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简介怎么死的(戚继光抗倭简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10 01:17:29 浏览
1、戚继光抗倭简介

一个士兵提着敌人头颅,向将军邀功请赏,然而,旁边一位老兵突然大哭,将军大怒:“把这个士兵拉出去斩了!”这是怎么回事?这位将军叫戚继光,而这个士兵所提的头颅居然是自己同伴的头颅。为什么同伴的头颅会在他的手中,那位大哭的士兵又是谁,为什么戚继光会下令斩杀这个士兵呢?明朝嘉靖年间,中国的东南沿海经常受到倭寇的骚扰,基本都是一些日本浪人和武士,他们的武器比较先进,而且很多人都武艺高强,让明朝将士吃尽了苦头。不过,戚继光的出现,终改变了他们彼此的结局。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出生于山东登州,他的先祖戚详曾追随朱元璋四处征战,不幸阵亡,也算是明朝的开国功臣。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根据他的战功,让其后代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戚继光自幼聪明好学,爱军事游戏,立志要做一个文武双全的军人。父亲病故后,17岁的他继承了祖上的职位。他是一个有理想的人,发誓要创出一番事业,像先祖那样大展宏图。只可惜,当时官场腐败,由于他朝中无人,一直未得重用。直到他碰到了胡宗宪,才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1555年,戚继光被朝廷调任到东南沿海地区抗击倭寇。正当他准备大展身手,狠狠地教训一下这些倭寇时,却被吓到了。对面的敌人凭借着先进的武器和超人的个人能力,将自己的士兵杀得溃不成军。他这才明白,原来朝廷的这些士兵因为疏于训练,早已失去了战斗能力。于是,他准备重新训练他们,同时还发出一道悬赏通告:但凡可以斩杀倭寇的,都可以得到奖赏。这本来是一件鼓励人心的事情,谁知道却出了一件祸事。这天,两个士兵出去执行公务,半路上起冲突打了一架。其中一个一怒之下,将另一个杀害了。于是,想到以对方的头颅来冒充倭寇的头颅来领赏,反正谁也不认识他。于是,他将同伴的头颅砍下,并将尸体就地掩埋,然后提着头颅回来领赏。回到军营,他将头颅放到戚继光面前,说自己亲眼目睹一个敌军杀了一名百姓,他上前杀死了这个敌人,在搏斗中自己还受了伤,还将敌军的头颅带了回来。戚继光听了以后很高兴,为了表彰他的功劳,决定对他赏赐。不过还没待他开口,旁边有个年老的士兵走上前,看了一眼头颅,突然大哭起来。只见他哭着道:“这是我的亲弟弟啊,他是我们军营的士兵,怎么就成了倭寇呢?”那个士兵听了这句话,见势头不好,正准备出逃时,被戚继光下令拿下。问清原委后,下令将他推出帐外斩杀。戚继光很生气,居然会有人为了军功对自己的同伴下手。古往今来,真的是闻所未闻,而且这样的事情还出现在自己的军中。如果传出去,不是天大的笑话吗?经过这件事,戚继光意识到自己军队纪律太涣散了,必须要严格整治。但是他对目前的是士兵很失望,觉得就算是再训练,也不会有太多的提升了。于是,他决定广发招兵贴,组织新兵训练。就这样,他从金华、义乌招揽了3000人,开始对其进行严格的训练,还教他们刀法,演练鸳鸯阵。在他的训练下,这只队伍成了一只精锐之师,人称“戚家军”。这只队伍一出战就非同一般,几乎连战连捷,打得倭寇闻风而逃。在经历十几场大战后,他们杀敌上万,而自己仅仅损失了几百人。就这样,困扰明朝多年的倭寇终于被平息了。因为抗倭,戚继光名扬天下,他也得到了朝廷的重用,多年来一直为明朝镇守北方边疆。可惜的是,这样一位名将,晚年却很凄惨。公元1582年,首辅张居正病逝,万历皇帝听信谗言,将戚继光调到广东。三年后,他再次遭到弹劾,被罢免官职。回到家乡后,戚继光一直过着郁郁不得志的生活,更悲惨的是,妻子离开了他,儿子也不搭理他。1588年1月17日,在一个漫长的风雨之夜,一代名将在孤独中离开了人世,终年60岁。戚继光的一生,“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他的志向。所以,他立志要训练一只精锐之师。他看出了明朝军队失败的关键,所以决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治军严明,严肃军纪,后训练出一只纪律严明、战斗力很强的军队——戚家军。在他死后多年,这只军队还曾经援朝作战,打得倭兵丢盔弃甲。不过他未能遇到明主,一代武将后郁闷而死,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人物# #头条创作挑战赛#作者:珩玥妈妈编辑:凉亦歌#戚继光简介怎么死的#

2、戚继光抗倭寇简介

职业分地域吗?真的分,别的不了解,军人这职业多少还知道一些,就说明朝的时候,没有战斗力的部队是哪个?是江浙的卫所,几个小倭寇就敢打到南京城,在城外烧杀抢掠,而南京城的上万大明官兵,没有一个敢出来应战,可在义乌观看煤矿工人打仗的戚继光却组建了一支明军,就是戚家军,整个江浙地区,戚继光就只从义乌招了一批矿工参军,别的地方一个没要,就打得倭寇落荒而逃,可见,同一地区的人也有不同。而有人在北京请保姆,如果是我,从小就听过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勾腿子的俗语,专请做饭的,找北京人,北京是京油子,那得多会吃才配得上油子一词,找陪说话的,天津人,天津人小嘴巴巴的,个个德云社,保你开心,看孩子,保定人,摔跤历害,勾腿子,扒,脚底下使个绊子,就勾倒坏人了,其他的地方人,不找。但会侍候人的现代人,非粵人江浙人不可,上街买莱,肉给切丝,鱼给刮鳞,要哪块给哪块,青菜洗干净,一根一根的卖,西瓜切小块,买两块指甲盖大的小西瓜都卖,这方面,他们有传统,讲究个不笑不说话。介绍江南文人小说时讲到江南的红秀招,里面天天笑脸迎客的忘八就是这样子。

3、戚继光简介资料

明朝隆庆年间,时任辽东副总兵的李成梁家中要请一个先生。这一天,卫兵领来了一个衣服破旧,满面风尘的老人,李成梁以为是个讨饭的叫花子,原想让人拿点饭把他打发走,但是出于礼貌,他还是问了一句:老先生有何专长,能教些什么呢?面对这位威风凛凛的将军,老人只是淡淡地说了两个字:兵法。听了这两个字,在场的所有人同时哄堂大笑,李成梁也禁不住笑出了声。自己就是个文武双全的武将,连抗倭名将戚继光对自己都不敢小觑,你这个糟老头子是不是穷疯了,敢来这里胡言乱语?可是,当李成梁看见老人不卑不亢安之若素的表情时,他的笑容消失了,突然想起来一件事:不久之前,蓟州总兵戚继光曾派人快马前来报信,说有一个了不起的人有可能要到他这里来,莫非……他立即改变了态度,小心翼翼地问:阁下是从孟诸(戚继光号孟诸)那里来的吗?对于他态度的变化,老人并不在意,只是微微地点头。这一下李成梁慌了,他严辞喝斥那些无礼的部下,然后问出了第二个问题:阁下可是姓徐?老人仍然淡淡地点点头。在得到再次肯定后,李成梁立刻迎下堂来,恭敬地向这位老先生行礼,旁边的人惊讶至极地瞪大了眼睛。其实,如果这些人对这个老人略有所闻的话,他们也会肃然起敬的。老人名叫徐渭,是一个屡试不第的秀才,可他的名气却在江浙一带士人中如雷贯耳。徐渭自我评价说:自己“书法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四”。对于他自诩第四的画,郑板桥曾留有一印“青藤门下走狗”,齐白石也曾写下“青藤八大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愿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转来”这里的青藤指就是徐渭,徐渭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不过,这些“雕虫小技”只是徐渭的业余爱好,他的大本事是精通兵法,有运筹帷幄纵横千军万马之能。当时的闽浙总督胡宗宪位高权重,肩负平倭大任,听说徐渭才名之后,决定将徐渭收入自己门下,做自己的幕僚。于是,他令人拿着自己的名帖去请徐渭。这对于一个落魄的秀才来说,那可是莫大的荣耀。可是,万万没想到,徐渭瞟一眼名帖,便扔在地上,对来人说:胡宗宪要请我,为什么他自己不来?衙役们面面相觑,灰头土脸地回到总督府,加油添醋地把事情说了一遍,等待总督大人雷霆之怒,然后派人把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穷秀才抓来。可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平时下属不敢仰视的总督大人,竟然真的带着八八抬大轿亲自去请这个穷秀才。当时,东南沿海海盗猖獗,在沿海城市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可是数万明朝军队却毫无办法。面对这个棘手的难题,徐渭款款而谈,略施小计,便把其中大两股势力平定。胡宗宪因此对待徐渭敬若神灵,有一次,胡宗宪找徐渭商量急事,徐渭却不见了,当找到他时,他却烂醉如泥。胡宗宪并不生气,反而派人细心服侍。胡宗宪招开高级军事会议时,连那些身经百战的将军都战战兢兢,而徐渭一出现,连胡宗宪也肃然起敬。不过,对待抗倭名将戚继光,徐渭却另眼相看,不但在胡宗宪面前极力推荐,而且百般支持。他和戚继光一起磋商兵法,并且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后来胡宗宪倒台,徐渭受到牵连,又因误杀妻子入狱七年。徐渭出狱后家破人亡心灰意冷,他孑然一身四处流浪,就这样,他来到了戚继光的军营。劫后重逢,两位老友百感交集。戚继光设宴盛情招待这位亦师亦友,并且要请他留在军中。徐渭笑而不答,戚继光知道,徐渭并没有变,虽然落魄,虽然流浪,却依然是那个心高气傲的徐渭。于是他们说起了另一件事。话题又回到了当年的平倭事略,精研兵法的徐渭开始畅谈天下名将,在他看来,自嘉靖以来武将堪称杰出者惟三人而已:戚继光、俞大猷,以及谭纶(时任蓟辽总督),其余的皆是泛泛之辈,不值一提。戚继光同意徐渭的说法,却也说出了这样一句话:你说得没错,只是在我看来,还有一个。第二天,拜别了戚继光,怀着好奇心的徐渭出发前往辽东,他要亲眼见一见那个连戚继光也推崇备至的第四个人——李成梁。他赶到辽东时,刚好李成梁要招家庭教师,他就来了。当李成梁知道坐在他面前的老人,就是当年叱咤风云的徐渭时,马上把自己的长子李如松和次子李如柏叫到身边,当面交付给了徐渭,并叮嘱他们要用心向学,虚心讨教。徐渭并没有辜负李成梁的期望,在此后的日子里,他将自己的文赋才学,以及在那段抗倭岁月中所领悟的一切悉数教给了这两个少年。毕竟徐渭的这套理论和之前的先生教授的完全不同,特别是他所传的抗倭兵法,似乎并不适于对付那些平日纵横驰骋于平原之上的蒙古骑兵。李如松产生了疑问:学这些有用吗?徐渭看着眼前的这个孩子,十分严肃地点了点头。于是在一个又一个夜晚,李如松专心致志地学习、钻研着徐先生教给他的一切,他相信终有一天会派上用场。不久之后,徐渭提出了辞职,虽然李成梁百般挽留,他却依然离开了这里,或许在他看来,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二十多年后,李如松在抗倭援朝战争中打了大胜仗,谈到经验时,他深情地向朝鲜国王介绍了自己的老师徐渭。

4、戚继光的事迹简介

古代战争两支军队间的战斗是怎么展开的?这问题很有趣,仔细研究一下能颠覆我们的三观。一:演义与影视中的古代战斗。通俗小说与影视中的场景很简单,先是大将单挑,然后胜利方一声号令:杀!随后千军万马一齐涌上冲锋,一顿乱打,敌军兵败如山倒,就结束了。这样的描写,就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错误的印象:似乎古代军队只要大将武艺超群,就稳打胜仗。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精兵反而不重要了。这样,就显得的荒谬了。因为真实的古代战争,决定每一场战斗胜负的,都是精兵,大将的作用就是指挥训练有素的精兵战斗。而大将的个人武艺在战斗中所能起到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而冷兵器时代那些冲锋在前,白刃陷阵突击的勇士,所依靠的,也不仅仅只是武艺,更重要的是厚甲坚盾,没有厚甲坚盾,在枪矛如林的白刃战中,武艺再强,也会几回合下来,就被敌人捅成了血葫芦。二:真实的古代战斗是这样打的。自古以来,军队都是一部体系化、制度化的高效杀戮机器。体系化与制度化,就是军队的行、止、坐、卧、行军、宿营、交战,都有规章制度,绝不是一开打就乱糟糟的一拥而上。那是土匪打群架,而不是军队打仗。以明朝军队为例,戚继光编练的明朝步军,一个把总单位,下辖4支百人战斗队,分别为2支火枪百人队与2支(冷兵器)杀手百人队。按《练兵实纪》,明军以(把总)司为单位结阵的步兵营交战步骤,总共分七个:(1)列阵。大战前,明军各营到达预选战场、先占有利地形展开,各部开始列队结阵。明军一营兵力,下辖有6个(把总)司,分成三个(千总)部,全营2600余人马。每一个“把总司”以2支火枪手百人队在前,2支(冷兵器)杀手百人队在后的队形秩序,约400余人结成一个小军阵。而万人级的大军阵,就是由数十个这样的小军队组成的。各部列队完毕后,中军下令:全体坐地休息待命。(2)待战。前方有塘马旗起,哨探急驰而来报告:敌军将至。敌军到达后,或许会停下列阵,也或许按战斗阵形推来,将直接来攻。此时,如果判断敌军将要发起攻击,那么,中军变令炮点响,炮响一声。各部闻“变令炮”声响起后,立即起立,准备战斗,前方二列鸟铳手,装填好弹药,缠在手腕上的火绳点燃。敌军将进入百步时,中军放号炮,炮响一声,并吹响哱啰。这时候,各队队长下令:鸟铳手举枪,瞄准待发。(3)接战。敌军距我六十步,进入火枪射程。这时候天鹅声喇叭急速吹起,这就是开火命令,第一层鸟铳手开火射击。射击完毕,第一层鸟铳手立即疾步退至后方杀手队后。此时,队列齐整十分重要,否则就会混乱。这时,第二次天鹅声喇叭又吹响,第二层铳手射击。射毕,与第一层铳手同,立即退至阵后,排在第层铳手后面。火铳手战场纪律:凡是不闻天鹅声喇叭响而擅自开火者,就算一铳打死二敌,亦立即斩首。又闻开火命令后,不瞄准而举枪乱开火,一旦发现,由本队长立即将其斩首。退到杀手队阵列后的鸟铳手,根据战场情况紧急程度,由将主视情决定,是否继续为鸟铳装填弹药。敌军攻势凶猛,十分紧急时,弃鸟铳,抽出长腰刀,在杀手队后跟进,准备与敌白刃接战。(4)火箭、弓箭齐发。两轮鸟铳射毕,敌已近三十步,这时,第三次天鹅声喇叭吹响,这是(冷兵器)杀手队施放火箭的命令。此时,杀手队中镗钯手,把架在镗钯上的火箭点燃,向敌军发射过去。(图三:火箭)第四次天鹅声喇叭,这是杀手队引弓射击的命令。杀手队中的队长与长枪手,刀棍手等,每人皆配合力弓1张,大箭30枝。听令后,一起举弓齐射,向敌军泼出一轮箭雨。此时敌军在接近三十步内,直射过去的箭雨,能产生致命伤害。(5)鸳鸯阵、白刃战。当两轮鸟铳射击、一轮火箭加一轮弓箭,四次齐射之后,敌已将近十步。此时,摔鈸声急促响起。杀手队的每一个小队皆结成鸳鸯阵型上前,准备白刃接战。以刀盾为第一,枪棍手第二层,镗钯手第三,快枪手倒执枪柄充作大棒用为第四层。鸟铳手退至后为第五层,皆弃鸟铳拔出腰间长刀待战。以鸳鸯阵型推进。阵型要发挥出攻击威力,队列不乱、步伐齐整又尤为重要。所以军阵前进是踩着鼓点向前的。随点鼓响起,整队踩着鼓点,徐徐前进。待擂鼓声急,步伐随鼓点加速,急步向敌。(6)“三呼三击”。以鸳鸯阵推进的明军,在将与敌白刃相接时,每听得吹天鹅声喇叭一次,即齐喊“杀”一次,然后向前突进、跨步刺击一次。三次擂鼓,三次吹喇叭、三声喊杀,三次刺击——这就是《练兵实纪》记载的“三呼三击”冷兵器接战之法。而《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书中,也介绍了这种三呼三击战术,可见,这是中国古代军队的白刃战标准战法。结阵而战,千百人并肩向前,个人武艺无从施展,敌丛枪戳来,我丛枪戳去,冷战器战斗,就是这么回事。三呼三击之后,若无退兵号令,或敌未溃败,则再不拘阵法,众军只管一齐涌上,奋勇乱杀,直到决出胜负生死为止。

5、戚继光简介在哪个朝代

【为何万历一死,明朝再无人可用】我很早就想说说万历了,因为在我看来,万历这个皇帝无论从哪方面讲,都被低估了,我们能记住的就是他的不上朝和那一句:明亡于万历。但对于他的功绩,却大都视而不见,这很不正常。想到哪就说到哪吧,下面我们从名人名将方面来做个不全面的解读。万历年间的著名将领有很多:戚继光、李成梁、李如松、郑洛、李化龙、麻贵、熊廷弼、陈璘、沈有容、王崇古、王锡爵等。这中间有一些人是不属于万历提拔上来的,但是要注意一个共同的点,那就是这些人在万历年间都是得到重用的。当然,戚继光会有些疑问,因为他万历十三年遭弹劾后被罢官,而后万历十六年在家中得病而去世。其余万历年间的人,大多都能知人善任,得到重用。要说万历用错的人,大概就是导致萨尔浒大败的杨镐吧,但萨尔浒损失虽大,却并不是不能承受的,明军一共满打满算出征了七万多人,阵亡四万多,说真的,这也就是明朝的一次比较失败的战役而已,也不会因为此战导致什么严重后果,萨尔浒跟土木堡比起来简直不堪一提,明亡有很大的财政原因,还有就是万历去世了,不然,当时的局面还是很好收拾的,辽东当时对明朝根本构不成威胁。假如万历不死,后续会怎么操作,真的是让人很期待,可惜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了。熊廷弼是个能独当一面的能臣,这点应该没有什么疑问,此人虽然性格上有缺陷,但如果一直由他经略辽东,现在看来应该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他在万历年间也一直受到重用,然而这样的一个忠心耿耿的能臣,在万历死后的结局却是被传首九边。熊廷弼的事情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我觉得万历被严重低估了。李成梁怎样不用说,他的成功确实不是因为万历的提拔,但李如松是。李如松的跋扈是人所共知的,这样一个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魔王,在万历年间可以崭露头角,你要说跟皇帝没关系,那我真是没话说了。就这样的将领,加文官整天的弹劾,换个皇帝,估计早就被罢官回家种地去了,但李如松在万历年间一直都很稳,稳定的像个不会倒的大山,他好像从不用担心自己被罢免,万历,也一直把文官的弹劾当放屁,这君臣二人简直绝配。虽然李如松的能力不能跟霍去病比,但某些地方我真觉得这两个人很像,包括碰到的皇帝都很像,就是汉武帝也很能容人。郑洛这个人完全是万历一手提拔上来的,而且知人善任也在这里表现的淋漓尽致。一开始内阁首辅申时行感觉郑洛是个人才,想要调到京城来做官的,但万历自有他的一套用人方法,他说郑洛如果调到京城只能在闲职的位置,那样会埋没他的才能,如此不可多得的人才,一定要放到合适的地方,那就是九边重镇,去经营游牧各部。虽然蒙古各部大都是臣服于明朝的,但游牧民族逐草而居,无法派人管辖而只能羁縻之,各部落有政权交替后,难免会有不服从明朝统治的首领出现,这时候安抚和讨伐就需要一个能担当此重任的人了。而郑洛也不辱使命,就任后短短几年就采用剿抚并用的手段,使得西北局势得到初步稳定。同时万历又任用田乐为甘肃巡抚、李汶总督三边、刘敏宽出任西宁兵备按察使、又提升达云为西宁参将。几人相互配合成就了“湟中三捷”,为李化龙平定播州杨应龙叛乱扫清了障碍。李化龙是万历二年的进士,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卒于任上,终年五十八岁,一生也是功绩彪炳。崇祯皇帝称其“春秋血食诗书帅,钟鼎名流社稷臣”,是一个让崇祯帝馋的流口水的名臣,限于篇幅,这里不做介绍了。其实万历年间的名人,远不止我上面举例的这几个人,这几位只是我现在能想到的,不过就这几位也就够了,无论从功绩还是结果来看,万历都做到了一个帝王应该做的,我相信这也是当时好的人选,和好的结果了。当然,除了杨镐以外。

6、抗倭英雄戚继光剧情简介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十月二十六日,一千多名戚家军被总兵王保诱骗缴械,随后被屠戮殆尽。这就是万历三大征第二征援朝抗日期间发生的“蓟川兵变”。众所周知,戚家军是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组建的一支忠义之师,后为何会惨遭总兵王保的屠戮呢?这要从援朝战争说起,万历二十年十月,万历皇帝因为倭寇肆虐于朝鲜,所以征调各地明军前往救援。第一支被征调的部队就是戚继光组建的专门用来打倭寇的戚家军,此时,戚继光已死,由戚继光老部下吴惟忠率领三千戚家军前往辽东支援朝鲜。戚家军本是戚继光私下招募的民兵部队,士兵们大多是因为走投无路,为了养家糊口才参军的疾苦百姓,后因剿倭有功,被编为“蓟三协南兵”。这些南兵对去往辽东苦寒之地兴致缺缺,后来时任东征经略的宋应昌,为了鼓舞士气,将本来一年饷银十八两的南兵,直接为其提高了一倍的饷银,这才让南兵的欣然前往。援朝期间,吴惟忠率领所部南军,充分发挥原戚家军的风采,在平壤战役时,吴惟忠带领南军身先士卒,血战平壤城外的制高点牡丹台,成为了先登城的部队,为攻克平壤立下大功。按照事先约定,先登上平壤城者,赏银一万两。然而,当时明军的提督是率领辽东铁骑的李如松,李如松身为北军统领,对南军本就成见颇深,所以评定功次的时候,吴惟忠等南兵全都靠边站,首登之功也被李如松的部将杨元等人取而代之。后,吴惟忠只获得了白银20两的奖赏。就连朝鲜人都看不下去了:“当初南兵先登有功,而李提督不为录功,是以南兵多怨对着”。然而事情已成定局,吴惟忠等南兵虽不服,却也无可奈何。这件事使得明朝南、北两军的矛盾进一步激化。首功奖赏没了也就没了,可是宋应昌承诺南兵的双倍饷银居然也没有落实。宋应昌其实在援朝期间拼了命想办法给南军发军饷,甚至都打了朝鲜银矿的主意了。然而,宋应昌不久后离职了,所以承诺给南军的饷银便一拖再拖。这一拖就拖了一年,本就靠饷银吃饭的南军,早已揭不开锅,终于事情闹大了。“征倭归兵,以赏犒不至鼓噪。”没有饭吃的南军为了让朝廷发放饷银,居然聚众闹事。本来嘛,聚众要饷这事也不大,一般情况下都是出钱安抚。可是,蓟镇总兵王保却嗅到了机会,他先是以南兵“兵变”上报朝廷,然后让早有矛盾的北兵出兵镇压。这些聚众的南兵本无谋逆之心,所以王保让他们缴械的时候,他们全部都放下了武器,并且跟随王保来到校场集合。本以为会得到饷银的南军,万万没想到等来的却是无情的屠戮。为了防止有漏网之鱼,王保拿着南兵的花名册点名,凡是还活着的南兵,有一个算一个,全部当场干掉,一个活口都不能留。后,一千多名戚家军,尽丧其手。这场“兵变”就这样被的被平叛了,万历帝知道后龙颜大悦,遂论功行赏,王保获得了恩荫一子的奖赏,此后更是青云直上,官运亨通。大明亡,亡于万历矣!#戚继光简介怎么死的#

7、戚继光事迹简介

居然有人说戚继光是渣渣,自私自利的贪官!!!我也真是无语了。前几天回答了个问题,居然有黑粉来私信我。说戚继光只不过是赶上了,纯属运气,仅此而已。麻烦你读下史书好吗,从1552到1564年的十三年间,倭寇“破浙东、杭、嘉、湖、苏、松、常、镇、淮、扬至南通,州诸沿江郡县不下数百处,杀伤人民百余万。守土以丧地被逮,总师以失律受诛者无数”。百里无人烟啊,所过之处,人畜都被杀掉,房子被烧毁。老百姓被杀的就百余万了,参将以下的武将都死了107个,团长营长的都死一百多个,何况普通军人呢。极端的事件是,1555年,倭寇53人奔袭千里,从浙江杭州打到了南京,史书记载,明军伤亡五千人,没记载的呢,还有老百姓呢。这仅仅是53人而已。但这样的倭寇在戚帅面前不堪一击。台州花街之战,以3人牺牲的代价斩首308,还抓住了俩倭寇头子。白水洋之战,以1500对敌2000多,全歼,牺牲4人。长沙之战歼敌三千,伤亡未知。牛的是牛田之战,击溃上万倭寇,斩首688颗,无一人牺牲,妥妥的特种兵啊。林墩之战,以伤亡90人的代价歼敌三千;平海卫战斗,牺牲16人,斩首2622颗。王苍平战斗,击溃近万倭寇,无人伤亡。蔡陂岭以牺牲31人的代价击溃七千多倭寇。仙游之战,牺牲21人,击溃万余倭寇。以少打多是常事儿,而且伤亡很小,伤亡大的林遵之战也不过伤亡90人,战损比30:1,伤亡小,战功大,谁不愿跟着这样的大帅打仗啊。打了这么多战斗,杀敌过万,总阵亡180余人。古往今来做到这种战损比的能有几人,还有脸说他是渣渣,无语。或许有人说倭寇不算正规兵,但后来戚继光调任北疆,打服了蒙古各部,威震北疆。个人认为戚继光在中国历史上,军事才能不排前五,少也在前十。

8、戚继光的故事简介

据说戚继光有个心愿,要杀1000个倭寇,然而临终前也只杀了999个。谁能想到300多年过去了,戚继光的这个愿望竟然实现了。戚继光是怎样干掉第1000个倭寇的呢?戚继光是民族英雄,抗倭名将。明朝中后期,倭寇横行,他们在中国沿海登陆,屠杀沿海居民,罪恶滔天。戚继光受命于危难之间,创建了戚家军,创用了独特的阵法和兵器,屡次打的倭寇丢盔卸甲豕突狼奔。据说戚继光呀,不但指挥若定,而且武艺高超。他经常身先士卒,带头斩杀倭寇。有人统计戚继光曾经斩杀了999个倭寇。据说戚继光还想再努一把力,再攒一个倭寇的头,凑齐1000个。但是那时候,倭寇们已经闻风丧胆,吓得都滚回日本老家了。结果,戚继光的这个心愿就没有实现。世人也引为憾事。1937年。日寇侵华。在山东登州这个地方,来了个日军指挥官。嗯,叫做松下一郎。这个松下一郎是个大佐。官阶也不低。松下一郎来到登州。很快就找到了戚继光的墓。他来的目的呢,不是为了跪拜戚继光。他竟然想要刨坟掘墓。当地村民一听这个,那就不愿意了。戚继光是我们的民族英雄,这死了好几百年了,怎么能让日本鬼子刨坟掘墓呢。所以,村民们自发的想要阻挡日寇的暴行。但是,这个松下一郎大佐目空无人横行霸道,竟然调来宪兵用机枪屠杀民众。哎呀,毕竟是血肉之躯,老百姓死伤惨重之后,也就散去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破家亡了。没有办法呢。松下一郎调来挖掘机,组织士兵挖了三天三夜,终于把戚继光的墓给挖平了。但是令他大吃一惊的是,墓里没有戚继光的遗骨,只有几件破衣服,还有两件兵器。原来,这是个衣冠冢。松下一郎听说是这样,心有不甘。就命令部下好好查找。经过再三寻觅查找,松下一郎在墓里发现了一本兵书。这个兵书就叫做《戚武备兵法》。松下一郎大喜。松下一郎为什么非要这么干呢?原来呀,松下一郎他的祖宗曾经当过倭寇。还是一个大头目。曾来到中华大地,屠杀沿海民众,为非作歹。结果,被戚继光亲手斩杀了。死的那叫一个惨。为祖宗报仇,这是松下一郎的一个心愿。更重要的是,松下一郎还想窃取戚继光的兵法,为下一步侵略中国做准备。真是狼子野心啊。松下一郎得到了戚继光的兵书,大喜过望。他迅速地将戚继光的兵书装箱入匣,带回办公室。他不愿意更多的人看到。回到办公室,他简单的将兵书擦拭了一下,就端坐在桌前认真的阅读起来。兵书上生了一些绿色的斑毛。松下一郎也毫不在乎,只是投入地阅读。那种专心读书的样子,倒也值得一赞。松下一郎这一读,就读了一晚上。因为有他的吩咐,部下谁也不敢来打扰。第二天早上,勤卫兵来为他打洗脸水,却不禁大吃一惊。他发现松下一郎趴在桌子上,圆睁双目,口鼻有血,已经气绝身亡。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大佐突然身亡,这个事情诡异。日军宪兵司令部马上调来军医,进行了详细勘察。原来戚继光的兵书上涂抹了一些特殊的物质,有防腐的作用,可能也还有一些不明毒素。因为长期封闭,再加上是在封闭的书房里读书,空气流通很差。嗯,总之,读的太入迷了。结果就吸入了过量的毒素。于是,一命呜呼了。日军很想封闭这个消息。但是纸里包不住火。不久这个事情就传播开来。登州的百姓们纷纷说:戚元帅真是神了!没想到好几百年了,又杀了一个倭寇。他老人家杀1000个倭寇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小鬼子人性不通,也真是该死。太棒了!#微头条日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