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恒公简介(郑桓公的后代在哪里)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09 08:08:25 浏览
1、郑桓公的后代在哪里

春秋时期,郑庄公的母亲要害他。郑庄公伤心至极,将母亲终身软禁。1年后,他后悔了,干了一件事,居然让他千古留名!郑庄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风云人物。他的爷爷郑桓公是郑国的开国君主,是西周后一位皇帝周幽王的叔叔,与周幽王一起被叛乱的犬戎人杀了。郑桓公的儿子郑武公继位,是为数不多忠于周朝的诸侯,是他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到洛邑,建立了东周政 权。公元前758年,郑武公娶了申侯的女儿武姜为妻。第二年,武姜生下一个儿子,因为生的时候难产,所以取名叫寤生,也就是后来的郑庄公。寤生的到来,给武姜的精神肉体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因此她从小就不待见这个孩子。三年后,武姜生下了第2个儿子叔段,对其疼爱有加,就更是连正眼都不看寤生一眼。母亲的偏心,母爱的缺失,让寤生的心灵受到了严重伤害,他比同龄人显得更早熟,沉默寡言,能克制自己的感情,让人琢磨不透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当时,嫡长子继承制已成为传统,尽管武姜不喜欢寤生,但寤生仍被郑武公立为国君的继承人。武姜就成天给郑武公吹枕头风,说大儿子的坏话,夸奖小儿子,但郑武公亲眼看到过周幽王因废长立幼,引起天下大乱而丢掉性命,他可不愿重蹈覆辙。再说大儿子谨言慎行,从来没有做过出格的事,又怎么能无缘无故地剥夺他的继承权呢?公元前744年,郑武公去世,17岁的寤生继位,成为郑国的第3任国君,史称郑庄公。武姜没有让自己心爱的小儿子当上国君,心有不甘,就想给小儿子争取利益大化,她向郑庄公提出要求,要他把虎牢关划给弟弟叔段作封地。虎牢关是一座险要关塞,乃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郑庄公委婉地拒绝了母亲:虎牢关死伤过许多人,作为封地不吉利,还是另选一座城池吧!武姜就选了郑国大的城池——京城,作为小儿子的封地。京城与郑国的国都差不多大小。按照当时的礼制,臣子的封地,不能大于国都面积的1/3。很明显,武姜所选的封地不合理。但郑庄公还是答应了,将京城封给了弟弟叔段。叔段把京城当成了自己的王国,不执行郑庄公的任何指令,并且还进行扩建,规模比郑国都城还要大。在母亲的影响下,叔段打心底里看不起哥哥,做起事来有恃无恐,随着年龄的增长,野心也不断膨胀。叔段把京城周围地区,也一点点划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大有与哥哥分庭抗礼之势。在武姜的支持下,郑国实际上已经存在两个政 治中心。可郑庄公却漫不经心,一让再让。大臣们纷纷上言,警示提醒,有的甚至气愤地对郑庄公道:如果你想让位,我现在就去投奔叔段!郑庄公不紧不慢地说:叔段越贪心,灭亡得就越快。终于,公元前722年,叔段公然起兵反叛。他的如意算盘是由母亲武姜打开都城大门,里应外合进行偷袭,逼郑庄公退位。可没想到,郑庄公早就探查到了叔段的阴谋,他首先软禁了武姜,然后派兵迎战叔段。郑庄公这些年大力发展军事,打造出一支能争善战的部队。而温室长大,娇生惯养的纨绔子弟叔段,他的部队只是一群乌合之众。两军刚交锋,失去内应的叔段队伍一下子就被击溃,败逃回京城想坚守城池,但城中的百姓又自发起义,打开城门,叔段只好带着几个亲信随从,如丧家之犬,逃离郑国躲藏起来。叔段的反叛,被郑庄公短时间内就平复了。而对待母亲武姜,郑庄公伤心至极:“我可是你的亲生的呀,为什么要如此对我!不到黄泉,此生与你不再相见!”然后将武姜终身软禁。可过了1年,郑庄公就后悔自己这个决定,倍加思念被软禁的母亲,但当着众人做出的决定,又不好意思收回,因而时常愁眉紧锁。有善解人意的大臣,给郑庄公出了一个主意,黄泉之意即地下,是墓道,也可以是地道,让派人挖一条地道,郑庄公就可以在地下即黄泉之下,与母亲相见,既不违背誓言,又全了郑庄公思念母亲之情。于是二人在地道中相见。郑庄公爬进地道,喜悦地吟诵道:“大隧之中,其乐融融。”母亲姜武爬出地道,被感动了,也吟诵道:“大隧之外,其乐泄泄。”母 子终于和好,这就是脍炙人口的传统故事《掘地见母》,而这个故事也让郑庄公千古留名。@友友有故事作为兄长,郑庄公是宽厚的,他一让再让,可以容忍弟弟叔段分庭抗礼22年,如果叔段不起兵,他是可以一直忍下去的。作为儿子,郑庄公是孝顺的,凡是母亲提出的要求,不管多么不合理,他都尽量去满足。即使母亲要逼他让位,他也依然可以原谅母亲。作为君主,郑庄公深谋远虑,有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掌控一切的能力,所以能够在春秋战国初期,以一个中等诸侯国,咤叱风云数十年,不愧是一代有为君主。#头条创作挑战赛##郑恒公简介#

2、郑桓公是历史什么人物

中国400大姓氏人口及排名一览表:徐姓第十一,郑姓第21,曾姓第31徐姓是当今中国第十一大姓氏,高达2020万人,它主要源自嬴姓,分布集中于江苏、广东、浙江、四川四省,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41%。郑姓人口达到1280万人,排在全国第21,周朝的郑桓公为郑姓得姓始祖,明朝以来其人口主要向东南迁移,当代郑姓人口密度高的在浙东地区。值得一提的是,诞生过晚清名臣曾国藩的曾姓,现在仅排全国第31,人口只有772万人,曾姓发源于今山东省兰陵县一带,在全国分布很广,但不均衡,湖南是曾姓第一大省。

3、郑升公与郑恒公什么关系

郑国的第一位国君是郑桓公,他姓姬名友,是周宣王的弟弟。从他的名字基友就可以看出,他跟周天子走得很近,关系比较亲密,所以大约在周宣王二十二年(公元前806年),就被分封到了郑地,他的封国于是就叫郑国。这个郑地大约在现在的关中地区,距离西周的都城镐京不远。郑桓公姬友在郑地干了三十三年,口碑还不错,得到了当地人民的拥戴。周宣王死后,他的儿子周幽王当政,郑桓公姬友当上了周幽王的司徒。这个周幽王,据说因为一个叫褒姒的女人,跟诸侯国们搞得很不愉快,中央跟地方离心离德。姬友一看,自己这个大侄子太幽太独,感觉早晚要出事,到时候怕是要殃及自己,每天很焦虑。终于,有一天实在憋闷不住,就到了太史伯那里去诉苦。太史伯就是周朝的史官,这个太史伯没准还是司马迁的祖先,史官嘛,成天跟历史打交道,见多识广,兴许有什么化解之道。太史伯就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去东方,雒城以东,黄河以南,找块地方重新建国。那里正是虢国和郐国的地盘,当今两国国君都不太行,人民都不服他俩,你过去,凭借你的声望以及周天子重臣的威望,那里的人民一定会归附于你。姬友觉得有道理,于是得到周幽王的批准,率领自己属地的臣民,一路高歌“向东方去,到广阔的新天地去,与河南的人民打成一片,将我们的事业推向新的高度”,浩浩荡荡地向东迁徙。也不知道是慑服强权还是自愿,虢国和郐国果然划拨出来十个乡邑给姬友,让他重新立国。在这片崭新的土地上,姬友重新建立郑国,因为是新的郑国,所以这块土地就被命名为了新郑。完成了迁国大业的姬友,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倍感轻松。初步制定完内政方针,安顿好自己的家室后,他匆匆地踏上了回京的路途,解除了后顾之忧,回朝廷上大干一场,给子孙儿女们把家业做大做强。姬友回京不久,北方的犬戎突然入侵周天子辖地。周幽王的军队,经过他爷爷,他爸爸的折腾,早已是精华殆尽,战斗力拉垮到底,面对外族野蛮人的攻击,脆弱不堪。可以仰仗的诸侯国的军队,因之前周幽王没事溜狗似的戏耍下,采取了隔岸观火,幸灾乐祸的观望态度。后,周幽王和他的叔叔郑桓公姬友在骊山都被犬戎杀掉了。为郑国操劳了一辈子的姬友,到底是没逃过自己的劫数,撒手人寰了。郑桓公姬友死后,郑国人将他儿子姬掘突立为新的郑国国君,是为郑武公。周幽王的儿子姬宜臼,也继承了周天子的王位,是为周平王。经过犬戎的一番洗劫,眼瞅着镐京也没法住了,周平王也动起了东迁的念头。#历史#春秋诸国中郑国是年轻的,立国是晚的,与齐,楚,晋,鲁,宋,卫,陈甚至秦等这些当时主要诸侯国比起来,实在是一个晚来的宾...

4、郑恒公世系

虢国是由陕西宝鸡东迁的一部分族人建立的叫东虢,西虢在宝鸡现在叫虢镇,郑国也是发源于陕西宝鸡,郑桓公封在陕西渭南华州建立郑国,后郑国东迁到河南荥阳新郑一带,所以叫“新郑”,陕西汉中南郑为另一部分郑国南迁之地,河南郑姓和全国郑姓的祖根在陕西宝鸡。

5、郑桓公简介

百家姓7:郑姓氏来源西周末年,周宜王把他的弟弟姬友封为郑国的诸侯,这是西周所封的后一个褚侯,史称郑桓公。公元前 375年,郑国被韩国所灭,郑公的子孙流亡。以原来的国名郑为姓氏。历史名人[郑成功】明朝末年的名将,率军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郑燮】清朝郑板桥,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