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有许多学派,参加百家争鸣的各种学派,史称“诸子百家”。其言“百家”,形容学派之多、著作之众,并非实数。鸣指有所抒发或表达。“争鸣”指自由论辩,各抒己见。“百家争鸣”指我国古代春秋末至西汉初儒、道、墨、法、兵、名、杂、农、阴阳、纵横等各家在政治上、学术上展开的各种争论,形成其诸子蜂起、学派并作、学术繁荣、自由论辩、相互争鸣的盛况和局面。战国和秦汉时期的思想家评述过“百家争鸣”。庄子探讨了诸子百家的成因和特点,有论述为:“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天下大乱,圣贤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犹百家众技也,皆有所长,时有所用。”(《庄子·天下》)由此想来,诸子百家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非至圣至真之学,用于救世济民则乱人心性纲常,祸害无穷。至圣至真之学乃道家学说所讲的无为而治,无为则无不为。何为无为?及修身养性明志,让身心达纯真无私的境界,而后方可更加科学合理的救世济民,让社会人心变得越来越好,这有点《理想国》中所讲的味道……庄子说“先有真人,而后有真知。又说嗜欲深者根基浅。”为此人心变好变得纯真无私才是社会变好的关键所在,是这样吗?
2、百家争鸣排名一天到晚,就是改变别人思维或者改变别人的命运。真是百家争鸣的时代#百家争鸣简介#
3、百家争鸣简介200字百家争鸣,不必以为谁一个人就是大家大师,可能只是在自己的某个研究领域谈到了一些观点,没必要当成什么定律
4、百家争鸣详细讲解中国人是世界勤劳的小蜜蜂,但是不是配得上聪明这个词呢?3000年前,雅典人就算出了地球的直径,发现了浮力定律,几何原本,等等等等,划分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这些学科。中国的诸子百家争鸣玩的都是治国治民,差距太大了。现在的定律定理法则啥啥都是别人的,我们好意思说自己聪明吗?
5、百家争鸣古筝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学派和思想流派,被称为“百家争鸣”。这些学派包括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名家等。每个学派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和观点,对政治、社会、伦理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但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儒家逐渐成为了统治者的主导思想。秦始皇采用了儒家的一些思想,并将其作为国家的官方学说,推行儒家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此后,儒家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并在中国历史上持续发展和影响。儒家注重社会秩序、礼仪道德,与统治者的需要相契合,因此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和推广。儒家的思想也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相契合,深受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接受。重要的是,儒家学说在教育和社会习俗中得到广泛传承,进一步巩固了其地位。不得不提一下墨家,墨家注重工程技术和机械制造,提倡公平正义和普世爱。墨家的学说在一段时间内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在儒家的主导下逐渐衰落。这可能是因为墨家的思想与当时的社会结构和统治者的需要不太契合。此外,墨家学派也缺乏儒家那样的组织体系和传承机制,导致其影响力难以持久。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墨家继续发扬光大,一定会对中国的科学技术产生一定的影响。墨家注重工程技术和机械制造,如果他们的思想得到更多的推广和实践,现在的中国科技发展一定不是现在这样子,已经遥遥领先世界也说不定。
6、百家争鸣简介视频翻手云覆手雨,执手黑白扰动时局,叱咤风云纵横家,为何销声匿迹?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儒家、法家、道家等文化构成了今日中华文明,其它领域的成就也深深影响了我们的方方面面。诸侯各国混战不休,弱国为了不被强国吞并,强国为了加强自己的优势,都在拼力发展自己,寻找新的突破,面对复杂的地缘政治问题,旧的用人体制无法满足解决这些问题的人才,正所谓时势造英雄,纵横家作为地缘政治、军事外交战略思想的鼻祖,由此诞生。纵横家的代表性人物苏秦和张仪,充满了个人传奇色彩,纵横战略思想对战国七雄的地缘政治、军事外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在辞令和外交技巧等方面提供了一种范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翻手云覆手雨,执手黑白扰动时局,叱咤风云的纵横家,逐渐销声匿迹。纵横家的时代意义纵横家这个职业,从春秋时代开始形成,到了战国时代发展到巅峰。1、纵横家巅峰时代的背景环境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在发展中,不可能所有国家都势均力敌,总会有霸主产生。在秦国统一六国前,诸侯各国出现了霸主,各诸侯国对霸主俯首称臣,事主纳贡,实际是名义自居的霸主,霸主没有能力统一其他各国。诸侯各国强弱争锋,面对复杂的地缘政治问题,就需要纵横家来解决问题,当纵横家制定了解决方案,贯彻实施时,损害了相关国家的利益。然后相关国家再用其他纵横家来拆解对手招数,又制造新的地缘政治问题,再由纵横家来解决问题,周而复返,是纵横家大行其道的原因。从春秋到战国时代,从几百个小诸侯,历经兼并发展,战国后期形成了七个大国的局面:秦在西,楚在南,赵在北,齐在东,燕在东北,韩、魏在中间。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的改革措施,一跃成为七国中实力强的国家。以往霸主都打着“尊周室”旗号,号令天下,随着周王朝势力减弱,秦朝开始抛弃“尊周室”旗号行事,直接以霸主号令天下。秦国靠着强大国力和军事实力,不断地向东的扩张行为,给东方的六国造成了极大军事威胁和恐慌。在秦国这种咄咄逼人的攻势下,纵横家迎来了历史上辉煌的巅峰时刻,以苏秦为代表的纵横家开始在历史舞台大放异彩。由公孙衍发起推动,后靠着苏秦出色的游说能力,成功游说六国,完成了六国合纵联合,抗击秦国的威胁。能让一盘散沙的六国联盟是不容易的,六国之间的嫌隙甚至龌龊,有的是几代人造成的结果,一时之间无法调和。六国面对秦国的重压,在纵横家苏秦的出色游说下,暂时冰释前嫌,抛开恩怨,组成合纵联盟。六国的合纵联盟取得了极大成功,成功遏制了秦国的军事扩张威胁,为六国争取了15年的时间。秦国为了对抗六国的合纵战略,采用纵横家张仪“举赵亡韩,臣荆(楚)、魏,亲齐、燕,以成伯(霸)王之名,朝四邻诸侯之道。”的连横手段,来分解、离间其他国家,争取盟友,削弱六国合纵联盟。秦国后来者居上,凭借自身强大实力,采取逐步蚕食的策略,使得六国左右摇摆,六国互相翻脸屡有发生,成功瓦解了六国合纵联盟。战国末期,秦国崛起已经势不可阻,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统一六国已成定局。合纵连横战略让六国和秦国成了后的一次较量,秦国毫无争议地成为后的赢家。2、纵横家对抗的两种战略思想纵横家苏秦和公孙衍等主张“合众弱以攻一强”,避免被秦国吞并,组成对抗秦国的军事联盟,六国土地南北相连,因此称“合纵”。由于地缘政治因素的内在联系,六国结盟有着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凭借六国的合力遏制秦国向东扩张,维护势均力敌的态势。主张其一、六国以攻为守,主动进攻。主张其二、当六国之一受到秦国攻击时,其他各国群起施救,遏制秦国逐步的蚕食。合纵战略思想极具战略预见性,六国合纵联盟成立之初,先声夺人,声势浩大,给秦国造成了极大的军事压力,迫使秦国东扩的步伐停滞了15年。纵横家张仪主张“事一强以攻众弱”,让其他国家依靠秦国,来攻击其他弱国,秦国与各国结交,自西向东为横向,因此称“连横”。秦国凭借霸主地位,采用连横战略对抗六国合纵战略,步步为营,在张仪的运作下,脆弱的六国合纵联盟被秦国成功化解,秦国后成功统一华夏。3、纵横家的历史意义苏秦作为合纵战略思想的代表,张仪作为连横战略思想的代表,合纵连横战略思想的实施,大大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合作。公元前334年苏秦去游说六国,宣传合纵战略思想,表现得出色,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帮助六国分析其中地缘政治的利害关系,摆出六国的地缘优势,针对性分析强调其长处,解除各国惧怕强大秦国的压力,提出合纵的主张,苏秦成功取得六国信任。第二年,六国合纵联盟成立,苏秦六国拜相,显赫一时。“头悬梁、锥刺股”,是苏秦这个平民刻苦学习好的写照。合纵战略思想建立在重要的地缘因素上,通过军事结盟,达到外交成果,相互依托策应是共同利益的战略整体,合纵战略思想的目的是遏制秦国,维持势均力敌的态势。这种弱国应对强国的地缘政治、军事外交战略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意义深远。
7、百家争鸣起源简介邓晓芒:百家争鸣不是什么百家争鸣,而是百家争宠。邓晓芒教授一篇对儒家学说进行批判的旧作中这么说。说实话哈,这话说得有点诛心了,很多人肯定不爱听。什么?我华夏古代历史上思想开放、自由的时代居然被称为百家争宠?你邓晓芒一个搞西哲的肯定被西方洗脑了,有什么资格评判我文化辉煌灿烂的百家争鸣?但仔细想想,邓晓芒教授说的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主流的那几家学说,儒家、法家、墨家,甚至包括道家,其学说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实现他们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怎么实现?无非是期望明君圣主的出现,礼贤下士获得赏识以进入权力中心。但有那么多家竞争呢,怎么办?那只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学术自由?那是因为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社会等待重构,诸子百家应运而生,所以诸子百家的学术充满世俗的功利性。你看秦汉后社会逐渐稳定,百家争鸣马上戛然而止,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就更没有然后了。所以,那些百家们大部分是依附于统治阶级的存在,一旦统治阶级不需要了,他们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不过,邓晓芒对百家争鸣过于苛刻了。时代总有其时代性,世俗的功利性也不是什么坏事,虽然诸子百家没有发展出超越世俗的学术,但他们的学说尤其是儒家伦理道德对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影响甚深,一方面维持了两千年的社会稳定和民族国家的统一,另一方面也造就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和积极入世的社会参与心态。同时,我们也应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胸襟,学着尝试用西方学说审视自己的传统,一味地排斥乃至把一切善意的批评理解为抹黑那也是不可取的。
8、百家争鸣兵家百家争鸣时,生存环境也不容易,生存条件稍微好点,哪怕鼓励百花齐放,后也是不了了之,各派思想后不自觉趋于同一。究其原因,大概思想的载体是人,而人难免趋利避害。思想不靠近主流,物质基础很难保障,侥幸保存百来年,后还是难以为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