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诒和简介(吴晗章诒和)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09 08:10:38 浏览
1、吴晗章诒和

【老照片】通常,父亲叱诧风云,儿子少有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是,白崇禧、白先勇父子,却是少有的例外。父亲白崇禧,一生功勋彪炳,不用多说了。白先勇,20多岁时写的小说,就入选《亚洲周刊》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近代华文作家的高排名(第七位),而排在他之前的,不过鲁迅、张爱玲等五六人,皆已过世。白先勇成长于抗战、内战,一生辗转重庆、上海、香港、台湾、美国加州……经历几个截然不同时代和社会:少年时家处权力顶峰,见过先辈显赫和上流气派;到台湾又目睹家道中落和普通百姓挣扎;在美国体会到海外漂泊……他是跨过山河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的人。从他的作品里,能看到百年中国的人世沧桑,历史兴衰。看他写的作品,常常令人暗惊。怎么可以把“人情”、“世故”写得如此透彻又不露痕迹。难怪一些大咖,三毛、李安、杨德昌、章诒和、林青霞、蔡康永等都沉浸入白先勇的“世纪性文化乡愁”。今年已八十六岁的白先勇,一生未婚未育,据说他有同性恋倾向。

2、

大明星林青霞人人知晓,可是成为作家,出版了三本书的林青霞你了解多少呢?在一个电视节目上,看到她年逾六十却依然优雅的身影,是在宣传自己的第三本书出版吧?白色的衬衣,绿色的裙子,一头蓬松的短发,自信而淡然地面对着记者的镜头,和龙应台站在一起,偶尔两人对视简聊几句,再次回望镜头,礼貌而又含蓄地让记者拍照。我被这样一个熟悉的陌生人深深地吸引了,十分好奇,她是如何爱上写作,怎么会走上这条写作之路呢?这样的转型实在是令我羡慕和佩服的啊!于是,我迫不及待地买来这三本书,一探究竟。第一本《窗里窗外》,来源于林青霞的第一部电影,琼瑶的作品《窗外》。琼瑶在序言里说这本书,不是一本长篇巨著,不是丰富的豪华大餐。它像是喝下午茶,在靠窗的雅座上,一本书、一杯茶,一点可口的小点心,你可以坐在“窗里”读它,偶尔抬头看看“窗外”的风景。蒋勋说:“多年不见,青霞要以文字修行了。”第二本《云去云来》,是林青霞送给自己的六十岁生日礼物。书名取自元代徐再思的【中吕】《喜春来·皇亭晚泊》中的句子“水深水浅东西涧,云去云来远近山”。章诒和在序言中写道:“进入到中年,息影多年,林青霞性格中增添了沉稳、仁厚以及理性。如今,她用文字做出对自己一生的回顾,琐琐细细,实实在在。而这一切于她,十分珍贵,也十分不易。水深水浅,云去云来,林青霞才六十,小呢。”第三本《镜前镜后》,她形容好友对她的鞭策如同手中常常手持着无形的软鞭,只要一懈怠,就会抽她一下。另一位友人黄心村写《青霞的煮字生涯》中说:“时间是前行的,更是循环的,过去的经验是为未来的呈现存在的,这个未来的呈现,青霞要攥在手里,在此刻,在未来,以文字指引过去的经验,并赋予它新的意义,这才是执着于写作的根本动因。祝福青霞,年复一年,品文煮字,日落到日升。”品文煮字,日落到日升。我喜欢这句话!#头条创作挑战赛# #2022生机大会#

3、

【每日一书】《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本书选取了七个能够全面反映大明王朝运作规则的人物:一个皇帝:朱元璋;一个篡位者:朱棣;一个清官:海瑞;一个太监:魏忠贤;一个造反者:张献忠;一个叛徒:吴三桂;一个忠臣:郑成功。以文学化的笔法描述七个人物在历史场景与文化中的境况,剖析其生命历程背后难为人知的艰辛、焦灼和不得已,展现出大明王朝既强大又虚弱、既意志决绝又精神涣散的全貌。目录章诒和序(原版序言)—— 001丁东序(原版序言)—— 001历史的惯性:朱元璋 —— 001龙爪上的泥土/ 002初生鳞甲 / 010练就帝王心 / 019龙椅上的农民 / 040一、均平天下 / 040二、构建乌托邦 / 054三、结网的蜘蛛 / 061四、思维格式化 / 081甲、禁止奇装异服 / 081乙、化民成俗 / 085丙、学《大诰》运动 / 093权力的奥秘:朱棣 —— 113偏执症患者:海瑞 —— 141一个开得过分的玩笑:魏忠贤 —— 181在劫难逃:张献忠 —— 213无处收留:吴三桂 —— 285血液里的海水:郑成功 —— 329历史比小说更好看(原版后记)—— 362

4、

1935年,张伯驹斥巨资从“天香楼”捞出头牌名 妓潘素。又花费不菲将家中三房妻遣散。却为一幅画让潘素变卖自己的首饰,为其凑20两黄金。究竟为何?1958年,章诒和想学习绘画。父亲章伯钧想到了潘素。章伯钧,担任过国家交通部部长、《光明日报》社社长等职务。章诒和,小名叫小愚,问父亲:潘素是谁?是张伯驹的夫人。小愚一脸懵圈,搓着脑门继续:谁是张伯驹?张伯驹大有名气,其父张镇芳曾当过直隶总督和河南都督。他本人参与过军界,搞过金融,后却在诗词文物上扬名。诗词歌赋无所不晓,琴棋书画,无所不通。1935年他在上海“天香楼”与潘素一见钟情。之后斥巨资,想尽一切办法将她赎出。又花费不菲遣散家中三房妻。然后与潘素结婚,培养她成为画界大师。他是著名的“民 国四公子”之一,家中的收藏,多为罕见之物,全是他用大洋,金条,首饰乃至房产换来的。章伯钧也善收藏,耗尽余钱总藏有五千多件字画,可却对女儿说:“即使这五千多件全部卖了,也未必抵得上他的一件呢。”小愚听得不由得张大嘴。这么传奇的人?不是不相信父亲所说,而是实在无法想像,什么样的东西能值这么多钱......父亲见她表情错愕,打比方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知道是李白的诗吧。张伯驹就藏有李白的真迹,叫《上阳台帖》他把这个送给了毛主 席。“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 楼薄幸名”这是杜牧写的诗,张伯驹收藏有杜牧的字。著名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知道是范仲淹《岳阳楼记》里的,张伯驹藏有范仲淹的手卷。小愚听着,仿佛觉得父亲不是在陈述一个事实,而是在编造一个神话。父亲却又告诉她,张伯驹把118件好的藏品,全部无偿捐献给了国家。然后得了一张奖状。而张伯驹说起自己这些藏品,像是在说一件从别人那里听来的传说。淡淡的,波澜不惊,听之却让人震动不已!陆机《平复帖》是用四万大洋从溥心畲的手里买的。 这个价钱算便宜的,因为溥心畲开口就要二十万大洋。买展子虔的《游春图》,是把弓弦胡同的一所宅院(李莲英旧居)卖给辅仁(大学),再用美元换成二百二十两黄金。这还不够,又让潘素变卖一件首饰,凑成二百四十两,从玉池山房老 板那里弄到手。那老 板张口索要的黄金是八百两!那套四合院可不一般,原为大太监李莲英的宅院,模仿颐和园排云殿规模建造,是京城数一数二的名 宅。马未都当年曾说:“这宅子搁在今天光拆 迁,就得一个多亿。”而这幅画布局得当,运笔细腻乃隋代著名画师展子虔传世的作品。《三希堂帖》、李白字《上阳台帖》、唐寅《蜀官妓图》,当时老袁的庶务司长郭世五愿以二十万大洋卖给他。可一时半会儿搞不到这个数目的钱,只好先付六万大洋的订金,扼腕中把《三希堂帖》退给郭家。范仲淹手书《道服赞》是用一百一十两黄金购来的。张伯驹喟叹:“不知情者,谓我搜罗唐宋精品,不惜一掷千金,魄力过人。其实,我历尽辛苦,也不能尽如人意。因为黄金易得,国宝无二。我买他们不是为了钱,是怕它们流入外国。”唐代韩干的《照夜白图》,就是溥心畲在1936年卖给了外国人。当时张伯驹在上海,想尽办法阻止,可惜都来不及。七七事变以后,日本人搜刮中国文物简直就是变本加厉。而张伯驹却从三十岁到六十岁,一直收藏字画名迹。目的也一直明确,那就是在自己的书画录里写下的一句话:“予所收藏,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抗战爆发以后,夫妇二人为保护这些文物珍品,把所有的字画一一缝入衣被,全部携往西安。一路的担惊受怕,日夜的寝食不安。怕土匪抢,怕日本人来,怕意外的闪失,怕自己的疏忽,时刻担心,整日地守在家中。外面稍有动静,气不敢大出,心跳个不停。为了这些死人的东西,活人是受够了颠簸和惊吓。@菁菁者莪V#真知新坐标#201 8年 纪念张伯驹先生诞辰120周年,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张伯驹先生捐赠的这批文物件件都是国家珍贵文物。其实那些真正能够为我们带来感动的东西,比如爱和温暖。比如信任和坚守,都是看不见的。他们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像他们夫妻二人,彼此相互的挚爱和对这些藏品的温暖。他们相互的依靠、信赖和坚守。也都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的。我们感动的,是他们这一生知己,胜过人间无数。培根说,用伟大的人物事迹激励我们每个人,远胜于一切教育。张伯驹的一生,不怨天,不尤人,坦然自若,依然故我。他一生比捐献的文物要生动得多得多,他的为人也比国宝更珍贵,他的气息和光泽是永恒的,是真正的永垂不朽。“为人不识张伯驹,踏遍故宫也枉然。”你认为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在头条搞创作#本文参考章诒和著《往事并不如烟》

5、

又有朋友让我给她大二的儿子开书单,毫不犹豫把金庸大侠排在第一,紧随其后的有:周国平、余秋雨、易中天、傅佩荣、星云大师、李泽厚、章诒和、陈丹青、王小波、余世维、王志纲、李开复……有三个理由:我认真读过,既解剖人性亦鼓舞力量,我介绍给了子侄。人类的知识与智力宝库汗牛充栋,任何一个书单都可以开出很长。但是,我一般不列南怀瑾。(照片为我的书房)

6、

他是历史圈的牛人,受业于史学大家、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但写的却不是传统的学术著作,自称“历史的局外人”,受莫言、章诒和、刘瑜、柴静、史铁生等一众名作家推崇。◎他从历史深处,窥视复杂的人性。张宏杰老师关注的是历史中的人性,他说,“关心历史其实是关心自己”,“人是太复杂的一种动物,其复杂程度有时让人类自己也瞠目结舌。”莫言亲自为张宏杰的书做序:“张宏杰是个观察和记录的高手。他冷静细致的笔法,把人性的复杂、深奥、奇特、匪夷所思、出人意料而又情理之中表达得淋漓尽致,历史在他的笔下新鲜又迷人。我很少读到什么历史读物能像张宏杰的这些作品一样给我带来这样大的阅读快感。”◎他写历史,比小说还好看。他用写小说的笔法写历史,自带语言天分。在写作材料上,除了扎实的史料,还在心理学、人类学、经济学等各个学科里穿梭自如。著名导演姜文说:“他是个有意思的人,也是个有本事的人。十几年前史铁生就给他推荐过张宏杰的历史著作《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读了好几遍都读不够。”◎他将中国史放在世界史的坐标上来聊,在比较中读历史,更容易看清楚,看到真相。比如,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往往以改朝换代为目标。刘邦、朱元璋都出身底层,后通过战争夺得了皇位。而放眼整个世界,这种事情在别的国家就没有发生过,从来没有见过他们哪个农民成功当上了国王。根子就在体制。……柴静:张宏杰将中国封建专制根源写得剥皮见骨,看得我心里悚然。刘瑜:拒绝谄媚的人,令人欣赏。我的同龄人里,我比较爱读张宏杰,他不立场先行,不杀气腾腾,愿意花很大的功夫去支持一个很小的结论。当年明月:历史是有人性的,也是可以为人所理解的,这一切,我在张宏杰的笔下看到了。既有学术背书,又有独特见解,写得比小说还好看,张宏杰老师的另类史书,稳稳跨入畅销书行列,累计销量超过300万册。推荐张宏杰老师代表作:《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读人性;《中国国民性的演变历程》,读中国国民性;《简读日本史》抽丝剥茧日本人历史上的:“大现象”与”小事件“;《简读中国史:世界史坐标下的中国》两部,长时间、远距离、宽视野、全方位地从世界看中国。这5册书,先知书店都有幸得到了张宏杰老师的亲笔签名,感兴趣的书友收藏阅读要趁早[祈祷]#章诒和简介#

7、

一个民国四公子之一,从富二代到落魄老人,他的传奇一生,足以惊掉你的下巴,他的名字叫张伯驹。张伯驹是河南项城人,出了名的民国富二代。其父亲是直隶总督,是袁世凯的表侄,家住二环内,还开着银行。他们家如此阔绰,可他一不如烟,二不喜酒。这一辈子的不惜一切的爱好就是收藏。张伯驹三十岁的时候,迷上了收藏各路名家的书画。一生醉心于古代文物。1956年,张伯驹将其收藏的部分文物捐给了国家,以求免灾。这些文物包括西晋陆机《平复帖》卷,隋展子虔《游春图》,唐李白《上阳台帖》、杜牧《赠张好好诗》卷,宋范仲淹《道服赞》卷、蔡襄自书诗册、黄庭坚《诸上座帖》,元赵孟頫《千字文》等。(见章诒和《君子之交》)皆非俗物,实在是了得的收藏壮举。就是被称为中华第一帖的《平复帖》,这也是故宫后来的镇馆之宝,还被评为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像李白的《上阳台帖》,展子虔的《游春图》等,堪称国宝的名家字画。张伯驹所有的藏品当中付出代价大的就是这幅《游春图》。为了这幅画,他是卖了家里的宅子,那是李莲英的旧宅。可就算这样,也没凑齐那个买画的钱,终他是靠着朋友的担保才成功拿下了游春图。买下这幅画之后,张伯驹就负债累累了,生活也变得窘迫了。他对这些收藏的爱都大过他自己的命。一九四一年,上海曾经发生了一起轰动一时的绑架案,绑架者知道张伯驹有钱,可实际上,他们家的钱真就变成那些字画了,没有现金了。绑匪要三百万赎金,声称不给钱就撕票。张伯驹却告诉家里人,我死了不要紧,那些字画要留下来。后双方硬是僵持了将近八个月,张伯驹就宁可冒着随时被绑匪撕票的危险,他也没卖过一件藏品。直到后,绑匪妥协了,把赎金从三百万降到四十万,他们家人这才筹到了钱,张伯驹才被救出来了。晚年的时候,张伯驹一直致力于文物的保护和修复,还曾担任过国家文化部的顾问。但是特殊时期张伯驹受到影响,被下放到乡下去劳动改造。等再回到北京后,已经物是人非,张伯驹一家人只好挤在10平方米不到的小屋子里,连正常的生活维持起来都困难,他的晚年居无定所了,家徒四壁,只能靠有人接济,要不然日子都过不下去。也有人曾经评价他,说他是挥霍无度,可他耗费一生的藏品撑起了半个故宫,这是事实,却全部留给了我们。“予所收藏,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流传有序”。这是张伯驹所遵循的收藏信念,他用一生实践了这个诺言。

8、

“思享家丛书”出到第五辑了,读第一辑时,有过一个小的祝愿:“愿她(徐晓)把这个丛书系列继续编下去,虽然我不是每一本都喜欢读。”不是每一本都喜欢,也就意味着有喜欢的。喜欢的,是因为作者放进书中的有长期持着的个性、趣味、思考及跳动着生命力的文字。不喜欢的,是因为它们似乎“立意高远”,要以短期的探讨和一时的方法解决宏大长期的争议,读得我头昏脑胀。1、《半生为人》:较之章诒和女士的情绪忆往,和缓,小河流水,是另一种沉痛。如果对那个时代的人物有兴趣,此书应必读。2、《没有英雄的时代我只想做一个人》:这本标明是丛书第六辑却跑到了“第五辑”,说明了“思享家丛书”历经了一些磨难。而且它的出版体例跟其它丛书完全不一样,夹在中间像盗版的一样。回忆性自传性东拉西扯80年代的经历,读完无太深印像。3、《纸锋》:在一再阅读了它的目录后,发觉作者读的书真是多,虽然网上的片断读来似是不合我的路数,但跟我有同样兴趣的书列出有很多,于是决定收下。读的过程既有欣喜,也是折磨。欣喜是作者果然读书多的一个女子,折磨是她写过大量文字,做过很长时间的编辑,但她的文字对我实在平淡,属于希望快快读完的那种吧。4、《亦摇亦点头》:刀君在这本新书中大揭自己内心,与他原来大揭他人内心不同,但总的风格没变,让大喜欢他的书的还是会大喜欢。5、《大先生》:有意思,作者的第一部戏剧作品就写得这么有意思,值得一看,再一看。6、《1+12:通往常识的道路》和《正义的可能》:它们是我读得“头昏脑胀”的两本……#徐晓# #半生为人# #刀尔登# #大先生# #李静# #思享家丛书##章诒和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