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历史文化简介(沧州运河各个渡口的历史文化)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11 02:49:20 浏览
1、沧州运河各个渡口的历史文化

沧州:一座魅力之城沧州在历史上就很有名,宋辽时期位于边境一带,是犯人充军之地。有名的莫过于《水浒传》中豹子头林冲充军发配到沧州。这都是小说中演绎的成分。沧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如今已成为一座魅力之城。大运河公园、黄骅港、吴桥杂技大世界、沧州铁狮子、东光铁佛寺、沧州金丝小枣……这些美丽的符号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人来沧州兴业旅游。#城市观察员# #沧州头条# #旅行#

2、黄骅历史文化简介

河北省第六届园林博览会将于2023年4月-7月在沧州举行,会期3个月。目前为展会前期试运营阶段,展会以“千里通波·大美运河”为主题,围绕京杭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北部段,打造“一带四区”的总体景观布局。共计 13 个特色地方展园,一园一主题,一园一特色。展示各地园林造诣、文化艺术和历史瑰宝。秦皇岛园天开海岳·雄襟水景为主观,沧海洪波涌起,同时展示了长城文化、长城精神、长城艺术。辛集园玉园新颂· 古韵雅集辛集是一座因玉闻名的城市,辛集玉雕作为重要的城市名片。入口处,给人一种水墨画的感觉。起伏的微地形营造出层峦叠嶂的山水意境。在“丹青雅韵”景点,游客可以漫游长廊,欣赏精妙工艺。承德园松风入画·水韵达情承德展园借助地形和高大乔木植被,营造具有浓郁山林氛围。模拟承德避暑山庄的造景之法——因水成景。展园整体分为“镜湖山晓”“云山听松”“溪谷岩芳”三个游览空间。张家口园城关雄踞 ·冰雪绽放大家可以看到 2022 年的奥运火炬形状的建筑,此处一条冰雪廊道,在高点设置了圣火台、观景台等。展示了张家口特色的历史文化与未来发展,是张家口亮丽的文化名片。石家庄园书墨飘香 ·风雅汉唐石家庄园深入挖掘书法文化精髓,以“墨韵飘香”为主题,进门处影壁墙上,刻着“墨香”二字,将石家庄地域的书法作品与园林景观深度融合,打造成独具魅力的书法文化交流场所。沧趣园园林之趣·湖光之色沧趣园作为本次展会的东道主展园,是本次展会大的展园,占地面积为 14000 平方米。步入园内,风雨游廊连通沧趣园各个主体建筑,鲸川八景”浮雕景墙,芝兰坊和浣花轩,取自沧州明朝翰林刘生中的私人名园浣花洲。浮于水面之上的烟雨舫与书院遥相呼应,形成一处“三面围合一面湖”的水庭园,暗合文人造园 “风月无边”的立意。唐山园窗前影·万象新唐山展园选取融入唐山皮影、陶瓷、乐亭大鼓等城市元素,讲述关于唐山印象、唐山发展、唐山生活的唐山故事。结合生态文明要素,构建有城市识别性、时代特征性的可游性园林景观。保定园保定魅力·古今交融保定园以保定的母亲河——府河为设计灵感。通过牌楼、影 12壁、码头、商铺、院落、一亩泉等典型要素与园林景观结合,描绘府河畔街市园林、水岸人家的历史人文画卷。邢台园一代名相·清风梅苑一代名相指的是唐代的宋璟,着重表现颜真卿撰写的宋璟碑,以及宋璟代表作《梅花赋》等,均以恰当的艺术形式呈现。漫步在邢台园的长廊里,仿佛穿越到了古代。定州园清泉绕石 ·雪浪柳荫定州园主题围绕苏东坡和黑龙泉的故事,整个建筑结构以宋代画作中的山水关系、布局形式等场景建造而成。 打造出一片具有农耕氛围的园林景观。篱笆围着的小院,以稻草作屋顶,名为“稻香渔歌”。游人可在这里体验农耕之乐。邯郸园构思奇巧·如入画境展园讲述邯郸与运河的历史,演绎邯郸大名文化,再现邯郸在宋朝繁盛时期的园林景象,营造“名泽宋境”的八大景观。展园主入口处,运用曲障、抑景的传统手法,营造出曲径通幽、庭院深深的园林景象。再往里走,可以欣赏到“偷云入画”景观。以框景将园内美景尽收画中,有“君观画中景,亦是景中画”之意。衡水园隐于园林 ·颇具意境展园设计以“运河记忆”为主题,结合“礼孝”文化,设置国学讲堂。展园整体隐于园林,呈现中国传统 园林意境之美。廊坊园京津乐道· 如意福泽展园整体结构以宛若一柄如意的香河水系为脉络,再现运河两岸的景观风貌。4个主题分区,分别为“京津乐道”区:展现北运河的漕运盛景。“百花流芳”区:展现乡土繁荣的民俗文化“源头活水”区:表现当代运河保 护、建设为主题,讲述运河治理和通航工程》“如意福泽”区:展望当今百姓的幸福生活为 主题,核心的建筑为“如意舫”。

3、关于沧州历史文化句子

请大领导、社会名人、书画大家题字作画,张贴悬挂或惠存收藏,已成为一种时尚,这里面既有对题字人的崇拜、欣赏和尊重,也体现出求字人的文化修养、文化层次,当然有些人也有附庸风雅之嫌。过去,沧州城有这么一个叫孙敬的人就把这种事,做的成功,甚至做到了。他先后拜求邀约了43名当朝重臣、翰苑名流、书法名家为自家的宅邸“积善堂”泼墨题赞,这种执着精神倒让人佩服。过去,沧州城有一条因明永乐年间兵部员外郎孙敬居地而得名的胡同,叫孙家胡同。孙员外郎宅邸“积善堂”,就在胡同内。孙敬,字克恭,明永乐初以庠生进入中央高官学国子监,永乐十一年入京任兵部司务,外调松江府通判,擢兵部武库清史司五品员外郎。孙敬的祖上原居山西怀来,祖父孙德才乐善好施,活到九十岁。其父孙成甫,洪武初(1369年左右)奉母陈氏之命迁来沧州。来沧后孙成甫不忘先辈积德行善、乐善好施的家风,并继先志,勤俭持家,日子过得较为富裕。他广结善缘,怜悯穷人,乡民遇到疾病、丧葬等难事,他都尽力扶持帮助。“孜孜以积善为事,言不妄出,出必务实。乡里称其长者。”孙敬不忘祖辈的勤俭积善家风,并称其堂曰“积善堂”。孙敬敦厚笃实,明敏详慎,孜孜唯善,居官清廉、谨慎、勤苦,很受明初贤相“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和少师姚广孝的重视。为自家厅堂轩阁向高官名士请求墨宝,是中国传统士人彰显身份与雅趣的风尚,明清以来此风尤盛。孙敬进入兵部后,与许多官员得以相识、相知,并因敦厚笃实而交好于众多官员。很快,孙敬开启了为其宅邸“积善堂”拜求墨宝、题赞的历程。第一个献墨宝题赞的人是曾棨。曾棨乃一代文豪,又是侍从近臣,才学事功兼备,倍受时人推崇。孙敬任九品司务时,他上司熊本诚与曾棨同中永乐二年(1404)进士,有同年之谊。孙敬借助熊本诚转请得到曾棨墨宝。得到曾棨手书后,孙敬更加信心十足。不得不说,曾棨开了个好头,孙在永乐十四年(1416)至洪熙、宣德年间,继续邀约包括姚广孝、杨士奇、杨荣、杨溥、沈度兄弟在内的43人为自家厅堂“积善堂” 撰写题赞。依次为:庐陵曾、陈循、周忱、萧时中、杨士奇,三山陈仲完,云间沈度、尹凤岐、周述,南昌胡俨,建安杨荣、毛彪,钱塘王洪,临江金幼孜,莆田黄约仲,华亭沈粲、马伯,清江张澈、廖端、萧宽、会稽山人刘真,四明陈葵、郑复言、周翰,吴门王进、邓时俊,壶山李基,浙人刘韶,莆易黄察,东吴朱孔易,临川王英,南郡杨溥,范阳邹辑,长乐李骐,太和曾鹤龄,匡山余鼎,吉水钱习礼,舜江薛常,莆中黄寿,慈溪陈敬宗,文江罗汝敬,逃虚老人姚广孝,天台李至刚。这些人大多系朝廷重臣、翰苑名流、书法名家。题赞内容多为《易经》倡导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和《尚书》教诲的“作善,降之百祥”之意。对孙氏三世积善,予以褒扬。孙敬将题赞之作品制成《明渤海孙氏积善堂题赞手卷》,相传至今已600多年,成为孙氏家族的传家之宝,2011年捐赠给了国家图书馆。《积善堂题赞手卷》为明代文史研究、明代书法史、家族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与珍贵文献。

4、沧州的历史文化名人介绍

1913年,沧县正式建县,距今已有百年历史。在六七十年代,沧县比沧州市名气还要大大。《中国地名语源词典》:沧县“因沧州得名”。当时的沧县继承了原浮州的版图,也继承了沧州的历史文化。应该说,沧州是沧县的母体。虽然沧县建国时间不长,但它的历史悠久,文化沉淀深厚。沧县在春秋战国时期分属燕、齐二国。秦属钜鹿郡 。西汉置浮阳县(治所在今旧州镇东关村),属勃海郡。北魏熙平二年(517)。分赢、冀二州之地置沧州。隋开十八年(599),改浮阳县为清池县,属渤梅郡。唐武德元年(618),复渤梅郡为沧州,治所仍在清池。武德四年(622)于长芦(今沧州市)置景州,领清池县。五代十国时,清池县属沧州。北宋,清池县属河北东路沧州。元代清池县属中书省河间路沧州。元延祐元年(1314)5月,徙州治于长芦镇。清初,沧州直属京师。雍正二年(1724),设河间布政使司,沧州属之。民国二年(1913),改沧州为沧县,属直隶省渤海道。1928年直隶省改河北省,沧县属之。1936年沧县划属河北省第七督查区。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1947年沧县解放,其间红色政权与民国、日伪政权对立并存。1949年8月,沧县划归河北省沧县专区,同时沧州市改为沧镇。1953年12月,沧镇划归沧县辖。1958年6月,沧县专区与天津专区合并为沧县专区(驻沧县),辖沧县。同年9月5日,沧镇复改称沧州市,12月20日,撤销沧州市并入沧县。1959年1月,沧县划归天津市辖。1961年5月,沧县改由沧州专区辖。同年6月,沧县城关公社建立沧州市。1970年沧州专区改称沧州地区,仍辖沧县。1983年11月15日,沧州市升格为省辖市,沧县划归沧州市辖。1993年7月,沧州地区和沧州市合并,设立地级沧州市,沧县属之。沧县的前世就是沧州的历史演变,沧县的今生也与沧州密不可分。沧州市早就是沧县的城关公社,后成为省辖市,可以说,是从孙子辈升到了爷爷辈,又领导沧县,这是沧县与沧州市关系的一个巨大变化。至今包括一些学者,特别是早年从沧县迁徙走出的老人们,还往往把沧县同沧州混为一谈,这是延续了民国改名时习惯的结果。#沧州历史文化简介#

5、沧州市历史文化有哪些

在沧州,一提起旧城,自然会想到沧县旧州镇。对,沧州铁狮子所在地的旧州镇。早的沧州城,沧州州治、县(浮阳、清池)治都在那座城里,直到明朝才迁到现在的沧州市区,这里成为沧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原来的沧州城就成了旧城遗址。在黄骅市有一个乡镇叫旧城镇,有一个村叫旧城村,顾名思义,这里应该有一个古老的旧城市。这个旧城,是历史上高城县的县城,建于南北朝时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其实,在高城县以前,这个地方叫大留里村。也曾有过高光的时期,汉元帝初元五年(公元前44年),汉元帝刘奭封侄儿刘隆为宛乡侯,设宛乡侯国,在今旧城镇旧城村。刘隆是汉宣帝刘询的孙子,楚王刘嚣的儿子。宛乡侯国一直持续到王莽新朝元年(公元9年),存在时间长达53年。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设高成县,此为早的盐山县前身。当时的县治位于今盐山县故城赵村附近处。泰始元年(公元265年),西晋开国君主武帝司马炎将高成改为高城,高城县之名始于此,大留里属高城县辖。南北朝时期,由于国家分裂、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激化导致战争不断,朝代更替频繁,行政区划与疆域变革不定,加之今黄骅地区为古黄河故道流经区域,由此入海的大河主河道变化不定,水患不断,对高城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高城县治迁至大留里。大留里从此开启了县治行政中心的历史进程。因高城县境内有一座山,名盐山(今山东无棣县的大山),于是,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隋文帝杨坚将高城县名改为盐山县,县治仍在大留里,即今天的旧城镇旧城村。当时,盐山管辖范围相当广阔,其县域南至阳信、饶安,北至鲁城、平舒县界,西至清池(浮阳),东至海,为大县。唐朝建立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唐高祖李渊将盐山县升格为东盐州,州治仍在今黄骅市旧城镇旧城村。东盐州辖清池县(今沧县)和浮水县(今孟村县)。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逼父退位当了皇帝后,撤掉东盐州和浮水县,复置盐山县,县治仍在旧城镇旧城村,直到公元1376年(明洪武九年)盐山知县吴文靖将县治由旧城迁至香鱼馆(今盐山县城)。旧城作为县治所在,前后历时达820年。旧城自汉朝创立,于北朝开始走向兴盛,经隋、唐、宋、元的沧桑变化至明初陷入衰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经贸繁荣、文化灿烂,见证了沧州东部沿海地区的历史变迁。旧城古城城墙原呈簸箕形,大部分被拆毁。总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旧城遗址文化积淀厚重,遗迹丰富。经过考古,这里陆续发现了绳纹大青砖砌的砖券,汉代铜钱、铜器、瓷器,唐宋时期瓷器、骨器、铜器、石器,北齐墓,北齐至唐石造像等文物。采集遗物更是多种多样,战国的刀币、汉代的画像砖和陶罐、隋唐的瓷器,还有不知何年代的骨器等。古城遗址曾发现过唐代古井遗迹,印证了旧城村“七十二口井”之说,佐证了旧城厚重的历史。旧城村内保留有一棵千年古槐,相传为唐代以前所植,树龄已达1100年左右。今天的古槐,虽只剩半壁树躯,但每年春暖之时,依旧萌芽长叶,焕发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