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生活打卡季#历史上的今天1931年11月04日江桥抗战开始1933年11月04日光纤通讯之父高锟出生1938年11月04日中国军事家蒋百里逝世1939年11月04日中国教育家马相伯逝世1941年11月04日日军于常德、桃源等地投放鼠疫菌2002年11月04日中国有机化学家邢其毅逝世
2、光纤之父高昆的粤语视频光纤是互联网的血管。目前,穿梭在海底的四百多条光缆,承载了95%以上的国际数据传输,将世界各国联系在一起,实现全球网络互通。埋藏在乡间田野与楼宇、公路下面的光缆,纵横交错,将数据信息送到你的手机与电脑上。只要你上网,你就用上了光纤。而光纤的发明者是高锟。高锟出生在1933年的上海。那时候中国正处于战乱年代,随着国内战事越来越激烈,高锟全家迁居中国香港。几年后,高锟前往英国求学,毕业后留在了那里。1960年,他加入国际电话与电报公司(ITT),从事通信相关的研发工作。当时的电信通信,主要依赖电话线,也可以简单理解成铜线。在ITT工作3年之后,高锟和他的项目组将电信设备的传輸能力提高了50%。随后他开始觉得索然无味,想转行去当个大学老师。但他找好工作、租好房子,提交辞职信后,他的上司并没有同意他辞职,而是让他参加公司旗下的光通信计划。当时的通信都靠通电的铜线,随着人们对信息传递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铜线跟不上人类的需求了。因为这些由无数根通电的铜线组建成的通信网络,线与线之间会互相干扰,对信息的传输造成很大的困扰。除了干扰问题,铜线的电阻也很耽误信息的传输,电流会因为电阻而损耗,变得越来越小,使信息的远距离传输很困难,也很浪费电能。于是,光纤的概念就被提了出来。1966年,高锟发表了一篇《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的论文,论证了光纤传输的可行性,以此取代电缆通信传输。光在两根光纤里传输时,并不会产生相互干扰,这一点可以超越电缆传输。另外,光纤其实就是玻璃做的细线,这个材料成本比铜线低太多了。另外,玻璃光纤的重量也比铜线轻很多,更方便运输和铺设。总之,几乎各个优点都全方位超越电缆。不过,高锟的这篇论文,并没有产生大的反响,当时的工艺根本做不出来符合理论标准的玻璃细线(光纤),因为当时的玻璃不够纯净透明,光传输时损耗严重。高锟没有气馁,开始了寻找如何做出光纤的旅程。他飞往世界各地的玻璃厂,希望厂商们能研发并生产光纤。不过,很多厂商都表示“没有兴趣”,或是“这根本不可能”。因为关于光纤通信的发展,只有高锟一篇论文,很多厂商觉得看不见未来,不愿把成本放在如此艰难的光纤研发上,甚至嘲笑高锟是痴人说梦。把玻璃做成纯度很高的细丝,在当时堪称颠覆性的事情,人们甚至连用什么样的工艺来制造这种玻璃都还不知道。为了推进这件事,高锟甚至还找了ITT的竞争对手贝尔实验室。他后来在自传中说道:“那时我很清楚地知道这个计划是大的工程,将来需要动员几百万人。”4年之后,玻璃业巨头康宁公司生产出了真正意义上的低损耗光纤。自此,全球各地的实验室和工厂才开始积极投入光信息传输的研发。经过无数工程师和机构十几年的努力,光纤才被广泛推广应用。到20世纪90年代,得益于光纤的应用,人类开始进入信息传递的“光速”时代。随着光纤产业越来越成熟,人类在海底铺设了一条又一条的海底光缆,让光缆横跨了大西洋,几乎覆盖了全球。自此,海量的数据飞速传输。世界上任意两点的人想联系起来,不过弹指一挥间。在光纤产业成熟之后,高锟却没有继续从事研发,而是去香港中文大学做了校长,教书育人,成了“扫地僧”。2009年,高锟因为在光纤上的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被世人誉为“光纤之父”。但他对外从来都说研究成果是公司整个团队的,并且一直在想办法脱掉“光纤之父”的帽子,他认为这是几百万人一起努力的成果。在高锟获得爱立信通信奖的时候,爱立信公司以高规格邀请他和妻子参加颁奖典礼,他可以坐飞机头等舱、住好的酒店,可以提任何需求,账单由爱立信支付。而爱立信公司的负责人收到高锟的账单后十分惊讶:“你们可真节俭,去年的一位获奖者给了我们一张天文数字的账单。”高锟在自传中回忆道:“当时我手头已经比较宽裕,但花费仍十分谨慎,尤其在使用公款时更是如此,既然不胡乱花自己的钱,当然就更不能拿公家的钱来挥霍。”说起发财,高锟没有在光纤的专利上收取过一分钱,他也从未争取过。因为他认为,公司花钱培养和支持他作研究,已经付过薪水了,研究已经给他带来了名利上的收益,而光纤的专利费用是公司应得的。
3、光纤之父高昆传送门技术什么是光纤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写,是一种由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纤维,可作为光传导工具。传输原理是‘光的全反射’。前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高锟和George A. Hockham首先提出光纤可以用于通讯传输的设想,高锟因此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微细的光纤封装在塑料护套中,使得它能够弯曲而不至于断裂。通常,光纤的一端的发射装置使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或一束激光将光脉冲传送至光纤,光纤的另一端的接收装置使用光敏元件检测脉冲。什么是宽带宽带并没有很严格的定义。从一般的角度理解,它是能够满足人们感观所能感受到的各种媒体在网络上传输所需要的带宽,因此它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是描述续号或者是电子线路包含或者是能够同时处理较宽的频率范围。宽带是一种相对的描述方式,频率的范围愈大,也就是带宽愈高时,能够发送的数据也相对增加。譬如说在无线电通信上,频率范围比较窄的讯只能发送摩尔斯电码,发送高质量的音乐就需要较大的带宽。电视天线的宽带代表能够接收数量较多的频道。在数据发送方面,同样是以电话线作为信号传递的介质,光纤电缆则愈来愈普及,调制解调器只能够每秒钟发送64Kbps的数据,宽带的ADSL和光纤Modem能够提供更高的发送速率。光纤和宽带有什么区别宽带传递的是电信号,光纤传递的是光信号,这就是区别这个指的是宽带的接入方式。宽带有多种接入方式到用户端,常用的是ADSL、vdsl、FTTB+LAN、以及光纤接入还有用无线接入跟电力电源猫接入等等。接入方式与申请的带宽没有直接关系,也就是说申请2M的宽带无论用哪种方式都可以实现,速度都可以达到2M。只是实现的路径方式不同罢了。就像从某地到某地,走路、坐车、坐飞机、坐火车一样随便坐哪个都可以到达。因为你申请的是2M所不论用那种方式接入都可以达到你的要求。如果以后网速提升到千兆了,那么ADSL、VDSL、fttb+lan、无线这些方式就都不能满足需要了,光纤可以满足要求只是需要更换两边终端的设备把100兆的设备更换成1000兆即可了。宽带是指传输速度高网络接入方式,光纤是传输介质,不是同一个概念。可以这么理解,光纤是实现宽带传输的方式之一。现在的宽带基本上分光纤接入和ADSL接入 ADSL目前大只有10M的传输量 光纤则没有这种限制光纤和宽带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光纤是以光脉冲的形式来传输信号,以玻璃或有机玻璃等为网络传输介质。是一种传输介质,就像双绞线,粗缆,细缆等,只是他的传输速度要比普通的介质快得多,可以达到每秒种千兆以上。而我们所说的宽带是对我们上网的速度来说的,拨号上网的速率就从 14.4Kbps上升到了 56Kbps,然而受限于电话线路的品质,56Kbps应该是一般 Modem 的极限了。要想获得更快的上网速度,势必得另劈溪径,因此近年来各式各样的宽带接入服务相继出现。那么,什么是宽带?其实并没有很严格的定义,一般是以目前拨号上网速率的上限 56Kbps为分界,将 56Kbps及其以下的接入称为“窄带”,之上的接入方式则归类于“宽带”。#高昆光纤之父简介#
4、高昆光纤之父照片近,利用大量的业余时间用于头条的写作,有历史、经济、诗词、人物,这些都是我在利用业余时间,大量阅读体会后写的,但是基本上都是在沉默在头条中。长时间的缺关注,只能证明写作是一件很难得事情,这也让我无形的压力油然而生。而且压力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越来越大,逐渐演变为努力后无反馈的不开心。虽然写头条不是我的赖以生存职业,但写作本身在有读者共鸣的情况下情感交流,曾令我很高兴,有一种胜利后,情绪激素分泌的快感。通过这段时间头条的撰写,也慢慢体会到以写作为职业的人,真的是一个需要有韧性,需要坚持的职业,这是一个长期积累到爆发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生阅历沉淀的过程,需要的是坚持等待的心。想想那些历史上许多名著,在一次次退稿后,他们终究仍选择了坚持不懈的输出,他们以什么样的信念支撑他们有坚持的理由,可能是成为一个名作家,才使得他们把大部门的时间花在等待这一天的到来?而这一天,会不会永远不来?当然没有人知道,在经历过长时间的失败后,我想更多的人在心理上想知道的是应该放弃还是继续坚持。我感到能回答这个问题也并非易事。就像一个哲学问题要回答一样:10年一次挣1000万,和一年挣10万,你会选择哪一个。如果让我选择,我可能会选择后者,对于普通的我,需要一个个小的胜利来鼓励我,毕竟一个小胜利会促进另一个胜利,长期的失败会减少我的快乐激素的分泌,会让我有压力,“习惯性的失败感”会让我自暴自弃,所以,希望头条以后要给我更多的鼓励。当然,并不是选择前者就是错的,那需要更大的勇气,按照成功作家她勒布的体会:那种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等待重大日子到来的那一天,是一种成功集中的职业,虽然,这一天不知道能不能到来。但可以肯定的是选择前者的人,一旦成功所造成的成就也是伟大的。光纤之父高锟,研究光纤通讯,从黑发到白发,当获得诺贝尔那天,他已经患老年痴呆6年,他已无法得知自己的成功,但他的技术,已经走进千家万户,闪烁在我们每天使用的手机上。所以说,他们的成功的光芒是伟大的,就像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1号”卫星,如今仍在茫茫太空飞行,当他传回太阳系以外的信号时,人类捕获到星际间文明时,那些设计它的科学家都不在世上了。但是他们当初选择坚持和等待却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程,这也许就是那些选择坚持和等待的好诠释吧,我们应该向选择坚持的人致敬。所以说,哪一种选择对于每一个来说都是对的,虽然我的作品长期以来依然会无人问津,但我未来至少我要从文学本身找到快乐,找到鼓励,也希望得到大家的鼓励。
5、高昆光纤1976年春,武汉青年教师赵梓森,用电炉、试管、酒精灯…在锈迹斑斑的旧车床上,造出了根光纤。中国通信从此也进入了“光速时代”。1964年,美籍华人高锟,提出在电话网络中,以光代替电流,以玻璃纤维代替导线的光纤理论,由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被誉为“世界光纤之父”。赵梓森,是中国的“光纤之父”。赵梓森当年的实验室,在武汉邮科院厕所旁边,由一个小房间改造而来,极其简陋。设备是“酒精炉”,工艺是“烧烤”,原料是“四氧化硅、氧气”,经过千次实验,终获成功。武汉邮科院地处“中国光谷”。“中国光谷”是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别称。这里是全球大的光纤光缆研制基地,产量占全世界的四分之一。#这里是光谷#光谷,也是在赵梓森院士倡导下建设的。他说过去没有技术,没有设备,处处被西方牵制。现在有条件了,要多培养人才,发展技术,成为世界“光产业”强国。如今的“中国光谷”,面积达518平方公里,相当于半个香港,三分之二个新加坡。有8大产业园,有全世界长的纯商业步行街。两个985高校: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也位于此地。光谷200万人口里,37岁以下年轻人占7成多,可谓“青年之城”。今年89岁的赵梓森院士,现居住在武汉武昌南望山脚下,武汉邮科院家属区,一栋上世纪70年代的两层楼房里。有空时,他会步行20分钟,去光谷的实验室,看看以前的学生,了解新的技术。回到家,便摆弄花草,照顾小猫,听音乐。这位平日里低调老人,让人很难和“中国光纤之父”联想起来。我们祝福他老人家身体健康,也祝福@中国光谷 ,未来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