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姓起源及简介(孙姓起源)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10 13:59:17 浏览
1、孙姓起源

孙——中国十二大姓孙姓是中国人口多的第十二位大姓,在渤海湾和东北地区具有影响。当今孙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1.44%,总人口大约在1800多万。孙姓来源:1.出自姬姓 为卫国国君康叔的后代。据《元和姓篡》所载,周文王弟八子康叔为卫国国君,其九世孙叫惠孙,惠孙有个孙子乙,字伍仲。伍仲以祖父的字命氏,就是孙氏,因此他又叫孙仲。孙仲的子孙世居汲郡,是为河南孙氏。2.出自芈姓 孙叔敖是楚国期思人,字孙叔。在他任楚令尹时,因教化民众,曾在期思开发水利有功,而深得楚人的拥护。其子孙便以他的字命氏,也称孙氏。3.出自妫姓 春秋时,陈(为周武王灭商后所封的妫姓国)厉公的儿子叫陈完,因事逃到齐国后,改姓田。田完的五世孙无宇次子田书,为齐国大夫,因有功被齐景公赐姓孙氏。后来齐国内乱,孙书的后人出奔吴国。吴将孙武是其后,为山东孙氏。4.血缘子姓 商朝末,朝纲混乱,纣王昏淫,纣王叔父比干,商之贤臣,因直谏而被杀。子孙避难改姓,其中一支因系王族子孙之故,遂姓孙氏。这支子姓孙氏也有3000多年的历史。5.来自外姓和少数民族的改姓 其他姓改孙姓的主要的事件有:战国名士荀子的后裔,在西汉时为避汉宣帝名讳,改为孙姓;西汉滕公夏侯婴之曾孙夏侯颇,随外祖父姓而改姓孙;三国时孙坚部将俞河改姓孙。少数民族使用孙姓主要有:唐朝契丹人孙姓,清朝满洲八旗姓孙佳氏全族改孙姓。这些民族与汉族长期混居后,多数被同化成汉族孙姓。孙姓的历史名人:孙武春秋末期大军事家,编撰成了《孙子兵法》。孙膑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著有《孙膑兵法》。孙权三国时期政治家,与刘备、曹操三分天下。孙思邈唐代医学大家,后人尊为“药王”。孙中山: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建立中华民国。翻开《尚友录》上历代孙姓名人的事迹,没有一位可以比得上孙中山先生。他对国家民族的贡献,令世人难忘。

2、张家口孙姓起源

这是全国436个姓氏的由来你的姓氏是怎么来的?孙姓与周文王的一个后代惠孙有关,雷姓与黄帝的妻子有关,淳于姓与春秋的一个国家有关。孙姓,是百家姓第3,其姓氏的由来与周文王的一个后代,叫惠孙有关,他的后代就以他的名字“孙”作姓,这就意味着孙姓都是王族后代。雷姓与黄帝的一个妻子,方雷有关。雷姓就由此而来,这是百家姓的第69。淳于姓与春秋的一个国家有关,这就是淳于国,也是炎帝的后代。对此,你怎么看呢?

3、陕西孙姓的起源

上一篇:湖北阳新、大冶卢姓孙姓全国人口为2300多万,属特大姓了,阳新七普孙姓户籍数为4478人,排名第51位。大冶孙姓约2000人,排名第80位。孙姓来源复杂,主要来源于姬姓,卫国姬康叔八世孙姬和因功被周平王封卫武公,其子叫惠孙,其孙子武仲乙取祖父名为氏,即孙乙,后代以孙为姓,即姬姓孙氏。另一为田完(就是田氏代齐的始祖)五世孙田书因功受封,齐景公赐他孙姓,孙书即为妫姓孙氏,春秋时伟大军事家孙武(著有《孙子兵法》)就是孙书孙子,伍子胥就是同孙武一起扶佐吴王阖闾攻入楚都(阳新伍姓有介绍),伍子胥被吴王夫差杀后孙武也抑郁而死,虽然孙武为齐国人,但其至死也末离开吴国,其墓在苏州市元和镇。战国时军事家孙膑和三国吴王孙权均为其后裔。孙权的吴国都城开始在武昌(今鄂州,鄂州受吴文化影响很深,市内有吴楚大道等),后迁南京,太子孙登镇守武昌,传说孙登因水灾来阳新赠灾,不幸染疾而亡,后世为纪念他在大冶湖南岸建太子庙以供奉祭祀,这就是太子镇的由来,而大王殿则是祭祀吴王孙策,后改为祭祀孙权,清朝中期发展为集市成今天大王镇。孙权六子孙休生四子,其长子孙wαn(上雨下单,念湾,其四个儿子名字都是由孙休自创的生僻字)在孙皓继位后被封为豫章王,吴国灭亡后,孙wan隐居修水与武宁之间大山深处黄金洞,江西大部分及湖北、安徽等地部分孙氏即为其后裔。黄石地区孙姓基本上就是孙wαn后裔,具体为:1、明成化年间(公元1480年前后),孙武第87世孙孙清二从瑞昌迁往兴国州板桥铺(离水源村不远),后世主要居住在木港镇、枫林镇一带。2、明万历年间,孙以泰及三个儿子孙胜一、孙胜二、孙胜三从瑞昌迁蕲春,再迁大冶殷祖西凉亭孙垅庄开基立业,后世主要居住在殷祖镇、刘仁八及黄石皇姑岭等地,四子孙胜四在殷祖出生,孙胜一后世主要迁往英山、安徽,大冶本地的是孙胜二、三、四后人。孙清二爷爷孙尚埙及孙以泰爷爷孙尚篪是双胞胎兄弟,因此大冶、阳新两地孙氏血源很近。孙从鹤,阳新县木港镇贺狮桥湾人,太平天国任命的兴国州监军,隶属翼王石达开部下,1853年太平军(民间俗称长毛)攻取兴国州后组建兴国军,孙从鹤为监军兼统领,是兴国州实际上的一把手,积极拥护太平天国,湘军围攻武昌,其率领兴国军驰援并包打洪山营,并打死湘军名将罗泽南,曾国藩部下彭玉麟对兴国军恨之入骨,曾想血洗兴国州,兴国州人对太平天国的支持还表现在科考上,1852年太平军夺取武昌后开科取士,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决定在武昌举行太平天国科举考试,杨秀清任主考,总共六百余人中进士,兴国州籍竟达376人,占一半以上,大王上刘庄人刘继盛为本榜状元,阳新县各姓家谱中在1852年之后十几二十多岁没有后人的男丁很多是由于参加太平军战死的缘故。兴国州人优良的革命传统在革命战争年代影响也很深,"小小阳新,万众一心,要粮有粮,要兵有兵″使其成为全国有名的烈士县,全县有名和无名烈士多达二十多万。下一篇:湖北阳新熊姓

4、涡阳县孙姓起源

莱西市孙氏聚集地分布情况红旗村孙氏,1967 年,丁、孙、唐三姓因修产芝水库由十家夼迁此建村,取吉祥意,故名。东风村孙氏,1967年,因修产芝水库,刘、孙二姓由日庄郭格庄、李格庄迁此建村,取吉祥意,故名。东谭格庄村孙氏,明朝万历年间,孙姓自陕西省迁此建村,因临嵯峨山下有一潭,故名潭泊庄。清末,郝姓迁入,变潭泊庄为谭格庄,1960年分为东、西谭格庄二村,因该村居东,故名。小河崖村孙氏,元太祖年间,孙姓由福山县迁此建村。因村靠潴河东岸,故名小河崖。孙家泊村 村庄由来 明朝崇祯二年(1629年),孙氏由云南迁此建村,取名孙家庄。1982年地名普查,为避县内重名,改名孙家泊。孙家疃村孙氏,相传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庄氏由云南迁此建村。因地近长广河,河水长流清澈,故取名为长清。后孙氏迁入,门户扩大,又因与邻村同名,故更名为孙家疃。望连庄村孙氏,明朝崇祯年间(1628~1644年)建村。因村后莲花湖,故取名望莲庄,后演变为望连庄。村中居民以赵姓、孙姓为主。崔家埠村孙氏,清朝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崔炳魁由县内甲瑞村迁此建村,当时此处地理荒野,取村名崔家荒,后因“荒”字欠雅,依村后高岭改名崔家埠。除崔姓外,村中还有杨、倪、孙、石等姓氏居住。南庄村孙氏,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吴姓由孙受迁此建村,村在孙受之南,故名孙受南庄村。1961年改名为南庄村。孙受三村孙氏,明洪武三十年(1398年),一名曰孙受者由沙家庄(已废)迁此建村,以人名为村名。明末,兵科给事中沈迅在村中设寨抗清,改名孙受寨。1647年(清顺治四年),清兵破寨,沈迅举家死节,复称孙受。1962年分为孙受一、二、三村。马家会村孙氏,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孙姓由山西迁此建村,因村在小河汇入大沽河处,故名孙家会河头,后马姓住户增多,明朝中期,改为马家会河头,1960年简化为马家会。孙家村孙氏,明初,孙氏立村,传说,某朝拟在河里吴家建城,该村处城西关,因而得名城西孙家,后关字演变为馆,称西馆孙家,1945年解放后,又简化为孙家。小埠庄孙氏,清初,孙氏由莱阳县城北关迁至旧址建村,村处小篝之前,得名小埠庄,1973年,因村居北墅水库洪水位上,故迁来冯家河源头之现址,名称沿旧。新埠村孙氏,1972年,因修北墅水库,孙姓由小埠庄迁此建村,名村东风村,1982年,为避重名,更称新埠,其义为新小埠庄。前石头山孙氏,明末,孙氏由莱阳城迁此建村,因村处石头山前,名村前石头山。程家小里孙氏,据孙氏墓碑记载,明永乐四年(1406年),孙氏由湖北省长阳县迁此建村,因与李家小里村西竹林寺相距不足1华里,故名孙家小里,至清康熙二年(1663年),孙氏迁走,程氏由成家庄迁入,遂易名程家小里。狼埠村孙氏,据传,孙氏,张氏由山西迁来建村,村西,村南各有一土埠,村人清晨担水时,常见二狼在井边喝水,遂名村为二狼埠,后更称狼二埠,1945年解放后,简化为狼埠。孙洲庄孙氏,明初,孙氏由河南省迁来建村,村址在大沽河拐弯处,外绕流水,似洲,以姓氏与地貌名村孙洲庄。石佛院村孙氏,据考明初当地即有杨、修、史三姓定居,当年所植槐树至今枝叶茂盛,有600多年历史。明建文年间(1398~ 1401年),孙氏兄弟迁至此定居。明正统年间(1435~1448年),孙氏族人重修村东清凉寺,俗称石佛院,村以院名随之。邪岚孙氏,明朝弘治十八年(1505年),孙氏由莱阳县古柳树迁此建村。因村座落歪邪(邪,义同“斜”)的岭顶,故名邪岚。风台埠村孙氏,清朝顺治年间(1644~1661年),张氏由小里庄村迁此建村,因传说村后岭上曾有一对凤凰起落,为岭命名为凤台埠,村庄亦因之取名为凤台埠村,后赵、孙、徐、门、范姓相继迁入,孙、徐、范后人外迁,赵、张、门为该村三大姓氏。孙家夼村孙氏,现在的小夼村,已有历史鉴证,距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该村始建于弘治年间。当时有刘、高两姓人家路经此地,看好风水后,首先在此建房安家,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李姓兄弟。安家后开始修建土地庙作为保佑平安的神佐。当时该村不叫小夼村,只因村前有一条从福山下来的小河名叫长广河,而取名长广村(用此名时间不久),随着时间的推进,逐渐有董、徐、周、杨、夏、于等姓搬来居住。此时李姓为多居住者,不知从何处得来一杆大抬称,用作本村的上下级计量使用。此称铊底部铸有“小框村”的字样。还有部分孙姓分布区域,没有完全统计,望莱西孙氏族人看到后留言评论区,予以补充,谢谢!整理不易,不到之处,请谅解。孙氏族人在莱西这一片肥沃的土地上,依靠当地资源,开枝散叶,枝繁叶茂,成为了胶东孙氏的重要组成部分。#孙姓起源及简介#

5、安徽省孙姓起源

“孙”姓的祖上是贤臣,你们知道是谁吗?孙姓是中国的四大姓之一,姓氏来源很多,早于商朝立姓,一开始主要活跃在河南和山东一带,后来发生了几次大迁移,目前“孙”姓来历主要是四个。1.商纣王的叔父比干,是商朝的丞相,忠君爱国,为民请命,敢于直言劝谏,后来因不满纣王倒行逆施的暴虐统治,而死谏纣王,被纣王以慢军之罪杀害。他死后,妻子为了避难逃离朝歌,他的后代也改了姓,其中有一支就改为“孙”姓;2.周文王有一个后代叫惠孙,他的后辈为了纪念惠孙,就取他的名字中的“孙”为姓,至今至少有二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是先秦时期孙氏来源的主要一支;3.源于赐姓。春秋时期的田书,是商朝君王的后裔,因为伐莒立功,被齐景公封赏并赐姓“孙”;4.春秋楚国有一名相,芈姓,蔿氏,名敖,字孙叔,大家平常也叫他孙叔敖。他从政后,主张以民为本,发展经济,政绩赫然,深受楚庄王赏识,后来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他乡。他的子孙以他为荣,于是改姓,一部分姓“孙叔”,一部分姓“孙”。#百家姓#

6、孙姓起源及简介和来历

孙中山名字的由來伟大的孙中山先生的本名其实不叫「孙中山」,他终其一生也从来没这么自称过。但后人总是这样称呼他,而不是本名「孙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其实这个名字的背后大有玄机!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幼名帝象(并不是为了当皇帝才取了一个这么霸气的名字)。谱名孙德明,学名孙文,字载之,取“文以载道”之意。号日新,1883年孙中山皈依基督教,取了这个名字,典自《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但他的基督教牧师是广东人,因为“日新”的读音像“逸仙”,干脆就称他为孙逸仙。据说,“逸仙”在英语中是自由神的意思,孙中山和西人交往,也只用这个名字。1897年,孙文从美国经加拿大又来到日本,在横滨登岸后,与两位大陆浪人宫崎寅藏、平山周“不期而遇”并结为好友。其实,20多岁的宫崎寅藏与平山周跟孙氏的相遇,并非毫无目标的邂逅,而是他俩孜孜不倦地追踪的结果——奉记者出身的政治家犬养毅的指派,宫崎与平山前往大清调查、采写大清民间秘密会d时,知道了孙文的名字。听说孙氏近将重返日本从事反清政治活动以后,宫崎、平山遂返回国内报告,并在横滨静候孙氏上岸。如此这般,孙氏才“有缘”与二位日本浪人相识并结为朋友。9月27日,在平山周的陪同下,孙文专程到东京拜会了犬养毅。拜会结束后,平山周带孙文在一家叫对鹤馆的旅店下榻。因怕被店家知道孙氏乃大清人,平山便随手给孙文登记了个“中山樵”的假名。中山乃附近的一个华族的姓,明治天皇的母亲即姓中山。某个姓中山的人前来投宿,这很正常。于是,孙氏安然入住,并欣然接受此名。后来,他以中山为名,加上本姓,成了举世瞩目的“孙中山”。

7、老梁谈孙姓起源

《百家姓》系列之三 ?孙??孙姓起源?孙姓起源有五种说法:一,起源于商纣王时期被害而死的王族比干,他的后代为避难而改为孙氏;二,周朝有个王子叫惠孙,他的后代因为崇敬他,就以“孙”为姓;三,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的后代以他的名字命氏,成为孙姓;四,春秋时期齐国的陈子书,因为伐莒有功,被齐景公赐姓为孙氏,著名的大将孙武就是他的后代;五,西汉时期宣帝叫刘询,为了避讳,就把天下的荀姓改为孙姓。?孙姓名人?古代有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武、孙膑;三国吴国君主孙坚、孙策、孙权父子;隋唐时期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清代著名经学家、文学家孙诒让;著名经学家、金石学家、校勘学家孙星衍;近现代有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等。

8、孙姓起源 河南

【孙姓起源】孙姓起源有三种说法。一是源于姬姓:卫国姬姓王室后裔姬武仲为了纪念祖父惠孙,改姓“孙”。二是源于芈姓:楚国王族之后孙叔敖,是著名的贤臣,他的子孙以“孙”为姓。三是源于妫姓:春秋陈厉公之子陈完,因故逃到齐国并改姓田,其后代田书,因功被齐景公赐姓孙。孙氏的发源地主要在河南濮阳市、淮滨市。【孙氏历史名人】孙叔敖——古来清官第一人孙阳——“伯乐”一词指的就是孙阳孙武——兵圣孙膑——战国著名军事家孙权——三国吴国开国皇帝孙思邈——药王孙康——“孙康映雪”主人公孙复——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孙承宗——明末名臣,满门忠烈,“令久于其位,何患乎满洲?”孙传庭——明末名将,曾击败高迎祥、李自成,“传庭死而明亡矣”。孙中山——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开拓者#孙姓起源及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