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代皇帝溥仪简介(末代皇帝溥仪故居)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09 15:45:26 浏览
1、末代皇帝溥仪故居

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接受了《清室优待条件》,宣布退位,因为这些优待条件,满清遗老们才得以留在紫禁城中。溥仪的一生,充满坎坷,他3岁登基成了皇帝,结果在他成年后,大清亡了。后来,溥仪回故宫参观,门卫要求他购票进入,溥仪低声吐槽一句:“回自己家还要买票。”后没办法,他还是买了票,回宫里看看自己当年生活过的地方。而在当年,很多皇亲国戚都选择了改名换姓,过上普通人的生活。#历史开讲#

2、未代皇帝溥仪受伤

末代皇帝溥仪书法,字里行间透露着帝王气息

3、末代皇帝溥仪照片

中国后一个皇帝溥仪魂归何处?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曜之,号浩然。他是清朝和中国历史的末代皇帝,又称宣统帝、清废帝,是道光皇帝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摄政王载沣(光绪皇帝之弟)的长子。1906年2月7日(光绪三十二年正月14日),溥仪出生在北京什刹海边的醇亲王府(现在的北京宋庆龄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46号)。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驾崩,慈禧太后命溥仪继承皇统,过继于同治帝载淳。第二天,慈禧太后病逝 。同年12月2日,溥仪在紫禁城太和殿即位(在此,溥仪上演了“快完了,快完了!”的故事)。1909年改年号为“宣统”。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民国元年)2月12日溥仪退位,清朝统治结束。中国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皇帝,到1912年清宣统皇帝退位,历经2132年,溥仪不仅是清朝后一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后一位皇帝。溥仪退位,清朝结束,既是大清皇朝的终结,又是中华帝制的终结。1917年(民国六年)7月1日,张勋兵变,宣统复辟,年仅12岁的溥仪又坐上龙椅,这是溥仪第二次在皇位。7月3日,段祺瑞出兵讨伐,13日溥仪宣布第二次退位。1924年(民国十三年) 11月5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溥仪被驱逐出紫禁城,搬进北府(载沣的居处),继而于11月29日又逃进日本公使馆 。1925年(民国十四年)2月,溥仪移居天津租界张园和静园,与清朝遗老遗少以及张作霖、段祺瑞、吴佩孚等往来,谋划“复号还宫”,再次复辟,是为“后逊清小朝廷”。从1925年到1932年,溥仪在天津生活了七年,在天津的溥仪似乎又找回他清朝皇帝的感觉。1931年(民国二十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溥仪于同年11月在日本的帮助下从天津潜赴旅顺,不久到奉天(今辽宁省沈阳市)。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大同元年)3月1日,日本扶持溥仪在东北地区建立伪满洲国。溥仪自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大同元年)3月1日至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大同三年)2月18日任伪满洲国执政,建年号为“大同”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康德元年)3月1日,溥仪在“新京”(今吉林省长春市,“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建立伪满洲国。1932年长春被定为伪满洲国首都并更名为“新京”,是伪满洲国的首都、特别市,伪满洲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8月,改为“新京特别市”。)举行登基典礼,改国号“满洲国”为“大满洲帝国”,改称“皇帝”,改元“康德”(1934年—1945年)。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康德十二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并进攻伪满洲国,伪满洲国政权覆灭。 8月15日,日本投降,溥仪颁布《退位诏书》。  8月19日,溥仪在沈阳机场被苏联红军逮捕 。  8月21日,溥仪被囚于苏联监狱直至1950年。1950年8月1日,溥仪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1959年12月4日,溥仪获得特赦,先后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和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任职,并担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和中央文史馆馆员。1967年10月17日,溥仪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遗体于1967年10月19日火化。对于骨灰如何处理,总理当时作了明确指示:一是可由爱新觉罗家族决定;二是可由家属选择在革命公墓、万安公墓和其他墓地的任何地方安葬或寄存骨灰。20日家属聚会进行了讨论,经家族一致商定,将溥仪的骨灰寄存在八宝山人民骨灰堂。1980年5月29日,将骨灰盒移入革命公墓第一室。1995年1月26日溥仪的遗孀李淑贤将他的骨灰葬于北京西南河北省易县华龙皇家陵园,溥仪墓在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华龙皇家陵园是一座商业陵园,始建于1992年,完全按照皇家陵园的风格修建。这是一座集安葬纪念、观光休闲、人文教育、文化传承于一体,是全国建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内、建有超大跨度牌坊、由民政部部长题名、安葬着封建帝王的陵园。这里和清西陵距离很近,但并不属于清西陵。长期以来,人们溥仪的称呼都是宣统帝或者清废帝、末代皇帝、逊帝等,因为他没有庙号和谥号,他去世时是平民身份,所以没有谥号。但爱新觉罗家族在台湾的后裔于1967年给溥仪上了庙号“宪宗”和谥号“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敬孚宽睿正穆体仁立孝襄皇帝”。2006年9月2日,根据溥仪生前的遗愿,爱新觉罗的族人将存放在长春伪满皇宫的谭玉玲的骨灰领回,与溥仪合葬在河北易县华龙皇家陵园。10月23日,经婉容弟润麒同意以招魂形式与溥仪合葬在河北清西陵外的华龙皇家陵园,溥仪墓清献陵,谥号“孝恪愍皇后”。#未代皇帝溥仪简介#

4、末代皇帝溥仪是什么时候出生的

末代皇帝溥仪,为何后会爱上平民之女?1962年4月30日,爱新觉罗·溥仪再次结婚,妻子名叫李叔贤,婚礼主持人是七叔载涛。巧合的是,40年前溥仪在清宫中的大婚,载涛也是主要操办人。1921年,也就是民国十年初,虽然身为清逊帝的溥仪,早已被赶下了皇帝宝座,但是他的家族依旧享受着优厚的待遇。这时候,溥仪已经15周岁,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后宫太妃和王公大臣们却是各自奔波张罗。因为当时庄和太妃刚去世,剩下几个能管事的妃子当中,敬懿和端康两个太妃意见不合,荣惠太妃则又没什么主见。一个太妃主张选端恭的女儿,另一个则主张选荣源的女儿,而到底要娶谁,终还是得由小皇帝溥仪来决定。如果是在同治和光绪的时代,就会让候选女子进宫站成一排,由皇帝亲自当面挑选,看中哪个就在她身上做个记号。要么是把玉如意递给相中的姑娘,要么就是把一个荷包系在对方的扣子上。只是等到溥仪选妃,王公大臣们却认为把一大群姑娘,摆在一排挑来挑去显得“不太文明”。好在当时已经有拍照技术,这样溥仪就可以看着候选姑娘的照片来做决定。然而溥仪却看傻眼了,因为照片里的姑娘长得差不多,个个都是巴掌脸、小蛮腰,他干脆就在一张看着比较顺眼的照片上画了个圈。溥仪选中的姑娘名叫文秀,比他小3岁,是端恭的女儿,也正好是敬懿太妃所看中的。但这下端康太妃就不乐意了,她推荐正白旗荣源家的闺女婉容,人长得漂亮、跟溥仪同龄、家里还有钱,竟然被人比下去,当然要站出来提一堆反对意见。这让溥仪听到有些不耐烦,于是又在婉容的照片上画了一下。端康太妃是满意了,可是敬懿太妃又不高兴了。后经过王公大臣们调解,终解决方案是溥仪纳文秀为妃,而婉容则是皇后。不过由于直奉战争,溥仪的婚礼拖了一年多,直到1922年才举行。结婚那天,许多民国有头有脸的人物都送来了贺礼,比如总统黎元洪、前总统徐世昌、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等。只是婚姻对于16岁的溥仪来说,人生似乎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他甚至都没有享受“洞房花烛夜”,这也是后来有人质疑他“那方面不行”的原因。没有爱的婚姻就像水中月,文秀在1931年终于不堪忍受,在妹妹的鼓励下和溥仪离了婚。婉容则放不下皇后的虚荣,并没有像文秀那样选择离婚,反而用吸食鸦片来打发枯燥寂寞的宫内生活,整个人都变得精神涣散。后来,婉容跟着溥仪来到东北,当了伪满洲国的“皇后”,却因按捺不住寂寞,导致溥仪跟她彻底决裂,自己和别人的私生子还被烧死。自此婉容更加精神失常,后变成了一个蓬头垢面的疯子。1937年,经由亲戚介绍,溥仪娶了一位年仅17岁的中学生,名叫谭玉玲。溥仪封她为祥贵人,属于皇帝的第六等妻子。尽管谭玉玲地位不高,但获得了溥仪的钟爱,只可惜7年之后她因为“不够听话”而惨遭日本人的毒手。谭玉玲尸骨未寒,日本人就开始给这位傀儡皇帝撮合老婆。虽然溥仪反感,心里打定主意不要日本媳妇,但在人家的控制下他不得不妥协,后在旅顺日本学校的中国女生中,选了一个年龄小、文化程度低、自认为好对付的女子——这就是后来的福贵人李玉琴。只是李玉琴来了还不到两年,伪满就垮台了,溥仪被俘,李玉琴也被遣送回了长春老家。1959年12月4日,爱新觉罗·溥仪被特赦后回到了北京,他的婚姻问题一直是领导和亲朋好友都关心的事情。不过,溥仪一直记着毛主席和他一起吃饭时所提出的“慎重”原则,一一拒绝了年轻漂亮姑娘的“主动表白”。政协的同事看溥仪挑来挑去,迟迟不能拿定主意,就开玩笑说道:“老溥,可不能像过去在宫中选妃时那样的选法了!”溥仪则笑着回答说:“不会一样的,因为标准不同了。”其实,从小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溥仪,特别是经历过大起大落之后,他的要求很简单,就是想找一位不贪图虚荣的平民之女,建立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式双职工家庭。后来经人介绍,溥仪认识了李淑贤,见面后他高兴地说道:“她是搞医务工作的,和我兴趣一致,可以建立一个双职工家庭。”两人相识后,并没有马上结婚,而是如同年轻的恋人一样,谈起了恋爱,一直到1962年才正式步入婚姻的殿堂,他们的婚礼还被中外媒体争相报道。【历史之火】从一个皇帝到傀儡,再到一个普通公民,溥仪不同时期的择偶标准足以说明:比门当户对更重要的,是男女双方的情投意合。所以现在年轻人在选择对象的时候,是不是也能更多地考虑物质以外的东西呢?故事来源《民国轶事:风云人物的别样人生》

5、末代皇帝溥仪书法

1962年,北京一家医院的诊断书,揭露末代皇帝溥仪不能生育的真正原因:阳痿多年,调节效果不佳。溥仪回忆,自己8岁时,曾吃过一颗紫红色药丸,可能和这个有关系。溥仪,即爱新觉罗·溥仪,是清朝末代皇帝。按照正常皇位继承逻辑,他根本没有当皇帝的可能,然而,前面的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均没有儿子,4岁的溥仪,便以醇贤亲王之孙的身份,被挑选为皇帝。可能大家都觉得当皇帝是天大的好事,可醇贤亲王压根不希望孙儿去当皇帝。当时的清朝,风雨飘摇,内忧外患,与其坐到那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不如当个小小的王爷,悠闲自在。然而,慈禧选中了溥仪,内监来带走溥仪时,溥仪连哭带打,却无济于事。幸运的是,可能是光绪和慈禧双双离世,没有人会为了权力故意打压小小的溥仪。溥仪的父亲载沣,也因此成了摄政王,和光绪的皇后隆裕太后一起,扛起了满清飘摇的旗帜。不过,深宫后院,又岂是那么好生存的地方?在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中,他曾提到,自己因为在皇宫无聊,便以捉弄太监为乐,性格也变得的残暴。这些太监们,大多听命于太后,对溥仪的言行举止,会有教导的义务。而深感不痛快的溥仪,就以捉弄、虐待他们为乐。太监们为了讨好溥仪,便在他长大后不久,教他玩一些新鲜的事情。比如,在《我的前半生》中,溥仪这么写道:“在我八九岁时,有一次不舒服,太监张谦和拿来一颗紫红色的药丸让吃,我问他是什么药,他说,是长生不老丹,特意孝敬万岁爷的。”而这一紫红色的药丸,后来被人考证为春药,即年少时溥仪就被太监们哄着吃这种药,而宫女们就会于他一起玩闹。渐渐的,溥仪的身体就越来越差了,到了14岁大婚时,他甚至连圆房这件事也做不到了。【简史】一般来说,朝代到了末期,气数将尽,确实会出现一些衰弱的征兆。但像清朝这种,末期连续三代皇帝均无后,实属罕见。而不止宣统皇帝溥仪有隐疾,同治帝、光绪帝都或多或少有一点不能为外人道的疾病。据《清朝野史大观》的记载,同治因为从小与太监厮混,有断背的癖好。而他关于生育方面的见识开发,都是私下进行的。而在民间传说中,同治皇帝的死因是花柳病,即现在的梅毒。这种事情,正史上是不会记载的,不过,这种传言的可信度挺大的。毕竟,慈禧为了让儿子晚一点亲政,硬是给他拖到了17岁才结婚,在清朝皇帝中,这已经是晚的年纪了。而清朝祖制规定,皇帝在未大婚之前,不允许有妾室,显然,慈禧也不会过早教儿子一些正常的知识,若同治有想法,也只能暗中进行了。至于光绪皇帝,他直接在37岁那年自爆患有20年的遗精病:“遗精之病将二十年,前数年每月必发十数次,近数年每月不过二三次,且有无梦不举即自遗泄之时,冬天较甚。近数年遗泄较少者,并非渐愈,乃系肾经亏损太甚,无力发泄之故。 ”他一共就活了38年,爱的珍妃还被慈禧丢进了井里,没有孩子也能说得通了。当然,若不是光绪自己揭露自己的短处,我们可能永远没有办法知道这样的皇室秘闻。换个角度来看,或许这就在预示着清朝气数将尽吧。若是清末的皇帝,每个都像乾隆、康熙那样长寿,儿女众多,恐怕清朝的统治年限还要再久一点。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6、末代皇帝溥仪之妻

今天是2月12日,1912年2月12日,末代皇帝溥仪下了退位诏书,接近300年的大清王朝正式终结了,中国封建王朝也由此完结,从此我们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后来民国政府把1912年定为民国元年,可是大家注意,民国元年的头一个多月,还不是民国时代,还是大清朝,是谁终说服了,隆裕太后下退位诏书?当然是袁世凯,相传袁世凯把沙俄闹革命的事,跟隆裕太后绘声绘色的讲述,他告诉这对孤儿寡母,你们知道吗?沙俄那边闹了革命,沙皇一家从上到下,从父亲到女儿统统都被杀了,死状极惨。沙俄也是列强之一,国力比大清朝强的多得多,然而一夕之间就变色了。所以袁世凯说,太后您赶快同意吧,你要再不同意的话,恐怕你和皇帝溥仪也难逃沙俄皇室的命运。隆裕太后毕竟是个养在深宫的女子,哪见过这个阵势,再听说袁世凯帮他争取到了极优厚的待遇条件,他和皇帝可以继续在皇宫中生活,每年民国政府还给400万两的生活费,所以他就终同意了满清的退位。这真是孤儿寡母入关当皇帝,终也是孤儿寡母宣布退位。

7、皇帝溥仪简介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介绍我国古代历任帝王,那么……如图所示,100句话介绍100位皇帝,从千古一帝秦始皇到末代皇帝溥仪,三分钟带你看遍中国古代2222年的帝王史。值得一提的就是我们常说的“秦皇汉武 唐宗宋祖”,我觉得从他们四位帝王的历史功绩和开疆拓土上来看,“宋祖”和其他三位排在一起还差点意思,毕竟当时宋、辽、西夏、大理等国都还有一席之地。所以我觉得应该是“秦皇汉武 唐宗明祖”更合适一些。哪怕是换成“清祖”也比“宋祖”更恰当。您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