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历史足迹•海南篇【218】红色旅游【文物博物】丘浚故居丘浚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金花路三巷9号。管理单位是海口市博物馆。丘浚故居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规模大时,有“丘氏十八屋”之说,现存大门、前堂和可继堂等单体建筑。丘浚故居是海南现存年代早、工艺水平高的砖木结构建筑之一。丘氏24世嫡孙丘仁义深明大义,将其祖居捐献给国家。1994年经中央、省、琼山市拨款130多万元大修,接原貌复建,总占地面积0.95亩,其中建筑面积210平方米。——资料来自网络和剪报,如有错误敬请指正。——图片来自网络,图文无关。敬谢原创作者
2、明朝海南丘浚简介张云逸的家乡是海南省文昌乡。他生前常常说:“我就是海南一个农民的儿子。”文昌历史悠久,从前110年,即汉武帝元封元年,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古称紫贝县,而后三易其名。627年,才改为文昌县,意为“偃武修文”。1995年,撤县建市,改名文昌市。文昌市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在明朝就出了邢宥与丘浚,与海瑞齐名,并称“一鼎三足”的良吏。文昌怪得有趣,名为文昌,实则武盛。在近、现代史上将星灿烂,竟有国共两d204名将军,其中共产d的大将张云逸为有名。文昌为什么涌现出这么多将领?这与文昌人的敬业、进取、不满足现状的优秀品质有密切关系。文昌人历来重视教育,很多家庭经济贫困,却坚持送孩子读书。在历史上,文昌的军人因为文化水平高,所以在部队中能够迅速脱颖而出。1892年,张云逸出生在海南文昌县头苑区上僚村一个农民家庭里,父亲张景琚,母亲邢氏。父亲待人厚道,会干各种农活。母亲勤劳俭朴、心地善良,共生育子女6人。这是个贫苦农民的家,全家8口人,仅有一亩多水田和一点旱地。为了维持全家的生活,父亲还要租种别人的土地。张云逸是家中的长子,张云逸很小就要参加劳动。张家像所有文昌人一样,重视教育,尽管生活艰难,还是在张云逸7岁那年,送他进了村里的长发小学。1910年冬,张云逸8岁那年,母亲积劳成疾,离开了人世。他还没有完全从悲痛中醒过来,两个小弟弟也先后在贫病交加中夭折。晚年的时候,张云逸每当与孩子们说起这些,都忍不住要流泪。张云逸很顽强,尽管没有了母亲,失去了弟弟,他仍然咬着牙读书。12岁那年,他考入头苑乡启明高等小学学习。父亲似乎看到了长子过人的毅力,虽然日子越过越贫穷,可是老人家仍然省吃俭用供张云逸读完了高等小学。高小毕业后,父亲撑不撑不住了,张云逸只好休学到别人家帮工。张家的人看这么上进的孩子不得读书,都很惋惜。做邮差的四叔张景起想了想,终于想起一个老朋友。于是,张云逸就离开家乡到在广州当军官的同乡赵士槐家里当勤杂工。由于他又聪明又勤快,赵士槐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个孩子,认为他是可造之才。1908年,16岁的张云逸在赵士槐的支持下,考入广州黄埔陆军小学。凡仇恨贫穷的,都热爱革命。张云逸也一样。1909年10月,与同班的几个爱国学生秘密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参加民主革命。1912年,张云逸由革命政府保送入广东陆军速成学校学习。1911年4月,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黄花岗起义。10月,辛亥革命爆发,加入革命军行列,充当炸弹队队长,参加攻打两广总督府。大将军跨下的战马,从那天起扬鬓奋蹄,闯腥风荡血雨,一路奔向1949年。张云逸将军像所有文昌人一样,看重教育。他离开家乡后,在行军打仗之余,经常要想起家乡的孩子。1926到1927年间,正是北伐紧张的时候,身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师参谋长、第二方面军参谋处处长、国民革命军海南岛绥靖司令的张云逸,联合上僚村在海口、香港还有在南洋工作的亲友们共同捐资,在上僚村建立了一所小学,招收学生,一切学杂费、书本费均由学校供给。小学还设立了平民识字班,招收全村的妇女免费读书。深受乡亲们的好评。1928年6月,文昌县国民d右派县长以清乡为名,将校长逮捕,并查封了这所平民学校和识字班。学校没有了,但张云逸办学的事迹还在。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工作十分繁忙,可是张云逸仍时刻挂念家乡的孩子们。他曾致信家乡上僚村长发小学的校长,提出自己的办学思想。他在信中说:“咱们学校的教学如果把教学与生产密切结合起来的话,那就好一些,将来对孩子种田有帮助。还有是不是可以考虑增加初中班,这样的话,那些贫困的学生就能上学了,免得他们因为去不起县城而失学。”工作之余,张云逸的脑子里会出现长发学校里那些孩子,他担心他们读不到课外书,他经常命人上新华书店购书,然后给学校寄去,全部都是有关教学、农业生产方面的实用书籍,每次都寄出60多册。有一次,他在信中还嘱咐道:“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只能采取合我们用的部分,不合的经验则不要。”关切之情,令乡人感动,更令母校念念不忘。1960年,远在京城的张云逸忽然听说母校长发小学的教学经费出现了困难,他立即写信给县政府,请求卖掉他的房子来帮助学校。他在信中说:“把我在县城里的那座老房子卖掉,给孩子们读书用。”那座房子,是张云逸1919年用2500元在文昌县购买的一处房产。至今,长发小学的师生们仍在传颂着大将军卖房助学的故事。
3、海南丘浚琼山是人名还是地名?琼山指人的时候,指的就是明孝宗御赐为“理学名臣”的丘濬(jùn,后人有写作丘浚、邱浚、邱濬)。丘濬1421年出生在如今的海南琼山,字仲深,号琼台、琼山、深庵,世称琼台先生,博学能文,名闻允昭,历事累朝,官至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为尚书入阁第一人。弘治乙卯(1495年)春二月戊午在北京任上病逝。逝后被追封为左柱国太傅,谥号文庄,故又称丘文庄公。《明史》卷一百八十一为其作传。明朝黄瑜所著《双槐岁抄》称丘文庄公有三不可及:一、毕生好学;二、耿直谨慎;三、为官廉静。丘文庄公成为丘(邱)姓族人的骄傲,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故此有“学绍琼山”一说,也有“渭水家声远,琼山世泽长”这么一付对联世代流传。
4、海口市丘浚学校网上报名秋思???丘濬水落浅滩石出,霜冷疏林叶丹。天外数声归雁,人在高楼倚阑。???丘濬(1418—1495),字仲深,号琼山,广东琼山(今属海南)人。景泰五年(1454)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孝宗时,进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修《宪宗实录》充副总裁。书成,加太子太保,寻命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熟于国家典故,议论好矫激。有戏曲《五伦全备》《投笔记》等四种;亦能诗,著有《大学衍义补》《世史正纲》《琼台会稿》等。
5、海口市丘浚学校是农村学校吗全国大旅游岛,全国大自贸区自贸港海南全省优质教育分布图大放送!海南全省优质学校地图,有就学需求的请收藏备用!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6、海口丘浚学校的排名丘浚故居听刚峰老师讲文史自去年回到家乡海南省,一直在海口市生活,偶尔才去府城逛。然后去了丘濬墓还有丘浚故居,竟然分不清丘濬与丘浚是啥关系。近才知道就是一个人,只是简体字用习惯了,关方与民间更多写成“丘浚”。7月4日上午有幸在丘浚故居(琼山金花村)聆听刚峰大咖讲解文史。今年是海南史上四大才子之首丘浚,诞生600年之际,“琼山历史文化开放日活动”第2讲《金花村里说丘浚》,在府城丘浚故居举行。刚峰老师用二个小时,将丘浚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现场为大家讲述海南第一才子,明代宰相一代文宗人生故事。内容:一,可继堂前立誓言,府城神童数中原;二,著书立说为皇师,弘治中兴展宏图;三,思乡告老归不去,故乡因诗获名赐!感谢海口市、琼山区旅文局的支持,感谢闻讯而来的候鸟族、大学生与粉丝们大热天来听刚峰老师讲琼山故事。先发几张图片凑热闹,陆续整理与消化,将历史、人文与刚峰老师的讲解琢磨透彻,期待能够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还有要把个人的流水文风格逐步转变成可看的视频……#琼山历史文化开放日##海口头条#
7、海口市丘浚学校海南奇才邱浚故居,是海口好的官宦人家豪宅;故居使用了丰富的斗拱结构,斗拱的数量还极多。清代建筑等级森严,民用小式建筑禁止使用斗拱,即使是官宦人家建筑房屋也不可以使用斗拱。所以清代以来,海南官宦人家难有斗拱式房屋,这也是海口一座官府人家有斗拱结构的建筑。邱浚故居位于海口市府城金华路三巷。相传在明洪武二年,邱宅达到规模大,有“邱氏十八屋”之称。现存二进房屋,为二进院落式;三厢间,中间明堂,左右两边厢房,共二明堂,四间厢房,建筑面积210平方米,庭院面积465平方米。现存故居抬梁式结构及斗拱为明代遗留的原建筑物件,屋顶及四周墙壁在清代晚期有所修缮。相传,明成化年间邱浚曾可继堂屋后建有“藏书石室”、“愿丰轩”。一进、而进堂内梁架构造及斗拱构造形式极其复杂及壮观。二进房屋高度达到了6.6米,进深将近8.5米。梁架斗拱雕刻了许多祥云纹,且有其他的一些浮雕纹。1996年邱浚故居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见它的建筑不凡。邱浚故居还是海南现存年代早、工艺水平高的木结构建筑。丘濬,(1418-1495年),也称邱浚,字仲深,号深庵、玉峰、别号海山老人,琼州琼台(今海南海口府城)人。明代著名政治家、理学家、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家,海南四大才子之一,海南三贤之一,亦有海南奇才之称。邱浚幼时有神童之誉,六岁作《五指山》诗。#海南丘浚学校简介#
8、海南丘浚学校怎么样丘浚故居一游丘浚故居位于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金花路三巷九号,现有建筑面积210平方米,故居的梁架结构较完好地保留了明朝的风貌。现存的前堂、可继堂均是单檐硬山式筒板布瓦顶,室内四周镶板壁,梁架斗拱多镌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丘浚故居是海南现存年代早、工艺水平高的木结构建筑,是明代保存较好的建筑物。一九九六年十一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丘浚(1421-1495)字仲深,号琼台,别号深庵,明代琼州府下田村人。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经济学家、教育学家和理学家,明景泰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他聪慧异常,著述颇丰,被誉为“有明一代文臣之宗”,也是著名的“岭南四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