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11个狙击手举枪对着一个漂亮女人,几声枪响后女人倒下,而她的头颅因为过于美丽,竟被法国博物馆收藏!而这位被判死刑的女子,正是玛塔·哈丽,也就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两面派间谍。1876年,她在莱瓦顿市出生。因为她的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做了一笔失败的投资,这让她从一个富足的家庭,变成了一个穷困潦倒的家庭。在那样的年代,她为了能生存下去选择了一个军官作为自己丈夫,想要把这个人作为自己的依靠,但是事与愿违她的婚姻很失败。不过,当上了军嫂,她的生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她的荷兰海军的丈夫,自从结婚以来,就一直酗酒,经常对家人动手动脚。1904年,她为了摆脱她的丈夫,孤身一人前往花都巴黎。玛塔·哈丽没有任何优势,想要在花都生存下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她想要活下去,就必须要做一个“色情演员”,在剧场里跳脱衣舞。因为她的容貌,再加上她那充满了东方神秘色彩的舞蹈,所以她迅速地成为了巴黎贵族们的焦点。那时候,巴黎有不少人花了大价钱,想要一睹她的风采,想见她的人不惜花出天价来买入场券。由于受到上层社会的欢迎,她成了巴黎娱乐界的一位明星。此后,她又推出了一系列带有明显的东方艺术风格的照片。谁也不明白,她这个纯种的西方人,从哪里学来的“东方特色”魅惑之术。不过正因为如此,她的名气才会如此之大。1905年《巴黎人报》对她的评价是:“当她出现在舞台上时,所有人都为之疯狂。”而她在巴黎的娱乐圈中,也算是小有名气了,她也会和那些上流社会的人接触。不少贵族为了追求她,不惜花大价钱。当然她也是法国上流社会的一员,她是许多政客和军官的爱慕者。其中有几个人,是德国人,也有俄国人。因为她在人脉上的影响力,所以她很快就引起了德国某情报组织的注意。德国的情报局开出了一个让她难以抗拒的价码,要求她为德国人提供法国方面的情报。她没办法接受了这项任务,她从法国人那里得到了不少消息。这几个法国人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将自己的士兵的生命卖给了她。不过,这件事终究是瞒不住的。她的这一举动,很快就被法国的情报局发现了。法国情报局的人,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找到了她,想要逮捕她,却没想到,她凭借着一张漂亮的脸蛋,硬生生的将这位情报局的官员给打发了。她用自己的身体和法国情报局做了一笔新的生意。让玛塔·哈丽作为法国特工,为法国人监视德国部队。于是,她便变成了一个两面三刀的特务。这样一个奇特的身份,使得她在法德政界和商界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宿。事实上,在那个时候,法国和德国的情报机构都是商人,他们并不在乎自己的民族自豪感。所以,他们才不会管她是不是两面派的间谍。如果她能够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他们就会给她丰厚的报酬,并且为她提供便利。然而,这样的两面派间谍活动也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德法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政治和经济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情报组织,则是越来越看重他们的投入和收获。而像她这种以出卖情报为职业,为两方服务的“双线特工”,更是遭遇了灭顶之灾。1917年1月13日,德国人向玛塔·哈丽发送了一封电文,这封电文是法国人破解的,他们要求她返回巴黎,并且愿意为她的间谍行为买单。而这个消息,也自然而然的落入了法国人的手里。所以当她刚刚返回巴黎,去找她的联系人要钱的时候,她就被守株待兔的法国情报局给逮住了。法国法庭审理了她。她的审判长,名叫埃尔·波查顿,在法国也是一位颇有名气的法官。至于玛塔·哈丽拿出的证据,可以证明她曾经在法国间谍组织中工作过,窃取德国的情报,这位大法官并没有放在心上,而是坚持将她判了死刑。因此,1917年,她被处死。在执行死刑之前,她还给了11名持枪歹徒一记“飞吻”,结果11名持枪歹徒中,只有4枪打中了她。她的尸体无人认领,所以她被送到了法国一家医疗机构,进行医疗调节。因为她长得很漂亮,所以她的人头被加工过,然后被送到了法国的博物馆之中。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下“关注”,下期故事更精彩!??
2、花都巴黎介绍200字左右法国巴黎观感——云帆沧桑百载逞风流,公社光辉耀五洲。铁塔凌云迎远客,罗浮瑰宝贯千秋。移舟塞纳星河动,映日凯旋丰碑留。浪漫名城灯似昼,香槟嘉馔满琼楼。注:巴黎(Paris):法兰西共和国首都和大城市,也是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世界五个国际大都市之一(其余四个分别是纽约、伦敦、东京、香港),并被GaWC评为Alpha+世界一线城市,同时还被誉为艺术之都、时尚之都、文化之都、浪漫之都、花都,深得人们的青睐。巴黎位于法国北部巴黎盆地中央,横跨塞纳河两岸。广义的巴黎有大、小巴黎之分。小巴黎指大环城公路以内的巴黎城区,面积105.4平方公里,人口225万。大巴黎包括城市周围的七个省,面积12000平方公里,人口1100万,占全国人口的六分之一。巴黎建都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她不仅是法国,也是西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巴黎公社:是一个在1871年3月18日到5月28日期间短暂地统治巴黎的政府。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第一次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举行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3月26日进行公社选举,28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是对他的共产主义理论的有力证明。铁塔:埃菲尔铁塔( Eiffel Tower),矗立在塞纳河南岸法国巴黎的战神广场,1889年建成,是当时世界上高的建筑。埃菲尔铁塔得名于其著名的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埃菲尔铁塔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重达10000吨,塔分三层楼,分别在离地面57.6米、115.7米和276.1米处,其中一、二楼设有餐厅,第三楼建有观礼台,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埃菲尔铁塔是世界著名建筑,法国文化象征之一,巴黎城市地标之一,巴黎高建筑物。罗浮(the Louvre Museum):罗浮宫, 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始建于1204年,原是法国王宫,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珍贵的建筑物之一,以收藏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而闻名于世。卢浮宫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是举世瞩目的万宝之宫。卢浮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占地面积24公顷,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凯旋:凯旋门(Triumphal Arch),位于法国巴黎的戴高乐广场中央的环岛上,香榭丽舍大街的西端,是一座圆形拱门。当年,拿破仑为纪念1805年打敗俄奥联军的胜利于1806年下令修建,后断续经过30年,终于在1836年7月29日落成。凯旋门高49.54米,宽44.82米,厚22.21米,中心拱门高36.6米,宽14.6米。巴黎市区12条大街都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四周放射,气势磅礴,为欧洲大城市的设计典范。#花都巴黎简介20字#
3、花都巴黎介绍视频漫步花都巴黎,常常遇见的就是那些花团锦簇的街角花店,法国人对花艺、对园艺、对美学,可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这可能与其多年来的审美和熏陶有关吧,看似随意搭配下的各个小花店,总有着让人流连忘返的魅力。无论是春夏秋冬,遇上那些让人神清气爽的街角花店,总是会想起那句话:有花的日子,风总是香的…
4、花都巴黎的介绍20字永远,永远,永远,过去美好!东方巴黎,丁香盛开,花都海洋,现在,美丽农村合作社!!!!玉米,高粮!街道,坑,运动场,世界百米低栏基地?#花都巴黎简介20字#
5、花都巴黎简介100个字梵高的《开花的梅子树》是一幅怎样的画作?在巴黎郊外的一座小村庄里,维尔贝纳山坡上的一棵梅子树在清晨的阳光下静静地绽放着。这棵梅子树生机勃勃,粉色的花朵在树枝上如雪片般飘落。这景象深深地吸引了一位天才艺术家的目光,他便是著名的梵高。梵高于1887年来到法国巴黎,并迷恋上了这片充满艺术气息的土地。他常常沉浸在大自然的美景中,用他独特的方式表达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而这棵开花的梅子树正是梵高发现的一处灵感之源。当时的梵高是一位寂寞而痛苦的画家,他内心深处充满了情感和对艺术的渴望。然而,他常常被抑郁和孤独所困扰,无法找到真正的宣泄途径,这棵开花的梅子树给了他希望和灵感。梵高用他那特有的表现手法,将这棵梅子树的美丽表达了出来,他选择了一块方形的画布,用快速、有力的笔触勾勒出梅子树的轮廓。树干笔直挺拔,树枝交错纠结,仿佛在讲述着一段动人的故事,运用了大胆而鲜艳的色彩,他将梅子花的粉红色表现得鲜明,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他用厚重的画料涂抹在画布上,创造出丰富的质感和层次感。每一朵花都有着独特的形状和色彩,仿佛在绽放的瞬间被定格下来。在这幅画作中展现了他对自然和生命力的热爱。他将梅子树置于画面中央,强调了它的存在感和力量,梵高通过这棵梅子树,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希望和向往,同时也传递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和痛苦。这幅画作不仅仅是一幅描绘梅子树的作品,它还是梵高艺术风格的典型代表,他在画作中运用了明暗对比和线条的运用,营造出了一种戏剧性的效果。画面中的梅子树和周围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在画作中刻画了树干和树枝的纹理,使它们显得粗糙有力,树枝的交错形成了一种旋涡状的结构,让观者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他巧妙地运用了斜线和曲线,营造出了一种动感和流动感,仿佛梅子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而梵高用笔勾勒出的梅花则呈现出柔软、细腻的质感。他不拘一格地运用了各种色彩,将梅花的细节刻画得栩栩如生,粉红色的花朵在绿叶的映衬下更加鲜艳动人,给人一种温暖和喜悦的感觉,梵高用画笔将每一朵梅花都赋予了独特的个性,使得整幅画作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这幅画作中还有一处细节是梵高特意强调的,那就是画面中的天空,他用浓重的蓝色填充天空,与粉红色的花朵形成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使得画作更加饱满和有层次感,同时也传递了梵高内心的情感。天空的蓝色代表了他的孤独和内心的寂寞,与花朵形成了一种戏剧性的冲突。梵高的《开花的梅子树》是一幅充满激情和独特表现力的画作,它展现了梵高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他内心深处的孤独和痛苦,通过精湛的绘画技巧和大胆的色彩运用,梵高成功地捕捉到了梅子树绽放的那一瞬间的美丽与力量。这幅画作成为了他艺术生涯中的重要作品之一,也见证了他的艺术创作和内心的转变。《开花的梅子树》不仅仅是一幅美丽的画作,它还代表了梵高的艺术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在梵高的笔下,这棵梅子树成为了一种象征,象征着生命的坚韧和希望的绽放。正如梵高一样,他在艺术创作中不断追求着真实和纯粹,试图透过物象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思考。这幅画作的创作背后,也隐藏着梵高的内心故事,他在巴黎的时光并不顺遂,常常感到孤独和失落,在这棵梅子树面前,他找到了一种慰藉和勇气。梅子树的绽放和生机勃勃的景象启发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成为他创作的灵感之源。通过这幅画作,梵高试图传递给观者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无论面对何种困境和挫折,生命都有着继续前行的力量和美好的可能性。梵高希望通过他的艺术作品,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勇气,让他们能够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并从中找到自己的内心坚韧和力量。在后来的岁月里,梵高的艺术创作不断发展和演变,他探索了各种风格和表现形式,但始终保持着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开花的梅子树》成为了他早期创作的经典之作,也为他未来的艺术道路奠定了基础。如今,这幅画作已经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的重要之作,并在各大艺术馆和博物馆中得到珍藏和展示。它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感人的内涵,吸引着无数观者的目光。它不仅仅是一幅画作,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艺术的传承。
6、介绍花都巴黎100字看张国荣演渣男也不会讨厌!!!张国荣电影回顾之《日落巴黎》(Sunset In Paris )这部电影是张国荣早期的音乐电影,首映时间是1989年4月23日。巴黎是个美丽而浪漫的都市,适合邂逅爱情的地方。1989年,即将告别乐坛的张国荣决定拍摄他的第二部也是后一部音乐电影《日落巴黎》。这个时候的张国荣已经不仅仅是一名乐坛巨星,他的电影事业卓有成就,并且热切地盼望有机会成为一名导演,所以《日落巴黎》与其他音乐电影不同,不到七十分钟的影片中只收录了八首歌曲,而且淡化了歌手个人,更多地强调了"电影"的一面,大篇幅地刻画人物,展现剧情,突出演技。张国荣对这部影片投入,亲自邀请到合作甚笃的著名导演吴宇森和当红影星张曼玉、钟楚红同赴巴黎进行拍摄,亲自设计情节,亲自参与编剧、选景等多项工作。《日落巴黎》收录了八首张国荣当年新歌:《别话》、《想你》、《偏心》、《无需要太多》、《烈火灯蛾》、《情感的刺》、《爱》、《由零开始》,其中三首是由他亲自作曲,四首是拿过金曲奖的名作。歌曲的顺序大致展示了剧情:离别后的思念﹣﹣不该发生的感情﹣﹣不顾后果的热恋﹣﹣冲突和困扰﹣﹣选择和决定﹣-﹣切重新开始。张国荣饰演的男主角 Leslie ,是事业有成、爱情幸福的戏剧导演,却在去法国深造时爱上了邂逅的流浪画师,被闻讯赶来的未婚妻设计拆散,终真相大白, Leslie 孑身离去。"恨事遗留始终不朽,千金一笑潇洒依旧,对对错错干般恩怨像湖水吹皱,曾被爱过痛过的我,曾被爱过痛过的你,原为了要我与你遇见再度分开......"张国荣在他的歌中,已经唱尽爱情的无奈。 Leslie 在香港的时候,以为 Maggie 就是他的整个世界,而命运又让他遇到了更可爱更具默契的 Sherry ,他是否还要忠于尚未与 Maggie 确定的终身?爱上这个俊逸的男子,并不是 Sherry 的错,面对 Maggie 的要挟,她是否有权利坚持? Maggie 将 Leslie 视为自己的全部,不惜一切代价要留他在自己的身边,又是否值得同情?......情感去留,原无定数,太多合适的人相遇在不合适的时机,而在合适的时机遇到的,又不一定是自己生命中那个人。这三个人的一场相遇,或许只是命运的一个玩笑,如何能区分孰对孰错,留下的只有面对无常世事的一声叹息。饰演流浪画师 Sherry 的钟楚红当时二十四岁,芳华正盛,美艳无匹,那种耀目的风情任何人都无法漠视, Leslie 的一见钟情也就显得极其顺理成章。片中她留一头如云卷发,时而散落,时而挽起,时而配一袭简单长裙,时而着一身正式晚装......无论是在电话亭里的展颜一笑,还是清晨起身后的惘然四顾,都有各各不同的美丽。张曼玉这一年二十三岁,正在由花瓶向演技派明星转变,在片中饰演 Leslie 的未婚妻 Maggie ,大概是她从影多年一个带点负面色彩的角色。两位女主角都是秀外慧中的一线明星,在片中几场对手戏都精彩,反倒是客串 Maggie 舅舅的吴宇森大人,导演水平震惊中外,演起戏来呢,还真是乏善可陈。张国荣这年三十三岁,历经演艺圈十三年的风雨洗礼,神情带点沧桑,容颜依然纯净,那个由他自己设计、风靡粤港的"鸭尾"发型使他平添几分大男孩的稚气,但是气质中的优雅淡定已经逐渐发散出来。他在片中饰演的 Leslie 是一个俗语所说的"负心汉",始终处在自我挣扎之中,几处重要的情感转折表演精细颇有好戏可看,与女友分手后憔悴中不乏坚忍的形象是在他以往的正式电影中也未曾得见的。优美的音乐,华丽的背景,英俊的青年和温婉的女郎,这样的故事实在不应该以悲剧结尾呀,看着 Leslie 后在日落时分的铁塔下黯然回眸,相信许多观众都在想:是不是到下一个街角的转弯处,他就会重逢那个深爱着的人呢?巴黎是举世闻名的文化名城,名胜古迹众多,许多层面都代表着欧洲文明的高成就。在描绘爱情故事的同时,《日落巴黎》还在音乐的衬托下花大量笔墨渲染了巴黎的美景,不妨作为花都巴黎的风光游览片来看看。片中出现多的景点是巴黎的地标埃菲尔铁塔,这座以设计师埃菲尔的名字命名的铁塔是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产业革命期间建成的,与巴黎众多传统建筑不同,它以七千吨钢铁焊接而成,但是精巧的设计使塔身优美细致,气势冲天,全无赘重之感。作为发生在巴黎的故事,《日落巴黎》岂可错失这个景观, Leslie 刚到巴黎时就亲临现场,后来陪同 Maggie 游玩时也曾经过,全片后一幕亦是在铁塔之下。今年这部电影经过修复后重新推出,尽管哥哥扮演一个渣男角色,但是真的无法让人讨厌啊,这种感觉谁懂?三位主演都是颜值高的时候,尽管Maggie还有点婴儿肥,演技已经在线了,红姑的风情万种也让人特别怀念原来的香港女明星们。还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的友友们,不要迟疑,快去重温哥哥的柔情似水吧?
7、巴黎花都全景图99年以后,如同常去大连一样,我也常去沈阳。比较而言,我更喜欢去沈阳。沈阳近,往来便捷。更重要的是,天高老总远,我可以伺机出去逛逛。沈阳同哈尔滨一样,是建国初期的工业城市。市民构成很大部分是闯关东的山东人。所以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完全一样,除了口音略有不同。那时我去沈阳的感觉就像去哈尔滨的另一个区,只是这个区比较远,得坐火车去。东财经贸的员工哪的都有,他们分不清我们谁是沈阳的谁是哈尔滨的。我们被统称为沈哈的或沈哈片区的。沈阳人值得信赖。在那里问路,一定会得到答案,即便他不知道,他也会告诉去哪里问,找什么人问。沈阳人大气爽快。在五爱市场淘衣服,讲价及容易。一忽悠,就让利。不仅仅是沈阳大哥哦,沈阳大姐也一样。沈阳人古道热肠。有件事至今记忆犹新。我和沈阳同事一起去中街逛商场,上个洗手间出来我就找不到她了,应该是我出来走了反方向。我懵了,那时没有手机没有微信。我是路盲(也叫路痴),倒霉的是我又不记得住处地址。我正傻傻地在那愣神,一位骑自行车的大哥看到我,他问我:你咋地了?我告诉他我找不到我的住处,也没有地址。我只能给他描述那里什么样子,周围有什么。他说:我带你去找。他的自行车后座上有一箱东西,他把东西放在路边让我上去。我问:不行啊,丢了怎么办。他说没事,丢不了。还好,他载着我不久就看了沈阳同事,她们也正在找我。回到住处,小宋笑趴在床上,她说:姐姐啊,就这么几步远,你怎么还能丢了?下次再路痴一回,你只能让大哥领回家去了。我跳上床给她一顿捶。大哥,你还好吗?你的东西还在吗?从历史文化方面看来,哈尔滨无法和沈阳比肩。沈阳故宫,堪称沈阳地标。沈阳故宫名气远不如北京故宫,但绝不逊色于北京故宫,甚至有过之无不及。我第一次去沈阳故宫是在一个下午,到那已经将近三点了。走进故宫,午后的阳光照射在红色宫墙上,柔和温暖。里面没多少人,疏落有致,不像北京故宫人挤人的。说不清什么原因,进入故宫不自觉地会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就像有不发声的警示在告诉你,这里不可以随意打闹跑跳。所以里面很安静。环顾四周,那些穹顶下的宫殿、那片殷红的围墙有着强烈的震慑力,彰显着皇家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仪。沈阳故宫没有北京故宫大,但气势不输北京故宫。就像个子不高,但不影响他不怒自威的气场。里面的宫殿色调浓墨重彩,建筑风格散发着游牧民族的霸气不羁,这是在北京故宫感受不到的。令我惊叹的是里面色彩的运用。沈阳故宫基本色是深红,金色的雕龙、宝石蓝色的牌匾。厚重的着色是不好把控的,很容易给人一种具有冲击力的不适。但在这里却组合得那么和谐,营造出那么震撼的令人记忆深刻的美感。这座皇家行宫的第一位主人是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大明王朝的掘墓人,大清王朝的奠基人。这位大清的始祖,在与大明刀光剑影的厮杀中荣耀胜出。铁蹄马背上,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大殿朝堂上,治国平天下,政治手段娴熟高超。我怎么都想象不出,这样一个人,对审美的感知和理解也是这么不可超越。刀光剑影、金戈铁马,那些惨烈的胜利、血色的辉煌静静地沉淀于这座威严堂皇的行宫。广东珠海也有珠海故宫,也就是一红色公园,一看就是赝品。美人在骨不在皮,意态由来画不成。沈阳和哈尔滨比较一下气质特征,沈阳是威严镇定的大哥,哈尔滨更美丽,更女性化一些。写到沈阳,忽然发现沈阳没有称谓。比如东方小巴黎、水上威尼斯,花都、冰城,都是那么令人浮想联翩令人向往。大连也有啊,浪漫之都,尽管我还真不知道浪漫在哪里。沈阳没有,网上一顿搜,也就只有共和国长子,意思就是老谁家大儿子。这也太.....我想取名:威仪沈阳、雍容沈阳、帝王之都沈阳?不尽人意。那就接点地气吧:亲密沈阳。
8、花都巴黎简介1917年,11个狙击手举枪对着一个漂亮女人,几声枪响后女人倒下,而她的头颅因为过于美丽,竟被法国博物馆收藏!这名被处以极刑的女性,便是欧洲历史上为传奇的双面间谍玛塔·哈丽。玛塔·哈丽出生于1876年兰北部弗里斯兰省莱瓦顿市附近的一个小镇。由于小时候父亲在一次投机生意中失败,使得原本生活无忧的玛塔·哈丽,一下子从富裕的生活跌入了社会的底层。为了生存,玛塔·哈丽在18岁的这一年嫁给了一名比自己大22岁,有过一段失败婚姻的荷兰海军军官。但是成为军官太太之后的日子并不好过。他那位荷兰海军丈夫在结婚之后便经常酗酒、家暴。为了逃出丈夫的魔掌,玛塔·哈丽在1904年一人独自来到了花都巴黎。身无长处的玛塔·哈丽在花都求生十分不易。为了求生玛塔·哈丽只能是选择成为一名在剧院表演脱衣舞的“色情演员”。由于玛塔·哈丽长相俊美,表演的舞蹈“带有神秘东方气息的婆罗门艺术”特点,因此很快便在巴黎的贵族圈子里面大红大紫起来。在当时的巴黎,很多人为了一睹玛塔·哈丽不惜花费重金,其演出的门票也被抬到了天价。在贵族们的追捧中,玛塔·哈丽成为巴黎演艺圈的名人。随后玛塔·哈丽又拍摄了大量具有鲜明东方艺术特色的“裸露照片”。没人知道玛塔·哈丽这样一个地地道道的欧洲人,是如何学会这种“东方特色”的媚术的。但越是神秘,玛塔·哈丽越是受人追捧。1905年的《巴黎人报》这样描述玛塔·哈丽,“只要她一出场,台下的观众便如痴如狂。”在巴黎的演艺圈混出名声之后的玛塔·哈丽开始游走在贵族们的圈子中。很多贵族绅士抱着猎艳的态度在玛塔·哈丽身上花费了大把的钱财。玛塔·哈丽以名媛的身份出现在法国贵族的各种舞会当中,很多政要、军官都与之保持着一种十分微妙的情人关系。这当中甚至还包括一些德国、俄国的军官。由于玛塔·哈丽掌握着海量的人际关系资源,因此很快便被德国的一家情报机构给看中了。德国的这家情报机构给出了一个玛塔·哈丽无法拒绝的价格,让其帮助德国刺探法国的军事情报。玛塔·哈丽收了德国人的钱,在床帏间从那些猎艳的法国贵族手中套取了大量的情报卖给德国人。这些法国贵族喋喋不休地在玛塔·哈丽的胸脯上出卖着自己国家士兵们的性命。但是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玛塔·哈丽的间谍行为便被法国的情报部门所知晓。而当法国情报部门的抓捕人员来到了玛塔·哈丽的住处,准备将其抓捕的时候,玛塔·哈丽竟然用自己的美色让对方放弃了对自己的抓捕。在玛塔·哈丽的床榻上,玛塔·哈丽与法国情报部门达成了新的交易。那就是玛塔·哈丽继续以德国间谍的身份为法国人刺探德国军队的情报。就这样玛塔·哈丽成为了一名双面间谍。这种奇怪的身份让玛塔·哈丽在法、德两国的政、商两界混得如鱼得水。事实上当时无论法国还是德国,他们的情报部门实际上就是一些贩卖情报的生意人,国家意识对于这些人而言完全是可有可无的存在。正因为如此,他们完全不在乎玛塔·哈丽是不是双面间谍。只要玛塔·哈丽能搞到有价值的情报,那么他们也会给予玛塔·哈丽足够多的报酬以及行动上的方便。但是这种左右逢源的间谍生涯并不能一直继续,随着德、法两国的关系日趋紧张,政治、经济上的斗争日渐激烈。情报机构也开始重视自己的付出与回报。而对于玛塔·哈丽这样依靠给双方卖情报为生的双面间谍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1917年2月13日的一天,德国人用一种已经被法国人破译并掌握的电报编码方式给玛塔·哈丽发出了一份让其回到巴黎,并准备为其支付间谍费用的情报。情报很自然的就落到了法国人的手中。于是就在玛塔·哈丽回到巴黎,准备从联络人那里领取自己的报酬时,却被早已经等待已久的法国情报部门人员抓了个正着。法国人对玛塔·哈丽进行了审判。主审玛塔·哈丽的法官名为埃尔·波查顿,乃是法国有名的公正大法官。大法官对于玛塔·哈丽所提供的那些能够证明其曾为法国人效力刺探德军情报的证据充耳不闻,执意将玛塔·哈丽判处了死刑。于是就这样玛塔·哈丽在1917年被推上了刑场。在行刑前,玛塔·哈丽对着行刑的十一名枪手派出了一个“飞吻”,以至于当时行刑的十一人在开枪后,只有4发子弹击中了玛塔·哈丽的身体。玛塔·哈丽死后由于没有人认领尸体,于是便被法国的一家机构收纳,用以医学用途。由于样貌十分美丽,因此玛塔·哈丽的头颅在经过一定的处理之后,放到了法国的一家博物馆里面进行收藏展出。但不知为何,在2000年的时候,这家博物馆竟发现玛塔·哈丽的头颅竟然不翼而飞了。#历史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