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谋士分为五档,司马懿位列第三档。第五档:许攸、徐庶、李儒、逢纪、田丰许攸与袁绍、曹操都是发小。官渡之战时,许攸建议袁绍分出一部分兵力,直接偷袭许昌!许攸信手拈来的一个计策,几乎让曹操遭到灭顶之灾,其战术眼光之敏锐狠辣,可见一斑!徐庶之所以可以在史书上留下名字,就是因为他以前是诸葛亮的好朋友,而且还跟刘备混过一段日子,并在跳槽离开刘备时,表现出了国士的风度。至于徐庶的真实本领到底有多强,没有人知道。李儒,是董卓麾下的头号谋士,也是董卓西凉军为倚重的智囊。如果没有李儒,董卓根本就不会来到洛阳,更不会控制整个汉廷!董卓甚爱吕布之勇,甚至说“吾观吕布人也。吾若得此人,何虑天下哉!”这样的话。这时候手下将领李肃就献计说以金银珠宝,特别是赤兔宝马来收买吕布,听到这话,董卓马上就问李儒“此言可乎?”李儒回答的干脆也很精彩:“主公欲取天下,何惜一马!”逢纪、田丰都是袁绍的谋士,两人的实力也都差不多。如果没有郭图这个大坑,逢纪、田丰也有发挥的空间。有了郭图这个大坑,逢纪、田丰根本带不动袁绍!第四档:刘晔、阚泽、蒋琬、姜维、邓艾、程昱鲁肃、刘晔本是一类人,因为发展环境不同,成为截然不同的人。刘晔智力很高,但是身份尴尬,他是正儿八经的汉室宗亲。因为这个,刘晔几乎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阚泽,做了两件狠事。1、帮黄盖献诈降书被曹操识破时能自圆其说,骗过了曹老板!2、在刘备伐吴时能以全家老小力荐陆逊!诸葛亮一生以匡扶汉室 为己任,发起了数次北伐,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距离成功却很远。越到后期,诸葛亮就越发感到力不从心,并且因为工作压力太大,他的身体也垮掉了。在这种情况下,他选择了蒋琬接替自己!姜维跟邓艾,是一对命中宿敌。我认为邓艾应该更强一点。从狄道之战后所造成的劣势被邓艾活活扳回来,并反手打姜维个大败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邓艾屯田和防范陇西等事情做的很好,而姜维在蜀汉方面没什么建树可言。程昱出身于豪强,也不知道他到底读了什么书,经历过什么,让他可以做出一些令人难以理解的事。也就曹操能够做他的主公,如果刘备是他的主公,非得砍了程昱不行!第三档:司马懿、沮授、鲁肃、法正、陈宫、郭嘉、荀攸先来聊聊郭嘉,真实的郭嘉,并没有网络上传的那么神乎其神。什么郭嘉不死,诸葛不出,全是胡扯。郭嘉对曹操来说,就是一个动员口号式的“十胜十败论”。司马懿排在第三档?估计会有很多读者不服!司马懿确实没什么好吹的,他的资源一直都比诸葛亮多好几倍,无论是兵力还是粮草!有这么大的优势,司马懿愣是被诸葛亮吓得只敢龟缩防守。沮授,是一个被低估的谋士,他没有名垂青史,是因为未遇良主。袁绍这个人,头脑不是很好。官渡之战,如果袁绍能够虚心听从沮授的谋略,他不一定会输!曹操就很喜欢沮授,可惜两个人没有缘分。鲁肃不擅奇谋,不擅长两军之间的斗智。但鲁肃的战略眼光很高,对天下大势,有很高的格局。如果周瑜之后的大都督一直都是鲁肃,那么蜀汉跟东吴很有可能一起联手打曹魏!吕布全面崩溃之后,陈宫和吕布都成了阶下囚。陈宫虽然是个文弱书生,但他傲然不屈。跟沮授比起来,陈宫的命运就更惨了。吕布的智商,还不及袁绍,而且刚愎自用,反复无常!法正是出了名的“善奇谋”,打仗鬼点子多,出招让人摸不着头脑。建安二十二年,法正跟刘备说,曹操攻下汉中,不乘胜追击直取益州,这是脑子进了水,一战可取!于是刘备败张郃,斩夏侯,进位汉中王!荀攸,曹操的谋主。此人的确是个几乎的人。曹操说过:孤与荀公达周游二十余年,无毫毛可非者。第二档:贾诩、庞统、陆逊、荀攸陈寿在《三国志》里对贾诩的定位明确:算无遗策,经达权变。什么叫算无遗策?就没有他计算错的事情。什么叫经达权变?贾诩这个人懂得临场应变,不死守成规。庞统的才能被刘备发掘之后,升迁的很快。没过一两年,庞统就成了军师中郎将,跟诸葛亮一个职位。庞统跟随刘备那段时间,刘备(在关张赵诸葛都不在的情况下)连续干掉或击败了杨怀、高沛、刘璝、冷苞、张任、邓贤、李严等蜀中名将,并基本全歼了刘璋的主力。陆逊,是周瑜之后的一个狠人。如果没有陆逊,东吴要被曹休跟刘备打穿了。陆逊的防守反击,彻底击垮了刘备,气得刘备白帝城托孤。第一档:诸葛亮、周瑜、荀彧这三人,都是战略级别谋国良臣,也是魏蜀吴三国的肱股之臣。陈寿在《三国志》里,说诸葛亮的才能可以和管仲、萧何这些宰相相提并论。诸葛亮是个全才,经天纬地,能文能武。《三国演义》其实有点歪曲诸葛亮的形象。没有诸葛亮,刘备无法成就蜀汉大业。没有荀彧,曹操也无法一统北方。荀彧对曹操来说,就像师长一样,曹操经常跟荀彧请教问题。周瑜是个很可惜的人才,他年纪轻轻就帮助孙策创下基业,还在赤壁之战打败曹操!如果周瑜没有英年早逝,那么东吴是有机会跟曹魏两分天下的!#三国徐庶简介#
2、穿越三国徐庶【三国中各地名士都有谁?】【豫州颍川名士】:(曹操帐下)荀彧,荀攸,戏志才,郭嘉,钟繇,赵俨,徐庶;(袁绍帐下)郭图,辛评,辛毗,荀谌【冀州名士】:田丰,审配,沮授【荆襄名士】:黄承彦(诸葛亮岳父),庞德公,司马徽,诸葛亮,庞统,蒯良,蒯越,马良;许攸,逢纪【江东名士】:张昭,张纮,虞翻【西蜀名士】:谯周,廖立,法正【东郡名士】:程昱,陈宫【陈留名士】:蔡邕、边让【平原名士】:华歆(龙头)、陶丘洪、祢衡【北海名士】:邴原(龙腹)、管宁(龙尾)其余还有:汝南许劭;淮南刘晔;鲁国孔融;司隶弘农杨修;清河崔琰;东平张邈;广陵陈琳等等。#2022生机大会# #想穿越回到哪个朝代#
3、三国徐庶小说看看三国人物中有哪些是你老乡河南篇(一)要说三国时期出彩的两个地方一是颍川的谋士,二是南阳的武将,大家了解一下颍川郡:司马懿,司马昭,司马师,司马炎焦作温县人荀攸,荀彧,陈群许昌人郭嘉,戏志才,徐庶,郭图禹州人钟繇,钟会长葛人杜袭,襄城人南阳郡:魏延,黄忠,李严,宗预,傅肜,文聘,何进,逢纪,许攸南阳人邓艾,邓芝新野人再看看湖北全省刘焉,刘璋天门人庞统,蒯越,杨仪,廖化襄阳人马良,马谡宜城人蔡瑁,枣阳人比一比就知道诸葛亮隐居到襄阳干啥,老百姓都知道买学区房,为孩子找个好学校。诸葛亮在襄阳就为了和庞统做邻居吗?#三国徐庶简介#
4、三国徐庶演员藏头露尾化名为“单福”的三国谋士到底是谁?三国时期的谋士徐庶,初只是是藏头露尾,化名为“单福”前往荆州投靠刘表。当他看到刘表无“人主之相”,于是他就留书作别,暂居司马徽处。后来,徐庶受到司马徽的指引,故意守候在刘备必经之路上放声长歌,表达自己想要“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愿,被刘备听到后,诚心与之结交,并拜徐庶为军师。徐庶这个军师做的太出色了,他一上任,接连用计,连取三场战役的胜利:第一场战役遣张飞和赵云大破前来攻打新野的曹仁大军,斩杀曹将吕旷和吕翔。第二场战役识破曹仁布下的“八门金锁阵”的阵眼,顺利破阵,并且算准了曹仁晚上会来劫寨,小设伏兵,杀得曹仁大败而归。第三场战役设计夺取了樊城。总而言之,徐庶可谓是神机妙算,出手不凡。刘备这边军事行动接连胜利,曹操可坐不住了,他深深被徐庶的才华给惊骇到了,于是,曹操接受了谋士程昱的建议,使出了卑鄙无耻的小人伎俩——劫持了徐庶的母亲,以此来要挟徐庶入许昌。众所周知,徐庶是一位大孝子,一听说母亲被曹操劫持,马上就跟刘备作别,不过,徐庶深知自己这一去许昌就不能再回到刘备身边,于是,他临走前就向刘备举荐了南阳诸葛亮,并且,跟刘备说,我虽然人在曹营,但你放心,我终生不为曹操献一计一策。这就是“在新野高歌自荐,到曹营一言不发”的来由。在这件事之后,徐庶在《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基本上就完了。然而,单凭以上的情节,已经给大家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那么,历史上对徐庶的记载究竟是怎么样的呢?他是不是像《三国演义》里那么牛逼呢?遗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陈寿写的《三国志》,并没有给徐庶单独立传,没有单独立传,其原因不外乎两个,第一,影响力不够,第二,就是缺乏足够的事迹来撑起一篇传记。不过,大家也不要为徐庶打抱不平,徐庶虽然没有单独的传记,但是,刘备屯兵于新野,徐庶来见先主,得到了先主的器重。由此,我们也能看出,徐庶的确有两把刷子的。这时,徐庶向刘备举荐诸葛亮,他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就像一条潜卧的龙,将军您是否愿意看看他呢?”刘备说:“那你请他一块儿来吧!”徐庶说:“这个人你只可以去亲近他,不能够强迫他来看你的,将军您应该委屈,大驾前去看他的。”因此,刘备就前去看望诸葛亮,前后往返三次,这才见到面。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徐庶推荐诸葛亮,是真有其事的。刘备的“三顾茅庐”也是真事。不过,徐庶并不是将要离开刘备时才推荐诸葛亮的,而是徐庶有与诸葛亮同在刘备麾下共事的时光的。不过,曹操并不是听信程昱的计策谋划而成的,而是在追击刘备时俘获的,随后,徐庶没办法,只好向刘备请辞。徐庶应该是很有才华的,不然的话,他也不可能是诸葛亮的朋友,曹操也不会俘虏他的母亲。至于徐庶为何没能在《三国志》当中单独立传,可能是因为关于他的事迹太少了。徐庶后在魏国被任命为右中郎将、御史中丞,也就是说,不管你是否愿意,徐庶事实上是魏国的臣子。魏明帝太和二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北伐,率军出陇右,听闻石韬和徐庶的官职之后,大为叹息:“难道是曹魏的人才太多了吗?!为什么徐庶和石韬两人得不到重用呢?”从诸葛亮的话里我们也能感觉到,徐庶是有才的,可惜,徐庶的才华没有发挥的空间啊!
5、三国徐庶简介资料今日分享成中华成语故事方寸已乱释义:指心绪已被搅乱,六神无主,没有心思做事。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话说三国时代有一位名士叫徐庶,在刘备那里当军师。曹操见他辅佐刘备,取得很大成绩,便一心想网罗他,但都被他拒绝,后来曹操采用了程昱的计谋,把徐母骗来,请徐母写信叫她的儿子来归。但徐母是一个深明大义的女人,她知道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心存不良,有篡夺汉朝天下的野心,所以不肯写。程昱没有办法,只好摹仿徐母的笔迹,写了一封假信巡徐庶,叫他投奔曹操。徐庶接到这封信后,知道母亲被曹操骗去作为要挟,心中很是慌乱,指着自己的心对刘备说:“我本来想凭着这方寸之心,助你共图兴汉除暴的事业,可是现在我的母亲被曹操俘去,我的方寸已乱,现在请让我离开,去看我的老母。”后来,他推荐诸葛亮给刘备,自己则离去。
6、三国徐庶片段三国谋士分为五档,诸葛亮在第几档?第五档:徐庶、逢纪、田丰、蒋琬、诸葛瑾徐庶跟诸葛亮的区别是侠义和亲和力,他做事简单直接有效,所以与关张的关系更加融洽,关张对其是打心里敬佩,无论是能力还是做事风格;关张敬佩诸葛亮的能力,但是对他的做事风格不置可否。袁绍投奔韩馥的时候,为了夺取冀州,利用韩馥胆小怕事的特点,逢纪建议袁绍偷偷邀请公孙瓒攻打冀州,结果公孙瓒屁颠屁颠的来了,怕事的韩馥却早把冀州让给了袁绍。如果没有逢纪,袁绍得不到冀州。田丰自幼天资聪颖,为乡邻所器重。青年时期的田丰博学多才,因智谋出众而闻名于冀州。田丰用自己的才学,预判了官渡之战的结局,田丰的预判很准,可惜袁绍不听从田丰的建议。田丰的性格也有点过于耿直,不太会说话。蒋琬是诸葛武侯精心保护的心腹、一手提拔的嫡系。而刘备对蒋琬不太认可,一直都不提拔蒋琬。诸葛亮走后,刘禅依诸葛亮遗言加蒋琬为丞相、录尚书事,与费祎一起处理丞相事务。对于曹魏的进攻陆逊,蒋琬提出了跟诸葛亮不一样的想法,从水路进攻!可惜没实施,蒋琬就去世了。诸葛瑾,琅邪阳都人,诸葛亮的胞兄,《三国志》卷五二有传。他在以德行著称,官至大将;与诸葛亮兄弟各事一主身份尴尬,却又在吴蜀交往中起到独特作用。他与孙权君臣关系密切却一贯小心谨慎,得以保全名行。第四档:沮授、张昭、程昱、法正“河北多名士,忠贞推沮君。凝眸知阵法,仰面识天文。”沮授是袁绍麾下仅有一位上的了台面的谋士,跟曹操麾下的智囊团有得一拼。可惜沮授没有遇到明主,他的很多谋划,袁绍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一概不听。东吴一直有“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的说法。张昭以学识闻名于徐州,与王朗、赵昱、陈琳等名士为友。避难东吴以后就被孙策任命为长史,以阁僚之长的身份在文武各个领域辅佐孙策。可以说吴之张昭、蜀之孔明的名望是相当的。很会识人与洞悉人的性格;战争中常有奇谋;时常以谏官的姿态出主意,但有时一急就不会说话;沉着,冷静;有啥说啥,基本不会去揣摩曹操的意思,因此意见多半会与曹操不同而被否决;偶尔会被其他谋士当场打脸。法正以奇谋妙计见长,深得刘备信任。汉中之战,黄忠斩杀曹魏大将夏侯渊,靠得就是法正的声东击西之计。而夏侯渊的死,就意味着刘备得到了汉中这个重要的战略要地,抢下了蜀汉的咽喉。汉中之战结束后的第二年,法正因病去世,刘备因此痛哭数日。第三档:陈宫、庞统、荀攸、鲁肃从在曹操围困徐州时建议吕布偷袭其根据地兖州大败敌军的奇谋到刘备与袁术交战时取徐州的正确大局观,亦或是提议吕布与袁术联姻,下邳绝境中提出的犄角之势守城,都充分展现了陈宫过人的智谋。庞统号“凤雏”,跟诸葛亮齐名。庞统性格狂傲,长得“人见人恨”。庞统颜值虽然很低,但才华却是满格的。在诸葛亮的大力举荐下,刘备才起用了庞统。庞统为刘备取西川夺益州立下大功,可惜死于混战之中,年仅36岁。荀攸的主要功绩有:1、献计击败张绣、刘表;2、献计擒吕布;3、官渡之战时,劝曹操相信许攸,一举击败袁绍。总体来说,荀攸的格局偏小,战略目光不高。荀攸的计谋主要体现在一两场战役上,他有攻城略地之才,但无谋取天下之智。鲁肃是一代豪侠,文武双全、智勇兼备,战略眼光上尤其无人能及。正史上,真正做到“单刀赴会”的不是关羽,而是鲁肃。鲁肃在时,不费一兵一卒,拿江夏、长沙、桂阳三郡,而且真正做到了东吴、西蜀联合对抗曹魏。第二档:郭嘉、贾诩、陆逊、司马懿郭嘉排到第二档,其实有点高。说破天,他也就一个“十胜十败论”。这种战前动员性质的吹捧之言,比起千古流芳的“隆中对”来说,差得太多。贾诩的主要功绩有:1、献计张绣,要不是典韦死战,曹老板就挂了;2、离间马超韩遂,仅仅用了一张纸就击溃了“西凉锦马超”。贾诩追随过董卓、李榷郭汜、张绣、曹操,一生小心谨慎,看事情长远。陆逊的主要功绩有:1、夷陵之战打得蜀汉元气大伤;2、石亭之战击败曹魏十万大军,曹休死里逃生,不久后羞愤交加而一命归西,曹魏从此不敢南下。司马懿这辈子,得意的时候远比受罪的时候要少,用一个字来概括,司马懿的成绩就是熬出来的。司马懿熬走了曹孟德,熬走了曹丕,熬走了曹休、曹真、诸葛亮,甚至把曹叡也熬走了。至于计谋么,司马的成功不太依靠计谋,靠熬。第一档:周瑜、荀彧、诸葛亮孙策跟周瑜之间,不像君臣,更像兄弟。赤壁之战是三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赤壁之战垫底了三足鼎立的基本局势,如果没有周瑜,也就没有了三国。荀彧对曹魏,就像诸葛亮对蜀汉。没有荀彧,曹老板不会崛起。诸葛亮有一个三国其他谋士比不了的“硬件”,他是“武庙十哲”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仅有的一位“武庙十哲”。“武庙十哲”还有谁呢?白起、韩信、张良、孙武等兵家鼻祖。
7、三国徐庶之死新版三国就是垃圾,徐庶何人?弃武从文,这形象能看出是练武之人?
8、全战三国徐庶干嘛没有徐庶,我个人认为徐庶,在三国可以排名前三[抠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