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1号卫星简介(东方红1号卫星邮票价格表)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11 15:26:13 浏览
1、东方红1号卫星邮票价格表

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1969年险些上不了天,原因是内部的毛主席勋章使得重量严重超载。后周总理拍板,这件事情是怎么解决的呢?中国有建设人造地球卫星的想法,还得从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说起。那个时候全世界拥有卫星技术的国家寥寥无几,中国更是排不上号。可是中国人民深知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不能被世界潮流甩在后面。于是在1958年,毛主席斩钉截铁地宣布,我们中国也要搞自己的人造地球卫星。这个领域是一片空白,中国没有任何人有相关经验,所以我们只能先去苏联取经。可是苏联把秘密保护得很好,一点也舍不得让我们看见,我们那个时候也知道了,万事只能靠自己。人造地球卫星的总设计师是孙家栋,他带领着手下一大批的专家和学者废寝忘食,在科研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用算盘去打出各种线路的计算。在设计过程当中,他们经常遇到瓶颈,甚至有人想放弃。后没有办法,孙家栋立下了军令状,在1969年设计完成。时间来到1969年,孙家栋和他的同志们圆满完成了任务。人造地球卫星各方面的指标都已经达到了及格线,而且也经过了几次的模拟试验,并且都成功了。也就是说,他们只需要确定一个具体的发射日期就行。但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有人提议可以把毛主席的勋章镶嵌在仪器之上。这是因为在那个年代,佩戴毛主席勋章几乎成为了一种潮流,毛主席的精神也是一切生产和生活的支柱。因此大家有这样的想法,也是无可厚非。但是如此一来,问题就出现了。各个仪器上的毛主席勋章虽然不重,但是积少成多,后整个卫星系统的重量就严重超载。这样的重量是根本无法上天的,还不用发射,结果就可以预料到了。但是谁也不敢直说要把毛主席勋章给卸下来,毕竟这样的言论似乎是对国家领袖的大不敬。于是所有的科研人员陷入了一种空前的两难,他们既不敢擅自做决定,也不敢卫星发射的结果。后,孙家栋找到了周总理,请总理作出相关批示。周总理却没有把这件事情想得很严重,他用人民大会堂和会议厅的摆设做了一个举例,用实际案例告诉所有人,毛主席的画像和徽章并不是一定要出现在每一个地方的。而毛主席听闻此事之后,对周总理的批示也是大力支持。于是,卫星上面那些超重的毛主席徽章,就被一一给取了下来。一切准备就绪,1969年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中国也成为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拥有自主卫星设计技术的国家。如此壮举,引来全世界侧目。我们家也不是曾经那个挨打的受害者。我们拥有了自己的武器,拥有了自己的核心力量,所以我们未来再也不会畏惧任何一钟挑战,也不会惧怕任何一种欺侮。#文史安澜学府##历史##东方红1号卫星简介#

2、东方红1号卫星轨道高度

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是在53年前的1970年4月24日,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发射,开创了我国航天史上的新纪元,同时也使我国在当时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能独立设计制造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头条创作挑战赛#

3、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失败几次

哈工大校友助力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飞上了天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座丰碑,凝结着航天人的智慧和汗水。那么谁是“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负责人呢?孙家栋他就是孙家栋,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技术总负责人,被业界公认为中国的“卫星之父”。1999年他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3年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1958年,孙家栋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学习俄语。1967年担任颗人造地球卫星技术负责人。1989年,孙家栋担任中国火箭进入国际市场谈判代表团团长。1996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0年1月11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得2009年度国家高科学技术奖。2017年2月8日,孙家栋当选2016年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那么又是谁按下了卫星发射的按钮呢?胡世祥他就是哈工大毕业生胡世祥,1965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导弹自动控制专业毕业后,胡世祥进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工作。1970年4月24日,胡世祥作为发射手,把中国“东方红一号”送上太空。他先后在酒泉和西昌两个卫星发射中心工作,指挥发射近百颗卫星,为中国的载人航天做了大量工作。他作为中国火箭发射,几乎参与了中国的所有火箭及导弹发射,被誉为“发射将军”。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嫦娥探月;从老一辈航天校友建立卓越功勋到今天风华正茂的学子积极投身航天事业;从航空工程系正式组建到中国高校第一个航天学院建立;从“试验一号”卫星遨游太空到“紫丁香二号”纳卫星飞天圆梦……一代又一代哈工大人心怀强国梦、航天梦执著前行。

4、东方红1号卫星怎么画

?38岁成为东方红一号卫星的首席技术官,65就成为了北斗星的总设计师,75岁又成为了探月计划的总设计师,一桩桩一件件光辉的事迹,全都跟孙家栋这个名字联系在了一起。他曾经说:“我一生都爱吃红烧肉,除了味道之外,更多的是因为,我的一生都是因为红烧肉而改变了。”这是为什么呢?一九五零年的元宵节,本来是要回家团聚的,不料却听到食堂要在晚餐加上一份红烧肉。在那个年代,想要吃到一块红烧肉,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孙家栋也就改变了计划,要在这里吃一顿饭。在吃饭的时候,学校的校长忽然走进食堂,告诉每个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正在招收飞行员,有兴趣的都可以申请。在那个时代,空军是令人艳羡的。孙家栋仿佛看到,自己的国家,一只雄鹰,冲天而起,引擎的轰鸣声,仿佛在呼唤着自己。一念及此,他心中一热,立即填写了参军申请书。他在那次申请后,当天就得到了批准,当天晚上,他便乘火车离开,到中国空军第四航校报到。由于俄语水平不错,他很快就被征召进了空军,成为了一名俄语翻译员。孙家栋在4号航校就读的第二年,就被选为新中国首届公派留学生,赴苏联进修航空引擎,并获得斯大林金质勋章,每门课程都是满分。那时,苏联切断了中国的技术支持,把全部技术文件都拿走了,还嘲笑中国说,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忙,中国就造不出导弹,将和钱学森气得大为冒火,发了誓一定要造导弹。正是这样的原因,使得孙家栋在毕业后,没有选择在航空母舰上工作,而是进入了国防大学,负责中国的导弹研制,从那以后,他就和中国的航天事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在钱学森和孙家栋的努力研究下,研制出了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这样的壮举,让全世界都为之震撼。而孙家栋,更是以年龄小而被大家称为中国年轻的导弹专家。在从事了九年导弹研发工作之后,他的事业在1967年有了转机。一九六七年七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航天科技研究院,由钱学森担任院长。他亲自任命孙家栋为中国首个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项目的技术负责人,负责该项目的研发工作。从此,孙家栋踏上了一条通往太空的道路。孙家栋知道,发射卫星是一个浩大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和实验,但他还是决定接下这样艰巨的任务,然后从中挑选出十八个擅长制造导弹的人组成一个团队,这就是所谓的“太空十八英雄”。以孙家栋为首,他的研究小组,加班加点地做着设计,做着实验,攻克了很多技术难题。这支精锐的团队,让卫星总装设计部门如虎添翼。一九六九年十月,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的初步样品已准备就绪,总理提出要对人造卫星的情况进行报告。钱学森把孙家栋介绍给大家认识后,周总理同孙家栋握手,说道:“哎呀,这么一位卫星方面的专家居然还是个小伙子。”一九七零年四月二十四日,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为中国人踏上了宇宙空间的征程拉开了序幕。这颗卫星的所有部件、设备、材料的开发,以及诸多的理论与技术难题的解决,都凝聚了中国航天员的智慧与精神。在18年的项目总设计师生涯中,陈旧性腰肌劳损带来的病痛使孙家栋步履维艰;由于患了耳石,工作过度,就会感到头晕;几次听说卫星发射出了什么问题,他都会立刻拔针赶往机场。就在第二颗卫星快要进入轨道的时候,地面上的观测人员发现,它的电池温度升高了,不得不把它转向太阳,以降低温度,但温度已经超过了它的设计极限,再这样下去,它就会失控,成为一颗废弃的卫星。当时的总设计师孙家栋,经过深思熟虑,重新调整了观测角度,终于成功地解决了卫星的热控制问题,让卫星脱离了危险。在2004年,国家开始了对月球进行探测的计划,这时的孙家栋已经75岁的高龄,但他又一次站了出来,成为了月球探测器的总设计师。孙家栋的这个决定,让许多人感到不解,他已经是一个成功人士了,为什么要承担这么大的责任,承担这么大的风险。然而,孙家栋的回答,却是一如既往地简单:“只要国家需要,我一定会全力以赴。”孙家栋在“东方红”、“嫦娥”、“风云气象”、“北斗导航”、“探月工程”、“空间站”等项目中,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7年学习飞机”,“9年制造导弹”,“50年发射”,孙家栋几乎是中国航天从诞生到成熟的“全程”。在中国太空历史上,他的传奇一生和中国的许多“第一次”是分不开的。虽然已经八十多岁,但他依然在为航天事业而努力着。在中国100架航天飞机中,有34架航天飞机是由孙家栋设计的,足足占据了其中的三分之一。孙老是我们国家的中流砥柱,正是因为有了孙老这样的科学家,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才能走到今天这一步。这是对孙老的敬意,也是对科研人员的敬意!

5、东方红一号卫星详细介绍

今天是中国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53周年,当初设计寿命只有20天,如今却仍在空间轨道上运行,为什么“东方红一号”没有坠入大气层?为什么中国不进行回收?随着二战的结束,以及丘吉尔的“铁幕演说”,美苏开始了新一轮的冷战,双方不仅在军事上成立北约、华约来对抗,就连科技上都在不断较近,可以说覆盖领域包括“上天入地”。随着苏联成功发射人类第一颗卫星,这也标志着人类走出了探索太空的第一步,不仅美国压力巨大,我国同样如此,于是很快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联合建议我国也要迅速展开人造卫星的研究。随着美国成功将“探险者一号”卫星送入太空,我国正式决定要研发人造卫星,于是中国科学院成立了“581组”,钱学森出任组长、赵九章作为副组长,小组专门研究卫星火箭。我国设计的卫星总质量高达173公斤,比苏联(83.6公斤)、美国(8.2公斤)、法国(38公斤)、日本(9.4公斤)加起来还要重,足以说明,在采用液体火箭发动机和固定发动机相结合的模式后,我国“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有多么强劲,而“东方红一号”还解决了在太空恶劣环境中搭载的仪器、音频技术、电池技术、信号发射等难题。为了不让卫星失控,我国科学家采用以无线电观测为主,光学观测为辅的测量方式,成功解决了“抓得住”难题。为了让全国人民都能看得见“东方红一号”,科学家也是费尽心思的不断努力,首先要把卫星做成一个72面体组成的球体,在发射时,要在三级火箭上安装一个反光打气球,当火箭和卫星分离时,双方速度差不多,而这个反光大气球迅速充气膨胀,就可以让地面人民很容易能捕捉到相关画面,而且“东方红一号”的72面体具备很强的反光属性,就像一颗耀眼的星星,大家抬头就能看到。为了让大家都“听得见”,科学家考虑到卫星的命名,决定播放“东方红”,因为太空无法传播声音,只能将音乐改为一种卫星广播。1970年4月24日,也就是53年前的今天,随着摁下点火按钮,“长征一号”火箭带着“东方红一号”冉冉升起,在约10分钟的飞行脱离后,“东方红一号”顺利进入近地点441千米、远地点2368千米、倾角68.44度的椭圆轨道,这也是继苏、美、法、日之后,第五个自主研发并发射卫星的国家。受限于时代科技背景,我国在设计东方红一号时,采用的是电池供电,跟如今的太阳能电池板有着天差地别,只要东方红一号的电池用完后,就不会再工作了,所以东方红一号的设计寿命只有20天,实际情况是,东方红一号运行了28天才彻底断电,失去跟地面指挥站的联系,这对我国来讲,已经是超预期完成任务了。为什么53年过去了,东方红一号还在轨道运行?在大家的思维中,卫星完成任务后会穿过大气层,坠落到地球某处,但东方红一号却不同,它的轨道高度位于近地点430千米、远地点2075千米的大气逸散层中。太空的空气阻力微乎其微,而东方红一号的旋转离心力,刚好近乎抵消地球引力,两股作用力处于平衡中,如果没有外力的介入,东方红一号会持续绕着地球旋转很久很久。为什么我国不回收东方红一号?首先,东方红一号在运行28天后断电,跟地面失去联系,让其听从指挥自主返回地球已然不现实,但如果强行收回呢?要知道,以我国今时今日的科技,强行收回东方红一号卫星没有难度,但尴尬的是,东方红一号在高速移动,外在添加推力可能会导致其返程航线失控,万一落到其他国家的人员密集区域,可能会造成国际纷争。当然,我国也可以直接用激光武器摧毁东方红一号,但为什么没这么做,是因为东方红一号具备高的意义,它是我国第一颗成功升空的人造地球卫星,代表着我国航天发展进入到新纪元,并且球体设计在反光后,真的会如一颗闪耀的星星,一直在天空中遨游,这对中国来讲具有非凡的意义。#所见所得,都很科学#

6、东方红1号卫星如今在使用吗

我们空间站的蒙田实验室就要发射了。借此机会,我真的认为有必要。让大家熟悉一下中国航空航天是如何在那一年开始的。我们今天能多么辉煌,那一年能走得多么艰难。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于1970年发射。质量是多少?173公斤!著名的美国土星5号于1967年发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118吨!也就是说,美国比我们早3年制造的火箭的运载能力是我们的682倍。(阿尔伯特爱因斯坦,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成功)但是,对火箭性能做出反应的差距只是表象,当年更深的差距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大卫亚设)。人才上,土星5号的负责人冯布莱恩从二战开始就是德国V2火箭的总设计师,二战后带着整个球队来到美国,需要积累经验和基础。而且我们当时钱老的5块钱,从上到下,除了他自己,没有人见过火箭长什么样。(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有钱)所以我们的人才队伍是直接在钱学森编教材,一点一点学来的。美国科学家住别墅,开车,吃牛排。我们的科学家在大西北扎根,每天吃野菜,用盐水煮豆子。魏敏因为营养不良多次在考试现场休克,黄伟伟因为胃病每天捂着肚子把胸衣服磨得光光的。在东风2号成功发射的庆功宴上,对所有现存科学家来说,印象深的是当场四道菜:炖羊肉、炒扁豆、西红柿炒鸡蛋和炒辣椒。很多人事后过了几年也忘不了那种味道。因为平时的生活真的很辛苦。中国的航天飞机就是这样开始的。50年后的今天,中国航天飞机已经登上了火星,从月球上采集了月壤,我们有自己的空间站,也有自己的导航系统。(威廉莎士比亚,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剧),宇宙名言)当时,先辈们燃烧了自己的生命,点燃了种下的种子,今天终于变成了参天大树。所以每当看到中国航空航天又取得新成绩时,我都感到发自内心的兴奋。这不是火箭的成功。这是无数人向前的战斗

7、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时间

学习笔记,如此的工整,还是英文的。科学家严谨的态度,是我们学习的。有这种态度,我想没有什么攻不破的难关。学习笔记是赵九章的。赵九章,东方红1号卫星总设计师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科院院士。图片出自赵九章外孙张捷。

8、东方红一号卫星乐曲

1950年,21岁的孙家栋在哈工大学俄语。元宵节时,就在他在学校食堂打好了红烧肉,准备开吃时,学校领导突然到食堂,宣布了一条重要消息,孙家栋的一生从此改变。38岁就成为东方红一号卫星的首席技术官,65岁就成为了北斗星的总设计师,75岁就成为了探月计划的总设计师,一桩桩一件件光辉的事迹,一个个“第一次”,全都跟孙家栋这个名字联系在了一起。孙家栋1929年生于辽宁复县,是一名教书先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考入哈尔滨科技大学俄文预科班。可没想到,他的命运改变竟然是因为一盘红烧肉。一九五零年的元宵节,本来是要去姐姐家团聚的,不料却听到食堂要在晚餐上加上一份红烧肉。在那个年代,想要吃到一块红烧肉,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孙家栋也就改变了计划,要在这里吃一顿饭。谁知,晚饭刚吃完,学校的校长就来了,还带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空军要来招募了,而且报名地点就在今晚的北京!孙家栋二话不说,就报名参加了。那时候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一个吃货,竟然能“贪”出一条通往太空的神话之路。1958年,孙家栋赴苏联深造,并以各科全优的优异成绩成功毕业。孙家栋毕业后,完全可以继续留在苏联,过上更好的生活,但他却第一时间回到了华夏。那时,我们国家不但相对贫困,科技也相对落后,许多科研工作都要从零做起。但是,孙家栋毫无怨言,与同事们一道,迎难而上,不断地有新的突破。孙家栋回国后,被指派到五院第一分院,负责研制原子弹。然而,正当孙家栋要大举进军之时,中苏两国的关系,却突然变得一塌糊涂,而我们国家,也再也得不到“老大哥”的帮助。中国在早的时候,也是靠着苏联的帮助,才能发展起来的。不过,这也让孙家栋认识到,我们国家,一定要有独立的军事研究,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独立,而不是被其他国家控制。从那以后,孙家栋就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科学研究上,在导弹、控制系统、燃料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一九六七年,钱学森就已经任命孙家栋为中国首个人造卫星的总设计师。孙家栋知道,发射卫星是一个浩大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大量的高科技,但他还是决定先把任务交给团队,然后从团队里挑选出十八个擅长制造导弹的人,这就是所谓的“太空十八英雄”。以孙家栋为首,他的研究小组,加班加点地做着设计,做着实验,攻克了很多技术难题。一九七零年四月,随着“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冲出了沙漠,进入了宇宙。该卫星升空时重达173公斤,比上面提到的四个国家发射的卫星加起来还要重。从那时起,中国有能力发射人造卫星的第五个国家。孙家栋在研发和测试中,一直都是深入实践、吃苦耐劳。孙家栋在90年代以65岁高龄接任“北斗系统”总设计师的工作,开始了“北斗”卫星的自主研发工作。孙家栋认为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他领导的科研团队克服了许多技术难点,克服了许多技术难题,对中国的“东方红一号”卫星的顺利升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2004年,国家的探月工程正式开始的时候,已经七十五岁的孙家栋,又一次成为了这个项目的总设计师。许多人都不明白,孙家栋为什么要这么拼,但他的回答是:“只要国家有需要,我一定会尽力。”“嫦娥一号”在2007年11月5号11时整,成功地完成了对月球的拦截,并成功地进入了环绕月球的轨道,这也是中国在月球上拥有的首颗人造卫星。当中国太空总控中心的高音扩音器里传来这个消息的时候,研究人员们纷纷鼓掌,欢声笑语,经久不息。而孙家栋作为项目的总设计师,更是被称为“空中飞人”。1999年,孙家栋因对人造卫星的杰出贡献,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勋章;在2010年1月11日的全国科技成果表彰大会上,他获得了2009年度的高科技成果,亲自向他颁发了荣誉。孙家栋的历史,可谓是惊世骇俗,二十九岁造了一枚导弹,三十八岁造了“东方红一号”,七十四岁造了“嫦娥一号”,八十一岁造了北斗!同时,孙家栋的传奇一生,也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更是向我们展示了老一代科学家们的无私奉献与伟大。“我和星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这辈子大的愿望,就是打造中国的星空。”孙家栋满怀希望地说道,他已经九十多岁了,对于中国的航天事业,他充满了期待。在孙家栋2022年93岁诞辰时,他深情地写道:“中国航天人一代又一代,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我们的梦想仍在延续。祖国有需要,我必为之。”这几句简单的话,却是孙家栋一生坚守初心,为人民服务的好写照。致敬孙老先生这样的革命先烈。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下期故事更精彩[比心]#东方红1号卫星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