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的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文字类似于丘迟的《与陈伯之书》,其中写江南春景的部分仅占全书篇幅比例很小,只是作为书信中具体的声色点缀。因此,他们写信的主要重点并非在于描绘山水。不同于丘迟的劝降书,陶弘景是一个有寻山之志的人,他的这封书被《类聚》收录在“隐逸”这一类别中,主旨大致是表述隐逸之志或隐逸之乐。尽管吴均并非像陶弘景一样志在寻山,但他所写的三本书都着重表现山水的逸趣。例如在《与顾章书》中他的话“我去年因病离开,如今又去寻找薜荔。”西边的梅溪有一座名为石门山的山峰......这片山谷的景色已经呈现出来了。吴均在《与施从事书》中说“仁智所乐,不仅是说说而已”,在《与宋元思书》中他则说“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表明他对山水的热爱已经超越了言语所能表达的范畴。可以看出,吴均是一个热爱江南山水,并以山水的原本之美来疏解心中的烦恼,这正是他延续了晋代和刘宋早期山水文的传统所在。毫无疑问,无论是陶弘景在书札中点缀文字的山水之美,还是吴均在长篇书写中所表达的山水之意,其核心意涵都不在于客观描述山水的特征,这与地志类文学的作品不同。尽管流传下来的文字可能不像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那样具有完整的篇幅,但是这种精美的山水描绘,以及惟妙惟肖的山水断章对后世山水文学的积极影响不可忽视。综合南朝文学,除了像陶弘景、刘骏、吴均等钟情隐逸或山居的文人,大部分学者和士人对攀登山峰、探寻山水仍然热衷。总体而言,从刘宋后期开始,士人阶层很少有像谢灵运一样“手扶拄杖,独自前往,涉过水沟,爬上山峰,攀至山顶,探究泉眼”的作品。南朝文学中,不少文人热爱山水,即便在艰苦的行程中也不畏风雨、乘星而行。据史书记载,王羲之离官后游历名山沧海,孔淳之在山水之中徜徉数旬且忘归途,宗炳则巡游庐、衡、荆、巫等各地,一直到晚年也未将热情消磨殆尽。而这些行游现象在齐梁时期也并不很普遍。很显然,随着魏晋时期玄学、佛学、清谈等思潮的消退,以及世家大族的整体衰落,南朝前后人们的山水观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魏晋至刘宋早期,玄学、佛学、山水欣赏等都是文化精英独有的领域。此外,这些精英们也拥有自己的物质保障,如夹山傍水的庄园别业,可以更好地沉淀教养。即使没有如王谢家族那样的庄园别业和地产,像宗炳等一些人仍然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畅游天下。他们既有文化上的素养,又享有物质上的保障。这使得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庄园里悠闲自在地游玩,或者沿山涧归隐故园,在山水画般的生活中寻得灵感。亦或是漫游四方,尽情领略天下山水,这些独特的生活经历赋予他们高远的视野和广阔的想象力,从而创作出具有深远意义的山水作品。自刘宋中后期开始,南朝的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局促,对山水游观的兴趣已大大减少,除了一些皇子王孙持续对山水保持兴趣之外,像鲍照这样的寒士必须自己维护家园,已经没有时间欣赏山水了。即使是一些登上高位的人,如沈约、庾信等,尽管在荣宠时拥有京都建康郊区的园墅,但这些依山傍水的园墅显然无法与前代王谢等大家族的庄园相提并论。沈约的《郊居赋》和庾信的《小园赋》等作品描述自己的园墅为“陋宇”、“蓬荜”或“数亩敝庐”,虽然其中有一定的自谦成分,但是从具体规模上来看,他们的京郊别墅与前代的世家大族的地产是无法相比的。谢灵运的《山居赋》是一类体裁和题材的作品,其影响逐渐扩展到沈约和庾信的作品,如《郊居赋》和《小园赋》。从这些作品的题名的变化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山水文学的发展和变化。随着玄、佛等文化思想背景和庄园地产等方面的较大变化,在刘宋中后期,南朝文士们对待山水的态度和实际行动也发生了变化。刘宋中后期的大多数山水文作者除了地志撰写者外,只对京城周围的园林或寺庙中的山水景观感到兴趣,并卓越地表达了他们对这些景观的喜爱。南朝时期不仅孙绰对天台山和顾恺之对云台山等山水玄想的表现逐渐减少,在晋宋时期像宗炳这样有意畅游天下山水的人也不再多见。
2、吴均的生平经历400字吴均《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这么美妙的景色,用这么粗犷的笔调写,好象有点不搭呀[偷笑]物我不能相忘总是遗憾!
3、吴均简介150字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也是一篇优美的山水名作,我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重读一遍。优秀的千古名篇总是令人百读不厌,象《琵琶行》,阿房宫赋,过秦论…,诗词歌赋是我们的精神粮食。
4、吴均作者【抄诗打卡第18天】南朝吴均的《山中杂诗》,摘自学习强国每日一诗。3月16日头条抄诗打卡。
5、作者吴均简介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吾西王母使者,蒙君拯救,实感仁恩。今赠白环四枚,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公,一如此环。”——黄雀衔环。
6、吴均作者简介100字偶然读到南朝梁的一位叫吴均的文学家写的《与朱元思书》,云山雾绕的心绪,一下子就明亮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那些美好的景象,随着我跳动的手指,在心中荡漾。这是怎样的美景!它又在等待怎样的赏景之人!我忽然意识到,如果不能欣赏这美景的妙,就不能写出这绝美的文。老人喜欢画美景,我把《与朱元思书》读给她,一向听不懂古文的老人听得神往。琴音,再美也需知音。景色绝美,也要会赏。所以,吴均把这绝美之景用文字送给朋友朱元思。所以没有了钟子期,俞伯牙一曲《高山流水》即断琴弦。也所以号称大痴道人的黄公望把画了多年的《富春山居图》送给他好的朋友无用禅师。传说黄公望自幼父母双亡,有一腔鸿图志,却一生流浪,晚年归隐富春山。《富春山居图》画的就是人景合一的富春江沿岸群山万壑。也正是文学家吴均描绘的这片美景。山川之美,那奔腾的流水,如云的高峰,一草一木,一石一鸟,都有情。汪曾祺喜欢昆明的雨,茅盾先生难忘西北的白杨树,都是把自己的情放在了特定的景中。身居闹市,我也会常常想念家乡一望无际的青山和原野,那里很少有沟壑,人活得坦荡磊落。#吴均作者简介#
7、吴均生平简介#你自己写过哪些诗句或者诗词,能留下你认为棒的一句吗要原创# 南朝文学家吴均写下了惊艳千古的文章《可朱元思书》中:风烟俱进,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六百多年前,黄公望结庐在那条江畔,将满月江山倾注笔端,绘出了“中国山水画第一神作”《富春山居图》。一百多年前,诗人郁达夫就出生在那条江边,后来走出去,走到了遥远的苏门达腊,消失在一片热雨林中,再也没能回来……那条江叫富春江,————水墨画般的《富春江》。今年的十月份,有幸参加了建德千年古镇,江南秘境二日游的旅游活动。在游览江南秘境(江南秘境位于新安江,兰江,富春江三江江合的三江口一带,风光迤逦)的江边拍摄到了一处江边的亭子,并为此作了一首小诗(附照片)。亭楼映清水,众鹭恋飞霞;待经年回眸,一抹落西桥。
8、吴均简介150字左右#每天分享一句古诗词#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吴均《与朱元思书》没有一丝风,烟雾也都消散干净,天空和群山是一样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曾几何时,想坐一只船,随意飘荡想停就停下来,尽情感受那山间的清风,天上的明月。与其我们是渴望一只船,不如说我们渴望一个自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