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风靡沈阳,后又风靡全国。有温度,有情怀,有年代感的歌。这歌声里,藏着张学良和赵四小姐一生都挥之不去的痛。揣在行囊,枕在枕边,午夜梦回,让他们泪流满面。曾静唱过,李玲玉唱过,广场舞的大爷大妈,三叔二大爷,离开故乡的游子都唱过。“故乡”就两个字,唱过的人就会勾起相思。一首老歌映射着一段岁月,凝结着曾经的过往。雕刻着一段旧时光:那日的空气,那日的欢颜,那日的阳光。轻轻地吟唱它,漫步在熟悉的旋律中,那些旧时光就悠悠地被唤醒了。乘着那歌声的翅膀,昨日就一截一截重现。青春,就再次被打捞上岸。#金粉社区##适合下雨天的那首歌# 王哥老六八届的视频#沈阳原唱曾静的简介#
2、沈阳原唱曾静完整版老视频1988年。唱《沈阳啊,沈阳》时的曾静。
3、曾静演唱歌曲沈阳沈阳那英如今在歌坛的地位不用多说了,大姐大人物,几乎只见她怼人,不见谁敢撕她的。毕竟她八十年代出道,足足红了三十年。仔细回想一下,那英在央视春晚献唱的次数,竟然多达11次,试问国内哪位歌手能有此殊荣,能盖过她的风头呢?一档《中国好声音》又让那英坐稳了华语乐坛一姐的位置,身价涨了不知多少倍,还带出了梁博,张碧晨,张磊等三届冠军,给乐坛增添了不少新鲜血液。也算是前辈拉后辈,甘当垫脚石了。那姐的东北个性和大大咧咧的性格,平日里处事作风都爽快,很受欢迎,因此人缘特别好。可是,你知道,这样总是乐呵呵,笑口常开的那姐,也曾经被人气到在台上落泪,委屈巴巴地说“自己不是好的”吗?事情还需要从头说起。那英从小喜欢唱歌,十七岁那年就已经是沈阳歌舞团的主唱了,想想咱们十七岁时,只会做题,刷题,准备冲刺高考吧?人家已经是台柱子咯!当时港台流行歌曲已经风靡大陆,内地的流行音乐还没形成自己的风格,所以歌坛都流行翻唱港台歌曲。当时的台湾流行歌手著名的很多,有邓丽君,蔡琴,凤飞飞,苏芮,黄莺莺,齐豫等等。因为特别喜欢苏芮,那英就在全国各地“走穴”时,翻唱她的歌曲,还给自己起了“苏苒”这样一个艺名。走穴,是八九十年代,演艺圈的明星们捞快钱的方式,就是不经过自己单位同意,私下接触演出商,偷偷去演出,有的还偷税漏税。那些年,爆出来因为偷税漏税身败名裂的以刘晓庆和毛阿敏大牌。1988年,21岁的那英参加了“阳光杯”青年歌手大赛获奖,这个比赛早就停办了,但是当年的确为华语歌坛发掘出不少好的音乐人。那英的独特嗓音被歌坛大咖谷建芬老师看中,那英可不像外表那样傻乎乎的,当然知道谷建芬老师在乐坛的身份和地位,也知道她教出了什么学生。得知这样有份量的前辈打算收自己为徒,立马就跪了下来。就这样,那英正式成为谷建芬老师的入室弟子,开始了北漂生活。还和毛阿敏、孙楠成为了同门师兄妹。看看,只要被谷建芬老师调教过的歌手,几乎都大红大紫。就在那英刚拜入谷建芬老师门下,做一个小弟子,兢兢业业给师姐毛阿敏唱小样的时候,另一位歌坛大将田震已经发了三张翻唱大碟,其中还用国语翻唱了张国荣的《莫妮卡》。是的,田震出场了,比那英成名要早几年,而且,她也是从翻唱起步。早她翻唱的,模仿的,竟然是邓丽君!模仿邓丽君时期的田震并没有太火,也让她很不自信,觉得自己的声音缺乏个性,谁知误打误撞,在一次录音失误中,她居然找着了自己的“个性”,那股子嗓音里的沙哑劲,让她翻唱的《黄土高坡》红遍大江南北。就凭这一首歌曲,田震奠定了当年自己在国内乐坛不可动摇的一姐地位。这歌唱烂大街,全国各地无论乡村还是城市,任何角落,连跑乡镇的长途汽车里,司机都在循环播放!而那边被谷建芬看中的那英,好几年都过得并不顺心。当田震隐退后,歌坛空出来的位置,那英也加入了“西北风”的大家庭,终于等到了属于自己的那首《山不转水转》,在歌坛一鸣惊人。因为两位女歌手都是演唱“西北风”爆火,所以难免就被人拿来比较了。这其实也很正常,公众人物嘛,吃瓜群众不谈论你们,你们怎么维持人气呢?虽然,当时还没有“人气”这一说。让两人第一次被公开讨论的,是因为一首歌产生,一首名叫《好大一棵树》的歌,很多人只记住了田震演唱的版本,殊不知,这歌那英也唱过。哈哈,可是那英也不是原唱。原唱是张晓梅,已经没人记得这名字了。这歌先是被那英连续两年拿到了抗赈救灾晚会以及春晚上表演,可是都没有太大的反响。后把《好大一棵树》唱红的人,是田震,这就让二人关系开始微妙了。也许歌手本身没啥,可是歌迷和所属公司就未必了。于是,二人开始思考转型,不能一直纠缠在“西北风”里,就算观众不腻,自己也要有所突破嘛。田震继续扎根本土,加入红星生产社,那时候,她看中了初出茅庐的许巍,这个才华横溢的音乐人。许巍也的确不负众望,不仅仅能写也会唱。他的歌大多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音乐风格极为突出。田震把许巍写的《执着》收录在了自己的同名专辑中,因为这首歌,田震完成了从“西北风”转型为敢爱敢恨的摇滚女将,得到了一个丰满的“田震”音乐形象。而因为田震对许巍的肯定和支持,让许巍多年后依然念念不忘,曾经在自己的演唱会上动情地说,他本来是个不自信的人,遇到了田震,她如此肯定自己,又成功演绎了自己的歌,才让他对创作之路有了信心。也是歌坛大姐扶持新人的一个例子了。随着《执着》大火大爆,田震 1996 年发行的同名专辑拿下华语乐坛销量年度冠军,大家熟悉的《野花》、《怕黑的女人》都收录在这张专辑里。1997年田震再出一首爆款《干杯朋友》,这首歌也是红极一时,ktv和电台点播率高居不下,长期霸榜。(又超字数,后面紧接着发!)#娱乐圈考古记#
4、沈阳啊沈阳曾静8月8日,东北行第十二天。昨晚驻车时已经天黑了,找到的驻车地很清静,很多车位,就我们一辆车。早上起来才发现,这是铁岭发改委、招商局的办公楼,两栋楼都很高大气派,看见地方经济有点实力。九点多赶到了九十公里外的省会沈阳。虽然是第一次到沈阳,但感觉好像不陌生。电影电视里看过多次沈阳,年轻时也喜欢哼唱曾静的《沈阳 沈阳》,前些年又火过一个“小沈阳”,所以有“未曾走进,却早已熟悉”的感觉。和所有大城市一样,停车是个大问题,尤其是体型较大的房车,在大城市停车简直就是一种考验。先去的沈阳故宫,拐进一个胡同停车场,管理员老大哥看我们几乎占他两个车位,说现在这是车多的时候,你别难为我了,还是另找个地方吧。继续往前开,到了一个叫“盛京花园”的小区门口,看到有人停车,我们也跟着停下了,刚要锁车走人,小区保安大哥说,警察可马上过来贴条!无奈,我叫家人先去逛,我留下看车。一会儿警察过来了,我忙说是临时停车,家人回来就走,那位年轻的警察和蔼,说外地来旅游的,虽然是违停但可以理解,但要把四闪打开,人别离开车。我连忙道谢。多亏热心的保安大哥和警察小哥,不然100元钱一定就会贡献了。在等家人的时候,我从车上拿了个折叠凳,和那位保安大哥攀谈了一会,他告诉我老家是我们山东昌邑的,父辈闯关东来到了这里,虽然父母不在了,今年还是打算回去看看亲戚。正说着有人找他去修电热壶去了,这时候家人回来了,我们就上车就离开了,把刚才坐的小凳子忘记在那里了[捂脸]。我想,他如果不离开,肯定会提醒我的。希望他回来能收起来,算是老乡留给他的纪念吧!接着去了西塔街,车停在了沈阳市朝鲜族第六中学附近,据说这里是朝鲜族集聚区。逛了逛朝鲜族百货市场。市场不大,但各种朝鲜族食物品种繁多,琳琅满目,价格也比较平民。又采购了不少,回家与家人朋友一起分享。三点多离开沈阳,沿京哈高速开行340公里,住绥中服务区。离家还有630公里,明天很轻松就到家了。
5、沈阳啊我的故乡曾静视频小龙虾北京有个簋街。而簋街出名的必须是小龙虾。我是2000年8月28日来的北京,却是非典之后落脚于《人民政协报》健康周刊,即2003年的八月份。此前在北京这几年,我做一家国际刊号杂志的主编,手下也有百十号人。怎么说呢?我是从沈阳转战到北京。当然此前在沈阳必须也做媒体,但在沈阳早接触的必须是电视。应该说,我还是有一点文化底蕴的,因此接触也快发展也快。但是电视需要合作,摄,录,采,编,播,各个环节缺一不可。在沈阳,除了电视之外,我必须尝试着接触了两家大媒体:法制日报和新华社,1995年,我就是法制日报驻辽宁记者站记者,1998年,被新华社辽宁分社影视部音像内参《法制参考》录用,1999年,和辽宁名人关庚寅一起研究写特稿,他当时写的一篇王军霞稿件7000字,卖了两万二千元。他常年给《知音》《家庭》供稿,这很刺激我,我也想走出一条自己的路。但是写特稿会脱离主流社会,所以就必须换一座城市。这就是我来北京的初。很早就想过来北京。1995和1996年我都来过北京,但那时时机不成熟。2000年也不是测算的日子,而是8月28这天,是当年我在长春省政府办公大楼17层《农村未来》杂志主编程晓华办公室,他给我开介绍信去辽宁发展业务的日期。至今我都感激这本杂志,当年我还在家务农,《农村未来》一期杂志就能给我刊登三篇文章,稿费一个月都有百十元。那可是九十年代初期!我的责任编辑是个文学女性,张芳,程晓华主编曾叮嘱她要多关注社会热点,否则不会有出路。张芳后来去了省妇联,程晓华一直在做杂志,后来做吉林省《夕阳红》杂志主编,这是我的恩人,我一直说要去看他却一直未能成行。早接触簋街,是由于中建一局四公司。我有个大哥是这家公司的副总,有一回有个做保温的人听说我认识,说能不能约顿饭。我说那还不简单,遂安排大家相见。后来我才知道,中建一局四公司是全国的十佳公司,季加铭也吃过饭,他后来去了佳兆业吧,王健林和他们合作密切。倒是季加铭的女秘书一直和我有联系,还老请我吃饭,但我们相识和任何业务没关系,纯属偶然。那时候簋街的小龙虾是一块钱到3块钱一只。出名的几个地方是“花家怡园”“红房子”等几个地方。几乎每周我要去簋街两三次,麻辣小龙虾成了我的爱。有时候自个都不敢想,吃的啥玩应?这玩应在农村就叫地拉古,八十年代从北京去广州36小时,车过武汉一带车厢里就有人叫卖“小龙虾”,是烤的挺好看,但是没肉,印象太深了。中建一局四公司当时办公在花家地,《法制日报》也在花家地。当年花家地,望京那都相当于郊外了。至今能记得和曾静一起簋街吃麻小的经历,曾静是我一脚踏进沈阳这块土地结识的第一个美女。她比我来北京早。也是我来北京初始创业坚定支持者。她的传真机 电脑都成了我办公室里的日用品。不止如此,包括急用钱,她就打车给我送来。至今我都记不清跟她借过多少次钱了!当然,我是有借有还的,但是没付利息!多就就一顿小龙虾!她只读过初二,但她参加法律自考。我曾经都试图打消她学下去的念头,但是她不仅本科毕业,而且还通过了律考。成为一名优秀的美女律师。人,真别吹牛逼!谁能活多大岁数?譬如朱鹤亭,我好朋友,由于他我才第一次踏上深圳这块土地,他今年100岁,但六月六芒种那天他走了。我能记住人间的情谊,譬如曾静,她后来嫁到了广州。有一年她回北京,约我吃饭。但是不巧,那天恰好我有一个亲戚出了法律问题,我请办案民警在吐鲁番餐厅吃饭,吃完饭还要请他们去唱歌。我说了换个时间,她说不用,咱俩是老朋友,又不是情人,不会影响你!遂只能放一起!但是吃完饭到了唱歌环节,我明显地感到办案民警把目光对准了她,这令我分外为难!她也看出了我的囧境,一瞬间拿出了东北女人的豪气,说我没想到确实要耽误你事,这样,要不今个就豁出去,我上!那我成什么玩应了?我坚定地一挥手,不行。写到此处,此情此景,仍令我潸然感动!我曾经说过,蛆即使长多大但是没有脸!小龙虾不是人,但也不是蛆!
6、沈阳啊我的故乡曾静沈阳啊,沈阳啊,我的故乡,马路上灯火辉煌,大街小巷人来人往,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当年一首《沈阳啊沈阳,我的故乡/》让曾静一炮而红,如今几十年过去了,这首歌依然是沈阳人的真实感受。我没去过沈阳,但从书本上了解到沈阳是一座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从战国时期燕国设立侯城起,沈阳建城已有2300余年了。沈阳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如果有一天能去沈阳旅游,我的首选之地就是沈阳故宫,了解沈阳历史文化,非沈阳故宫莫属。沈阳故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与清太宗皇太极修建的宫殿,占地6万平方米,始建于公元1625年,建成于1636年。全部建筑90余所,300余间。是清朝入关前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建造的皇宫,又称盛京皇宫。中国仅存的两大完整的明清皇宫建筑群,一是北京故宫,第二就是沈阳故宫。两个故宫你都去过吗?#沈阳啊沈阳,谁的故乡##沈阳原唱曾静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