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史学习教育从读d的历史开始。先读《长征》,比较系统地知道了d领导的红军发挥游击战优势,在深山险地成功实现四次反围剿却因领导集体的教条和机会主义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败,被迫开始战略转移,也就是长征。途中经历了国民d军队残酷的围追堵截,离开瑞金时红一方面军有八万多人,待到达陕北仅剩八千多。可谓历经千难万险。通过读书,更清晰地知道了军队领导权要掌握在有军事领导力的人手里,以毛主席为核心的中央军委实施正确军事路线,才有后来的大会师。通过读书,深刻了解了信念对成就事业的重要作用。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红军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个信念不是水中月,是广大红军战士经过牺牲和战斗深深刻在心底的希望!希望是英勇顽强不畏牺牲的强大动力。希望凝炼为他们心底的精神光芒!一个没有精神的人,是心灵荒凉的人。一个没有精神的民族是前程暗淡的民族。读罢《长征》,我深刻理解一句话:精神的质量可以改变个人与世界的命运。读的过程中,对很多历史场景都有再现的感觉,军旅作家王树增一定对那段历史进行了大量的资料阅读和史料整理,作者文字简洁流畅,不简单堆砌,不刻意煽情,基于历史的真实呈现了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尤其边听边读时,更是一种文化享受。
2、王树增长征主要人物简介历时一个月,王树增将军撰写的《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四部看完了,感受其中《长征》为可歌可泣,《抗日战争》为苦难惨烈,《解放战争》为波澜壮阔,《朝鲜战争》为艰苦卓绝!我们这支人民的军队已经走过95年的光辉岁月,再过5年我们还要抵达建军一百年的里程碑。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我们为什么前进,凭什么前进,怎样继续前进?通过再次阅读人民军队的历史,我想答案就在其中!
3、王树增长征阅读云贵川就牺牲在这个碉堡上。作家王树增找了多年云贵川都无线索,杨成武回忆录也没说清云贵川下落。魏巍《地球的红飘带》,云贵川于铁匠两个人在红军二占遵义时参加了红军,铁匠后来在长征途中牺牲了。
4、王树增长征全集1960年10月22日,在中南海跟他的老朋友斯诺说:“关键时刻,是他救了d,救了红军,救了我们这些人!”这个让毛主席念叨、感恩了一辈子的人,就是开国元勋。出身在广东梅县的一个小商人家庭,原名叶宜伟。1917年,二十岁的他考上了云南陆军讲武学校,立志要在学校习得文韬武略,而且,他还将名字叶宜伟改成,意为“剑胆英武”,为了国家和人民,敢于英勇献身。他的一生也践行着这个革命理想。1935年9月9日,他更是以一已之力,力挽狂澜,扭转了红军和中央的命运。经过艰苦的长征,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突破蒋介石的重重包围,于1935年6月18日四川懋功会师。两股革命力量好不容易汇聚在一起,这是多么令人欢喜啊!可是,高兴劲还没有维持多久,阴云就笼罩在大伙儿头上。会师后,张国焘见带领的一方面军人少马乏,枪支也落后,他的野心就膨胀了起来,企图争权,目的没有达到,就想分裂中央。于是,张国焘在9月9日给他的手下陈昌浩发了一份电报:如果一路军不和他们南下,就彻底开展d内斗争!当时陈昌浩正在大会上讲话,译电员就将这份电报交给了。他随手打开一看,竟然惊出了一身冷汗。虽然内心十分着急,但他面上却不动声色。他环顾四周,又看了看正讲到兴头上的陈昌浩,他若无其事地将电报放进口袋里。过了一会儿,看大伙儿听得正入神,就悄悄走出会场,快马加鞭地赶去找,亲手把电报交到他手里。看到电报,脸色大变,感到形势十分危急。他随即拿出铅笔和卷烟纸,连忙把电报内容抄了下来,找等人商量对策。与、张闻天等中央商议后,d中央决定立刻率部队北上。临走前,张闻天还特意劝:“老叶,你也要赶快走啊,这里危险。”何尝不知道自己所处的险境呢?但他为了给革命多保存一点力量,决定设法把军委直属队这支队伍带出来。他左思右想,直属队那么多人,要以什么名义才能把大家安全带出来?他寻思了很久,突然想起一招妙棋:以南下需要先备粮食为由。他立马找总指挥请示,也觉得“自古领兵打仗,都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于是就同意了的提议。连忙找直属队的领导同志开会。他简明扼要地说“现在形势危急,中央已经转移,我们也要在凌晨两点动身。切记,要以打粮的名义。”让大家对好表,又再次叮嘱大家,凌晨两点一分钟都不能差,必须严格守时,保密。”安排好一切,就早早地回到喇嘛庙休息。只是他闭上眼睛,满脑子都是晚上的行动,毫无困意。几个小时过去了,看了看表,凌晨1点45分。他迅速起身,从箱子里拿出一张地图,悄悄出了门。为了不让人发觉,没有骑马,只是牵了一匹还没有配鞍的骡子。在昏暗的夜色下,20多里路足足走了6个多小时,但他一点也不觉得累,一心都是快点找到队伍、找到d中央。天空渐渐亮了,终于赶上了大部队。看到大家平安无事,他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激动得忘记了长途跋涉的疲惫。这一次,要不是的机智果敢,后果将不堪设想。关键时刻,他挺身而出,让张国焘分裂中央的阴谋败露。建国后,仍念念不忘这件事,多次称赞“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元帅一生奉献于革命事业,有人说他是“残局英雄”,总能在国家和人民需要他的时候,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如今100多年过去了,他的事迹仍然被人们津津乐道,他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更是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参考资料】:《长征.危机与胜利》王树增.报告文学2006第10期#知识辞海计划#
5、王树增长征的主要事件抄写诗词三首——《沁园春·长沙》、《忆秦娥·娄山关》、《蝶恋花·答李淑一》王树增《长征》一书摘抄:美国作家特里尔是这样描述他所见到的八十二岁的的:“黑头发下温和的面容,柔软的双手,炯炯逼人的目光……”“他以铲除所有的不平等让社会进入一个新时代为毕生使命,这位幸存下来的农家子弟看上去更像一个先祖而不是政治家——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无论是站在哪种政治立场上的人都无法否定这样一个事实:离开了这个身躯高大、行动缓慢、面容慈祥的中国人,叙述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史乃至世界政治风云变幻的脉络,几乎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