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网络上看到一些对孙中山先生的负面评价,这些人根本不了解,或是一知半解。几天前我亲自到大元帅府参观寻知,我觉得孙中山很了起,起码有四个方面异于常人。一,孙中山首先是个医师,而且是全能的医师。他内科,外科,儿科,妇科全会。博物馆里有他的英国老师康德黎证书的评价与当时受医者的赞锦,从此处可以知道在当时他的知名度是不低的。他若不图救国大志,专意做个医师的话博士院士没问题的。二,孙中山的书法艺术造旨也很高,他的正楷,行书也是大师级的。馆里有他的几幅真迹,不是一般人能达到那些水平的。三,是他的演讲能力,据书料介绍在很多埸合孙先生演讲都不用写搞,信口粘来,滔滔不绝,博得台下阵阵掌声。而且有的号召力与感染力。在那执众者迷,唯我者清的浊世中,他的每埸演讲都能给人一种抹开迷露,看到一线光芒的作用。四,是他的奋斗精神,自从他以身许国,不计自身开始。他就以革命,失败,再革命,再失败。直至精竭身亡乃不言弃,这就是他可贵的精神。他虽然至死留下满腔遗憾,但他已经给后人指明了方向,这就是联俄,联共,扶助工农。需知欲值此目的,必唤起民众。这一条与后来的中国革命的潜在力量在农村是一致的。孙先生的不能成功不是他的无能,而是由当时的特定环境造成的。民国不能算一个朝代,只能是过度时期。特别是从封建到现代,千余年的封建顽疾要一朝何谈容易。之前的钖麟,秋瑾也曾在探索中失败。孙中山亦是如此,他也在摸索中前进,也跟在改革初期所做的一样摸着石头过河,在失败中取得经验。所以大凡成事者都要俱备这三个条件,天时,地利,人和。所以成大事者,只有这三者结合才能成功到业成。
2、孙中山的故事及资料中国历史上,有个响当当的名字孙中山。大家都知道他是近代史上伟大的先行者。但是恐怕很多人不知道,他的名字并不是孙中山,也从来没有称呼过自己为孙中山!关于他的名字,我们比较熟知的有孙文,孙逸仙,孙中山,但是其实由于孙中山常年漂泊海外,用到的名字多达50多个。其中有几个是比较重要的。“帝象”是孙中山的小名,由他的母亲所起,据说是因为母亲生平信佛,平日里崇奉关帝,于是给他取名“帝象”,希望他获得神明庇护。稍大以后他上私塾,取名为孙文,这是他这一生常用的名字。关于这个名字,有人说是私塾先生起的,有人说是他父亲取得,也有人说是孙中山自己起的。这是他在很多场所使用的正式名字,无论是做总统、元帅还是总理时,签署文件的名字一律是“孙文”。“逸仙”是他的号,他17岁在香港拔萃书屋读书时,取号“日新”。这个号取自《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意思。后来,他去香港皇仁书院读书时,国文教师区凤墀又根据“日新”的谐音,为他改号为“逸仙”。@江雪历史阁说,“孙中山”是我们从小就在教科书上看到的名字,但其实这个名字是根据他在日本所用的化名演变而来。当年孙中山逃亡日本时,他的日本朋友准备把他安排在东京的对鹤馆旅馆居住。为了隐藏身份,登记时友人根据路过的一座叫“中山”的府宅,在登记簿上登记了“中山”二字。根据日本的习俗,中山是个姓,不是名,于是孙中山就在后面加了一个“樵”字。这就是中山樵的由来。而“孙中山”这个名字,相传是章士钊先生给“起”的。章士钊看到了一本日文书里记录了孙中山的伟大事迹,觉得励志,就想翻译成中文。但在翻译时,他犯了一个错误,将孙中山的本名孙文与日文名中山樵的两个姓连在一起,写成了“孙中山”。就这样,大家都称呼他为孙中山,后来就这样错误的传开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他自己从来没有称呼过自己为孙中山。@江雪历史阁 说,关注我,给你讲有趣的故事。
3、孙中山故居简介孙中山发动和领导的十次武装反清起义简表孙中山简介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d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了《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孙中山先生原在香港学医,并成为西医医师。孙中山目睹中华民族有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所以他放弃了医学,并用一生的时间去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推翻清政府的终的胜利。在1895年10月,孙中山先生领导广州起义。1900年10月,惠州三洲田起义。1908年4月,河口起义。1911年4,广州三二九起义#孙中山简介资料大全#
4、孙中山先生的资料简介1915年,孙中山给发妻写信:“我爱上了一个志同道合的女子,可她不能做妾,我也离不开她,所以我只能同你离婚了!”发妻看后休书,没哭也没闹,只回复了一个字。孙中山看后,泪目了。孙中山和宋庆龄相差26岁零2个月,他们会相爱这件事,或许从来就不在他们二人的意料之内。孙中山和宋庆龄的父亲是好友,1913年,宋庆龄大学毕业之后,经过姐姐宋霭龄的介绍,她做了孙中山的秘书。他负责照料孙中山的生活和工作,因为交集多了,他们慢慢就对对方产生了感情。1915年,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们决定结婚。对于他们的婚事,一开始宋庆龄的父亲完全不能同意。首先,就是他们的年龄差距;其次,就是孙中山已经结婚了,如果宋庆龄想要嫁给他就要做妾,这是身为基督徒的宋家完全不能接受的事情,他们家只能接受一夫一妻。年龄的差距,他们二人都不在乎,那么家人勉强可以接受,但是对于孙中山已经结婚这件事,就需要孙中山自己去解决了。孙中山的原配叫卢慕贞,他们二人的婚姻是父母包办,18岁的孙中山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了17岁的卢慕贞。从新婚第一天起,孙中山就知道他和卢慕贞不合适,因为一个是新派人,一个是裹着小脚的旧时代女子。婚后三月,孙中山就去香港读书,家里的一切都是卢慕贞在帮忙打理。她知道孙中山不喜欢她,可是她也没有任何怨言,依旧帮他照顾父母和操持家务,每次孙中山回来,虽然没有共同语言,她总会让孙中山很舒服。但是孙中山真的爱上卢慕贞,还是1888年时,当时孙父病重,孙中山和哥哥孙眉一起回家探望时父亲,但是卢慕贞亲自照顾公公,还的细心和认真。孙中山自问是亲儿子,都没有做到这么细致,所以他终于被卢慕贞感动了。他也开始看到卢慕贞的好,开始慢慢去和她亲近,在这一段时间里,他们二人的感情迅速升温,卢慕贞也终于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儿子孙科。这一年,已经是他们成婚的第六年了,卢慕贞第一次感受孙中山带给他的幸福。三年后,他们二人生下了一个女儿孙娫,儿女双全,还有丈夫陪伴,这算是卢慕贞为幸福的日子了。但是孙中山是一个做大事的人,他的心思不可能放在小家里,他还是时常出去参加革命活动,家里的一切依旧是卢慕贞在打理。孙中山在外活动,常常会给家人带来麻烦,但是卢慕贞从来都没有抱怨过,反而她很支持孙中山,家里不管发生什么,她都会扛起来,他只管放心去做他想要做的事情。卢慕贞遇到的危险可不少,当时有人要抓孙家老小,孙中山正在被抓捕无法露面,都是卢慕贞跟坏人周旋,这才保护好一家人的平安。后来,辛亥革命成功,孙中山成为了民国“临时大总统”,卢慕贞带着一家人,经历了重重磨难,才去到南京和孙中山团聚。本来一家人团聚是快乐的事情,但是成为国民夫人的卢慕贞却深深意识到她和孙中山的差距,她除了可以打理小家之外,真的对孙中山一点帮助都没有,她越发觉得自己配不上他了。就在这个时间里,孙中山刚好就遇到了宋庆龄。宋庆龄可以成为他的工作伙伴,在私下也是他的知己,他愈发离不开宋庆龄了。为了可以永远和宋庆龄在一起,孙中山决定写信给发妻卢慕贞,商量可不可以离婚。孙中山给发妻写信:“我爱上了一个志同道合的女子,可她不能做妾,我也离不开她,所以我只能同你离婚了!”卢慕贞本来还在高兴可以受到孙中山给她的来信,但是看到信件的内容,她的心顿时就凉了半截。她心中难过不已,但是后还是给回了一个字“可”。她表示同意离婚,虽然万般不舍,但她不能阻止孙中山去追求更好的人。孙中山看到回信,他也哭了,他说“卢夫人永远都是孙家人”。但是很快,他就接卢慕贞去办理离婚手续了。其实,对于孙中山的在外生活需要人照顾,卢慕贞是理解的,她甚至都不反对孙中山纳妾,因为孙中山的身边就有一个服侍了他10多年的妾室,陈粹芬。卢慕贞不仅知道,而且她和陈粹芬和她的关系还很好。对于孙中山要离婚娶宋庆龄,她也只能含泪答应。后来有人为她抱不平,说孙中山这样做就是抛弃她,她不能轻易答应。但是卢慕贞还会替孙中山解释,她说:“我是乡下人,不识字,也不懂英文,先生的事我帮不了手。我缠着脚,连走路都不方便,怎能帮先生呢?”能够娶到卢慕贞这样的女子,孙中山真是很幸运的事情。宋庆龄和孙中山的结婚只有十年,孙中山就去世,当时宋庆龄只有32岁,直到她88岁去世,她都再未改嫁,一直以“孙夫人”自居,还拒绝了同孙中山合葬。在后来,孙中山去世之后,卢慕贞还告诉自己的儿子孙科,一定要尊重继母宋庆龄。卢慕贞这样的女子真的特别难得,其实在一定的程度上,她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但是她还能大度包容所有人,她的气度也不是一般人可比的。孙科也记得母亲的叮嘱,他后来和宋庆龄的关系很好。1952年9月7日,卢慕贞在澳门病逝,享年86岁。她一直都住在孙公馆,直到去世,她也是舍不得孙中山先生的,但她放手让他去追寻更好的人了。
5、孙中山之子孙科简介浅谈孙中山先生的人生引言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和伟大领袖,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篇论文将从孙中山的生平、思想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孙中山的生平孙中山于1866年11月12日出生在广东省中山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中。他的家庭虽然贫困,但家教严格,孙中山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曾在香港读书,后来又去了美国,深受西方先进思想的影响。1894年,孙中山加入了光复会,开始了他的革命活动。1905年,在日本成立了同盟会,孙中山被选为主席。同盟会宣布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成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组织。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孙中山领导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孙中山在革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他并没有停止革命的步伐。他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思想,以民族独立、民主政治、人民幸福为目标,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注入了强大的思想力量。二、孙中山的思想孙中山的思想体系主要包括“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思想。“三民主义”包括“民族主义”、“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三个方面。其中,“民族主义”主张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国,摆脱外国的侵略和干涉;“民主主义”主张建立一个民主政治体制,实现人民的自由和平等;“社会主义”主张实现社会的公正和平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则是孙中山为推动革命而提出的具体策略。他认为与俄国、共产d和农民工人联合,可以为革命事业提供更加强大的力量。三、孙中山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孙中山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的思想和领导革命的功绩,更在于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他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出了重要贡献。首先,孙中山的思想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注入了强大的思想力量。他的“三民主义”思想成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在中国共产d的领导下,中国在20世纪后半叶实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现代化进程。在经济方面,孙中山的思想和行动为中国现代化经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他提倡实行“平均地权”,鼓励农民发展农业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改良农民生活。他还提出了发展工业的思想,为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基础。在政治方面,孙中山的思想和行动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提倡实行宪政制度,建立民主政治体制,实现人民的自由和平等。他还提出了“五权宪法”的思想,为中国的宪政体制的建设提供了参考。在文化方面,孙中山的思想和行动为中国现代化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他提倡实行“民族文化自觉”,强调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主性和发展性,鼓励中国人民弘扬中华文化,促进文化的多元化。四、作者观点总之,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人物,他的思想和行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今天,孙中山的思想和行动仍然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参考。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的思想和行动,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更大的贡献。
6、孙中山英语简介1925年,孙中山临终之际,不断念叨着一个女人的名字,并说:“我这辈子亏欠你多……”这个女人是谁?背后有什么故事?孙中山和原配夫人卢慕贞生有三个孩子,儿子孙科和两个女儿孙娫和孙婉,而让孙中山临终前念念不忘的人就是小女儿孙婉。孙婉1896年生于美国檀香山,和父亲孙中山是同一天生日,按理说应该很受父亲宠爱,但是她12岁之前只与父亲见过两次,印象并不深刻。当时孙中山忙于革命事务,跟家人聚少离多,孙婉一直跟着母亲住在伯父家里,从小她还以为伯父就是她的父亲。后来母亲告诉她,她的父亲是一个伟大的人,懂事之后,她经常从报纸上看到父亲的名字,才对父亲有一些了解。后来哥哥孙科去美国留学,也给她争取到了在加州读书的机会,由于孙科学业比较忙,无暇照顾妹妹,就托付父亲好友王伯秋帮忙照顾。王伯秋在日本留学期间参加了同盟会,深得孙中山的赏识。孙婉在美国期间全靠着王伯秋的照顾,时间久了,她不可避免地喜欢上这个比他大12岁的男人。但是当孙中山得知后,却坚决反对两个人的交往,原来,王伯秋15岁时就在老家结了婚,他不愿小女儿给人当妾。孙婉对于父亲的反对很难接受,她觉得从小父亲没怎么照顾过她,现在却一味阻止她的婚事,便写信给父亲,让他不要干涉她的婚姻。两个人还是走到了一起,并且有了两个孩子,后来两个人回国后,孙中山还是强烈反对,之后王伯秋只好跟孙婉离婚,带着两个孩子离开。1921年,孙婉到澳门跟母亲卢慕贞一起生活,不久,哥哥给她介绍了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毕业的外交官戴恩赛。两个人见了面,很有共同语言,第二年便结了婚,结婚的时候孙婉给父亲写了一封信,说不希望他出现在婚礼上。孙中山收到信,叹了一口气,当时他和宋庆龄已经结婚,宋庆龄看了,便给孙婉一封信,表示祝贺,并且寄去4000元的礼金。而没能参加婚礼的孙中山却在孙婉婚礼当天请了朋友一起吃饭,吃饭的时候高兴地宣布了女儿的婚事,当时的上海《民国日报》还刊登了一则简短的新闻。孙婉和戴恩赛结婚后恩爱,不久生下了两个孩子,孙中山给两个孩子分别取名,女孩叫戴成功,男孩叫戴永丰。1925年,孙中山生病住院,戴恩赛前去照顾,后来病情恶化,戴恩赛一直陪伴着他人生的后一刻,临终前,他拉着戴恩赛的手,喊着女儿的名字,说这辈子亏欠女儿太多。同时,他还交给戴恩赛一张自己的半身照,上面写着:送给孙婉和戴恩赛,后来这张照片一直被孙婉珍藏着。其实孙婉并非不爱父亲,只是她跟父亲之间有隔阂,因为第一次婚姻被父亲拆散,她心里一直对父亲有埋怨。孙中山临终前希望能够见到女儿,希望女儿原谅他,可惜的是孙婉没有去见他后一面。1929年,戴恩赛被派往巴西,临行前,孙婉想见跟王伯秋的一双儿女,可是王伯秋母亲不让见,后王伯秋只能带着妻子李澄湘一起见了孙婉。将近十年未见,两个人见了感慨万分,但是也对过去的遗憾释怀了,两个孩子一直是李澄湘帮忙给照顾,由于她自己的两个儿子先后夭折,她把孙婉生的一对儿女当成自己的亲生孩子对待。孙婉对他们夫妻给予孩子的照顾表示感谢,这也是她跟王伯秋的后一次相见,几年后,王伯秋因病逝世。临走之前,孙婉还去了广州,参加了父亲葬在南京中山陵的大典,那时她流下悔恨的泪,遗憾没能见父亲后一面。1933年,戴恩赛结束巴西的工作回国。后来日本侵略中国,戴恩赛的工作也被停滞,这时候他们一家的生活很困难。戴恩赛和孙婉只能去打一些零工来维持基本生活,后来他们到了澳门,依然没有收入来源,而这时候,日本驻澳门的领事馆给他们家送来一袋大米,他们拒绝接受。1952年,孙婉和戴恩赛的儿子戴永丰在广州突发疾病去世,本来身体就不好的戴恩赛受此打击,两年半后也撒手人寰。此后孙婉只得与女儿相依为命,后来在台湾的蒋介石邀请她们移居台湾,她委婉拒绝,蒋介石还答应送她们房子,她们也没有去。无奈之下,孙婉让女儿托人写信给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希望国家给予救助,在的关心下,新华社澳门分社接济了孙婉母女。1971年,孙婉摔倒住院,一直到8年后去世,北京方面为她支付了所有的医疗费。60年代,孙婉在香港见到了和王伯秋的女儿,当时她已经74岁,女儿54岁,这是他们相隔几十年后的再次相见。而她和王伯秋的儿子,分别60多年,她只见过照片,临终也没能见到。作为孙中山的女儿,孙婉没能享受到父亲的宠爱,反而是父亲造成她第一段婚姻的结束,她一直是心存芥蒂的,而后幸好她遇到了戴恩赛,有过幸福的时光。让人唏嘘的是,她的晚年生活在困顿之中,儿子英年早逝,女儿戴成功为了照顾她终生未婚。即使生活困顿中,她们也不接受日本人和国民d的接济,也是继承了孙中山先生的傲骨,令人敬佩。#人物#作者:陌上花编辑:洛子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