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泉简介(一亩泉源头现状)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10 03:14:24 浏览
1、一亩泉源头现状

跟着《水经注》游保定(三)2023年3月31日 农历闰二月初十 星期五 晴《水经注》有载:“徐水东迳清苑城,东南与卢水合,水出蒲城西,俗谓之泉头水也”,《地理志》曰:“北平县有卢水,又东南,左入徐水”。有的资料说卢水即是今日的一亩泉河,对此观点我实在不敢苟同,沧海桑田,泉湮河淤,古之水绝非今日之水,怎么能做如此简单的推断呢?今天休息,昨晚表姐打电话让我回家吃饺子,上午推车下楼,扶把塌腰一气骑到月亮桥稍事休息,月亮桥是一亩泉河上游的古石桥,是保定几座著名的石桥之一,它与北关鸭蛋桥,冯庄石桥齐名。民国时期保定城内的宦官和商贾大家是吃府河之水的,只有平民小户人家才吃井水,只因保定城内涝碱严重,井水多苦涩之故。听我姥爷讲过一件趣事:直鲁豫巡阅使曹锟驻守保定时,每天都要派人赶着马拉水车到一亩泉取水用以家庭炊饮,有一天午饭后他喝了一口茶,砸吧砸吧嘴,命人将拉水的下人叫到了书房,曹大帅开口问到:你说实话,今天午饭后沏茶的水是从一亩泉头取的水吗?下人赶紧低头弯腰赔礼道:禀大帅,我赶车取水后过月亮桥时车轮打滑洒了一些水,我偷懒不想再回泉头就在月亮桥下取水灌满了水车,我想城里大户人家平日里尽吃府城南关之水,想必月亮桥下之水与泉头之水区别不大,没成想还是被您老人家识破了……我听姥爷说过曹大帅在保定的诸多趣事,野史中曹锟是个宽厚之人,起码对待下人就很是体恤。今天的饺子是韭菜鸡蛋和猪肉白瓜两种馅儿,我饭后打了会盹,醒来后表姐已沏好了茶,茶是康老送我的普洱,喝起来很是醇厚。据说清朝康熙年间满城知县张焕常去一亩泉村僧舍聊天饮茶,一亩泉水甘冽清澈,矿化度低,酸碱度适中,无论是煮茶还是酿酒俱是上好水源,保定一亩泉酒厂的满大街的广告很是新颖有趣:先有一亩泉,后有保定府。我上高中时常去同学小萧家蹭饭,小萧的奶奶家曾是云南往返西藏与尼泊尔的马帮大户,当年大宗的货物主要是各种茶叶,老人家因之是个“茶精”,她说一亩泉水煮茶是好不过的,比她在老家杭州是用积存的雨水沏茶还好,她年轻时和爷爷多次去一亩泉踏青,秋游,每次必用一亩泉头水煮茶,品茗野炊,令人流连忘返。表姐前些天看我“寻找一亩泉17#井”的小文后就联系了她的几个学生,有一位同学是一亩泉村的女婿,经他多方打探终于弄清楚了水井的位置。今天下午回保时,顺路去一亩泉村一游,我按图索骥,在村东南的桃树林里真找到了那口已废弃的水井,井台连接着输水的红砖拱劵暗渠,这就是保定西郊八大厂的第一眼机井啊,也是保定西郊工业区的水源原点。

2、一亩泉在哪里图片

你好。你知道一亩泉村还开发吗?。去年不是要复涌吗?咋现在没一点消息了啊?

3、一亩泉相关资料

59.59亿,7030亩!保定一亩泉生态修复与乡村振兴示范项目!保定近期发布一则《保定市竞秀区一亩泉生态修复与乡村振兴示范项目》一、项目核心设计范围约468.67公顷(约7030亩),包含泉水复涌、一亩泉生态修复示范区、乡村振兴展示区、 农林体验区、农旅融合体验区、农林艺术区、交通设施、水系整治、景观绿化、智慧工程等内容。启动泉水复涌项目建设,实施一亩泉生态修复示范区内泉文化博物馆、红色纪念馆等开发为建设重点。推进一亩泉生态修复区建设,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完善一亩泉生态修复示范区建设以及项目品质度假休闲功能,大力开发北奇乡村振兴片区项目。二、本工程总投资 595919万,其中工程费用377045万,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23591万,工程预备费用40051万,建设期利息55232万。三、恢复新生态—重塑新保定—打造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的结合典范把一亩泉复涌生态恢复和旅游开发、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以生态恢复促绿色发展,绿色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一亩泉河是保定的母亲河,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保定头条# #保定身边事#

4、一亩泉怎样形成的

保定一亩泉龙母宫

5、一亩泉近况

北京颐和园,是个什么出身?杨明森在北京所有皇家御园中,颐和园保存得完整。由于颜值太高,名气太大,就容易忘记出身。北京三山五园中的其他园林,从一开始就是园林,唯独颐和园不是。颐和园的出身,是一座水库。颐和园的万寿山,原来的名字叫瓮山,属燕山余脉。山下有一座湖泊,先后叫过大泊湖、瓮山泊、西湖,再后来才叫了昆明湖。大致一算,这座湖泊的年龄至少三千五百岁了。瓮山泊的水,来自周边大大小小的泉。也就是说,瓮山泊是泉水汇聚的湖,湖里是矿泉水。瓮山这一带,属于海淀。海淀的山,是北京近郊美的山。海淀的水,是北京好的水。当年北京有水的地方很多,海淀的不同,在于泉。在海淀,有樱桃沟泉、碧云寺泉、香山泉、八大处泉、黑龙潭泉、隆恩寺泉、大觉寺泉、龙泉寺泉;有王家山泉、西虎眼泉、孟村一亩泉;有温泉,还有冷泉。大名鼎鼎的玉泉山,因为山下有玉泉,才叫玉泉山。明清两代的每天凌晨,采自玉泉山以及香山的泉水,装满浩浩荡荡的水车,从西直门进城。全国的泉那么多,乾隆认为玉泉是好的,钦定为“天下第一泉”。这不是传说,有御制《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记》为证。玉泉山的石碑上,也是这么刻的。济南趵突泉名气大吧?据说,乾隆也说过天下第一。但是,好像证据不是很充分,所以石碑上只能刻写“第一泉”,不敢称天下第一。海淀著名的河,叫万泉河。万泉,这是多么大的气魄。说一万个泉,肯定夸张,但万泉河源头真的至少有28个大泉眼。那个地方的名字,就叫万泉庄。海淀有一座庙,叫作泉宗寺。意思是,泉的祖宗。所谓泉,是地下水自己涌出来的。需要人工挖掘才能冒出来的,那是井。光绪十一年有个统计,北京城内外共有水井1258眼。这些井,绝大多数是苦水,做饭不香,洗衣服不干净,洗头还粘手。如果遇上一口水不苦的井,那可就有了炫耀的资本。北京资格老、曾经繁华,现在也很热闹的商业街,叫王府井,据说水不苦。王府井在城里显摆一下还行,要跟海淀的泉水比,一点存在感也没有了。辛亥革命以后,政府曾经在玉泉山开办了一家汽水公司,用的就是玉泉山的水,同时也卖玉泉山的水。因为有泉,有好水,所以海淀出好稻米,这就是著名的京西稻。全盛时期,京西六郎庄,北坞,上庄,西北旺一带,到处田。每到秋天,那是一片金黄。三十几年前,在青龙桥六一幼儿院门前,还有稻田地。历史上的北京,水系发达,水运业也很发达。瓮山脚下的这座湖泊,一直是北京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等到了元朝,定都北京,人口迅速增加,原来水系的水量逐渐不够用了。水力学家郭守敬主持设计施工,修了一条引水渠,引来昌平的白浮泉水,再把沿途的泉水集中起来,然后把水引到瓮山泊,也就是今天的昆明湖。瓮山泊的面积和水量顿时大增,于是就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蓄水库。这里的水,主要还是泉水。瓮山泊的水,经过长河,一直流到大都城的积水潭,然后就连接通惠河,大运河。湖水不仅能够紫禁城皇家御用,还可以接济漕运。到了明代,有人开始在瓮山泊开始种荷花。湖的周边开垦了很多稻田,湖边修建了不少寺院。这一带,越来越像江南,瓮山泊也开始叫西湖了,文人骚客还命名了西湖十景。尽管这样,瓮山泊主要还是一座水库,多算是郊野公园。到了清朝,瓮山泊开始转变身份,逐渐成为皇家御园。乾隆在瓮山一带兴建清漪园,也就是现在的颐和园。既然身份变了,就应该改个与身份相称的名字。康熙一向崇拜汉武大帝,想起汉武帝在长安开凿昆明池操练水军的故事,就把瓮山泊改名为昆明湖。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慈禧太后动用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颐和园。即使到了今天,昆明湖作为水库的老资格,仍然还在。京密引水渠的源头在密云水库的白河主坝,终点则是颐和园的昆明湖,再由昆明湖引入永定河引水渠。其中,昆明湖到玉渊潭这一段,叫昆玉河。还有比这更能显示昆明湖水利地位的一件事。多年前,设计南水北调工程,反复权衡南水进京储存在哪?比较来比较去,就属昆明湖合适。当然,考虑到种种原因,终没有选择昆明湖。作为水库,现在昆明湖的水主要来自密云水库。至于原本的源头,各种泉,早已经没有了。至于京西稻,也已经没有了。有人重新开发了京西稻,弄了几块稻田,那不过是放大了的盆景而已。西山泉水的消失,有自然原因,更有人为因素,主要是长期过量开采,造成地下水位大大下降。泉没有了,就打井,越打越深。包括北京在内,华北地区形成了巨大地下漏斗。这个漏斗到底有多大?有好几个判断数字,总之比我们想象的要大。眼睛能看到的生态破坏,是外伤;地下水的减少和污染,则是内伤。治内伤,需要的时间更长,代价也更高。如果说调节外伤是显绩,那么调节内伤则是潜绩。好在这几年已经开始主动补充地下水了,尽管距离泉水喷涌的那一天,还有很远很远的距离。#一亩泉简介#

6、一亩泉品鉴

在河北保定考察一亩泉生态项目,会议讨论激烈,贡献鬼谷智慧。应该会在近期落地推行。给保定人民生活带了绿水长流。

7、一亩泉复涌

当年604厂选错了井位,一亩泉村区域的出水量远远不如夏庄-孙家塘区域(也就是鸡矩泉区域,当然清代中期之后把鸡矩泉给弄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