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骄子一一葛丕茂】葛丕茂,1908出生,榆林市榆阳区镇川人。早年勤奋好学,思想激进。大革命时期,曾多次冒险掩护地下d员。1938年,他因反抗苛捐杂税被捕入狱。1941年初参加革命,曾任延安贸易公司和延长贸易分公司股长。1946年冬转入部队,在教导旅和六纵队从事供给工作。其后参加延安保卫战及沙家店、瓦子街、洛川等战役。1948年参加西府战役,在甘肃省宁县战斗中英勇牺牲,终年40岁。1988年移葬于榆林烈士陵园。其妻朱兰芳,于1942年奔赴延安,在被服厂工作。1946年入随军家属队。1948年病逝于山西省5显县,终年42岁。60年代初,移入该县烈士陵园。#榆林头条#
2、延安保卫战老片【红色大型实景剧《延安保卫战》】 《延安保衛戰》是以1947年3月西北野戰軍迎戰胡宗南部隊,掩護黨中央安全撤離延安為藍本,在棗園後壩梁演出的大型實景戲劇,在實景演示過程中,動用了200多支當年國共兩軍使用的真槍。六門大炮以及裝甲車等,每次演出使用子彈800多發、炮彈80多發,300多人的演出陣容,給現場觀眾強烈的視覺沖擊,讓他們仿佛又回到了當年硝煙彌漫的戰爭場面中去。
3、延安保卫战25集电视连续剧1947年3月,胡宗南到西安将一份绝密文件交给秘书熊向晖,让他画出作战草图。熊向晖一看,惊出一身冷汗。这个计划若是完成,延安危吔,必须将消息传递出去。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立即向中共解放区进行全面进攻,然而打了两年却全面受挫,连吃败仗。在此情况下,他决定改变军事战略,实行重点进攻。而中共中央所在地陕北,首先成为国民d进攻的主要战场。与此同时,他又制定了一次阴谋消灭中共中央指挥的行动。这次行动若是成功,离他彻底掌握中国全境将指日可待。他派遣自己的得意门生,国民d西北绥靖公署司令长官胡宗南。秘密率领34个旅20万人马分五路,准备向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动突然袭击,企图攻占延安。而在他的布局下,延安逐渐处在国民d军队的包围之中,情况十分危急。胡宗南乘专机到达西安,随后将作战计划交给了熊向晖,让他画出作战草图。熊向晖看到作战草图后惊出了一身冷汗,随后立刻发电报告知了中共西安情报组织的联络人王时坚。很快中共情报的总负责人李克农便得知了熊向晖的紧急密电内容,这让李克农也不免倒吸了一口冷气。显然熊向晖是中共地下d打入国民d内部的潜伏人员,早在1941年中共中央情报部成立时。李克农就敏锐地意识到西安在战略上的特殊地位,所以加强了对西安情报机构的建设。经过精心布置,安排了熊向晖、申健、陈忠经三人,成功打入胡宗南部。三人也成为了中共在胡宗南身边重要的情报人员,而熊向晖更是担任胡宗南机要秘书,深得胡宗南的信任。果然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李克农在知晓了蒋介石和胡宗南的意图后,一边指挥熊向晖,凭借胡宗南的极度信赖和倚重。继续获取绝密情报,另一方面设法保护延安的d中央安全。李克农领导的西安情报机构更是开足了马力,多方收集国民d的情报,及时报告胡宗南军队进攻延安以及陕北的确切信息,使中共中央对胡宗南的行动了如指掌。胡宗南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开始行动的时候,中共中央已洞悉了他们的阴谋。胡宗南的作战计划还没有传达到自己的部队里,就已经放在了的书桌上。分析了情报信息,认为胡宗南部队大兵压境。敌众我寡,力量悬殊,如果硬打,难有胜算。经过慎重考虑,决定诱敌深入,主动撤出延安,创造战机。而撤离延安前夕,保卫中共中央和安全的重任落到了李克农肩上。1947年3月13日晚,胡宗南的部队从宜川、洛川分两路进攻延安。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在延安以南运动防御,开始了延安保卫战。掩护中共中央和大部队安全转移,共歼灭敌军5000多人。3月18日,等人撤离延安,由于情报准确及时,中共中央成功地演了一场空城计。当蒋介石的王牌军胡宗南的部队到达延安时却扑了个空,此时的延安已经成了一座空城。中共中央能够洞悉府胡宗南的进攻路线,有条不紊地撤离延安,无疑是因为李克农及时获得了情报。后来说,我们在西北战场上每天都有能用的东西,使我们对敌情了解得很清楚。在d中央转战陕北后,熊向晖继续将胡宗南的情报密报给李克农。由此胡宗南部队在陕北的大量军事情报被侦悉,中共中央能够总揽全局,在险象环生的陕北战场上屡战屡胜。除了依靠前线战场上的将士奋勇拼杀,也跟李克农领导的情报组织提供的重要情报密不可分。而这一次提前洞悉胡宗南的计划,让中共转危为安,免受灭顶之灾。李克农的情报组织立了大功,他们也成为了国民d的噩梦。当时有句戏言说,蒋介石上午在重庆骂了娘,晚上在延安窑洞里就能知道,可见李克农的情报组织有多强。
4、延安保卫战真实情况胡宗南进攻延安时,彭总是西北野战兵团的司令员兼政委。他指挥延安保卫战,抗击敌人的进攻,是在毛主席之后后一个撤出延安的。——师哲口述回忆临撤离延安之前,我为彭总专门配备了一个精干的警卫员小杨,他不仅有作战经验,而且会料理生活。彭老总也很喜欢他。1947年3月,在后撤离延安之前,我特意嘱咐小杨:“不仅要提高警惕,保卫好首长的安全,而且要从多方面关心照顾首长的生活,尽可能地首长吃好,睡好,休息好,尤其是彭总,他有胃病,而且经常要在前线活动,十分劳累艰苦,所以只要有可能、有机会,就要设法改良他的伙食,给他增加些营养,他的健康。”但是没有把话讲得太清楚,没有介绍彭总的个性为人。转战陕北时期,我们坚壁清野,部队天天吃小米干饭。警卫员怕长此下去,彭老总的胃受不了,炖了一只鸡,端着给彭老总送去。没有想到彭老总神色严肃地问:“哪来的?”“买的。”“这是干什么?”“改良一下生活......”还不待警卫员把话讲完,彭总生气了:“不吃!拿回去。"这位青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看见彭总不高兴就将鸡端下去了。彭总仍天天吃他从大灶(战士灶)打来的小米干饭、白萝卜。警卫员恪尽职守,他想临来时组织上有过交待,彭总有胃病,一定要照顾好首长的身体,才能对得起组织,问过良心。过了一两个星期后,他又给彭总做了一只鸡端去。这回彭总发了脾气:“你怎么又搞这一套!你干什么?!”(意思是你专给我找麻烦!)年轻警卫员不太了解彭总的心思,十分委屈,申辩了几句。彭总说:“你原来是从哪个部队来的,你还是回哪个部队去吧,我这里不用你了。”那时的青年人个个争着上前线,一听到让他回部队,心想:“我这么关心你照顾你,你还发脾气。既然要我走,我就走。”他原来的部队正在山西某地打仗。他从陕北向东走,拟渡黄河,我向西走,在佳县境内的路上我们不期相遇。6、7月骄阳当头,那年陕北大旱歉收,庄稼长势不好。我很奇怪他为何向东走。他伤心地说:“彭总把我赶走了。”他把前后经过一五一十地讲述了一遍,后很委屈地说:“我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劝他:“原因很简单,彭总不愿搞特殊,彭总考虑更多的是问题的另一面,在前线指挥作战的指战员,谁不辛苦,谁不劳累,谁无困难?!彭总认为,在观苦的条件下,大家只能过同样的生活,只能同甘共苦,不管自己有什么个人困难都应当忍耐,克服;特别是负责干部,更要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与生活细节,绝不容许自己与大家有任何不同、任何特殊的地方。不仅如此,作为领导者,他认为,在一切方面、一切场合都应该吃苦在先,享受在后,都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来。”我又对他鼓励了一番,说他没有错误,只是方法欠妥。他听后,如释重负,高兴而去。但我对这件事的深刻认识和真正理解是在那不久以后的日子。大约是1947年7、8月间,在陕北某地,旅长到我处来玩。我与很熟,常有交往,有时同居一室、共眠一床,情同手足,大家称他为“王胡子”,他也自称为“王胡”。我知道他转战陕北各地已近半年,打算做点可口的饭慰劳慰劳他。他也不客气地说:"这个时期只有高梁、小米、缺油少菜,吃得人胃里发烧太缺少脂肪,实在想吃肉了!”我说:“你们天天在广阔的农村转,难道买不到一点儿鸡或羊肉吗?这也花不了多少钱啊!”将军立即回答我说:“嗨,彭总不吃嘛!”这句话真是意味深长极了,它普我打开了窗户,揭开了长期埋在我心里的谜。从王胡子的话里,我才真正地体会到什么是无声的命令。这首先就是处处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司令员生活简朴,旅长、师长们自然也不敢特殊化。彭总吃大灶,和战士们吃的完全一样。在战争年代,打仗行军,常常饱一顿饥一顿。无论生活多么艰苦,战士们却没有任何怨言,上下齐心,专一作战,能不战胜敌人吗?!——师哲口述回忆:《在历史巨人身边》
5、延安保卫战烈士1947年,胡宗南部队轰炸延安,一老乡赶着马车跑下山坡,周总理看到后猛地将老乡推到车下,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老乡,轰地一声巨响,炸弹爆炸了。国共战争的第二年,胡宗南的部队大举进攻延安。延安保卫战打响了。一天下午,延安的上空飞来一群黑压压的飞机,扔下一批批的炸弹,轰鸣声此起彼伏。炸弹威力巨大,地面被炸开,一棵棵树叶也被连根拔起。周总理站在防空洞口观察敌情,忽然看到上坡上飞奔下来一辆马车,车上有一个老汉和两个妇女,老汉赶着车穿梭在枪林弹雨中。周总理看到这个情形,觉得太危险了,他站在洞口大喊:“老乡,快卧倒。“此时,从头顶上又掉下几颗炸弹,在马车旁边炸响了,马受了惊吓,一路狂奔。敌机发现了马车,又照着马车的方向投下了一颗炸弹,几声轰鸣后,马车被炸翻到路边的沟里。一看,赶紧跑下来,他的卫兵魏玉秀也紧跟冲了过去。此时马车已经被土埋了半截,周总理和魏玉秀拼命地用手挖起来,周总理一边挖一边喊:老乡,老乡.....扒开泥土,老乡被救了出来。再一看,周总理的手上已经满是鲜血。魏玉秀赶紧找来纱布要给周总理包扎,忽然一架飞机又俯冲下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周总理一把把老乡推到了车下,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他们。魏玉秀见状,立刻扑了上去,用他的身体护住周总理。炸弹就在旁边响了,魏玉秀的胳膊和腿被炸伤,鲜血直流,的腿也受了伤。周总理艰难地站起来,一边喊着让老乡赶紧跑,一边扶起了魏玉秀。这时,几名战士看到了他们,迅速地从防空洞跑出来,把他们几个背回去。他们刚到洞里,炸弹又响了,刚才那辆马车就被炸成了碎片。再迟一点点,周总理的命就没了。老乡得救了,周总理和卫兵受了伤。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一生都在为国家服务,一生都在为人民服务。在他看来,群众的生命比他更重要!【资料来源】:《我的伯父伯母》《传》#人物##历史##缅怀敬爱的周总理#
6、延安保卫战四个战役1947年3月13日,延安保卫战开始。战争是由国民d为了攻占延安,摧毁中共d、政、军指挥中枢为目的,国民d军胡宗南部动用34个旅25万人大举进攻延安。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部队奋起包围延安,打响了延安保卫战。只有2.3万人的西北野战军内外线配合,实行暂时放弃延安,诱敌深入,寻机歼敌的方针。经过七天七夜的战斗,延安保卫战共歼敌5000余人。完成了中共中央转移的任务。#延安保卫战简介#
7、电影延安保卫战从3月10日开始,形势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胡宗南主力部队已经由晋南、豫西和关中地区,向陕甘宁边区南线的洛川、宜川等地集结完毕,而作为外线配合的主要作战行动,、出击平汉线和陈赓、在晋西南的攻势还未准备就绪。在胡宗南部对延安的进攻已迫在眉睫的情况下,也就在3月10日这一天,派又一次前往金盘湾、三十里铺、富县一线检查部队的防御部署情况。金盆湾和南泥湾一样,位于延安东南方向八九十里的地方,这里也是高山夹着大川,山上梢林密布,荒草萋萋。陕北的早春3月,天气还十分寒冷。根本顾不了这些,他带着几个参谋、警卫人员乘着一辆中型吉普车就上路了。当他赶到金盆湾,检查教导旅的设防情形时,听取了教导旅旅长罗元发等前方指战员对防御的意见,越发感到长时期坚守延安是难以做到的。因为部队的子弹太少,平均每支枪不到十发。他问部队的防御能坚持几天,罗元发说能坚持五天。说,尽可能阻击,给敌以杀伤,但不死守,争取防守一星期,使中央撤出延安有充裕时间。①面对这种日益严重的局面,3月11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会议,第一次郑重地讨论了延安弃守问题。在会议上作出了正确的判断,指出:蒋介石组织这次进攻的军事企图是“首先解决西北问题,割断我d右臂,并且驱逐我d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出西北,然后调动兵力进攻华北,达到其各个击破之目的”。②根据这种判断,中共中央定了“必须用坚决战斗精神保卫和发展陕甘宁边区和西北解放区”的决心,并据此确定:急调晋绥军区第二纵队部(两个旅约万人)自吕梁地区西渡黄河,加入西北人民解放军序列;西北人民解放军必须从长期战争着眼,依靠自身的力量部署一切;在当前,应诱敌深入,必要时主动放弃延安,同胡宗南部主力在延安以北山区周旋,陷敌人于十分疲惫、十分缺粮的困境,然后乘机集中兵力逐次加以歼击,以达到钳制并逐步削弱胡宗南部,从战略上配合其他战略区作战,终夺取西北解放战争胜利的目的,驻延安的d政及人民群众立即紧急疏散。为什么要主动放弃延安?当时担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办公室主任的师哲回忆道:“在延安保卫战打响后的一天晚上,我特地从枣园骑马急行几十里赶到王家坪去见毛主席。”“我忧心忡忡地问主席备战工作到底该怎么做?一定要疏散吗?可否设法保住延安而不撤退?”“主席点燃了一支烟,转过来微笑着打开了话匣子:你的想法不高明,不高明。不应该挡住他们去进占延安。你知道吗?蒋介石的阿Q精神十足,占领了延安,他就以为自己胜利了,但实际上只要他一占领延安,他就输掉了一切。首先,全国人民以至全世界就都知道了是蒋介石背信弃义,破坏和平,发动内战,祸国殃民,不得人心。这是主要的一面。不过蒋委员长也有自己的想法:只要一占领延安,他就可以向全国、全世界宣布:‘共d巢穴’共产d总部已被捣毁,现在只留下股匪,而他只是在剿匪,这样,也就可以挡住外来的干预。不过这只是蒋委员长自己的想法,是他个人的打算,并非公论。但此人的特点就在这里。他只顾想他自己的,而别人在想什么,怎么想的,他一概不管。另外须知,延安既然是一个世界名城,也就是一个沉重的包袱。他既然要背这个包袱,那就让他背上吧。而且话还得说回来,你既然可以打到延安来,我也可以打到南京去。来而不往非礼也嘛。”①但是,对于放弃延安,不少的干部战士和老百姓还是一时想不通,在感情上很难接受。针对这种情况,3月13日晚上,亲切地接见了来到延安的新4旅的干部。当他从房间里走出来时,笑盈盈地对大家说:“让大家久等了。”随即又幽默地说:“你们看,要搬家了,要给胡宗南腾延安嘛,忙一些。”这一句话,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接着,又说:“我们长征困难的时候到达了延安。陕北人民和我们血肉相连,休戚相关。当年这里是我们惟一的根据地啊!我们在这里住了十年,吃了十年小米,培养了一大批干部,指导了全国革命,陕北人民的功劳是很大的!现在敌人要来,陕北人民有了困难,我们必须挺身而出,坚决战斗,保卫住人民胜利果实!”#延安保卫战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