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三师49团简介(农三师49团是哪个市)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11 16:39:40 浏览
1、农三师49团是哪个市

1947年,49团在路过大别山时,两名侦察员被“小保队”活活打死,团长苟在合得知后瞬间火冒三丈,当即下令:“给我包围他们,一个都不能放跑。”谁知这一举动不仅害自己差点被炸死,两位战士也因此受了重伤。当时民间动乱,正值战火连天的年代。大别山下一些地痞无赖、无业游民们为了讨生活选择上山投靠当地土匪,这股势力越聚越大后竟成为了称霸当地一时的“小保队”。恰好当时49团路过大别山,苟在合率领的一批小队就遇见了“小保队”的巡山人员。两位侦察员在前探路期间,路过山口拐角处时,大约10人左右的山匪突然窜出,直接就将马上的侦查员们扑倒。他们的手段极其残忍,众人一拥而上,束缚住四肢用石头硬生生的将人给砸死。这一幕也恰巧被身后的,通讯员给敏锐察觉到,立刻将此事汇报给了团长苟在合。当苟在合驾马赶到时,只见两具昔日战友倒在血泊中没有了生息。苟在合目眦欲裂脸色发青当即下令:给我围起来,一个都不准放跑,但凡是看见带刀的拿枪的都给我抓起来崩了。数千人马立即对这片区域展开地毯式搜索,这群“小保队”没跑多远就被随后而来的49团大军团团围住。几人身上也都带着明晃晃的大砍刀,其中几人腰间还别着手枪。当这群散兵如何能是正规军的对手,三下五除二就给撂倒当场处决。只是令人没想到的是百密一疏,虽然已经很仔细的搜查过附近,却依然有一个漏网之鱼。趁士兵不备,掏出手榴弹就朝着苟在合投了过去,也幸亏被人及时发现眼疾手快一把捡起扔向别处。当因为时间太短“轰隆”一声巨响过后,附近好几人都受到轻伤,而挡在苟在合身前的士兵受伤为严重,胸前出现了好几个血窟窿。在医疗兵的及时抢救下才保住性命,而投弹的老鼠却是趁着混跳进了附近河流中,眼看着就想潜水逃掉。暴怒的苟在合如何能够让他得逞,下令道:给我围住,只要他敢露头,立马给我毙了!没过多久就听到一声枪响,一滩嫣红就浮上了水面,身体也漂了上来。“小保队”残忍狠辣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并且十分顽固,在山中作威作福。上下村民们深受其害,这次刚好部队路过,与其放过这群山匪倒不如为民除害,解决这个麻烦。苟在合率领部队,当即就在附近山下的小镇中驻扎下来。有次上山,苟在合碰见一名村夫农民,但他手里却是拿着一把红缨枪。当时的49军不少剿灭敌军窝点,恰逢阴雨天的苟在合身上披着敌军的皮质大衣。这老农见他这般打扮上前就问道:你们是哪个部队的?这一问可激起了苟在合怀疑,普通农民碰见不知来路的军队,还敢上来攀谈,中间有内情。于是苟在合就顺口说道:“我们是85师的”。当时国民d与共产d打的如火如荼,85师便是国民d的部队。谁知这一诈,这人却是立马满脸堆笑,上来就掏出刚刚缴获的红缨枪递给苟在合,想要邀功。苟在合在结果红缨枪后,看着上面还未干涸的鲜血,怒从心头起,但脸上却是一脸淡定。不露声色的道:“很好,咱们附近大本营在哪,带路吧。”这人一听此话一位领导要栽培自己,屁颠颠的就跑去带路了。到了地方后,苟在合一个眼神,几位战士就拖着这人过来了。苟在合怒声咆哮:瞎了你狗眼,也不仔细看看老子是谁,老子就是共军。话落抽出腰间砍刀,当场削掉了此人脑袋。“小保队”的恶劣已经成功激起了部队战士的怒火,之后便是一边倒屠杀,部队不会在容忍“小保队”所付出的牺牲必将百倍奉还,一旦发现格杀勿论。姚继鸣是一个性情温和儒雅的6纵参谋指挥员,好脾气是出了名的,但独有面对“小保队”时,却是丝毫不手下留情。有次6纵队就抓到过几个“小保队”,部队的人都怕滥杀无辜违反了队中纪律,这几人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故意跟战士们撒泼打滚。过分者还叫嚣:你们想带我们走,那就背着我们。谁知这时姚继鸣刚好路过,看见这一幕后的他,不由分说拔出腰间手枪就扣动了扳机。只听“啪”的一声,刚刚喊欢的一人已经倒在地上没了生息。姚继鸣瞪着他们道:你们走不走?这下只所有“小保队”都老实了,没一个敢吭气的,乖乖的跟着部队走了。

2、农三师49团抖音用户

#新疆馕的#1949年冬,人民解放军进军南疆喀什和田,受到维吾尔群众的热烈欢迎。在欢迎的队伍里,有唢呐,手鼓的欢快乐曲,还有一摞摞香气四溢的馕。是年12月,第二军第五师十五团,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解放和田,出发时阿克苏少数民族老乡准备了300多峰骆驼和200多马,毛驴,不少鼓鼓囊囊的麻袋装满了馕。这些馕和战士们身上背的炒面,支持着部队徒步18天,行程790公里,走过了“死亡之海”,被彭总誉为创造了我军“史无前例的进军记录”。在随后开展的大生产运动中,北疆的第五军原民族军的少数民族战士,也投入到开荒造田的艰苦创业战斗中。著名的东方小夜曲《草原之夜》就诞生在各族战士奋战荒原的可克达拉。在南疆的部队,招收了一批少数民族战士,也投入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于是,在各个垦区,有少数民族战士的地方,就有馕的香味,就有了许多汉族战士也喜欢的食品——馕。馕是维吾尔语的音译,在汉族史书上被称为“胡饼”。张骞通西域后,胡饼渐渐传入内地。玄奘西天取经所携物品珍贵的是馕和水。民族英雄林则徐踏勘南疆描述少数民族百姓生活:“粗布未染作衣裳”、“冷饼盈怀唤作馕”。在天山南北新疆兵团垦区的每一块绿洲,都有一个各族职工共同喜爱的食物——馕。馕不仅是不可须臾离开的食物,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我从小喜欢吃馕,但真正懂得馕是在1969年。那年冬天,自治区决定原属农垦厅的小海子垦区巴楚总场,划归农三师。我参加工作组到图木舒克51团,与维吾尔群众一起生活一年。几乎天天离不开馕,慢慢懂得了馕不仅是食品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维吾尔族老百姓孩提时代所接受的教育是:馕是百姓的血汗,是真主赐予的珍贵食物;如果看到地上掉一块馕不捡起来,眼睛会瞎掉!即使这块馕脏了不能吃,也要把它放在眼睛看不见的地方。70年代末,有一幅罗中立创作名为《父亲》的油画,在全国曾引起轰动。画面上那位满面沧桑、饱经风霜的陕北“父亲”,端着土碗喝水。如果要画维吾尔族《父亲》,能震撼人心的是画我亲眼所见的维吾尔老人在荒漠中吃馕:他皮肤黝黑,皱深如刻,眉毛稀疏,眼窝深凹;右手把掰成小块的馕轻轻递入口中,左手弯曲承接下腭兜住散落的馕渣;那目光中是享受馕的香味的满足,是享受自己劳动果实的恬然。我们工作组常常走访维吾尔家庭。人们走亲访友受欢迎的礼品是馕、茶、方块糖。逢年过节,琳琅满目的食物中,馕被摆在显赫的位置。到维吾尔族人家中作客,临走时主人会给你一包馕,带给你的亲人品尝。在新疆兵团的各垦区,有少数民族群众的地方,就有汉族群众喜欢馕的故事。有的连队只有几户少数民族,但是,馕坑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汉族群众也常常拿着面粉清油鸡蛋,请少数民族朋友打馕。 馕是实实在在土里生土里长土里熟的食品。馕坑是垒土为穴,用土盐和泥为内层,烧成倒盆形,上有圆口,下有通风洞。烧柴好用果树枯枝,炭无杂味,烤出的馕香。和面要用面粉、水,烤油馕则和入牛奶、熟油。揉面要狠要细要匀,面团要揉到有弹性、不硬不软不沾手。然后擀开撒上芝麻,用鸡毛扎成的把子扎上花纹,贴入馕坑,烤至金黄即可。当馕烤熟时,香气四溢,酥脆可口;携带方便,久贮不坏。今天,在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包装精美的馕被提上飞机,成为赠送内地亲友的珍贵礼品。在全国各地,有新疆人的地方就有馕。1990年,我在塔什库尔干夏板迪乡听到有关馕的生动故事。那里天高瓷蓝,流云若滑,山鹰刻画着黑色圆舞曲。神圣的穆士塔格雪峰插入钢蓝色的晴空;塔什库尔干河湍急奔流,两岸如削。一位塔吉克小伙子爱上对岸一位塔吉克姑娘。小伙子唱山歌,姑娘无回应;写封情书吧,他们都不识字。小伙子用花头巾包了块洁白的石头和火柴,然后登上高处用力扔向对岸。姑娘打开一看读懂了这封“情书”,我对你的爱情像玉石一样洁白坚硬;我对你的爱像火柴一样一碰就燃;这位姑娘也扔过一个彩巾包来,里面是一块馕和一块酸奶疙瘩。小伙子欣喜若狂。这封“情书”说:我和你的心像馕和酸奶疙瘩一样不可分离;我们的生活将会像馕加酸奶子一样香甜!不久,兵团战士在夏板迪河上架起了一座双曲拱桥。迎亲的马队涌向彩虹般的拱桥,鹰笛在雪山峡谷中回荡,馕的浓浓香味在山村飘散……那座大跨度拱桥的设计者,总工程师彭伟君;施工单位,农三师工程团。几十年过去,那座桥还在,馕的香味还在······

3、农三师49团落户政策

一天,17旅49团在光山鲍家湾驻扎,村里老乡一见到部队都老远地躲着,然而有个小伙丝毫不躲,不时张望主任苗兴华。警卫员警觉起来,苗兴华说:“你去看看情况。”谁料,苗兴华了解后大喜过望。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12月份,3纵队从麻城的白果镇向西北方向行军时,已经是纵队副司令员的郑国仲跟着部队悄悄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郑家塘。郑国仲,1913年出生在黄安县郑家塘,由于他家中依靠的是不到一亩地的薄田,家庭生活困难,父母辛辛苦苦劳作一年,连填饱肚子都不能。郑国仲从小就开始帮家人干活,在他10岁那年,他被送去学裁缝,家人希望他能学一门养家糊口的手艺。在做了裁缝不久后,由于生意不好,他又回到了家里继续做农活。14岁那年,郑国仲背着家人参加了红军,从此就和家人杳无音信。郑国仲离开家乡20年了,郑家塘已不再是从前的样子。当他走进自己家门时,天色已经暗下来了,一个老太太正站在屋门外边,他当时也没注意。屋里已经住下了别的部队,一个70多岁的老汉正在堂屋角里,两腿间夹着一个火炉在烤着火。当时,郑国仲还不知道这是自己的家。郑国仲走了这么多年,他不敢肯定家里还有没有人,所以他按印象找自己大伯的家。他印象中这是大伯的家,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这竟然是他自己的家。郑国仲进到屋里就问:"这是哪个的家啊?"老汉看他一眼,漫不经心地说:"这是我的家啊。"郑国仲没有认出这老汉是谁,他说:"这不是你的家。”老汉惊疑地问他:"这怎么不是我的家?" 郑国仲说:"这不是你的家,你认识我不认识?"老汉看了看他,可能是年纪大了,眼睛也看不清了,老人摇了摇头。郑国仲看了看四周说:"这应该是长庆的家啊。"长庆是郑国仲的伯父。老汉感到很奇怪,他接着话问道:"是的,这是长庆的家。你是谁?"郑国仲的小名叫祖福,他说:"我是祖福。”老汉看了看他,老汉还以为是坏人在打他主意,就从鼻子里"哼”了一声,然后不再吭声了。郑国仲向老汉详细地讲了自己当年参加红军离开家乡时的情景,老汉突然呼地站了起来。房子外面的老婆婆也听清楚了,跑了进来,喊着郑国仲的小名高兴地哭着。原来,这个老汉和老婆婆正是他的父母,郑国仲原本以为他们已不在人世了。伯父和众乡亲近邻听到哭声也惊慌地跑过来,询问情况。不少老乡都跑过来打听和他一起参加红军的家人,许多儿时的玩伴都来探问自己久离家乡的兄弟的消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6纵副政委鲍先志也是在回大别山时无意中找到失散多年的家人。有一天,17旅49团在光山县九里坪附近,经过鲍家湾山村时临时驻扎, 村里群众一见到部队,都老远地躲着,不敢上前和部队接触。然而主任苗兴华住的那一户人家,家中有一个小伙子就不害怕部队,时不时把家里好吃的东西拿出来,热情地招待战士们,还不时伸着脖子往屋里主任这边张望。警卫员立即警觉起来,还给苗兴华汇报了这事,苗兴华给警卫员说道:“你去看看情况。”警卫员刚出去,这个小伙子的就主动搭讪:“你们真是当年的红军部队吗?”警卫员说:“是的,我们现在又回来了!部队好多人马呢!”警卫员本想吓唬一下他,不料这小伙反而显得很兴奋,说道:“我哥哥也是个红军,他都走20年了,杳无音信,不知道他还在不在人世?”警卫员问道:“你哥哥叫啥名字?” “鲍先志!” 警卫员一听顿时大吃一惊,心想:难道是我们6纵队的副政委鲍先志吗?警卫员于是把这个小伙叫到苗兴华身旁说了一下情况,苗兴华听到后也很高兴,对小伙说:“你哥哥还活着呢,在我们6纵队还当个大官!” 这个小伙一听,高兴地又跳又蹦,随后他把家里所有好吃的东西全拿出来,非要战士们都拿走才罢休!不久,鲍先志就抽空回老家一趟,和家人高高兴兴相逢一场。#头条创作挑战赛#

4、农三师49团叫什么

这有点扎心了,参加鸦片战争三个主力团的帽徽。其中49团帽徽中间赫然写着“China”,是专门用来对付中国的吗?摄于海战博物馆。

5、农三师49团近几年的发展

一天,49团正在大别山行军,2名侦察员突然被小保队用石头活活砸死,团长苟在合气得脸色发青:“去命令部队把这座山围起来,绝不能放跑一个!”谁料想,两个战士被炸伤,苟在合差点被炸死。苟在合是1933年入伍的老八路,因为作战勇猛,加上脑子转得快,他带着部队打了许多大胜仗,很快被升为了49团的团长。此时,刘邓大军千里进攻大别山,却遭到山里很多地方的小武装的偷袭,不只是49团的,还有其他兄弟部队都遭到了袭击,而这些武装力量被称为小保队。小保队是敌人在大别山区,组织的类似保安团性质的武装组织。他们专职暗杀,负责收集情报,袭击我军、政工作队员及侦察人员。这帮人都是由地方土匪流氓特务等构成,上面的人发枪发经费,而他们仗着背后有人撑腰,的猖狂。因为熟悉当地地形,也可以隐藏在当地普通老百姓之中,很难进行辨认。加上手段极其凶残,成为了比敌人大部队还要难缠的对手。大别山树林茂密,草长得也比人高,在大别山里面行军,基本看不到周围的地形和地势。这天苟在合带领49团的士兵,正走在大别山的山路上时,忽然听到后面草丛里“噗通”一声。苟在合瞬间警惕起来,赶紧过去查看情况,这才注意到走在后面的两名队员已经不见了。等战士们急匆匆在草丛里一番寻找,发现两名队员已经被杀害,是被人硬生生用石头砸死,浑身上下满是鲜血。苟在合心知肚明,肯定是小保队的人潜伏在附近,然后偷偷扑上来发起了袭击,可怜的队员连求救都来不及。苟在合被眼前的一幕气得七窍生烟,因为这种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上一次,两个战士掉队了400多米,等被找到时,一个被吊在树上,眼睛都被挖走七窍流血,还有一个被一根竹竿从屁股穿到头顶。两人身上的衣服都被扒掉了,当时正是冬天,正是一年寒冷的时候,这是人能干出来的事情吗?又不是有什么深仇大恨,战友的惨重,让看到的战士们都不自觉全身起鸡皮疙瘩。更过分的是,小保队专门看准了我军的伤兵队伍。当时大部队会把伤员放置到老百姓家养伤,一旦被小保队抓到都没有好下场。基本都被剥皮抽筋,肠子都会被掏出来。大家对小保队自然恨之入骨,苟在合更是深恶痛绝火冒三丈高,当即下令:”大家把这个山头全部围住,见到人就全部抓起来,一个都不能放过!我今天要让那些恶魔后悔动我的人!!”49团立即动身彻底搜查这片山头,果然活捉了十几个人,这些人穿着布衣布鞋,还一脸淳朴的样子,根本辨别不出来哪个是老百姓,哪个是杀人狂魔。无论战士们怎么问,他们只说自己是来这片山头割点柴火,回家烧蘑菇吃。苟在合冷笑一声根本不信,小保队的人诡计多端,演技更是出名的了得。他也没多废话,直接下令全部搜身,果然搜出了几个身上带刀带枪的,苟在合立马拿起刀向他们砍去,径直割破对方的喉咙,根本不给小保队几人反应的机会。还剩几个搜不出来东西的人,苟在合也是将信将疑,但因为没有证据,只是下令将他们绑起来,然后大部队继续行军。谁知那几个被捆着的“百姓”眼神突然犀利,趁着战士们不注意偷了几颗手榴弹,并立马扔出,战士们赶紧向后扑倒,苟在合也被两名战士推开,躲到了安全区域。接连几声轰鸣,手榴弹相继爆炸。苟在合被及时推开毫发无损,但是救他的两个士兵却被炸得面目全非,当场死亡。而小保队的几人趁乱挣开绳索,然后跳进池塘中打算逃跑。苟在合怒火中烧,直接下令守在池塘边上,只要有人露头直接开枪。没多久,憋不住气的小保队纷纷浮出水面,愤怒的战士们立马开枪,将他们一一干掉。还有一次,苟在合骑马赶路,身上披着缴获的军大衣,为的就是引出那些可恶的小保队。果然没一会,有个农民打扮的人凑上前来,贼眉鼠眼一看就不是好人。他以为苟在合是自己的长官,于是一脸谄媚地说:”将军好呀,我们刚刚干了几个共军,你看,血还没干呢”这人一边说着,一边把手上拿着的匕首递过来炫耀。而苟在合恨不得一巴掌拍死对方,但还是强压着怒气说道:“做的不错等会有赏,先带我去跟你们的大部队集合,接下来有大事要做。”这个人不疑有他,果然把苟在合和伪装的战士带到了自己的大本营。到了以后,苟在合和战士们看着出来迎接的人,再也憋不住怒火。随着苟在合一声令下,战士们乱枪齐发,将这群刽子手全数击毙,一个不留!面对敌人绝不能仁慈,要不然受伤害的就是自己!而小保队如此顽固,终还是难逃被消灭的下场。

6、农三师49团

1946年,王家垓,6纵向敌王牌11师师部进攻,17旅以能打的49团和50团为先头摸进,但连续3次扑空。团长苟在合请示,何柱成指示:"再摸摸看!"谁料,苟在合却摸到惊心动魄。1946年10月3日夜里,3、6、7纵开始对敌11师发起攻击。次日,野司调整部署,决定展开钳形攻势,以6纵向侧后迂回截击敌人,3纵、7纵联合攻击张凤集地区的第11旅。6纵以16、17旅准备分别攻歼杨庙、曹楼之敌。由于敌人行动谨慎,战术狡诈,白天敌人以小部队搜查前进,控制要点,一到晚上则缩回与主力集结在一起,6纵未能及时查明敌人后撤,16、17旅相继扑空。纵队首长随即调整策略,当即指示各旅加强侦察,准备下一步战斗。一天,6纵队奉命向肖家堂、王家垓等地区的敌11师师部和118旅发动攻击,割裂11旅与师部主力的联系,以配合3、7纵攻歼张凤集及其以北地区敌11旅。6纵首长根据当前情况,确定以17旅攻歼王家庄、王家垓之敌,以18旅攻歼龙山集之敌。黄昏时分,17旅以能打的49团和50团为先头,向南摸进。上半夜,两个团在董官屯、百世屯、王家庄三次接连扑空。49团团长苟在合和50团副团长马宁打电话向旅部请示,何柱成政委指示回应:"再摸摸看!"两个团又摸到一个村子,一个使17旅乃至6纵永难忘却的村子:王家垓。王家垓地势较高,四周开阔平坦,一场大雨过后,已是沟满壕平,到处一片水网。两个团抵近王家垓时,时间已近拂晓。显而易见,此时天时、地利均不利于发动攻击,尤其是敌情不明朗,两个团没把握攻打。苟在合与马宁处于进退两难中,他们只好再次请示旅部,然而,旅部答复说道:"旅长到前面去了,可以等一等,见到旅长再说。"此时已经是下半夜了,还没有上来。情势紧急,不能再等了,两个团草草地区分了一下,49团从西面,50团从东北面发起攻击。谁料,王家垓驻有整编第11师一个团,西南不远的冯沙窝即是11师师部,也驻扎有重兵。一开始,49团就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位置。原来当时,敌整编11师118旅副旅长王靖之带领3个工兵营组成的临时战斗团在王家垓防守,驻在冯沙窝的师部。17旅攻击王家垓时,并不知道这里敌人的虚实。那时胡琏一接到118旅旅长的电话,得知17旅正在进攻王家垓的消息后,竟惊讶地对11师指挥部下属说道:"好家伙,真厉害,17旅真有办法,他们是怎么知道王靖之团战斗力弱的?"然而即使这样,17旅还是在这里吃了个亏。王家垓是一个不足100户人家的小村庄,但据守在此的王靖之作战经验丰富,他带领的3个工兵营进入王家垓后,花了两天时间构筑工事,作了充分的准备。王家垓外围第一道警戒,是哨兵,然后是照明设备,而后依次是手弹区、地雷区、铁丝网地带,这个区域有不差700公尺。17旅必须通过这个区域,才能接近阵地。即使接近阵地,还有外壕和围墙的障碍。哪怕是突破围墙,然而与村庄内的核心阵地仍然隔绝,进入围寨内也无地立足,只有等待做俘虏。工事完成后,王靖之觉得满意,他问下属:"你们谁能攻下这个村庄来?"下属都纷纷摇头。王靖之得意地说:"你们既然攻不下来,共军也同样没有办法。大家都回去吃饭休息,早点睡觉,准备打胜仗吧!"面对敌人的铜墙铁壁,17旅经过一夜激战,进展缓慢。天亮后,整编11师开始了反扑,结果打了49团一个措手不及。战斗中, 49团虽然英勇顽强,拼死抗击,但终难以抵御强敌早已准备好的攻击。49团战士们中,先散架的是刚补充进来的翻身农民。由于在过去不久大杨湖战斗中,49团伤亡较大,战后每个班不差只有3个老战士。部队经过补充,大都是解放战士和翻身农民。翻身农民的热情高,然而一到节骨眼上,全都傻眼了。他们一见自己的阵地被敌人打掉就慌乱.接着见敌人冲过来了,他们脱了棉衣就跑,无论怎么喊也叫不住。团长苟在合只好下令撤退,命令刚一下达,身后的49团已散去一大半,根本无法组织掩护。49团的溃败带动了全局的溃败,50团也哗啦一下散了。刚刚上来的17旅预备队51团,一见这个阵势,也抵挡不住,撤了下来。17旅在王家垓一役中伤亡很大,据《步兵104团团史》记载:仅王家垓一役,50团伤亡360多人,排以上干部伤亡42人,一营一连后只剩20人。不得不说,由于准备不足,王家垓一战给17旅留下了永难忘却的教训。#农三师49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