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是个超级大戏迷,她不仅爱看戏,而且看戏看多了,还成了一位精通音律,善解文词,甚至还可以粉墨登场来上这么一段的一个人。传说慈禧太后在看戏的时候手里总拿着一些资料,资料上面记载着唱念做打,脸谱切末,曲牌锣经,所有跟台上演的戏的详细资料。她就一边看戏一边对照 ,如果发现台上表演跟记录上面有出入,轻则严厉指责演员并赏板子大餐一顿,重则就要拖出去问斩。所以说给她唱戏,着实是拿小命在博她的一笑啊!慈禧太后看戏不但是个“行家”,她还即兴的经常改编上演的剧目。传说光绪23年,有一天,老生泰斗谭鑫培先生在宫里和丑名角罗寿山合演一出《清风亭》。这出戏主要讲述的是张继保知恩不报,终遭到天谴的故事。在演出的过程中,这慈禧太后看着看着突然灵光一闪,要求演员在剧中增加一个“雷公”,再增加一个“电母”。还要求台上必须雷电交加,要让那个忤逆不孝的张继保遭受雷劈电闪之刑,必得把他打的七窍流血才解气。她认为这么改才符合天意人心。过了几个月,慈禧又想看这出戏了,在演出过程中又让演出增加“雨神”一角,这样呢!舞台气氛就被搞的相当饱满了。演出的时候,台上劈雷电闪,狂风暴雨 ,不得不说慈禧这一改还真就改出点名堂出来了。还有一出戏叫《玉堂春》,慈禧属羊,她就特别忌讳戏词里出现“羊”字,还不能演关于“羊”的故事。《玉堂春》里有这么一句唱词“苏三此去好有一比,好比那羊入虎口,有去无还。”慈禧听了又戳到她肺管子不得劲了,于是她把词改成了“苏三此去好有一比,好比那鱼儿落网,有去无还。”从此以后便一直这么唱下去了。慈禧太后有时候闲的那个什么疼还会拿演员寻开心。有一个名角叫郎德山,他演了《金钱豹》这出戏里的猪八戒。慈禧明明知道郎德山是回民,故意让他学猪叫,这郎德山知道这个老妖婆子耍笑自己,没安好心眼。于是不但不学猪叫,还学羊叫。反戈一击。没想到,老太婆不但不生气还给逗笑了,你说这人的心性确实是难以琢磨。还好,郎德山算是躲过一劫啊!还有一次,在宫里演《双钉记》,台上正唱着,慈禧突然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停演,原来其中有句唱词"毒不过妇人心",触怒了慈禧,演员被杖打80大板赶出宫去。难怪颇受慈禧宠爱的谭鑫培也觉得进宫演出是个苦差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戏曲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京剧又是“国粹”,新时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京剧,并去学习京剧。戏曲艺术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敬仰和尊重。#戏迎新春#
2、戏曲大全秦腔双钉记毛世来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小名旦毛世来,男,1921年1月9日出生于北京,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旦角,京剧演员。代表作有《十三妹》《马思远》《穆桂英》等。1994年12月19日去世,享年73年。基本信息别名家宝出生日期1921年1月9日去世日期1994年12月19日作品名称翠屏山铁弓缘英杰烈红娘十三妹展开表格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毛世来(1921年1月9日,农历庚申年腊月初一日1994年12月19日,农历甲戌年冬月十七日),生于北京,祖籍山东掖县(今莱州市)。7岁入富连成社科班第五科“世”字班,先学小生、青衣、老生,后工花旦,兼演武旦。受业于萧长华、于连泉、萧连芳、王连平,艺宗于连泉。演艺经历九岁就开始在“盛”字班大师哥面前唱开锣戏。他尊师敬友,刻苦练功,认真演戏,艺术造诣渐深。随之,他与李世芳二人成了富连成科班的台柱子。一九三六年,尚小云先生来富连成执教,认收毛世来为徒,并为他们排了十几出戏,如《娟娟》《玉虎坠》《金瓶女》《昆仑剑侠》《天河配》等等,都是由毛世来与李世芳合作主演。毛世来在科里经常演出的剧目还有《十三妹》《双钉记》《大劈棺》《拾玉镯》《锯大缸》及全部《穆桂英》等。在科班时即已享名,在《立新报》举办的“童伶”比赛中,毛世来与宋德珠、候玉兰、白玉薇被评选为“四大童旦”。随后,社会舆论认为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能继“四大名旦”之后,堪称“四小名旦”。是继刘盛莲之后富连成的当家花旦。19岁满师,组班和平社,转演于上海、天津、北京、山东等地。一九三九年北京《立言报》接受读者建议,效仿二十年代评选“四大名旦”之举,主办了从青年新秀中评选“四小名旦”的活动。后排列出李世芳、毛世来、张君秋、宋德珠为“四小名旦”。一九四零年,在广大观众的呼声中,《立新报》又约请李世芳、毛世来、张君秋、宋德珠合作,在北京“新新大剧院”(即现在的首都电影院)演出传统剧目《白蛇传》,他们分别饰演其中一折的白素贞。宋德珠演《水漫金山》,毛世来演《断桥》,李世芳演《产子·合钵》,张君秋演《祭塔》,他们珠联璧合,各展所长,演出效果轰动,从此他们即被誉称为“四小名旦”。1949年组建和平京剧团。1958年由北京调长春任吉林省剧协主席、吉林省京剧团团长、吉林戏校校长等职,晚年在吉林戏曲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由他主演的《白蛇传》《木兰从军》《三休樊梨花》《南界关》《穆桂英大破洪州》等戏,受到观众的欢迎。1950年,与荀慧生师徒合演《棋盘山》,毛饰薛金莲,荀演窦仙童。1952年和平社改名“和平京剧团”。1956年12月5日于长安大戏院演出《南界关》,参加北京市戏曲剧团年终汇报演出。1958年全团调往长春,成立吉林省京剧团(民营企业)。仍任团长及吉林省剧协主席,王玉蓉任副团长。1959年10月,应国家政策,吉林省京剧团性质又民营企业变更为国营企业,随后调吉林省戏曲学校任副校长。 毛世来初演青衣,后改花旦,兼演武旦,他的常演剧目有《翠屏山》《铁弓缘》《英杰烈》《红娘》《十三妹》《小放牛》等。为“四小名旦”中组班早的人,也是早到上海演出的一位名旦。其弟子有邢美珠、王继珠等。1966年文化大革命遭受迫害。1969年12月,全家至永吉县黄榆公社红星大队落户。1978年5月,落实政策调回长春。#秦腔双钉记简介#
3、秦腔双钉记剧目简介1898年,才22岁的小德张,被慈禧太后破格提拔,当上了南府戏班总提调。有一次,慈禧要听戏,小德张点了一出《双钉记》,没想到还没等戏唱完,因为一句唱词,慈禧就大怒,下令:“拉出去打八十大板!”一天,慈禧来到颐和园听戏。刚升任南府戏班总提调的小德张为慈禧点戏,心里琢磨:唱黑头的麻穆子不错,他的嗓音高,一唱能灌满园子,老佛爷保准喜欢。于是,小德张就点了麻穆子的一出《双钉记》。麻穆子扮包拯,一开口果然是一把好嗓子。慈禧听了直夸:“唱的好!”麻穆子看慈禧听得高兴,越唱越起劲儿。当唱到唱词中的一句“毒不过妇人心”时,慈禧一拍桌子,瞬间大怒,周围的人全都吓傻了。慈禧传旨:“给我拉下去打80大板!”麻穆子被打了80板子子,站都站不起来,去了半条命。慈禧让人把他立即逐出宫外。转过身来,又满脸怒色的问小德张:“为什么不挑选好了就让他唱?”小德张满脸惊恐,跪在地上,只能不迭声地说:“奴才该死,奴才该死!”慈禧又下令小德张也挨了40大板。后来,小德张再传戏,在验戏的时候就格外小心了,凡是对女人不吉利的话一律都改词。即使这样,有时候还是会有一些想不到的状况。唱青衣的孙怡云,被传戏到宫内,点了一出《玉堂春》。出场时有一句“羊入虎口有去无还”,孙怡云按老规矩唱了出来。慈禧听到这句,突然大怒,责问他是跟谁学的,当场停止他演戏。孙怡云吓得不知道怎么办,关键是不知道自己哪句唱得不对。后来,孙怡云问了王瑶卿,才知道是犯了忌讳。因为慈禧是属羊的,羊入虎口,不就是虎把羊吃了吗?这可不又犯了慈禧的忌讳。在庚子年的前三四年,当时的宫廷里,一年之中,除了先皇忌日按例不能欢乐外,几乎每天都要唱戏,慈禧把看戏当成每日必需的消遣。有人因此挨打断送了前程,也有人因此名利双收。十月初十是慈禧的万寿之日,按例传戏贺寿,戏子们个个提心吊胆。恐怕出了差错,在唱词上格外小心。因为万寿日是吉庆大典,凡是有死、杀、剐这类不吉利的词一律要删改。行头、道具是白色、黑色的也一律更换,更不能在万寿日演出时,有任何不吉祥的话。这可难坏了大家。因为慈禧每天听戏,可能比他们还要懂戏。要是把剧情改了,慈禧还是得责难他们。万寿日这天,慈禧点了谭鑫培的《战太平》。谭鑫培饰华云。在被擒时,唱词中有一句“大将难免阵头亡”。这个“亡”不吉利,不能唱啊,唱了准挨板子。谭鑫培灵机一动,把唱词改为“大将临阵也风光”。慈禧听完后很是喜欢,对小德张说:“叫天(谭鑫培艺名谭叫天)真聪明,差事当得好。”不仅如此,还当场给他把赏银的50两改为500两,并封他为“御戏子”。【关尔耳】当时的慈禧手握大权,一句话就决定了手下人的生死。周围的人都是刻意讨好。而那些进宫唱戏的人,也不求能有多少赏赐,全须去尾的回去就已经心满意足了。从这些小事上,也能看出慈禧的性子是多么的霸道!大家怎么看呢?
4、秦腔全本双钉记内容介绍我看好这部剧,有很多内容可以充实,秦腔本来就是非遗剧种,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可挖。
5、秦腔双钉记秦腔的“腔调”。闲来无事,今天就乱弹一下秦腔的“腔调”。秦腔,始于周,兴于秦,以陕西关中方言为基础,是中国汉民族古老的戏剧剧种,流行于陕西、甘肃为主的西北一带。早期秦腔,常用枣木梆子敲击伴奏,故又称“梆子腔”。因其古老,它是山西晋剧、河南豫剧、河北梆子、四川乱弹、湖北汉剧等地方剧种诞生与发展的渊薮。因其作为北方“梆子腔”代表的文化积淀,后来的昆曲、京剧等剧种也从秦腔艺术中汲取营养。因而,秦腔是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在西北地区至今仍被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秦腔的唱腔为板式变化体。包括板路与彩腔两部分。板式节拍有板有眼,优秀的戏班子绝不会荒腔走板。秦腔的音乐伴奏,击板谓之板,击鼓谓之眼,以板和眼的不同排列,表示不同的节拍。基本板式有四种。一曰:一板一眼,2/4拍,首拍为板,二拍为眼。此板式板腔有二六板、二导板;二曰:一板三眼,4/4拍,首拍为板,二、三、四拍为头眼、中眼、末眼。此板式板腔有慢板;三曰:有板无眼,1/4拍,每拍都是板,此板式板腔有带板;四曰:无板无眼,为散板。散板有紧打慢唱与慢打慢唱两种形式。板腔有垫板与滚板。上述四种板式包括的六种板腔,又称为六大板头。此外的板腔还有一锤安板、拦头板、阴司板、拉锤二六板、尖板、双锤板等。所谓彩腔,俗称二音(假嗓),音高八度。彩腔的拖腔必须归入“安”韵。板式与彩腔均有欢音和苦音之分。苦音腔,深沉哀婉,慷慨激昂,适应于表现悲愤、哀伤、怀念的感情。欢音腔,欢乐明快,刚健有力,适合表达喜悦欢快的感情。伴奏乐器,分文场乐器与武场乐器。文场乐器通常居于舞台左侧,包括板胡、二弦、二胡、笛、三弦、琵琶、扬琴、唢呐、海笛、大号等丝弦与管号类乐器。武场乐器,通常居于舞台右侧,包括暴鼓、堂鼓、干鼓、句锣、小锣、马锣、铙钹、铰子、梆子等锣鼓类打击乐器。#真知新坐标#
6、戏曲研究院秦腔双钉记全本你知道的秦腔名剧有哪些呢?——1
7、秦腔双钉记全本戏唱词秦腔与眉户属两个剧种,秦腔是大戏,曲牌众多,曲子变化很快,板式转化很快。而眉户属小戏,曲牌较少、板式变较少,眉户诞生于眉县、周至、户县一带,由秦岭太白山歌与楼观台道情融合形成,曲调委婉动听、欢快而又悲怆。陕西关中地区尤其是渭河南岸地区,婚、房、生子少不了眉户班子。#秦腔双钉记简介#
8、秦腔双钉记全本观看谈谈逐渐或已经消失的京剧流派“十全大净”金少山和“架子泰斗”侯喜瑞今天净行是“无净不裘”,净行都是裘盛戎裘派一统天下。民国时期是金、郝、侯三大派,即金少山金派丶郝寿辰郝派丶侯喜瑞侯派。郝派花脸是铜锤、架子二门抱。郝派还算是有一些继承人,郝寿臣传了周和桐丶袁世海等,袁世海传了杨赤,说什么袁派,名不符实,还是郝派。侯派后继乏人,侯派花脸真是看不到了。谁也没侯爷的身上漂帅,袁国林丶景荣庆丶李荣威我都看过,差得远,学了点皮毛。侯爷嗓子子不行,当年杨小楼《连环套》宁可用郝寿臣而不敢用侯爷,怕叫侯爷“欺”了!侯爷的唱字不唱音也是字字入耳,听听他的《牛皋下书》和《法门寺》的实况录音就知道学不了了。金少山传人不少,如王泉奎丶娄振奎丶赵文奎丶赵炳啸丶朱玉良丶宋鸣啸等,但都是天赋不行,没有金三爷的如洪钟大吕的嗓子。金少山为“十全”主要是这条好嗓子。据说给金少山灌唱片录音时,也要求其和设备保持一定距离,以免震坏设备。现在的邓沐玮和康万生有一点意思,但天赋还是不足!金三爷的嗓子龙虎风雷四音全占,裘盛戎韵味足,这点金三爷比不了,可为什么人称“妹妹”花脸?个头本来就小加上风、雷音较少,这都是天赋的问题。“金霸王”的金派现在还真没人敢继承,盼看吧!花旦大王筱翠花(于连泉)筱派的艺术成就是高的。筱派就是筱翠花,即于连泉。他更多的是一些泼辣旦、刺杀旦的戏,那真是一绝。筱翠花的跷功是一绝,踩着跷能够跑圆场,身上的功夫了得。他有一些“粉戏”,是不适合上演的。他的花旦戏里面,有像《打樱桃》、《一匹布》之类,这都是花旦的玩笑戏。他具特色的还是泼辣旦、刺杀旦的戏,像《马思远》、《双钉记》、《祥梅寺》、《翠屏山》、《坐楼杀惜》、《大劈棺》等等,这些戏大部分是“粉戏”,不能上演了。筱翠花实际上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基本上就很少演戏了,1957年的5月,筱翠花出演了《马思远》,这场演出也是筱翠花晚年后一次演出。筱翠花和马连良的《坐楼杀惜》,马先生用扇子捅阎氏的腰的表演是精妙绝伦,阎氏《坐楼》一折的惊恐、刁钻、邪佞表现得极其到位,尤其是后头《活捉》一场,筱翠花演的阎婆惜鬼魂踩跷,一身的雪白,她那个魂步的圆场走得像完全在舞台上飘起来了,你看不出他是怎么走的。而活捉三郎的时那种凶狠、阴煞之气,加上马富禄的配合,确是双璧。他那双眼睛能使人不寒而栗,很少有人敢和他配戏。。筱派传人中几位甚佳,如崔熹云丶毛世来、陈永玲等,但是和筱老板的艺术相比,就相去甚远了。筱翠花的《战宛城》中邹氏更是一绝,“闹耗子”一场将个思春的少妇演得精妙绝伦。现在常秋月有点筱老板的意思,谁知今后?因为我看近来胖了不少。文皮武骨关外唐唐韵笙先生创立的“唐派”艺术是京剧艺术流派发展过程中,在东北形成的一个能够代表和全面体现关东京剧风格的艺术流派。唐韵笙多才多艺,功底深厚,昆乱皆精,文武兼备。例如他演《拾玉镯》刘媒婆在舞台上耍烟袋,下场之原板从末句起,手托长杆烟袋,旋转于掌心,做出许多花样,随腔走三个圆场,尤为绝迹。他在《目连救母》中饰演老旦应工的刘青堤也是一绝,在与大鬼开打“抛杈”一场,他能接杈甩“锞子”,范儿起的高,落地无声,形如元宝。他的红生戏也自创一派。“唐老将”与“麒老牌”(周信芳),“赵老开”(赵如泉),在沪上被尊称为“三老”。与麒麟童、马连良被誉为“南麒、北马、关外唐”。他文武兼精昆乱不挡,戏路宽绰演技全面。他本工老生,且能武生、红生、大嗓小生、铜锤、架子花、老旦、彩旦乃至旦行,演来皆有独到之处,为内外行一致推崇。而且唐韻笙有一条音膛相聚的嗓子,这是后学者难以企及的。徐荣奎张海涛之后有汪庆元,现均作古,后学者甚寡亦均差之甚远,唐派要绝迹舞台矣!铁嗓钢喉的尚小云尚小云幼年在三乐社攻学青衣、花衫、刀马、武旦、昆曲之前,开蒙先学的是武生、花脸,为他后来的武功和唱功打下了技艺基础。由于他与杨小楼合作时间较长,受其表演的影响,对于形成尚派重阳刚的浓烈峻爽艺术风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尚小云的音区宽广,音色清纯,高、中、低音都能运用自如。他满宫满调地演唱,声音坚实响堂,富于金属感。尚小云的唱腔具有高下闪转的特点,旋律高低起伏跌宕的幅度很大,并且顿挫鲜眀,节奏强烈。尚小云武把子精纯手上飞快利索,脚下轻健灵活,勇健挺拔。尚派的大靠功更为出色,例如《梁红玉》中融汇了杨小楼的武生动作,借鉴运用衬腿、盖步、窜步、趋步、蹉步及大扯、圆场功等。尚小云高劲圆亮的唱腔艺术和矫健优美的武功技艺,开创了文武并重、歌舞兼长的“尚派”表演艺术。尚小云传人不少,如孙荣蕙丶杨荣环丶赵啸澜丶尚长麟等等,现在真正在唱上(未见把子如何)可称传人唯孙女尚慧敏一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