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四十四岁那年,小儿子死了,是饿死的。被后世誉为诗圣的杜甫,生不逢时,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节骨眼上,虽才高八斗,居然没法挣钱养家,活活饿死了小儿子。那究竟杜甫生活的时代有什么职业可供老百姓选择呢?简单来说就是“士、农、工、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入士,应是所有读书人向往的职业了。科举高中有如鱼跃龙门,不但可封得一官半职,光耀门楣,享受荣华富贵,又可一展生平所学,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所以天下读书人纷纷争相去参加科举考试,盼望能够及第高中。难怪唐太宗李世民不无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但很不幸,杜甫时运不济,屡次应试都遇上权相李林甫监考 。李林甫“野无遗贤〞的错误政策,令杜甫多次科场失意,入士无望。杜甫当然不甘心,多次请托他人帮忙,多次自荐呈上诗赋,无奈始终不得其门而入。杜甫一介读书人,手无缚鸡之力,对于耕种稼羔这等费力气的辛苦活儿,自然是没本事挣那个钱。“工、商”是社会之末流,是当时低下的工种,是不为社会上层瞧得起的。杜甫虽家道没落,怎么说也出身名门世家,无论出于何种考虑,他也放不脸皮去做手工,经商做点小买卖来糊口。所以,做不了官,其他又高不成低不就,只有坐困愁城,坐吃山空,挨饥抵饿了。后迫不得已,家中实在无米下锅了,杜甫只好做了一个管兵甲器杖的小小仓库管理员。抱负理想先放一边,养家活命要紧。满腹经纶,本欲货以帝皇家,实现自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但万万没想到报效无门,可想而知杜甫是何等的抑郁苦闷。#纪录片中国#
2、杜甫的资料信息简介推出《杜甫传》 作者还珠楼主《杜甫传》是武侠一代宗师还珠楼主的绝笔之作。1960年2月,作者躺在床上,开始口授《杜甫传》由秘书侯增记录。断断续续,到1961年2月,终于完成了作品初稿。全书11回7万字,讲述了“诗圣”杜甫曲折潦倒的一生。由于作者善写武侠,尤其擅长讲故事,而杜甫的生平又与作者自身的身世很有相似的地方,因而《杜甫传》写得相当引人入胜和富有感染力。作者通过描写唐玄宗统治后期黑暗腐败的政治以及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的灾难,将国家的不幸与杜甫个人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写出了一个处于世运变换时期的伟大诗人沉沦穷困的命运,尤其写出了乱世中百姓的苦难。《杜甫传》文字优美简洁,结构紧凑有力,是一 部不可多得的“诗圣”生命史诗。#杜甫的资料简介20字#
3、杜甫的资料简介20字以上杜甫为诸葛亮写诗,后14个字老师要我们必须背诵,其中有何深意?历史上有不少人对诸葛亮歌功颂德,但是,为诸葛亮写诗多的人,杜甫要算是一位。在他的一生中,曾经写下了20多首与诸葛亮相关的诗歌,言辞中都能看出他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杜甫是大家熟悉的唐朝诗人,他也是一个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之为“诗圣”。在他留下的1000多首诗歌中,能够清晰地看到他的抱负、对民间疾苦的关注和担忧以及对自己不得志的苦闷。在他写下的20多首关于诸葛亮的诗歌中,有不少是传世名篇,例如《八阵图》、《诸葛庙》、《蜀相》、《阁夜》等。在所有的诗句中,为出名的就是杜甫在巴蜀时期所写下的诗歌《蜀相》中的后两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首诗不但成为了名篇,而且后两句14个字更是成为千古名句,现在常常入选中学课本,老师也要求我们要对其进行背诵,那么这两句是为何如此出色呢?结合整篇诗歌来看,从一开始杜甫就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认可。在三国时代虽然有三个政权成鼎足之势,但是也有很多人认为蜀汉政权并非正统,而诸葛亮这个丞相也不是正统。杜甫在《蜀相》中,直接以“丞相”开篇,这说明在他心中,诸葛亮是一位正统名臣。这首诗的前四句是在描写诸葛祠堂的景色,后四句则是简单阐述诸葛亮的生平之事,后两句诗则是表述了诸葛亮未能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就去世,令人感到万分遗憾。杜甫曾经在巴蜀地区居住多年,见到了许多巴蜀人民崇拜诸葛亮的景象,也许他也深受这种现象的影响。当然杜甫十分敬仰诸葛亮,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是历史上著名的丞相,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与杜甫本人的经历有密切关系。杜甫出生于唐朝的繁荣时期——开元盛世,但是由于家道中落,所以杜甫参加科举考试,想以此谋得一官半职。杜甫的科考之路并不顺利,在第一次就遭遇了落榜。郁郁不得志的他,寄情于诗歌创作,他客居长安十多年,四处奔走献才,希望以此得到权贵的赏识,但却始终未能如愿。杜甫在安史之乱之前是一个小官员,但是随着战争爆发,他也未能再继续仕途。后来他还曾经被任命为左拾遗,但是仅仅上任三个月后,就因为触怒了唐肃宗而被贬。此后几经周折,杜甫全家来到了四川成都。在这些颠沛流离的岁月中,杜甫亲眼目睹了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景象,对于朝廷的错误和无能他十分痛恨,对于远在他乡的亲朋好友,他也无比惦念,所以他也十分希望自己能像诸葛亮一样有匡扶济世的大才。所以杜甫万分推崇诸葛亮,这一点从他所写的很多诗里都能看出。其实他对诸葛亮的种种钦佩和羡慕,主要都来源于对于当前社会的不满以及对百姓遭遇的痛惜。在杜甫晚年的诗歌中,这一点表现得更为明显。杜甫从小接受的是传统儒家思想的教育,与许多文人一样,都有着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心和抱负。所以诸葛亮这样的人,理所当然会成为杜甫心目中的榜样,他不但渴望自己能如同诸葛亮一般有才能,更渴望能够得到明君的赏识,为天下百姓带来福泽。但是在杜甫看来,即便是有才能如诸葛亮,终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就算“长使英雄泪满襟”。对于现实社会也终究无能为力,更谈不上什么救国救民,对于社会现状的无奈及当时国家困境的迷茫,这就是其中所包含的深意。虽然杜甫在世时可以说得上是籍籍无名,但是后来他却深受很多著名诗人推崇,例如韩愈、王安石、辛弃疾等人,直到现在杜甫流传于世的名篇也有许多被选入了中小学教材。杜甫在《蜀相》这首诗中,不仅仅是在表达对诸葛亮的推崇和尊敬,更是以此来抒发自己苦闷的内心。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正是由于杜甫在仕途上不得志,所以他才能流连于社会底层,看到许许多多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写下了那些脍炙人口的现实主义诗歌,成为了历史的见证,一直传颂到现在。参考资料:《三国志》《蜀相》#杜甫的资料简介20字#
4、杜甫本人资料简介某语文老师每次提到杜甫的诗作是都说杜甫窝囊,作为学生该如何反驳?兄弟,你可以先别急着怼你的语文老师,作为一个了解过杜甫生平的人,他可能说的并不是你理解的那个意思!(这个回答有点东西,大家对这位网友关于杜甫的评价怎么看呢?)(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5、关于杜甫的资料简介长安区双竹村杨虎城将军陵园的南边,紧挨着有条折弯的漫坡路,上去就是杜公祠(杜甫纪念馆)。关于杜甫的生平事迹网上一搜就有介绍,我也不费过多的文字去介绍了。这里只想说,杜甫的故里到底是不是杜曲?西安晚报资深记者郭兴文曾经有过论证。杜甫自己也自称“少陵野老”。现在的杜曲镇在少陵原上立了大字:诗圣故里。因为杜甫虽然出生于洛阳,但杜甫自认魏晋名将杜预是其十三世祖,而杜预就是长安人。现在的杜公祠免费开放,刷身份证就可以进入参观。里面除了介绍杜甫的生平事迹外,有看头的就是陕西著名书法家书写的石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