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简介的由来(大雁塔与佛经的由来)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11 12:38:47 浏览
1、大雁塔与佛经的由来

重阳诗话,那些关于重阳节的诗歌。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民间传统的重阳节。根据古代阴阳五行学说,九是阳数,双阳相重,故名重阳。又因九月九日的月日都是九数,又名重九。屈原有“ 集重阳入帝宫兮”的诗句,说明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重阳节就已形成风俗。在古代,重阳节的主要活动是登高。登高时要佩茱萸草,饮菊花酒。《风土记》载“:以重阳相会,登山饮菊花酒,谓之登高会,又云茱萸会。”杜甫诗云“: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朱放也有“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的诗句。为什么要佩茱萸、饮菊花酒呢?唐代郭元振的诗是这样回答的:“ 辟恶茱萸囊,延寿菊花酒。”吴茱萸是一种有浓香的植物,可驱虫防疫,入药可治遗精、腹泻、肚痛、便秘、消化不良等症。菊花也是一味中药,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用它制成酒,可祛病益寿。重阳节登高,佩茱萸、饮菊花酒,由来甚久。很多传说虽属无稽之谈,但重阳登高避灾的风俗却因此而逐渐形成,世代相传。因为在封建社会,天灾人祸多,人民又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谁不想避灾免祸呢?如今,人民当家作主,生活幸福,便用不着去插茱萸求避邪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去登高,饱览大自然的秋色胜景,倒是有利于强身健体,激发我们热爱祖国之情。重阳节正值菊花盛开,赏菊、咏菊便成为佳节中的一乐,故又称菊节。历代文人留下了不少佳句。菊花知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晋代陶渊明的这首诗,朴实无华,颇有情趣。陶渊明晚年穷困,重阳无钱买酒,只得赏菊服菊。杜甫在《复愁》一诗中,对此有所提及: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赊。唐末农民起义的杰出领袖黄巢,写过两首菊花诗,其二云: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虽是写想象中黄花满城、香透长安的热烈欢愉的景象,却抒发了诗人革命到底的情怀和必胜的信念。其新意,其气魄,均令人拍案叫绝!古代的重阳节,还是家人团聚的重要节日。作客异地的游子,重阳不能分享与家人一起登高的欢乐,不免增添思亲思乡之情。王维十七岁时作的七绝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很好地表达了这种心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诗。可谓传诵千古的名作。今天,海峡两岸的统一,早已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怎能不 “每逢佳节倍思亲”呢!正如国民d元老于右任先生的一首重阳诗所说:年年置酒迎重九,今日黄花映白头。海上无风又无雨,高吟容易见神州。怀乡之情,故国之思,见于字里行间,读来感人至深。“ 春秋多佳日, 登高赋新诗。 ” 重阳节, 也是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节日。古往今来,重阳诗比比皆是。早期的重阳诗是南朝人所作,多为描写享宴高会的作品。而多、有特色的重阳诗,当推唐代。下窥指高鸟, 俯听闻惊风。这是岑参登大雁塔所见所闻的记录。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这是杜甫的诗句,反映了他抱病登高的雅兴。佳节已从秋里过, 壮心偶傍醉中来。这是宋代苏洵的吟咏,大有壮心未已之感。九日清樽欺白发,十年为客负黄花。登高怀远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这是陈履常的咏唱,抒发了他欣逢佳节,老当益壮之情。而能给人以感奋和激励的,要算毛主席的《采桑子· 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霜。这首词一反古代许多重阳诗的悲秋情调,开拓出新的意境,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催人奋进,扣人心弦。我国不少地方还有在重阳节吃花糕的习俗。花糕, 也叫 重阳糕 、吉祥糕。 据《 帝京岁时记胜》载:京师重阳节花糕极胜, 有油糖果炉作者,有发面累果蒸成者,有江米黄米捣成者,皆剪五色彩旗以为标帜。市人争买,供家堂,馈亲友……。有的还在糕上雕饰两只小羊寓意重阳。清代李静山《 增补都门杂咏》有以《花糕》为题的竹枝词:中秋才过近重阳,又见花糕各处忙。面夹双层多枣粟,当筵题句傲刘郎。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吃花糕度佳节的盛况和欢乐情景。现在,民间虽然并不怎么重视重阳节了,但了解一下重阳节的来历、古人在重阳节的活动,以及古人为何 “ 九九重阳赋诗多”,不是无益的。再说,中国老年人组织委员会曾倡议,每年“九九重阳” 为中国老人节, 因 “ 九九” 谐音 “ 久久” , 寄托着祝福老人健康长寿之意。这既体现了d和政府对老人的关怀、爱护,又为重阳节增添了新的内容和意义,实在是一桩美事。中国农村有一位老年人欣喜地唱道:喜逢重阳九月九,敢攀虎峰九重九。饮上美酒九两九,自信活到九十九。

2、小雁塔简介的由来

西安是坛陈年的酒我在西安生活了近四十年,十二年前因工作的原因阔别了这座生我养我的城市。而我对西安的思念和热爱,却正是从离开西安以后开始的。美食是我开始怀念西安的起源。我们如果是出差,品尝一下外地美食应该是件很美好的事情,但如果天天让你品尝,可能要不了一个月,你就要开始反胃了。我们陕西人天生一个面肚子,一个月没有吃面,胃就开始闹腾了,不是胃酸就是胃痛。要命的是吃什么都感觉没有吃饱,长期感觉饥饿。而广州这样一个经济十分发达的地方,要想吃世界上什么样的美食都能找得到,但要想吃上一碗正宗的面却难于上青天。去年我带同事去西安出差,请他们吃西安的小吃,给他们讲羊肉泡馍的来历,讲肉夹馍的文言文字意,讲做岐山面的九字要领,他们吃得很香,听得也很出神。后大家异口同声地认为:西安不愧是文化古都,连吃也有这么多的学问。当他们听到大明宫、兴庆宫、朱雀门、玄武门这些我们熟视无睹的地名时更是感慨万千,说这简直就是走进了历史,走进了电视剧。我告诉他们:你们看到的大雁塔就是当年唐僧译经的地方,你们脚下的大明宫就是当年上演着唐朝政治绝杀的舞台,你们看到的西安古城墙是世界上现存的保留完整的古城墙。这里记载着我们中华民族为辉煌的历史,当我们的祖先在这里莺歌燕舞吟诗作画时,那些西方列强们的祖先还在茹毛饮血哩。仓颉在这里创造了世界上伟大古老的汉字,蔡伦在这里发明了世界上早的造纸术,后稷教稼,杜康造酒,司马迁写记,哪一件都是惊天动地高山仰止的大事。埋在西安周围的76位皇帝,就是沉淀在中国历史长河中76卷厚重的大书,哪一卷都是一部百看不厌精彩绝伦的连续剧。奥运会开幕式后,全国各地很多朋友见我就说;你们的张艺谋整了一群西安的兵马俑,把全世界都给看傻了。这话有些道理。张艺谋能把开幕式整得如此美妙,如此大气磅礴,除了他自己团队的共同努力外,陕西文化对张艺谋从小的浸润和耳濡目染,应该是起到了重要的推波助澜作用。春节晚会上质朴豪迈的华阴老腔,让很多观众感动的泪流满面。陕西是中国文化的源泉,五千年来一直在汩汩流淌着,流向世界上每一个角落。我在德国柏林大学遇见一位哲学系的学生,问他知道哪些中国的城市和名人,他第一个就说西安和老子,还给我讲了半天《道德经》。他说老子太伟大了,十八十九世纪德国许多哲学家的重要思想,在2500多年前的《道德经》里几乎都能找得到。他说他毕业后的第一个愿望就是来西安参观,去楼观台参拜老子。他要看看西安到底是怎样的一块宝地,创造出那么多灿烂的中华文化,孕育出如此伟大的文化先哲。我感慨良久,德国是哲学家辈出的国家,人类在近两个世纪里的思想走向,几乎都是德国哲学家在推动着,然而在德国近100年来畅销的十部外国图书里,排在首位的却是老子仅有5025个字的《道德经》,看来《道德经》对德国哲学家们的影响是很深远持久的。这几年有些地方的人在外的名声不是太好,常常会听到大家议论,当然,这都是些偏见和流言,但我却从来没有听到过说西安人不是的一句话。这要归功于我们西安在外打工的乡d们,他们把我们的好传统好作风带到了全国各地,给了全国人民一个聪明、勤劳、实在的西安人形象。我去年参加省作协举办的一个座谈会,在谈到作家作品浮躁不深刻时发生了争论,有作家就说对方:你以为你是陕西作家吗!人家那是五千年的文化积淀,13朝的文化古都,张艺谋,路遥,贾平凹,陈忠实是那块皇天后土上长出来的庄稼!走遍世界上的任何都市,没有哪座城市像西安这样把自己的历史保留得这么完整。城区这么方,马路这么直,正南正北的走向,往哪里走都能走成路。这些在我们平常根本就没有在意的事,只有在你走过世界上那么多著名城市曲里拐弯的路后才会知道,我们西安的路才叫路。慢慢地使我越来越体会到,西安就像是一坛陈年的老酒,离她时间愈久,愈醇厚,愈香浓,而且越品越有味道。就像我们的秦腔,在西安时我并没有专门去听过秦腔,感觉太吵太闹,但这几年突然从心里喜欢上了秦腔,它大气,豪迈,千回百转,荡气回肠,一如我们陕西人刚直不阿,脊直骨清的性格。如果要说摇滚乐,我们的秦腔就是摇滚的祖先。当有人给我大谈京剧、越剧、黄梅戏时,我只给他们讲了讲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的秦腔简史,大家便鸦雀无声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西安有那么多的好处,那么多的特点,我们生活在西安却往往感觉不到。在离开西安多年以后才真正体会到西安的好,西安的美,西安在我生命中的意义。在不知不觉中,西安的点点滴滴已经深深融入了我的骨髓,不管走到哪里,这一切都是无法改变的。就像一个离家的孩子,在家时感觉不到母亲的好,远行后才体会到自己的母亲原来是那么的伟大,那么的高贵,她不但给了你生命,给了你健康的体魄,还给你的生命里植入了诚实,智慧的种子,高贵,无私的品格。

3、大雁塔与小雁塔的由来

【西安大雁塔由来】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古印度曾有众僧掩埋坠雁并建灵塔故事,雁塔之名源于此。唐永徽三年,玄奘为供奉从天竺带回的佛像、舍利和经书,在长安慈恩寺造了座五层砖塔,名雁塔,又名慈恩寺塔。因后来在长安荐福寺建了座较小的雁塔,故此塔又名大雁塔,荐福寺塔称为小雁塔,留传至今。 ​​​​#历史# 感谢关注,点赞,评论,转发~#大雁塔简介的由来#

4、西安大雁塔由来

看到一张老照片。2015年10月,马克·扎克伯格去西安参观大雁塔,在佛像前跪拜。他把这张照片发到了自己的 Facebook 上,说在为世界和平和家人健康祈祷。当时他的华裔妻子普莉希拉正怀着他们的大女儿,陈明宇(Max)。有关陈明宇这个名字的来历,扎克伯格这样解释:“陈是妈妈的姓,明是明天的明,宇是宇宙的宇。明宇是代表希望世界的未来更美好。”2015过去很久了,我很怀念它。#科技##历史##2023年#

5、长安区大雁塔名字由来

[微风]1970年,熟睡中的小何被屋内恐怖的响声惊醒,当即从床上爬起来四处查看,突然他感觉头上传来一阵剧痛,还没有反应过来就两眼一黑失去了意识!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下“关注”,既方便您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要知道西安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重要,他是多个朝代的都城,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被誉为大唐不夜城的古都长安,就是西安的旧称。相信去过西安的都知道,里面有很多古城墙,还有很著名的钟楼,大雁塔等等知名建筑,而西安著名的莫过于秦始皇陵兵马俑了,直至目前,西安还有很多历史文化没有完全发掘完毕。今天要讲的故事发生在1970年西安市。故事的主人公小何,他住在西安的一个小村子里面。这天晚上,独自一人在家的小何,像往常一样,吃完饭之后准备出门散步,可他刚出门,天上就飘下来了毛毛细雨,而且很快就变得大了起来,小何只好回屋在房里待着。没过多久,小何屋子的房顶开始漏水了,他的房子已经有好多年了,很多都是木质结构,经历了多年的风吹雨打早就变得脆弱了很多。小何还多次给房顶进行了防雨措施,可是都不管用,他就想着等这次雨停了,就算没钱,借钱也一定要好好的把房子修一遍,毕竟他可不想哪一天下暴雨,把他的房顶给吹跑了。雨还在下着,小周也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了,只好收拾一番去睡觉。外面的雨声还在淅淅索索的下着,就像是能助眠一般,小何很快就进入了梦乡。小何还在做着美梦,突然,一个鬼影朝着他冲了过来,随后,“啪”的一声,小何从睡梦中惊醒,他被吓的浑身只冒冷汗,好一阵子才缓过来。等他回过神来,才想起那一个剧烈的响声好像是从屋里面传出来的,他起身环顾四周,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可疑的东西。然后他把窗户打开,发现雨已经停了,借着刚点起的灯光,他发现外面雾气腾腾的,看起来十分阴森。随后他的困意袭来,想着没什么事情了,赶紧去睡觉吧。等他刚转头要走到床上的时候,他突然被一个东西猛烈的撞击到了头部,然后倒在地上昏迷不醒。等到小何醒来的时候,他揉了揉还在疼的头顶,观察了一下四周,在了解到了昨晚发生的事情。小何家的房子还是没有撑过昨天晚上的雨,他家的房梁断了,如果再不去修的话房子就要塌了。然后他又注意到了,昨晚把它砸晕的东西。他的旁边有一个看起来很古老的盒子,而且他的做工看起来很精美,昨晚就是这个东西从房梁上掉了下来把小何砸晕了,他随后把这个盒子打开,里面的东西把它震惊了。盒子里面放着一个看起来跟烟斗一样的东西,但又好像不是烟斗。它的尾部有一个牛头,牛头的嘴部是一个金质的嘴帽。这个牛头被制作的栩栩如生,但重要的还是这个物品的材质,它好像是一块玛瑙制作的。小何顿时觉得自己赚大发了,就想着这东西能卖个好价钱,还可以顺带把房子修了。小何正高兴了,刚准备起身,一阵眩晕感从头顶传了过来,看来他被昨晚的撞击伤到了,要赶紧去医院看一看。小何把这个宝贝拿在手中,然后去了附近的医院里面。在医院检查的时候,小何手中的宝贝被他旁边的医生观察到了。这个医生的父亲在平日里好收集一些玉器,所以都这些东西颇有了解,当他看到小何手中的这个宝贝,立马就生起了好奇心。医生一眼就看出来了这个玛瑙的品种和质地,他看出来这个玛瑙叫做缠丝玛瑙,属于玛瑙中的上品,而他手中的这个罕见,珍贵。得知这些之后的小何欣喜若狂,觉得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可是医生接下来的一番话,让小何打消了这个念头。医生告诉他,这个玛瑙很可能是一件文物,他应该是你祖辈传下来的,你要么好好收藏传给自己的子孙,要么捐赠给国家,让国家来好好保管。后来,经过多方面的探讨,小何还是把他捐给了当地的博物馆。专业人员也查到了这个玛瑙的来历,它是一个酒器,是唐朝时期的产品,叫做“兽首玛瑙杯”。后来,小何也得到了帮助,他的屋顶被博物馆人员修好,并且给了他一些奖励。而这个珍贵的玛瑙杯,被收藏与陕西省博物馆,并且禁止出国展览。#文物#

6、大雁塔的由来视频解说

中亚有个“陕西村”去中亚五国游,是因为那里有个哈萨克斯坦国,在哈萨克斯坦有个“陕西村”,村民说陕西话,吃陕西饭,长着陕西人的容貌,但他们是地地道道的哈萨克斯坦公民。上面这段文字是在土耳其旅游时听一位当地导游说的。那年,在土耳其旅游时,当地的导游叫买买疆,高高的个子,目光和善,面容略显腼腆,顶发有些稀疏,让人联想到腾格尔大叔。大巴车前挂着一张不大的土耳其地图,买买疆便指着地图,操着带有西域口音的汉语,先从土耳其地理位置讲起,从红海、爱琴海、马尔马拉海、黑海,讲到博斯普鲁斯海峡……再讲到土耳其历史,从古希腊、古罗马、拜占庭、奥斯曼……一路他在喋喋不休地说着,仿佛满腹经纶。精明的小伙子,隐约感到一车人对他的导游词不感兴趣。为了拉近和一车中国游客的距离,他开始介绍自己,说自己是哈萨克斯坦人,在土耳其读历史学博士,娶了土耳其的姑娘,安了家。他之所以可以流畅地用中文给我们介绍土耳其的历史和风土人情。因为他曾在西安学习三年中文,他喜欢西安的古城,大雁塔,也喜欢吃羊肉泡馍。接着就说到了他的祖国哈萨克斯坦,那里有广袤的草原和高大的雪山,还有个“陕西村”后来,我与好朋友去新疆旅游,在伊犁霍尔果斯国境线上,在边防哨兵的指引下,瞭望对面的哈萨克斯坦国。那里群山连绵,灰秃秃的,看上去寸草不生,山那边是霍尔果斯河,霍尔果斯河位于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之间,为中哈界河。辽阔的中亚是中国的近邻,可那五个“斯坦”很多人都说不全,它们分别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国名后面“斯坦”两字,实际上是音译的地名后缀,源自古波斯语,意思是“某某之地”。苏联解体后,那五个“斯坦”像失去引力的卫星,出轨离散,各自运行,远离大家的视野,不被世人注视,也很少有中国游人前往,这让人觉得更加神秘了。疫情其间,宅在家里读书。借得朋友一本好书,原央视记者王志先生的《西行三》,沿着王志先生的西行脚步,果然就见到哈萨克斯坦的“陕西村。”一百多年前,中国发生了回民起义,在清政府的镇压之下,或被消灭或投降。剩下西安城的一支几千人的队伍,他们带着家眷逃命,一路往西,走走停停,终于来到现今哈萨克斯坦境内的这片土地,这就是“陕西村”由来。此地距离西安已有四千六百公里。据说当年沙俄当局接纳了他们,给了他们新的“封号”东干,替他们“造了”东干文字,希望他们脱胎换骨,但一百多年过去了他们没有变,他们还说陕西话,吃陕西饭,过陕西节。东干人居住在楚河谷地。现在,东干人大多数已经不会写汉字,陕西家乡话却口口相传到今日,张口就来。他们讲的是一个世纪前的陕甘地回族方言。他们把政府称作“衙门”,把政府官员称为“大人”,称店铺老板是“掌柜的”,“写家”则是指舞文弄墨的作家和诗人,飞机仍旧是“风船”,嫁妆只能叫“陪房”……陕西村晚清韵味十足,是一块晚清陕西的活化石。她宛如一朵奇葩,绽放在中亚的土地上。疫情前,我在北展旅游博览会上,寻找中亚那五个“斯坦”的旅游产品,推介的小姑娘反问我:“为什么呢?那里有什么好玩的,你去干嘛呢?”我想了想,回答说:“那里有一个被遗忘了的神秘地方——陕西村,让我太好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