代至宋金均名讲堂,元代改称洙泗书院。洙泗书院现占地近两万平方米,院内古柏参天,深幽雅静。有讲堂、大成殿、两庑等建筑,及元、明、清各代碑刻。#朱熹简介资料大全#
5、朱熹简介与个人事迹朱熹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开什么玩笑?这是仅次于孔孟的圣人啊!劝那些没啥墨水又想卖弄的人,少看一些野史和抖音,适当看看书,哪怕是百度一下简介也好。有些人只知道一句:存天理,灭人欲。不理解是啥意思就一顿批判。儒家思想的根本是啥?论语讲的是啥?资治通鉴为啥要从三家分晋开始写?这不都在说礼崩乐坏的根本是于人欲破坏天理。可有些人啥叫人欲啥叫天理都没弄明白就迫不及待的开始骂街。
6、朱熹简介及代表作品朱熹19岁中进士,24岁赴泉州同安任主簿。“当时,他从建阳方向往同安走,路过南平,拜访了父亲生前的好友李侗。”高令印介绍,朱熹初见李侗,便大讲自己有关佛学的心得体会,把自己多年与道谦、嗣公禅师讨论的老佛玄说和盘倾倒出来,以炫耀自己近十年来出入老佛的全部成绩和感受。但李侗对他“悬空理会”的“无限道理”并不称许。他劝朱熹好好看儒学的圣贤书,说是“道亦无幽妙,只在日用间著实做工夫处理会,便自见得”。当时,朱熹“心疑而不服”,但思想上已经开始有了转变。此后,朱熹再次师从李侗,开始了思想上从主“悟”到主“静”,而后主“敬”的艰难转变,并逐渐构建起理学的思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