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与能力宇宙中的一点蓝色2023-1-30 08:41 · 来自河南袁绍:出身和能力在《三国演义》中,袁绍在第32回就去世了。和曹操刘备其他几个纵横四海的英雄相比,袁绍出身算得上是好的了。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他自己担任司隶校尉。少年时代的袁绍,意气纵横。当时天下混乱。在灵帝去世后,秘不发丧,宫廷混乱,立新君背后的两派斗争也如火如荼。袁绍主动请缨,要求借精兵五千,斩关入内,册立新君,诛杀宦官,扫清朝廷。有拥立新君之功。在董卓想行废立之事时,并且威胁大家说:“有不从者斩!”群臣惶恐不安不敢回答。袁绍挺身而出,说新君刚立,没有过错,不能废止。废嫡立幼,不是造反是什么?董卓看到公然有反对的声音,很生气,说天下事在我,我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并且威胁袁绍,你想试试我的剑利不利么?袁绍针锋相对,你的剑利,我的剑不见得不利!两个人在酒宴上公然对敌。可见那时袁绍有忠心义胆,勇气可嘉,胆量过人!董卓听从李儒的建议,袁氏号召力极强,怕悬赏太急了,袁绍一呼百应,英雄豪杰聚众造反。于是拜袁绍为渤海太守。袁绍很高兴免罪,就高高兴兴的去上任去了。从这也可以看出袁绍好谋无断的性格特点。董卓轻松的打发走了袁绍,就轻松的废掉了即位五个月的灵帝,立了年仅九岁的献帝。皇权弱化,董卓残暴,独断专权。其中有忠义之士伍孚想行刺董卓,失败后被杀。在渤海的袁绍听说董卓弄权,派人送给王允密信,表达了愿为前驱报国效忠的思想。后来王允运用连环计除掉了董卓。这其中也写到曹操献刀想刺杀董卓,被怀疑,于是借试马机会趁机逃走。曹操发矫诏起兵会盟,袁绍被推举为盟主。这时可以称之为袁绍的高光时刻。在董卓烧了洛阳,劫迁天子,迁都长安之时,曹操认为是上天灭亡袁绍的机会,主张乘势追袭,可以一战而定。但是袁绍却说,各路兵马疲惫,进攻没有益处。曹操大怒,自己带兵领着精兵星夜兼程去追赶董卓,大败而回。在宴会上曹操再次说出自己的远见卓识,但是袁绍无言以对,还是迟疑不决。后导致结盟失败,各回领地。袁绍屯兵河内,缺少粮草,采纳逢纪计策夺取了冀州。曹操见了董承拿的衣带诏,很生气,但是听从程昱的建议,没有废帝,但诛杀董承,杀了贵妃,下一步想一鼓作气除掉其他几个有影响的诸侯。第一个目标对准的是徐州的刘备。刘备求救于袁绍。袁绍却因小孩生病,心中恍惚,不愿出兵,田丰认为是错失良机,大事去矣!后来刘备失了徐州小沛,投奔了袁绍。从这也可以看出,袁绍的性格,很没有远见,千载难逢的机会,对他来说,如蜘丝一样,不放在心上,导致后的结局,也是性格决定命运了。在曹操破了徐州,士气高涨的时候,袁绍却听刘备大义之说想攻打曹操,在田丰反复进谏不听后,反要斩杀田丰,后把他囚禁在监狱里。袁绍进攻曹操的结果,被暂时待在曹营的关羽斩杀了颜良文丑两员大将。袁绍知道了是刘备的结义兄弟关羽杀了自己的两员大将后很生气,想斩杀刘备。被刘备说曹操如此做,是借刀杀人,袁绍没有主见,就放了刘备。刘备修书一封去叫关羽来。袁绍一听,觉得关羽来了,胜过颜良文丑十倍,很高兴。之后,刘备以要去荆州劝说刘表结盟共击曹操为理由,脱身离开了袁绍。袁绍知道了江南孙策已亡,孙权继立,表封孙权为将军,皆为外应的消息后,大怒,带领七十余万人马,不听田丰沮授许攸的建议,进攻许昌。曹操起兵在官渡迎战。曹操以劫乌巢屯粮之地而取胜。后许攸投奔曹操,田丰被谗言所陷害狱中自杀,沮授因被袁绍囚禁,走脱不了,为曹军所获,不改对袁绍忠心,偷马想归袁绍被杀。至此,因为袁绍没有谋略,轻信少谋,手下的得力大将忠诚谋士全部死掉了!袁绍回到冀州后,真的成了孤家寡人,心烦意乱,不理政事,想立后嗣。被郭图以敌兵压境,此时立嗣会让父子兄弟自相争乱来劝说,当时袁绍踌躇未决。曹操采纳程昱的十面埋伏的计策,大败袁绍。曹操带兵来攻取冀州。袁绍听说宠爱的小儿子袁尚被张辽打败,吃了一惊,吐血数升,昏厥在地,病势渐危,于是立宠爱的刘夫人之子袁尚为后嗣。袁绍临死前的立幼不立长,也给后来兄弟自相残杀埋下后患!纵观袁绍一生,出身显赫,富贵无双,门生遍布天下,无论哪方面的资源,都是充沛的。但是在许多关键时候,因为性格原因,错失良机。在仓亭之战兵败以后,感叹“此天丧吾也”,这和项羽乌江自刎时,喊出的“天亡我,非用兵之过也”何其相似!或许,正是应了平常所说的,性格决定命运,能力决定命运。看书中的人物命运,也不禁感慨人世间形形色色的命运……
2、袁绍军性格特点袁术袁绍两兄弟,虽然说都是出自汝南袁氏,两人名义上也是兄弟,但其实他们之间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样的亲兄弟,而要说谁更厉害,恐怕很多人还是会认为袁绍要比袁术强一些。但其实事实当真是如此的吗?袁术在自己鼎盛的时期,其实还是要比袁绍要更强不少的,如何看?他们两人之间的实力对比又应该是什么结果的呢?袁术是东汉末年第一个称帝的诸侯,你可以说袁术不要脸,但不要小看袁术的实力,袁术牛逼的时候,连他哥哥袁绍都比不上。其一,袁术是嫡子。根正,他的哥哥袁绍却是小老婆生的,这一点袁术多次嘲笑袁绍,认为他和自己不对等。其二,袁术地盘大。袁术拥有荆州南阳郡、豫州汝南郡、扬州九江郡。沿江淮流域横穿各州。看似没有袁绍的冀州的面积大,但因为在长江流域,物产丰富,人口众多。据《三国志》记载,孙坚抢来时,南阳郡人口“数百万”。这个表述肯定有误。永和五年(公元140年)南阳郡的人口是二百四十三万人。到五十年后的东汉末年,不但灾荒集聚,还有黄巾军这样的大规模起义,让东汉人口损失巨大,到三国时期,各州人口的下降比例普遍在百分之五十以上。此时,三国还没有建立,但南阳郡不可能还保持二百万人口。但将近百万,是可能的。对同时期的郡国,二、三十万人口居多。其三,袁术手下有大将。袁绍也有大将,但有勇无谋,比如颜良文丑,但袁术手下的大将却是的,此人文武双全,叫孙坚。曾斩了华雄。孙坚之所以投靠袁术,是因为两个人都跟被董卓杀死的张温关系不错。其四,袁术的地位高,很多人都愿意巴结他。李傕郭汜夺取政权之后,他们觉得自己是土匪出身的军人政府,跟诸侯们的地位声望没法相比,所以要尽量拉拢安抚。他们启用了马日磾等人作为和平使者,代表朝廷直接与各诸侯会晤和谈。从李傕郭汜对各地诸侯的封赏看。袁术是他们重视的诸侯之一(另一位是刘表,但情况与袁术不同),他们封袁术为左将军,阳翟侯,还给假节。而且派录尚书事的太傅、和平使团团长马日磾亲自代天子授予的。(《三国志》李傕入长安,欲结术为援,以术为左将军,封阳翟侯,假节。遣太傅马日磾因循行拜授。)。其五,很多名士官吏对袁术有好感,甚至愿意做他的马前卒。华歆一直在中央担任尚书郎,但不愿意辅佐董卓,就要求外放到长安东北方向的下邽县当县令。董卓还真同意了,这让华歆得以逃出长安,但他随即称病不去赴任,而是转道东南,从蓝田翻过秦岭到了南阳郡的邓县,在那里被袁术留下,并为袁术出谋划策,讨伐董卓。可见,这个时候的袁术是足可以笑傲群雄的,也因此一直想着称皇帝。袁术和袁绍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但是同一个父亲,不同一个母亲,这在历史上的大家族中是有很大区别的。妻妾成群对于历史上的名人来说,并不是稀奇事。袁家四世三公,名门望族,自然更是如此。袁术虽然与袁绍是同一个父亲所生,但是袁术的母亲的地位却要高过袁绍许多,在古代,地位尊卑还是有区别的。对于正牌老婆生的儿子叫“嫡子”而袁绍这种小妾生的儿子就是庶出,选择继承人的时候,多是立嫡子。加上袁绍在儿时就过继给了自己的大伯当儿子,所以这兄弟俩的感情其实并不深。仗着自己显赫家世,为人高调不内敛,才学还比较浅薄的袁术虽然赢在了起跑线,可是他却活活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碎。在地方为官,常常颐指气使,与当地官员相处不合,不知道与人结交,张狂至极。相反袁绍则不一样,虽然是庶出的袁绍,在过继给大伯之后,也变成了大伯的嫡子,丝毫不影响他的仕途,加上袁绍的性格要较袁术更为内敛,与当时的各方豪杰都相交,在同族之中也是颇有威望,俨然成了袁氏家族的代言人,这对袁术来说是的“侮辱”自己这么高贵的嫡子身份,应该是袁家的大掌门,怎么会让一个小妾生的抢了风头,不过人生并不是你赢在了起点就一定会赢得终点。袁术心胸狭隘,袁术费尽心机也比不过袁绍,在自己的威望渐不如袁绍的时候,就开始人身攻击,暗中只能用袁绍当初身为庶子的事来抹黑,贬低他了,其实呢?对于袁术来说,也就是一种心理安慰罢了。反而给自己落得个不能容人,不堪大任的坏名声!当然可能袁家都是比较小心眼儿的人,后来的袁绍也是吃了不能容人的亏才在官渡之战一败涂地!袁术费尽心机也比不过袁绍,暗中只能用袁绍当初身为庶子的事来抹黑,贬低他了,其实呢?对于袁术来说,也就是一种心理安慰罢了。
3、形容袁绍性格的句子#历史开讲#第三十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袁绍刚准备出兵,上次阻止起兵而被囚在狱中的田丰,再次劝谏。其实田丰的劝谏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他的性格太过刚毅,没有摸透袁绍的性格,以致他的正确建议得不到袁绍的采纳。袁绍阵营大的问题是内部的分化,谋士之间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d派,且相互诋毁。这是袁绍的性格在其阵营中的具体表现,他的犹豫不定使下面的人为了生存不断迎合着他的性格。看到主守派的田丰,再度受到袁绍的打压。作为主战派代表的逢纪,自然是不会错过落井下石的机会。受到逢纪的主战言论的影响,袁绍又是怒不可遏,发誓获胜之后就斩了田丰。同样是主守派的沮授,在作战方略的实施上,提出了以守为攻的策略。这再次触及了袁绍,他对于不同意见的处理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和田丰一样关押起来。袁绍如此自信地主动进攻曹操,还是因为他在野战中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在正面的交锋中,曹操确实难以抵挡袁绍的进攻。但在官渡陷入僵持状态后,袁绍就一筹莫展了。在土山和地道两大攻城方略都失败后,袁绍也只能干着急了。袁绍确实是财大气粗,在兵力如此占优的情况下,还能维持着和曹操僵持的局面,可见其军粮之充足。曹操就不得不面对后勤的压力,本打算放弃官渡,但在荀彧的坚持,不得不硬着头皮和袁绍相持。审配认为,军粮是这场战役能够取胜的关键,提醒袁绍对屯粮重地乌巢加强守备。袁绍任人唯亲的特点展露无遗,他安排了他的老同事兼亲密战友淳于琼担任这个重要任务。他对于淳于琼嗜酒如命的特点,应该是了解了。他没有派出其他能力更强的武将,因为淳于琼是他的亲信。这个人事任命终扭转了官渡之战的结局。这么机密的人事安排,本来是不会被曹操掌握的。但许攸的叛逃却让曹操充分地了解了袁绍的军事部署,从而带来了致命一击。许攸是比较得到袁绍信任的,袁绍虽然没有采纳他的偷袭许昌的计划,在得知许攸及其亲属有贪污受贿的行为后,也没有像关押田丰一样关押他。袁绍这一举动,没有感动许攸,反而引发了许攸的恐慌,导致其叛逃到曹操处。曹操光脚欢迎许攸的行动,令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在双方的不断试探后,许攸认为曹操是可以效忠的对象,告知了袁绍的机密情报,并献上了偷袭乌巢的计划。曹操是个行动力极强的人,他不但没有怀疑许攸,反而亲自参与偷袭乌巢的行动。对于此次战斗,曹操做了周密的安排,在安排了合适的人员把守大本营后,带领精兵强将对乌巢展开了攻击。在许攸情报的指引下,曹操的军队顺利地躲过了袁绍岗哨的盘查,到达了乌巢。淳于琼没有意外地喝醉了,在他酒醒后,乌巢也落入了曹操的手中。粮草重地的失守,引发了袁绍阵营的恐慌。对于如何处理这个问题,袁绍又一次陷入了抉择。张郃等武将认为,应该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求援乌巢。而郭图认为曹操亲自参与乌巢的行动,其大本营必然空虚,可以采用“围魏救赵”的计策解决乌巢的危机。袁绍拿不定主意,只能分兵实施这两个计划。分兵的结果,导致这两个计划全都失败。而负责参与进攻曹操大本营的张郃等武将,认为自己已经得不到袁绍的信任了,无奈之下只能投降了曹操。至此,曹操也集齐了自己的五子良将。于禁和乐进是作为创业班底加入的,而徐晃、张辽和张郃都是作为降将加入的。曹操的成功,和人才来源的多样性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失去了粮草,核心文臣武将投降曹操,袁绍的军队失去了战斗的意志。在带路d许攸的引导和降将张郃等人的带领下,曹操在官渡迅速击退了袁绍的部队。为了安定内部,曹操焚毁了缴获的关于己方阵营暗通袁绍的书信。这种的格局,不但打消了内部的疑虑,也进一步凝聚了军队的战斗力。随着袁绍主力军队的瓦解,通往冀州的大门已经开打。作为志在一统天下的曹操,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挑战一天一回三国演义(三十一)
4、易中天品三国袁绍性格袁绍的形象,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让很多人以为袁绍是个漂亮的草包,其实他的能力是被低估了的。要知道当时的士族,虽然其中有纨绔子弟,但能人以及某些领域的专业人才还是相当多的。而当时的士族倾向,是袁绍袁本初,这些人可不都是草包吧,眼也不都浊。直到曹操把汉献帝弄到了许昌,汉天子的招牌,才把士族的倾向进行了分流,官渡之战前,曹操也拥有了兖州、豫州、司隶、徐州以及部分青州的地盘。虽说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袁绍一方大败,但袁绍并没有伤筋动骨,所以曹操也没有对其进行追击,接下去的岁月里也没有对袁绍势力展开像样的进攻,而是消化打下的地盘。2年后袁绍病逝,袁绍势力开始内讧的情况下,曹操直到公元207年才完全占领了袁绍打下的地盘,这时离官渡之战已经过去了7年。
5、袁绍性格形成的原因【三国时期枭雄袁绍的焦虑症考据】读过三国的都知道袁绍,袁本初,东汉末年的群雄之一。曾任校尉,杀宦官,伐董卓,是三国时期不能忽略的枭雄。但是根据历史的记载,再结合心理学对袁绍的分析,可以猜测袁绍是很有可能患有焦虑症的。关于袁绍的性格,很多人都觉得他优柔寡断,不能知人善任。就连很多名人对袁绍的评价都很低。曾说:袁绍这个人多谋寡断,有谋无断,没有决心,不果断,结果兵败于官渡。三国时期的名士杨阜曾如此评价袁绍——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失后事,今虽强,终不能成大业!多谋,善于策划与计谋。无断,不能够决断事情。这两个大的标志,反映了袁绍内心的冲突,这种冲突很可能不是正常范畴内,而属于病态冲突。因为想得多,正是焦虑症患者的表现。 不光会思考很多的事情,而且会对没有必要的事情反复地担心、确认,自己知道没有必要,但是意志力无法控制。而没有决断力,是另一大标志。焦虑症患者往往决策力丧失,焦虑情绪会导致思考力和决策力紊乱,从而抉择一件事情显得很困难。如果袁绍的确罹患焦虑障碍的话,那么与其性格和勇气、胆量都无关,纯属是一种精神障碍疾病。你去看史料的话,袁绍年少时曾【“任侠放荡”,“逍遥不羁”】可到了中年后,却【多善忧愁、少决断】史料对袁绍前后“性格变化”的原因却鲜有提及。而焦虑症,可发病于任何时候,袁绍极有可能在后期罹患了此病。否则一个年轻时不羁放荡,任侠散漫的人,后期怎么无端突然变成了多愁善感、优柔寡断之人呢?绝不合理。那么,如果事实果真如此,官渡之战曹操大败袁绍,袁绍“有谋无断,知人而不能用”,导致惨败,那可真是冤枉他了。#尼采的胡子#
6、袁绍简介性格特点是什么三国演义十大郁郁不得志之人1. 袁绍:曹操之敌,但性格急躁,不善政事,终失败。2. 孙策:年少英俊,但早逝,未能完成自己的大业。3. 贾诩:曹操手下谋士,但因为自己的智谋被曹操猜忌,终离开曹营。4. 诸葛瑾:孙权的重要谋臣,但因为个性过于谨慎而未能施展其才华。5. 马超:西凉名将,但因为个性傲慢,不满意刘备的待遇,终背叛刘备。6. 太史慈:孙权的重要将领,但在与曹操的战斗中不幸身亡。7. 韩馥:曹操手下将领,但因为战败而被曹操处死。8. 马谡:蜀汉将领,但因为战术失误而导致七擒七纵之战的惨败。9. 甘宁:孙权的部将,但因为个性粗犷,常常受孙权责备。10. 吕布:三国时期著名的武将,但性格鲁莽,终被曹操所灭。#袁绍简介性格特点#
7、袁绍性格缺陷公元200年,刘备在徐州袭杀车胄,彻底和曹操翻脸。曹操大怒,率军前去讨伐刘备。此时,田丰劝袁绍说:现在许昌空虚,打下曹操易如反掌,您还不动手?结果袁绍哭哭啼啼说:我命都快没了,还打什么仗啊?说起三国人物,尤其值得一提的就是袁绍,作为当年讨伐董卓十八路诸侯的盟主,曾经占据北方四州的大诸侯,他的能力是不容小视的。但是一场官渡之战让袁绍从天堂直接掉入了谷底,那么,我们看看袁本初到底是如何指挥这场战斗的呢?其实早在200年前,袁曹之间的争斗就已经愈演愈烈,眼看就要到了火拼的境地。而就在此时,刘备在徐州斩杀车胄的事件又爆发了。刘备是天下枭雄,放虎归山是曹操不想看到的。于是他决定把刘备的势力扼杀在萌芽阶段,亲自带兵前去征讨。而袁绍在听见这样的消息之后,反而十分冷淡。这时,正巧赶上袁绍的小儿子生病,幼小偏怜又优柔寡断的袁绍一心都扑在了小儿子身上,对这样的军政大事充耳不闻。田丰跪在地上苦苦劝谏:同您争夺天下的是曹操,曹操现在去东边攻打刘备,双方交战不可能很快结束,现在调动全部兵力袭击曹操的后方,一去就可以平定。军队根据时机出动,这就是时候。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您要赶紧做出决定啊?可是袁绍不听,反而哭泣着说:袁尚是我宠爱的孩子,现在生病,就好像我病了一样,我怎么能离开呢?急的田丰举着拐杖敲击地面说:唉,大事完了!好不容易赶上这样的时机,竟然因为小孩子生病丧失机会,可惜啊。袁绍听着十分愤怒,就把他赶了出去。后来,等到曹操击败刘备回到官渡之后,袁绍又突发奇想,想要进攻曹操。这时,又是田丰进言:当初许昌空虚的时候您不去进攻,现在曹操已经回来了,您就不能再去碰这个硬钉子了。咱们兵多地广,没必要和曹操争一时之胜。而应该派出精锐骑兵分兵骚扰,使曹操疲于奔命,这样曹操就会十分倦怠。没必要寄希望于一战定乾坤,否则一旦遭遇失败,悔之晚矣。结果袁绍又一次不听,还是决定和曹操火拼,下令把田丰关入死牢。于是便有了官渡之战。其实,在这之前,沮授先生也曾提出过类似的建议,就是用小部队分批分次的骚扰曹操,这种消耗战无疑是对袁绍十分有利的。曹操虽然也是占有四州之地,但是和袁绍相去甚远。长时间耗下去,曹操不管是人才储备还是后勤供应会出现短板甚至断层,这是很恐怖的。但是袁绍就是这么“傻的可爱”,拿出自己的全部身家和曹操火拼。如果说袁绍这边是不纳忠言,一意孤行的话,那么如果我们看看曹操这边就是计谋百出,洞悉人性了。首先我们看战场之上。袁绍派出了自己的大将颜良进攻白马,但是沮授劝谏:颜良性格急躁,不适合做先锋,不如张郃高览,可是袁绍不听。而曹操一方派出了刘延镇守白马,一守就是两个多月,虽是死伤甚重,但好歹是守住了白马。眼看刘延就要坚持不住了,曹操想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但荀攸劝阻:如果您到了前方,那么袁绍也一定会带着大军来到前方,双方硬碰硬我们是吃亏的。不如声东击西,假意攻打袁绍的后方延津,等到吸引袁绍主力前来,再偷袭白马,一定可以一战斩杀颜良。曹操听取了荀攸的建议,开始对延津方向佯攻。袁绍果然上钩,立马率大军回救延津。此时沮授又来劝阻:这是阴谋,不可轻信,应该守住白马。可是袁绍又一次不听,还是回救延津。结果,等到袁军到了延津之后,曹操的攻打也结束了,袁绍白白地浪费了大好时间。但是曹操早就派遣张辽关羽率军前去攻破颜良。也正是在这场战争中,关羽一战斩颜良,曹军大胜,关羽也被朝廷封为“汉寿亭侯”。其实,颜良并不是完全的勇而无谋,孔融曾评价颜良勇冠三军,沮授也说颜良勇猛,但性格急躁,不适宜做主帅单独领兵。这样的评价相对比较中肯,并不能说是消极评价。所以说,颜良之死其实还是死在了关羽和张辽的双重进攻,死在了情况突发的仓促应战之下。虽不悲壮,但是也不应该被嘲笑。如果说颜良的死还算合理的话,那么文丑的死就太憋屈了。颜良死后,袁绍又派文丑与刘备一起去追击曹操。可是等到了两人带大军前线,曹操立马就丢下自己的大批锦缎辎重逃命。文丑贪财,就命令手下将士抢夺,可是刘备老辣,一看这场景,掉头就跑。果然,正在文丑还没反应过来刘备为什么跑的时候,曹操率大军杀来,文丑当即就被斩杀,死状甚惨。另外,前线的军队曹操指挥得宜,可以拿满分的话,那么后方的大本营,我们就要夸奖一下坐镇鄄城的程昱了。袁绍大兵前行,程昱手下只有700人守着老家。曹操十分不放心,可是程昱说到:袁绍性格贪功冒进,倨傲固执,一定不会看上这座小城市的。不得不说,程昱对于袁绍心理的把握是精准的。大军在前线,沮授多次劝阻袁绍,可以攻打曹操的大本营鄄城,可是屡屡被袁绍拒绝。做人之固执,可见一斑。可以说,袁绍做选择题,永远都能避开正确答案。前期如此,后期的惨败就可想而知了。引用一句流行语:(袁绍之败)这不是偶然的,这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