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国民d统治时期历史阶段总结:北伐-新军阀“削蕃”-剿共与局部抗日-全面抗战-国共三年内战一、北伐(1926-1928年)完成“三件大事”:皇姑屯事件、西山碧云寺祭祀孙中山典礼、东北易帜。6月4日,张作霖专列退出北京回奉天郊外被日本人炸死。奉系军阀受日本扶持共同开发东北“坐大”后,不答应日本侵略“满蒙”的全部要求(筑路开矿设厂及租地移民等)。7月6日,国民d四大军事巨头/集团军司令,西山碧云寺孙中山灵前祭祀典礼,准备迁陵南京(次年完成)。碧云寺:元明清皇家出资修建的佛教寺院;近代革命先驱“国父”孙中山先生衣冠冢停留地。12月29日,张学良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实现形式上的全国统一。二、新军阀“削蕃”(1929-1930年)蒋桂战争、蒋冯战争、蒋冯阎李中原大战,解读:地盘划分不均(如:阎划得河北及平津富庶地区、冯未得到)、军事编遣会议矛盾(裁军-西北军不利)。1930年夏大战,9月奉系张学良入关调停,助蒋中央收编阎、冯。基本解决几大军阀后,老蒋主要精力用于“剿共”。中原大战同时期中共“立三路线”认为革命高潮,进攻大城市、城市暴动,结果红军实力受损、白区众多“地下据点”暴露损失。三、剿共与局部抗日(一) 1930年底至1933年夏,“剿共”与局部抗战交织,老蒋内忧外患/内外交困。长城抗战双方签订《塘沽停战协定》后,日军以政治手段在冀东、察哈尔策划傀儡政府,四年间未在华北发动大的军事进攻。(二)1933年夏秋开始,老蒋全力“剿共”,发动第五次“围剿”。向美英德意大量借款购置军火、聘请军事顾问,宋子文半年欧美之行,与美国订立五千万美元“棉麦借款合同”。在庐山开办军官训练团,集中长期训练,各地各派军官多年火并的宿怨消弭,增强了团结精神。通过持久消耗作战、构筑碉堡工事、经济封锁,逐步压缩苏区狭小空间,消耗有限的人力、物质资源,根据地基本后勤供应难以长久维持。(三) 1934年秋至1936年冬,追击、围剿撤出南方根据地的红军,红军“长征”后余部转移至西北陕甘一带。东北军进剿损失近三个师、剿共目标难以实现,西北贫瘠红军生存、发展受限,同时华北抗日救亡运动高涨。在中共统一战线战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号召下,“西安事变”爆发逼蒋抗日,国共达成停战协议。七七事变爆发,双方联合抗日,进入全面抗战阶段。
2、孙中山北伐战争怎么胜利的从出任黄埔军校校长到建立南京政府,蒋介石完成夺权过程费时不过3年,这是因为第一次国民革命高潮和北伐,为蒋介石借组织国民革命军之际、发展实力提供了机会。孙中山过早逝世,造成国民d内上层权力重新组合,为蒋介石各个击破、夺取高权力提供了机会。——《戴笠全传(精装)》
3、孙中山北伐战争的背景这是极其罕见的蒋介石和早年合影!1924年冬天,陈炯明趁孙中山离开广州到北京与北洋政府何谈的的机会,背叛革命,悍然对广州发起进攻。为巩固革命果实,顺利北伐,广州革命政府组建了东征联军,讨伐陈炯明军,这就是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东征部队的主力是黄埔军校学生军和粤军,司令是许崇智,蒋介石兼任参谋长,兼任政治部主任。东征联军分左中右三线作战,左路军是滇军,中路军是桂军,蒋介石和负责指挥右路军作战。他们亲临一线,以死奋战,以仅有的2000多黄埔军校学生兵,打败了两万多人的陈炯明精锐部队。可惜,正当大家都在奋勇作战,喜报捷传的时候,大总统孙中山因病去世,举国悲恸。1925年3月25日,东征军全体官兵集合起来召开大会,追悼孙中山。追悼会上,蒋介石手拿军刀站在前列主持,在旁边宣读祭文。谁能想到,一年后,蒋介石借“中山舰事件”实行清d,国共第一次合作分裂,被迫离开广州,再见蒋介石已是10年后的西安事变。
4、孙中山北伐战争过程简述第99集:1922年夏天,孙中山遭受了人生中惨痛的一次打击。完成著述任务后,他仿南京政府办法,在广州组建正式政府,并当选为中华民国大总统。他试图再次北伐,改变割据与混战的局面。6月16日凌晨,他和妻子宋庆龄在熟睡中被炮火惊醒,让孙中山没有想到的是发动袭击的人,是他曾经信任的人之一。相从十余年的部属,粤系军事将领陈炯明。孙中山下达北伐命令之后,陈炯明迟迟不肯响应。他认为,既然南北政府都无力统一全国,不如实行联省自治,结果被一次性免掉了三个职务。对此陈炯明选择了公然背叛,直接炮轰孙中山的住所。侥幸脱身的孙中山,转移到了停泊于珠江水面的永丰舰上。之后的55天惊心动魄。孙中山以永丰舰为依托,指挥着数量不多的,效忠于自己的海军与叛军对峙激战,仗打得极度艰难。前方刚刚出发的北伐军,消息不明,后方却被自己人,妻子在混战中几乎丧生,终失去了刚在孕育中的胎儿。这让孙中山的心情黯淡到了极点。永丰舰上55天的硝烟战火,也一直被孙中山铭刻在心。这是他一生中痛彻心扉的失败。#孙中山北伐战争简介#
5、1924孙中山北伐再迎骄阳走香山,今天目标碧云寺。孙中山推倒帝制孙中山,反帝反封三民主。联共联俄举北伐,打倒军阀与列强。工农兵联合起来,一路捷报凯歌扬。革命未成身先逝,遗容暂厝碧云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