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作品故乡简介(鲁迅的小说 故乡简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10 02:42:54 浏览
1、鲁迅的小说 故乡简介

鲁迅先生小说连环画《故乡》,是一本配合中学教学创作的精品,由贺大田绘画完成。

2、鲁迅的作品故乡简介50字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鲁迅的作品故乡简介#

3、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

农历十一月二十一日民俗!一一五味杂陈乡关情一百年前,鲁迅写了篇《故乡》,他对照脑子里童年时的家境、同伴等故乡印象,感到和眼前现实故乡大相径庭,不禁发岀无限感慨。近,我回到故乡,时逢九十四岁的姨父不幸逝世,兄弟们驱车前往小山村吊唁,个中情景,大有鲁迅回《故乡》的感叹,当然,不同于鲁迅的悲哀之情。轿车从城里岀发,沿国道走岀几十里后,拐入熟悉的山村乡道。原来的田园石板路,全由宽阔的水泥路代替。轿车所走的路,竟是一条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阳关大道。进入山区,京广高铁横空穿过,一座长达几公里的高架桥笔直伸向大山遂洞,子弹头列车风驰电掣驰过,没有隆隆噪音,只听唰的一声就掠岀视线了。小车驶入原野,远近横着几个原有的村庄,但面目全非,全都变了样,依稀可辩的仅是村头的大水井、村前的大魚圹,还有就是各村分别有几栋山字垛的青砖屋,夹杂在满眼的红砖小洋房中。到了大山脚下姨父的村前,村后大山不见了那条盘旋而下的石板路,不见了山上山下那青砖黑瓦的歇凉亭,也不了见昔日奔波劳作的农夫与樵夫。交通闭塞的山窝小村子,一条水泥马路直达村尽头。来帮忙办丧事的,来吊唁行礼的,来吹打奏乐的,大多是小车子、双牌座、农机车,来来去去,没见一个步行人。村里原来的小伙伴们,一个个也远非吴下阿蒙了。曾和我坐在屋檐下讲猪八戒吃西瓜的大兄弟,如今60多岁了,但他穿着一身迷彩服,人前人后兴冲冲地奔走,身板硬朗敏捷,俨然把自己作中年人使用。和我们七夕晩上躲在丝瓜棚下,侧耳窃听天上牛郎织女私密话的小兄弟,如今已经在城里买了房子,举家进城了。还有来吊唁的外婆家大表哥的儿子,当年见他时还抱在手上,现在已是养猪场老板,两口子打理,现存栏牲猪有一千多头。所有来来往往的人员,穿红着绿,丰富多彩,再也分不岀城里人乡下人了。失落的是,当年的满山油茶树,现在被杂木茅草取代,仅剩下山坎边一两株寂寞的开着白花的油茶对。昔日的潺潺流水,如今已干涸断流,仅剩下小枯溪和干水渠。面对满目人群,满目车辆,满目楼房,满目公路,满目既熟悉又陌生的一切,我有欣喜,有新鲜,也有惆怅,有失落,心中酸甜苦辣涩五味杂陈…。啊,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情,故乡的爱?  我这时竟不知道喜欢和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故乡了!

4、鲁迅作品故乡原文

年少时读鲁迅先生的《故乡》,在摘抄本上记下了许多金句。印象深刻是就是那一句——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是鲁迅先生创作于1921年的一部短篇小说。鲁迅先生的好友许寿裳在《鲁迅传》一书中提到,1917年冬~1920年底,许寿裳与鲁迅先生分别的这三年,鲁迅先生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大的一个变化就是鲁迅先生开始发表创作。1921年5月,《故乡》发表于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作品中充满了对童年的美好回忆,以及对无法消除的阶级观念的痛恨。鲁迅所处的时代,是中国面向现代化转型的时代,转型就需要变化,就要把旧的东西舍弃,鲁迅先生正是第一个勇挑重担的人。《我在岛屿读书》新一期节目中,西川说鲁迅虽然在中国,但鲁迅其实是一个世界化的知识分子。这让我想起了曾在一篇文章中读到的一个细节。1994年,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接到诺贝尔文学院的电话后,大江健三郎急切地向母亲报喜,谁知母亲很不高兴地问:“鲁迅先生获过这个奖吗?”大家都知道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经历,许寿裳更是对这件事记忆犹新。许寿裳回忆鲁迅退学时的场景说,当时鲁迅踌躇了一下,终于说:“是的,我决计要学文艺了。中国的呆子,坏呆子,岂是医学所能调节的么?”呆子坏呆子本就是他们日常谈话的资料,所以听到此处,两人唯有相视苦笑。许寿裳曾说,鲁迅这之所以伟大,就在他的冷静和热烈双方都彻底。闰土是鲁迅记忆中珍贵的童年伙伴,在《故乡》这部作品中,鲁迅回忆同闰土一起度过美好时光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中年闰土的深深失望,这一段美好记忆的消逝对鲁迅而言无疑是心痛的、是感伤的。#我在岛屿读书# #鲁迅写故乡时的情感有多复杂#

5、鲁迅离开故乡的原因

鲁迅《故乡》分析(六)重点句理解

6、鲁迅的作品故乡

乡土文学,源于鲁迅的《故乡》。回顾文学史上的乡土文学,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以鲁迅的《故乡》为代表,还包括许钦文、蹇先艾等作家的作品。这类作品大部分都是写在城里的文人回想他们的家乡,但回去以后又很失望。既有一点怀旧,又有一点批判。第二种乡士文学以沈从文为代表,他们作品的特点是美化和歌颂乡村,并批判城市文明。在沈从文的笔下,乡下的妓女都比城里的太太道德。比如小说《柏子》,把乡下人的性交易写得美好。再比如小说《丈夫》,一个种地的老公,把在小镇河边做船妓的老婆抢了回去,也不知道他抢回去以后会不会一直待在乡村。第三种乡士文学是一种本土文学,发展得更多。比如,香港作家舒巷城的作品《鲤鱼门的雾》,写一个打工仔,20年后重回他生活过的筲箕湾,见到曾经生活的地方,心中无限的惆帐。台湾的本土文学就更多了,王祯和的《嫁妆一牛车》,陈映真的《夜行货车》,黄春明的《莎哟娜啦再见》,都是写男人守护不了家乡以及女人,所以眼看着自己的家乡和自己的女人被别人抢走,既惋惜故乡的沉沦,又强调本土要自强。当然,这种乡士文学跟鲁迅的《故乡》已经很不一样,但失去了精神上的故乡,失去了心理家园的这么一个主题,确实有相同之处。《故乡》中的我回去了一次就知道故乡是回不去了,无论是现实层面还是精神层面,但后还是给自己和读者留了一点希望:“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7、鲁迅的作品故乡简介资料

1921年1月,鲁迅《故乡》

8、鲁迅故乡闰土的形象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变成了路”,(鲁迅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