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作者简介(隆中对作者作品的简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10 08:18:12 浏览
1、隆中对作者作品的简介

《隆中对》全文:《隆中对》[魏晋]陈寿:元读躬耕龙母。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日,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联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源,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河,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已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戌,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敦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日: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日:孤之有孔明,有鱼之隐,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来抖音发现更多创作者!

2、隆中对的作者简介

别吵了,诸葛亮说了本人就在南阳郡属地古隆中隐居,并在那里写的《隆中对》。

3、隆中对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隆中对”原名“草庐对”,是诸葛亮与刘备见面时候谈话的内容,当时刘备已经47岁,已经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了,而诸葛亮却是一个年仅27岁的书生,诸葛亮被刘备真心打动,向刘备认真分析了当时天下形势,而后来的形势发展大体都与诸葛亮估计相吻合。可见诸葛亮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从侧面也看出刘备三顾茅庐的战略远见!

4、隆中对作者作品

诸葛亮的失败未出山时就已注定?答案就在千古名篇《隆中对》里。千百年来,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一直都是天下读书人的偶像和楷模。忠诚于国家、信义著四海,人品高贵、博学多才,有担当、多谋略、善治国、能领军,所以诸葛亮的失败堪称千古之憾,诗圣杜甫的诗里有这样两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不过,用现代的眼光检视,不难发现诸葛丞相的失败是战略决策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未出山之前就已经注定失败。为什么这样讲,有千古名篇《隆中对》为证。因为古人是背靠背决策,我们今天的复盘是打明牌,不是我们多高明,而是时代的眼光不同了。《隆中对》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一般认为该文完整表现了诸葛亮战略决策与谋划,可以算得上是一篇杰出的战略学论文,当然它也是文采飞扬,才华横溢的散文典范。隆中对里,诸葛亮让刘备先取荆州、益州(这是汉朝的州郡,比现在大得多),获得战略相持的基础。然后交好孙权,等待中原发生巨变,再便命一大将(后来就是关羽)从荆州向洛阳方向攻击前进,而刘备率领主力从汉中进攻长安。两军形成钳形攻势,彻底打垮曹魏。《隆中对》可以说是诸葛先生给刘先主的一份策划书,但策划书有这么几个问题:其一,荆州益州两个地方,位于曹操跟孙权之间,典型的腹背受敌之地。腹背受敌,就意味着需要两线作战。因为孙权自己也想当皇帝,所以根本不可能跟刘备交好,必定对荆州虎视眈眈。所以,诸葛亮提出的避开孙权,全力向曹魏发动钳形攻势的构想没有实施的基础。其二,荆州之地,也算九州通衢,易攻难守。而益州之地,崇山峻岭,易守难攻。也就是说,在益州方向,也就是四川汉中,重点是战略防守。而荆州楚地,应该是战略进攻方向。在益州防守,会取得大的利益。因为防守可以以少防多,养兵成本不高。让天府之国的益州成为生产大本营,轻徭薄税,让人民休养生息,为日后做准备。而在荆州,利于进攻。可将主力暗中潜伏于此,可随时准备进攻。但在《隆中对》里,诸葛亮显然将益州当成主要用兵方向。而秦巴山脉,可以阻敌进攻,也不利于本方进攻别人。其三,战略对手选择失误。刘备集团真正的对手是孙权,而不是诸葛亮制定的曹操。为什么这样讲,曹魏占据北方地区,从人力资源到生产能力,都远超刘备集团。只靠荆州益州的力量,不管怎么用兵,都困难极大,因为决定战争走向的是彼此的实力。刘备集团若真想与北方抗衡,只有统一南方,才有可能与曹魏集团进行决战。所以,消灭孙权,占领江东才是正招。其四,对孙权的判断有误。《隆中对》说孙家在江东经营多年,获得了当地民众的支持。其实远不是那样,孙权以及孙权的子孙始终都在与江东本地世家大族争权夺利,政治斗争激烈。这一点,完全可以被刘备利用。所以古人也有诗说诸葛亮: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至少在今人看来,伐吴应该由诸葛亮而不是刘备来进行。试想一下,如果关羽走麦城只是诸葛亮的障眼法,而蜀汉主力待偷袭的吴军全部上岸,与荆州守军里应外合,全歼来犯吴军,然后顺流而下直取江南,孙权不束手就擒更待何时?总结一下,《隆中对》错误可归结八个字:腹背受敌,两线作战。到后来,关羽丢失荆州,刘备集团便再无翻盘的机会,诸葛亮屡次出征,劳而无功,耗尽益州人力财力物力,也改变不了什么了。

5、隆中对全文原文

提到文学家,一般不会有人首先会想到诸葛亮。诸葛亮在隆中教刘备三分天下的对策被陈寿写入《隆中对》中流传下来。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为刘备明确发展战略,帮刘备创下基业。为人熟知的《出师表》,除了表达自己鞠躬尽瘁,还对后主进行了谆谆教导,并为后主推荐人才。可以说诸葛亮的一篇《出师表》,为蜀汉续命20年。诸葛亮还给他年幼的儿子写过一篇家书《诫子书》,短小精悍,言简意赅。“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更是千古名句。时至今日,与其到处找鸡汤读,不如好好品读并学习《诫子书》。很多大文豪,辞藻华丽,远胜诸葛,但是也只是辞藻华丽而已,终究只是会写文章,远远没有诸葛亮几篇文章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