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的徐庶简介(三国群英传2徐庶)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11 16:08:22 浏览
1、三国群英传2徐庶

今日分享成中华成语故事方寸已乱释义:指心绪已被搅乱,六神无主,没有心思做事。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话说三国时代有一位名士叫徐庶,在刘备那里当军师。曹操见他辅佐刘备,取得很大成绩,便一心想网罗他,但都被他拒绝,后来曹操采用了程昱的计谋,把徐母骗来,请徐母写信叫她的儿子来归。但徐母是一个深明大义的女人,她知道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心存不良,有篡夺汉朝天下的野心,所以不肯写。程昱没有办法,只好摹仿徐母的笔迹,写了一封假信巡徐庶,叫他投奔曹操。徐庶接到这封信后,知道母亲被曹操骗去作为要挟,心中很是慌乱,指着自己的心对刘备说:“我本来想凭着这方寸之心,助你共图兴汉除暴的事业,可是现在我的母亲被曹操俘去,我的方寸已乱,现在请让我离开,去看我的老母。”后来,他推荐诸葛亮给刘备,自己则离去。#三国中的徐庶简介#

2、徐庶在三国排第几

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里有一个典故故事一一〈身在曹营心在汉〉也许大家都不陌生吧!话说当时曹操为了得到刘备的第一任军师“徐庶”为他出计献策,竟然把他的母亲捊到他的帐下,因为他得知徐庶是个大孝子,曹操以为这样徐庶就会来到他的帐下屈从于他。但曹操打错了他的如意小算盘。刘备知道徐庶的为人不便强加挽留,只好派张飞和关羽护送他进曹营。当徐庶含泪拜别了刘备来到曹营见了母亲时,他母亲让他跪下指着他的鼻子大骂:“你这个大逆不道的逆子”,然后撞墙而死。徐庶悲痛欲绝,以后的他在曹营至死都没有为曹操出一计献一策。人们为了怀念徐庶的至死不渝这份孝心和他伟大的母亲,就引用了:“身在曹营心在汉”这一历史典故的故事,流长至今。这句话的本意是说:“身体虽在曹营但心还在刘备那里”,后来又引深喻意为做事心不在焉,一心二用,这是成功者的大忌。

3、三国徐庶告别刘备

三国演义中的徐庶后来也不知所踪,传说他修道成了散仙 ,更有甚者说他至今还在

4、新三国徐庶扮演者

《三国演义》中有好几个堪称智者的人物。当然这些智者所发挥的作用及影响各不相同,往往有一定的层次差异。庞统看似是个智者,但他的出场与退场都并不光彩照人,且对刘备集团的贡献也极为有限,只是三等智者。徐庶虽为人忠诚敦厚,由于为魏所虏,不便施展才华,也功绩平平,也只能算是个三等智者。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的应该是诸葛亮,终其一生也不过如其《隆中对》所规划的仅取得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功绩,不能有更大贡献。充其量也只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贤相,至少不能与张良、范蠡及更早的姜尚、伊尹等智者同日而语。起码对他得其主不得其时并没有特别清醒的认识,充其量只能是一个二等智者。真正的一等智者理所当然应该是水镜先生,至少较之诸葛亮对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古训有更加清醒的认识。《水浒传》中吴用的智谋也不大高明。每到关键时刻又常常受制于晁盖尤其宋江等,多少有些猥琐、褊促,所以等待梁山好汉的终结局只能是在这个不大高明的智者的谋划下逐步走向灭亡。#三国中的徐庶简介#

5、新三国徐庶完整版

三国演义中,徐庶作为第一个投奔刘备且深通军事谋略之人,备受器重。在他离开时,刘备依依送别,十分不舍,甚至做出砍伐树林的举动,来人来人,把这片树林给我砍掉,他是我看不清原址的背影,只是因为树林遮挡了他看望徐庶的视线。这经典一幕看得让人心酸。那么我们不禁要好奇,徐庶的能力到底有多强,使得刘备对他的离去如此动容,他又为何不愿再归顺刘备呢?三国演义中,徐庶大显身手之处不多,一次是刚跟随刘备后帮助。大败曹仁一次则是在赤壁之战,下面我就来给大家具体的分析一下。第一次大败曹仁,曹操对荆州常有谋取之意,但是又不太了解荆州实力到底有多强,于是派曹仁领军前去一探虚实。曹仁命吕况、吕翔领军5000去新野攻击刘备。刘备得到消息后,立马与徐庶商议,在徐庶的建议下,关羽、张飞、赵云各领一军出马,顺利击败了二吕。曹仁得知二吕失败,亲率大军前来,摆出了八门经锁阵,刘备军中无人识得此阵,更不要说破阵了。幸亏徐庶见多识广,命令赵云从东南方向杀入,正西方向杀出,大破曹军。曹军败退后。当晚又来劫寨,哪知徐庶提前布好了口袋,就等着曹军钻进来,终曹军损伤大半,曹仁逃回许昌,而樊城也被关羽给夺了。徐庶此战震惊了曹操,在程昱的建议下,曹操利用徐庶的母亲,将徐庶又骗至了曹营。第二次赤壁之战,在赤壁之战中,徐庶也随曹操到达前线。此战中,周瑜大显神威,先是利用蒋干道书实施反间计,除去了曹操手下的水军,而后和黄盖上演苦肉计诈降曹操,后又派遣庞统献上连环计火烧赤壁。而聪明一时的曹操竟然也真的被庞统给骗过去了,整个曹营也就只有徐庶一人把这些计谋。看得清二楚,好个大胆的庞士元,你吓煞我也,黄盖用苦肉计砍择下诈降书入,又献连环计,尔等只恐曹营83万大军杀不尽烧不绝吗?尔等拿出如此毒辣的手段,也只能瞒得过曹丞相,却瞒不过我也,吓得庞统魂飞魄散,却说庞统闻言吃了一惊,即回是其人,原来却是徐庶。不过徐庶虽然识破了东吴的计谋,却早已发誓不为曹操出一谋一策,所以也没有将东吴的计谋告知曹操,而是找了个机会离开了赤壁。那么,徐庶既然如此厉害,且又是欣赏刘备为人,他为何又不愿?现在归顺刘备呢?徐庶其实是特别欣赏刘备,想帮助刘备成就大事的。然而由于他为人孝顺,曹操利用他这一弱点,仿冒他母亲的笔迹,让他到许昌尽孝。徐庶迫于无奈,只能舍弃刘备前往许昌。而刘备知晓徐庶前去是为了尽孝,也不好阻拦,于是有了文章开头那一幕,徐庶的母亲是一个深明大义之人,开始曹操让他劝降徐庶时,他就直接拒绝了,他认为刘备是天子皇叔,有情有义,而曹操名为汉相,实为奸臣,不愿意让徐庶辅佐他。徐庶到达许昌和母亲见面后,一切都明白了,都是曹操的阴谋,而徐母为人刚烈,因为自己害得徐庶被骗。大义的名声,成为不忠之人,终选择了自尽。徐庶看到母亲去世,十分伤心,发誓不为曹操献出一谋一策。诸葛亮火烧博望坡,再次将曹军打得大败,曹操震怒,但是为了争取民心,在刘晔的建议下,让徐庶前去劝降刘备。徐庶见到刘备后告知他,曹操其实是假意收买民心,暗中早已兵分八前来进攻了,所以让刘备做好战斗和撤退准备。刘备见徐庶如此坦诚,又想起了当初的情意,想将徐庶留下。然而徐庶却并不愿意,恕若不回,空惹人笑,今老母已丧,抱恨中天。主公恕虽身在曹营,发誓终生不为曹操设计出谋,主公有卧龙辅佐,何愁大义不成?徐庶请辞,刘备不好强求挽留。徐庶的这一段话,其实也说出了他为何不愿再归顺刘备了的原因。第一点,徐庶之前已经背弃了刘备,虽然是因为母亲的缘故,情有可原,然而事实已成定局,其他不明真相的人都会认为徐庶是一个不忠之人,如果此时徐庶背弃曹操,再次归顺刘备,那么就更加坐实了他不忠的名声,他将彻底成为一个两面三刀之人,惹人笑话。第二点,徐庶是一个孝顺之人,当初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离开刘备,此时虽然母亲已死。但毕竟是安葬在许昌,徐庶在曹营还能时常祭拜,若是归顺了刘备,则很难再有祭拜母亲的机会了。第三点,徐庶在离开之前已经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此时诸葛亮也已经在刘备身边辅助了,就算没有徐庶相助,刘备也能成就大事,所以徐庶才会说,公有卧龙辅佐,何愁大业不成。综合上述分析,徐庶的能力强,从赤壁之战的表现来看,他比曹营中的刘烨、荀攸、程玉等人都更加的聪明,而他不愿再归顺刘备的原因,则是怕彻底背上不忠之名,令世人一笑,同时也是为了能有更多的机会祭拜母亲,以尽孝道。说到底,徐庶是一个有情有义,又忠又孝的能。而这些品德终也成为了他的枷锁。喜欢历史的朋友来说说您的意见,我们一起来探讨交流,并分享您的观点。

6、真实的三国历史上的徐庶

他是老版《三国演义》中的徐庶,他是《人民的名义》中的田书记,他是《底线》中的于明诚,他是《解放》和《东方》中的胡宗南,他还是我国著名的播音艺术家。他的表演沉稳大气,塑造了众多鲜活的艺术形象。鲜为人知的他还是著名的播音艺术家,演播了多部经典文学作品。他的嗓音醇厚富有磁性极具魅力,历史在他的演播下鲜活生动起来。他和牟云、方明、林达信、肖玉等播音艺术家共同演播的王树增的《解放战争》和《抗日战争》极为精彩,我反复听了很多遍。他前几年演播的小说《曹操与献帝》也很有特色,令人印象深刻。这个多才多艺为人低调的老艺术家,就是总政话剧团国家一级演员,翟万臣老师。#娱评爆款计划#

7、三国徐庶怎么死的

三国谋士分为五档,司马懿位列第三档。第五档:许攸、徐庶、李儒、逢纪、田丰许攸与袁绍、曹操都是发小。官渡之战时,许攸建议袁绍分出一部分兵力,直接偷袭许昌!许攸信手拈来的一个计策,几乎让曹操遭到灭顶之灾,其战术眼光之敏锐狠辣,可见一斑!徐庶之所以可以在史书上留下名字,就是因为他以前是诸葛亮的好朋友,而且还跟刘备混过一段日子,并在跳槽离开刘备时,表现出了国士的风度。至于徐庶的真实本领到底有多强,没有人知道。李儒,是董卓麾下的头号谋士,也是董卓西凉军为倚重的智囊。如果没有李儒,董卓根本就不会来到洛阳,更不会控制整个汉廷!董卓甚爱吕布之勇,甚至说“吾观吕布人也。吾若得此人,何虑天下哉!”这样的话。这时候手下将领李肃就献计说以金银珠宝,特别是赤兔宝马来收买吕布,听到这话,董卓马上就问李儒“此言可乎?”李儒回答的干脆也很精彩:“主公欲取天下,何惜一马!”逢纪、田丰都是袁绍的谋士,两人的实力也都差不多。如果没有郭图这个大坑,逢纪、田丰也有发挥的空间。有了郭图这个大坑,逢纪、田丰根本带不动袁绍!第四档:刘晔、阚泽、蒋琬、姜维、邓艾、程昱鲁肃、刘晔本是一类人,因为发展环境不同,成为截然不同的人。刘晔智力很高,但是身份尴尬,他是正儿八经的汉室宗亲。因为这个,刘晔几乎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阚泽,做了两件狠事。1、帮黄盖献诈降书被曹操识破时能自圆其说,骗过了曹老板!2、在刘备伐吴时能以全家老小力荐陆逊!诸葛亮一生以匡扶汉室 为己任,发起了数次北伐,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距离成功却很远。越到后期,诸葛亮就越发感到力不从心,并且因为工作压力太大,他的身体也垮掉了。在这种情况下,他选择了蒋琬接替自己!姜维跟邓艾,是一对命中宿敌。我认为邓艾应该更强一点。从狄道之战后所造成的劣势被邓艾活活扳回来,并反手打姜维个大败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邓艾屯田和防范陇西等事情做的很好,而姜维在蜀汉方面没什么建树可言。程昱出身于豪强,也不知道他到底读了什么书,经历过什么,让他可以做出一些令人难以理解的事。也就曹操能够做他的主公,如果刘备是他的主公,非得砍了程昱不行!第三档:司马懿、沮授、鲁肃、法正、陈宫、郭嘉、荀攸先来聊聊郭嘉,真实的郭嘉,并没有网络上传的那么神乎其神。什么郭嘉不死,诸葛不出,全是胡扯。郭嘉对曹操来说,就是一个动员口号式的“十胜十败论”。司马懿排在第三档?估计会有很多读者不服!司马懿确实没什么好吹的,他的资源一直都比诸葛亮多好几倍,无论是兵力还是粮草!有这么大的优势,司马懿愣是被诸葛亮吓得只敢龟缩防守。沮授,是一个被低估的谋士,他没有名垂青史,是因为未遇良主。袁绍这个人,头脑不是很好。官渡之战,如果袁绍能够虚心听从沮授的谋略,他不一定会输!曹操就很喜欢沮授,可惜两个人没有缘分。鲁肃不擅奇谋,不擅长两军之间的斗智。但鲁肃的战略眼光很高,对天下大势,有很高的格局。如果周瑜之后的大都督一直都是鲁肃,那么蜀汉跟东吴很有可能一起联手打曹魏!吕布全面崩溃之后,陈宫和吕布都成了阶下囚。陈宫虽然是个文弱书生,但他傲然不屈。跟沮授比起来,陈宫的命运就更惨了。吕布的智商,还不及袁绍,而且刚愎自用,反复无常!法正是出了名的“善奇谋”,打仗鬼点子多,出招让人摸不着头脑。建安二十二年,法正跟刘备说,曹操攻下汉中,不乘胜追击直取益州,这是脑子进了水,一战可取!于是刘备败张郃,斩夏侯,进位汉中王!荀攸,曹操的谋主。此人的确是个几乎的人。曹操说过:孤与荀公达周游二十余年,无毫毛可非者。第二档:贾诩、庞统、陆逊、荀攸陈寿在《三国志》里对贾诩的定位明确:算无遗策,经达权变。什么叫算无遗策?就没有他计算错的事情。什么叫经达权变?贾诩这个人懂得临场应变,不死守成规。庞统的才能被刘备发掘之后,升迁的很快。没过一两年,庞统就成了军师中郎将,跟诸葛亮一个职位。庞统跟随刘备那段时间,刘备(在关张赵诸葛都不在的情况下)连续干掉或击败了杨怀、高沛、刘璝、冷苞、张任、邓贤、李严等蜀中名将,并基本全歼了刘璋的主力。陆逊,是周瑜之后的一个狠人。如果没有陆逊,东吴要被曹休跟刘备打穿了。陆逊的防守反击,彻底击垮了刘备,气得刘备白帝城托孤。第一档:诸葛亮、周瑜、荀彧这三人,都是战略级别谋国良臣,也是魏蜀吴三国的肱股之臣。陈寿在《三国志》里,说诸葛亮的才能可以和管仲、萧何这些宰相相提并论。诸葛亮是个全才,经天纬地,能文能武。《三国演义》其实有点歪曲诸葛亮的形象。没有诸葛亮,刘备无法成就蜀汉大业。没有荀彧,曹操也无法一统北方。荀彧对曹操来说,就像师长一样,曹操经常跟荀彧请教问题。周瑜是个很可惜的人才,他年纪轻轻就帮助孙策创下基业,还在赤壁之战打败曹操!如果周瑜没有英年早逝,那么东吴是有机会跟曹魏两分天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