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边闪现壮观“参天大树”: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浙江钱塘江边,10月10日上午10点左右,浙江钱塘江涌潮研究会会员、摄影师黄启东航拍到了一番奇景:江边的滩涂上,一棵“参天大树”突然闪现,枝干繁茂,足足有数百米高大。黄启东表示,这棵“参天大树”是钱塘江潮汐形成的,当时他赶在潮汐袭来之前,从三四百米高空抓拍到了这一幕。2020年2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执行总编单之蔷第一次把这种景观从大地上剥离,命名为“潮汐树”。据专家介绍,“潮汐树”是潮间带地貌中的一种奇特现象,而潮间带地貌是指平均低潮线以上到平均高潮位线之间的部分。形成“潮汐树”一般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内因,所在潮滩的质地松软易被侵蚀,一般泥沙含量较高;二是外因,要有外在的水力作用,伴随潮汐作用“生长”,涨潮落潮时带来和冲走泥沙,日复一日冲刷出来的潮沟会越来越深、越来越长,形成主干,向内陆不断延伸,同时在侧蚀和溯源侵蚀的作用下逐渐“枝繁叶茂”。换言之,“潮汐树”的形成,是海水受潮汐影响,在上涨、回落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沉积地貌。#单之蔷的简介#
2、单之蔷评价请教郑度院士。我们杂志每年的十月号都是重头戏,厚度相当于平时3本杂志。聚焦一个主题。如《选美中国》、《中国盛产喀斯特》、《长江五看》……《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今年的十月号我们决定做219国道。这是一条的景观大道,长度达1万多公里。贯穿中国西部。它从新疆西北角的哈纳斯湖开始一直到广西西部中越边界上的东兴市北仑河的入海口。为了做好这期专辑,我带着几个编辑专门拜访了我们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郑度院士。郑院士听说我们要做219国道,还把正在做第二次青藏高原考察的刘林山研究员也请来了,郑先生可以说是第一次青藏高原科考的代表人物之一,现在刘林山先生也来了,他们可以说代表了对青藏高原进行考察研究的两代科学家。在郑先生的办公里,郑先生拿出了他和李炳元先生做正副主编编辑的《中国生态地理区域图》,在上面指点江山,给我们谈了我们走219国道要经过的一些区域的自然地理方面的特点,提醒我们要关注什么,刘林山先生则给我们介绍了他刚刚做完考察工作的阿里地区的土地利用及该地区的发展……阿里地区近些年人口大增,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了40多倍……但是令我惊讶的是这里的草场承载量竟然还有剩余,按照刘先生团队的计算,还可以承载130多万头羊,我想这羊好是藏羚羊吧……这里好还是留给野牦牛、藏野驴、藏羚羊吧。走时,郑先生从柜子上面找来了一捆东西,打开一看,原来正是我要找的上面提到的那张《中国生态地理区域图》,而且特别慷慨地送了我们10张,还送了我几本书。离开郑先生办公室,我们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