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冠英个人简介(何冠英个人资料图片)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11 05:54:01 浏览
1、何冠英个人资料图片

?追不及斋藏当代中国名人签名实寄封一一古代文学研究家余冠英

2、余冠英关雎视频

?追不及斋藏当代书信手迹选017一一余冠英

3、余冠英简介

民主斗士闻一多。1899 年 11月 24 日,闻一多先生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 年5 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 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 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 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会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社长。“一二·-”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后献出了宝贵生命。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1948年8月由开明书店出版。闻一多潜心于教学,他讲课满腔热情、爱憎分明,他的讲授简直就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过程,让学生们听得如痴如醉。他常常将早上的课调到黄昏时候上,认为这样有气氛,容易讲得精彩。上课时闻一多往往抱着一大叠自己写的稿本,昂首阔步走进教室,学生起立致敬坐下后,他也在讲台上坐下,然后慢慢掏出一包烟,对着学生笑一笑,绅士般地问:“哪位吸?”学生一阵笑,当然没人吸,他自己便点上一支,吸了后才开始讲课。他用抑扬顿挫的语调道:“痛饮酒,熟读《离骚》--可以为名士。”闻一多每次上课时,教室总是座无虚席,除了本系的以外,外系的、甚至是外校的都来听,连走道里窗外都站满了人。有时讲得兴致盎然,闻一多会把时间延长下去,直到月光洒满校园的时候,才踏着清凉的露水回到他的“一多楼”。闻一多的学问做得是那样的好,得到了同行的公认。他在学术研究上富有大胆革新精神,敢于突破陈说,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创见。冯友兰说:“由学西洋文学而转入中国文学,一多是当时的成功者。”但有多少人明白他内心的压抑和苦闷?做名士,过隐居生活,绝非这个浪漫主义诗人的个性和本愿。闻一多原本是那么的对世界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憧憬,面对黑暗的现实,他会像狮子一般地发出阵阵吼声,将他的一捧捧悲愤揉入诗句里,宣泄情感奔放的浪漫主义和对传统的背叛激情。闻一多终于还是难以完全摆脱政治的纠缠。抗日战争爆发后,闻一多随校南迁,同学生一起从长沙步行到昆明,此后在西南联大任教8年,积极投身于抗日运动和反独裁、争民主的斗争。1944 年以后,面对国民d政府日益腐朽,发动反人民内战,使得民不聊生,闻一多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国民d统治的革命洪流中去。抗战胜利,闻先生剃掉他那蓄积了八年的美髯正是“漫卷诗书喜欲狂”“青春作伴好还家”得一副好心情。然而,抗战方罢,内战又兴,满怀报国理想的闻先生为实现中国之独立与民主,继一二·一”昆明四烈士惨遭屠戮和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不幸遇难之后,前仆后继,抱定“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即不准备再跨进大门”的凛然决心,终于求仁得仁,以鲜血和生命彰显了专制者的罪恶,捍卫了一代具有近代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崇高气节。1946年7月 15 日,他横眉怒对国民d特务的手枪,用鲜血和生命写完了自己历史上壮丽的一页,时年47岁。闻一多从小就接受了丰厚的文化教育,他在清华毕业留学罢考事件上,表现了他的挚守人格尊严与纯美。在闻一多22岁尚未得到真正的专业训练前,他的艺术生涯的处女作《梦笔生花》中,其中西画法结合之和谐,令当代人惊叹。闻一多的一生是曲折的,在漫长的探求真理的道路上,他彷徨过、苦闷过,但一经发现真理的曙光,就不管荆棘遍野,义无反顾地大步向前,直至为民主和真理,献出宝贵的生命。闻一多先生遇难不久,遗著手稿陆续运抵北京。1946 年 11 月,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聘请朱自清、雷海宗、潘光旦、吴晗、浦江清、许维通、余冠英7人组成“整理闻一多先生遗著委员会”,负责遗著的整理、编辑和出版。闻一多先生的遗著手稿是一笔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据统计,它包括了自1919年元旦以后直至1946年著者遇难时绝大部分作品,共计178种9021页,内容有新诗、杂文、文学论文、古典文学研究、日记、书信以及大量的读书札记、报告提纲、授课笔记等。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闻一多全集》终于编竣。1948年7月15日,在闻一多先生遇难两周年的日子里,朱自清先生召开“整理闻一多先生遗著委员会”后一次会议,对编辑工作进行小结,并宣布该委员会解散。1948年8月,四卷精装本《闻一多全集》由开明书店正式出版。

4、余冠英是男是女

我们先来看看《诗经.邶风⑴·简兮⑵》这首诗:简兮简兮,方将万舞⑶。日之方中⑷,在前上处⑸。硕人俣俣⑹,公庭万舞⑺。有力如虎,执辔如组⑻。左手执龠⑼,右手秉翟⑽。赫如渥赭⑾,公言锡爵⑿。山有榛⒀,隰有苓⒁。云谁之思⒂?西方美人⒃。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再来看看注释:⑴邶(bèi),周代诸侯国名,地在今河南汤阴东南。⑵简:鼓声。一说选择。一说形容舞师武勇之貌。朱熹注“简易不恭之意”。⑶方将:将要。将,一说大。万舞:周宗庙舞名,分文舞、武舞,文用雨籥,武用干戚。⑷方中:正好中午。⑸在前上处:在前列的上首位置。⑹硕:大,美。俣(yǔ)俣:魁梧健美的样子。⑺公庭:公爵的庭堂。一说指宗庙的公庭。⑻辔(pèi):马缰绳。组:丝织的宽带子。⑼籥(yuè):古代乐器,如笛,有三孔或六孔。⑽秉:持,拿。翟(dí):原指野鸡,这里指野鸡的尾羽。⑾赫:红色。渥(wò):浓厚润泽。赭(zhě):赤褐色,赭石。⑿公:这里指卫君。锡:赐。爵:古代的一种酒器,青铜制,用以温酒和盛酒。这里指一爵酒。⒀榛(zhēn):落叶灌木。花黄褐色,果实叫榛子,果皮坚硬,果肉可食。⒁隰(xí):低湿之地。苓(líng):一种苦的药。一说甘草,一说苍耳,一说黄药,一说地黄。⒂云谁之思:思谁,思念谁。云,句首语助词。⒃西方:西周地区,卫国在西周的东面。美人:这里指舞师。一说指卫公。《邶风·简兮》一诗,由于卒章词语隐约、意象朦胧,所以全诗旨趣奥妙难测。旧说是讽刺卫君不能任贤授能、使贤者居于伶官的诗。近现代以来则新解纷出。邓荃《诗经国风译注》认为是描写舞女辛酸的诗歌,翟相君《诗经新解》却考定诗中舞者为庄姜,此篇是讽谕卫庄公沉湎声色的作品。有研究者据诗中所用“山有榛,隰有苓”这一隐语,推测此诗有关男女情思。余冠英《诗经选》、高亨《诗经今注》、袁梅《诗经译注》等认为是卫国宫廷女子(贵族妇女或一般侍女)赞美、爱慕舞师的诗歌,大概是一位女子在观看盛大的“万舞”表演时,领队舞师高大威武英俊的形象,引起了她的爱慕,于是就产生了这首赞美的诗篇。这些猜测都说不通,关键就是卒章即后一章与前三章根本没有任何联系,而自古至今的学者们,却偏偏非要把他们硬要扯在一起去猜测臆断。首先,这个舞者不是女的,为什么呢?“有力如虎”,有形容女子像老虎一样孔武有力的吗?“执辔如组”,手执马缰绳一般也是男人的事儿啊。“公言锡爵”,意思是卫君赏赐给舞者一杯酒,一般不会赏给女人吧?所以我们首先断定这个舞者应该是个男的。再者,说观舞者有个女的思念美人,指思念这个舞者,把男人称作美人也不多见呀,还说西方美人,前面没人交代这个舞者是西方人啊。这都哪跟哪呀都不照,静是瞎猜!所以我说以前的学者们的猜想都是牵强附会,难以服众。这首诗重点是描写卫君在公庭之上大宴宾客,让舞者跳舞助兴。由于舞者演的很好,所以卫君赏赐给他一杯酒。到这里,故事就完了,很完整了,这首诗就该结束了。可又画蛇添足多了个第四章,这是咋回事儿呢?和前三章没有任何联系呀。我们的理解是,卫君赏赐给舞者一杯酒之后,舞者即兴唱了一首歌作为回报,这首歌的歌词就是第四章,这样理解就理顺了。也可以理解成跳舞必放舞曲,这首诗的作者,把舞曲的歌词放到了后。下面我们来翻译一下这首诗:锣鼓声声,一会儿就要跳万字舞了。到了正中午的时候,在公庭前面稍高的地方,一个健硕的舞者,开始跳万字舞。你看他像老虎一样孔武有力,手拿马缰绳就像拿着一扎线。一会儿左手拿着笛子,右手拿着雉鸡翎。一曲下来,他的脸红的像雨后的红赭石,卫君很满意,让人赏赐给他一杯酒喝。舞者很感动,于是他再次登台,献给在座的一首歌,歌词是: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5、余冠英诗经选译

追不及斋藏中国当代名人签名实寄封集(二)1、卢嘉锡:中国科学院院长2、丁石孙:北京大学校长3、余冠英:古典文学研究家4、冯玉忠:辽宁大学校长5、集名6、杜 宣:剧作家7、孙道临: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8、黄佐临: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导演9、乔 榛:上海电影译制片厂厂长、配音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