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的故事简介(知己知彼的故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11 17:37:08 浏览
1、知己知彼的故事

王翦功高盖主,秦王对他不放心,王翦只用一计就让秦王顾虑全消。后世将领延用此计2000多年。秦王统一天下的大计划,已经进行到征服楚国这一步了。在朝会上,秦王问众大臣:“灭楚,需要多少兵马,大家讨论一下,谁先来说?”第一个说话的大臣是王翦:“大王,灭楚非60万大军不可。”秦王听完王翦的话,脸上的表情有点微妙,停顿几秒以后,又说:“谁有不同的见解?”需要说明一下,秦王并非怀疑王翦的能力,秦王相信王翦出马,定能马到功成。只是,秦王有些顾虑。秦王有何顾虑?我们暂时不知。只看到当秦王说完“谁有不同见解”时,朝堂上,一位年轻的将领大声说:“臣认为灭楚只需20万兵马即可。”此言一出,众人的眼光顿时聚集在此人身上,此人名叫“李信”,是秦王的发小,在征服韩国一战中立过大功。看到是李信说话,秦王很高兴,秦王本来也想培养一些年轻的将领,于是,毫不犹豫地批准让李信领兵20万,征服楚国。此时的王翦再一次站出来,提醒秦王:“大王,楚国不可小觑,没有60万大军,是拿不下的。”秦王没听进去。终的结果是:李信被楚国项燕大败,全军覆没,自己逃回秦国。秦王很后悔没听王翦的劝告,只好厚着脸皮,亲自去请王翦。王翦不愧是身经百战的名将,他对自己的敌人永远能做到知己知彼。看到秦王后,王翦还是那句话:“大王,灭楚非60万兵马不可。”秦王很想王翦领兵灭楚,只是他心里的顾虑始终未消。听完王翦的话,秦王沉思了一会儿,然后咬着牙对王翦说:“好,我就给你60万兵马。”次日,在朝堂上,当秦王把兵符交给王翦时,秦王还是忍不住心里的挣扎,又对王翦说:“王将军,这60万大军已经是秦国全部家底了,我都给了你,现在连守京城的士兵都没有了。要不,你给我留个20万呗,行不?”王翦很无奈,回秦王说:“大王啊,我们说好的,没有60万兵马,拿不下楚国的。”秦王只好点了点头,把兵符交给王翦。可王翦不是一般的将军,一般的将军只会打仗,不懂政治。王翦不一样,他是既会打仗,也懂政治。王翦领过兵符,抬头一看,他看到了秦王那双犹豫的眼神,很不正常。王翦了解秦王,他知道秦王做事向来雷厉风行,该出手时就出手,出手不会往回走。可如今看到秦王的表情,王翦感到疑惑,王翦用他那极高天赋的政治头脑,快速地思考,突然间,他猛然惊醒,他明白了,秦王是有顾虑。秦王有顾虑是正常的,毕竟你要带走60万兵马,这是人家全副家底,万一你转过头打回来,他可是完全无力抵挡了。“我得想个办法,解除大王对我的顾虑。”王翦心里想。王翦果然是懂政治的,他想到了一个很好的办法来让秦王放心,而这个办法也是后世2000年来,但凡将军领兵打仗,君主如若不放心的,都会使用王翦这个办法。这办法就是:“自污”。用“自污”来自保。王翦是怎么做的?在还没正式与楚国开战,王翦就上奏秦王,要求秦王赐给他钱财与田地,将来养老之用。而且,王翦这一波操作,还挺认真,挺执着,是一次又一次地给秦王写奏折,管秦王要钱要地。大臣们纷纷指责王翦:“这老王头,在干嘛?仗都还没打呢,寸功未立,就开始问领导要奖赏了,这算什么啊?”大臣很生气,但后果不严重,不仅不严重,秦王还挺开心,一直悬着的心,也放下来了。秦王对待王翦贪婪的要求,也很直接,就一个字:“准”。王翦是一个高级的政治动物,秦王比王翦更利害。秦王心里很清楚,王翦是在用“自污”来让自己放心,好让他知道:“我老王没有野心的,就贪点财。”秦王不再忧虑,对王翦提出的要求,统统批准之后,给王翦去信,信中说:“将军所求,寡人都准,你放心地去打这场仗,寡人在咸阳等你凯旋的好消息。”王翦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缺点利用得好,那也是建立信任感好的武器。”人际交往中,很多人只喜欢把自己优势的一面展现给人家看,而且想尽一切办法遮掩劣势。可惜的是,他们并不知道,敢于把自己的劣势呈现出来,对于建立信任感来说,更加有利。就像有些人总喜欢拿自己的劣势来自嘲,这不仅没让别人因此而看不起,反而别人看到他如此直面自己的劣势,认为这是一种自信的表现。自信能感染人,别人也会因为你的自信,而对你产生信任感。#头条创作挑战赛# #分享历史五千年# #战争史上那些事# #历史小故事分享#

2、知己知彼的故事简短版

大家週三早安 我先發文了根据《史记》记载,吴王挑选了180名宫女,让这批娇滴滴的姑娘接受孙武训练,简直就是另类的乌合之众。但是孙武以军令如山的操练,震慑住这群宫女,大家不敢敷衍,整齐划一的阵容立即呈现。吴王见到孙武练兵的成效,决定重用孙武,以兵法中的绝妙之处,对楚国发动战争。以上这个故事让我们了解,孙武是个知行合一的人,他腹中有墨,手有对策,享有『兵圣』美誉绝非浪得虚名。东汉末年的军事家曹操,就为《孙子兵法》撰写批注;苏轼曾说:「古之言兵者,无出于孙子矣。」国际更公认此书是『古代世界的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翻译成多国文字,广为流传,据说法国皇帝拿破仑就对此书爱不释手,今天我们常说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也出自《孙子兵法》。目前广饶县设有博物馆,展现『兵圣』的智慧结晶。

3、知己知彼的历史故事寓意

1933年11月16日,傅作义和赵承绶赶到前线指挥,并对作战部署进行了重新调整。当日,日军飞机以守军的碉堡为目标狂轰滥炸,王英匪队趁势发起一波又一波的攻势。然而,在各部守军的顽强阻击下,王英匪队除了遗尸一片毫无所得,当日战斗结束。11月17日,战斗越发激烈。夜半时分,彭毓斌师长和董其武旅长率领援军包抄敌人的后路。于是,几路人马转守为攻,向匪队发起总攻。王英匪队全线溃败。到11月18日,红格尔图战斗结束,是役毙敌千余人,俘虏300余人,其中有日本籍电台台长八牟礼吉和日本籍雇员松村利雄。还捣毁了王英设在土城子村的司令部,截获了王英乘坐的马车,缴获大批王英与日本勾结的罪证文件。两次红格尔图保卫战,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也大长了绥远抗日军民的信心和勇气。傅作义将军决定乘胜追击,拔掉德王和日本特务的据点百灵庙。百灵庙地处绥远省城西北330里,是乌兰察布盟草原上一个著名的召庙,又是内蒙古西部的交通要地。德王投敌后,这里驻有日本特务,并由伪蒙军第7师防守,还有日本人松秀下山指挥的伪蒙军游击队。傅作义将军为了做到知己知彼,彻底打赢这一仗,事先派干员潜入百灵庙摸清周围的地形地势以及敌方的兵力配备、军事部署等。11月21日,在归绥召开秘密军事会议,命令绥北防守副总指挥官孙长胜、孙兰峰分别为奇袭百灵庙前敌总、副指挥,统帅第211旅两个团,外刘景新团、张成义团、骑兵两个团及山炮营等部,采取突袭的战术,速战速决,收复百灵庙。11月22日中午,主攻部队到达距百灵庙100余里的二分子,决定以百灵庙东南口为主攻方向,以刘景新团为主力担任中路,刘效曾团为左路,张成义团为右路。11月23日晚,各路人马乘车向百灵庙挺进。夜12时左右,中路纵队在行进途中闻到右翼响起枪声。刘景新团长立即意识到战斗已经打响,当即命令全团下车向百灵庙发起冲锋。与此同时。左、右路也同时打响。敌人忙乱之中纷纷逃进庙内,外围的女儿山上,日本特务长胜岛角芳指挥十数挺机枪组成交叉火力,封锁我军的进攻道路,形势十分严峻。倘若黎明前不能结束战斗,日军的飞机飞来将对完全暴露的我军狂轰滥炸,日军的援队也会前来增援,我军将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前敌总、副指挥孙长胜、孙兰峰当即下达死令,命令各路人马必须在黎明前拿下百灵庙。并将山炮营划归参谋长袁庆荣指挥,架设在南山高地,摧毁女儿山敌人的阵地;另命令尖刀连乘坐卡车急进,务必攻进庙内,骑兵连及韩天春营随后跟进。孙兰峰亲到一线指挥,步骑兵连续发起9次冲锋,终于冲进庙内,与敌展开激烈的巷战。左路的刘效曾团也从西北山口冲进庙内,加入到巷战行列。同时,总指挥孙长胜率领刘应凯团攻占了北山,控制了敌飞机场,日本特务长胜岛角芳、伪蒙军军事顾问烟草谷及伪蒙军第7师师长穆克登宝见势不妙,率领残部溜之大吉,伪蒙军游击队顾问松秀下山则在乱枪中毙命。11月24日上午9时30分,百灵庙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是役击毙日伪军300余人,其中日本军20余人,击伤600余人,俘虏300余人。第35军收复百灵庙后,举国上下群情激奋,各地的劳军慰问团纷纷来到绥远,慰劳浴血奋战的将士。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发表了坚决支持绥远抗战的通电,并号召全国人民支援晋绥前线。国民政府外交当局也正式发表声明,指出“此次蒙伪匪军大举犯绥,政府负有保卫疆土、戡乱安民之责。不论其背景作用为如何,自应予以痛剿。此为任何主权国家应有之行为,第三国无得而非议”。傅作义将军在回敬各地劳军团的会议上慷慨指出,“作义认为我国家必能复兴,民族必可自救,其复兴得救之理由,不是军人能流血,敢打仗,而是中国人心不死。换言之,我人民虽可屠杀,而此救国心理则任何人不致改变。凭此一心之诚,即足克服一切环境,希望全体努力”。日伪军失去了百灵庙心殊不甘,日本特务长田中隆吉又唆使兵犯红格尔图遭致惨败的王英卷土重来,并连日出动飞机对百灵庙狂轰滥炸以为支援。12月3日凌晨,王英的副司令雷中田率领1000人匪队借着雪地的掩护,反穿皮袄做伪装,悄悄接近百灵庙我军防线。被我军哨兵发现,战斗立刻打响。现场指挥孙兰峰旅长一面命令警备部队迎敌,一面密令张振基连组成奋勇队绕到敌人后背,占领高地等有利地形,居高临下向敌发起猛袭。双方激战3个多小时,伪军死伤百余人,匪首雷中田当场被击毙。日伪军进犯百灵庙的计划破产。至此,绥远抗战历时5个多月,以第35军为代表的中国军人前后消灭和瓦解了伪军一个师、两个步兵旅及两个骑兵旅,基本上肃清了绥远境内的日伪军,收复了百灵庙、大庙子等失地,挫败了日军进犯绥远的阴谋,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图为绥远抗战时期方大曾镜头下的乌兰察布

4、知己知彼典故

1948年淮海战役结束后,一名纵队副司令当着的面掀翻了庆功宴的酒桌,不但没生气,反而笑着表示“随他去”。这副司令是谁呢?这位副司令就是有着“猛张飞”之称的刘昌毅将军。刘昌毅可以说是解放军中的一位传奇人物,他大大小小打了上千场仗,有过数百起历险经历,全身上下却没有一处弹痕。除了幸运这一点外,他的脾气也是出了名的耿直,敢说敢做,“暴躁易怒”,再加上他会打仗,故名为“猛张飞”。将军原来的名字叫刘昌义,1945年,他率部和国民d第十五军对战的时候,俘虏了一个敌军将领。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刘昌义亲自提审他。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们军长叫什么名字?”“刘昌义,武昌的昌,义气的义。”一听这话,刘昌义当时就愤怒了:“胡说八道,我是刘昌义,他怎么能叫刘昌义呢?”俘虏表现的很无辜,说他们军长就叫“刘昌义”。刘昌义还是不太信,后来又俘虏了其他军官后一问,才知道第十五军的军长的确跟他重名。将军显然不可能让国民d那个刘昌义改名,他为了以示区别,把自己名字中的“义”改为了“毅”。值得一提的是,国民d的刘昌义后来率部起义,解放后加入了民革,还成为了政协委员。1948年淮海战役期间,刘昌毅当时担任中野三纵队副司令员,在双堆集战役中,三野成功俘虏了敌第十二兵团司令长官黄维中将。战斗结束后,刘昌毅专门请黄维吃了一顿饭,推杯换盏间黄维十分感慨的对刘昌毅表示:“贵部完全可以直接打过长江去。”刘昌毅不解他为什么这么说,黄维看着面前的酒杯,说道:“能打败我者,亦能败江南之国军。”淮海战役结束后,三野专门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庆功会。刘昌毅在战役期间表现出色,被安排到了身边落座。席间,主动跟各位将军敬酒。他对刘昌毅说道:“这场仗你们部队打的很不错,但有一点,你们多吃了500斤肉,这一点是要改的。”这500斤肉有个故事,刚打完双堆集的时候,刘昌毅的部队损失颇为惨重。为了让大家能吃顿饱饭,他便专门虚报了一些人数,多要了500斤肉,让战士们吃了个痛快。刘昌毅是个急脾气,没听出来这句话是在开玩笑,他当场就生气了,一把掀翻了桌子,然后扬长而去。刘昌毅的这个举动让现场顿时寂静了下来,对此却不以为意,反而哈哈大笑了起来:“没事,随他去,他这个猛张飞,过一会儿就会过来道歉的。”果然,没过一会儿,刘昌毅就跑了回来,郑重地跟道了歉,然后大家继续吃吃喝喝。刘昌毅的性格,哪怕到建国后都没有变过。1975年时,刘昌毅奉命进京,受到了的亲切接见。见到这位爱将后很是高兴,但还是忍不住说道:“你呀,是一个战将,但有些时候也会蛮干。”一听这话,刘昌毅的表情当时就变了,怒哼一声,甚至都没跟握手,就直接离开了。对于刘昌毅的这个表现,并没有因此生气,两年后还曾评价刘昌毅打仗很厉害。也许,这就是老一辈革命家们的感情吧。#知己知彼的故事简介#

5、关于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故事

1872年,60岁的左宗棠刚取得胜仗,听到打更的声音,大惊:全军拔营,立刻前进!士兵们不理解。岂料事后,一个个称赞道:左公真乃神人也!左宗棠生于1812年,正是大清王朝由鼎盛走向衰败的关键时期。在外有西方列强的长枪大炮不断攻击清政府大门,内有太平天国、白莲教、新疆动乱等各种起义的情况下,左宗棠显示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能够力挽狂澜,为清政府打了一场又一场胜仗。这个故事就发生在镇压太平天国时期。在又一场胜利之后,士兵们已经极度疲惫,恨不得躺在地上就能睡着的程度。当大军行至一处宽敞的树林内时,左宗棠心疼士兵的身体,决定就地安营扎寨,歇息一晚。多年带兵打仗的左宗棠有一个亲民的好习惯,就是喜欢和自己的将士同吃同住,而且他还有一个习惯就是睡得比较早,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再起来处理军务。等到左宗棠准备休息的时候,他突然听见外面有打更的声音。本来是很普通的行为,只是这次打更的声音却和以前不同。听到这个诡异的声音之后,左宗棠连忙穿好衣裤,匆忙之间传令下去,全军拔营出发,不得有误!将士们行军赶路好几天没有休息好,这才刚刚睡个安稳觉,又要起来出发极速前进,满营战士纷纷开始抱怨,甚至还有的士兵要等到天亮之后再走。这时其中一位胆子比较大的军官,上前对左宗棠请求:“左公,战事刚结束,士兵们的体力消耗严重,不能让士兵再多休息休息再出发吗?”没想到左宗棠听到此话更生气了,冲着这位军官大发雷霆:“你身为军官,不知道什么叫军令如山吗,赶紧执行命令,谁再多说废话,马上砍头。”所有将士们听到此话,谁也不敢再吱声了,只能带着困意上路。大队人马刚离开此地不久,就听到一声巨响,有一支全副武装的军队急速赶来向他们的营地扑来,如果不是撤离及时,他们的军队就会全军覆没。这时,刚才撤离时候还满腹抱怨的士兵们全都清醒了,面面相觑,心里对左宗棠的埋怨消失殆尽,大家心里都感谢左宗棠为他们捡回一条命,对他万分佩服。将士们想上前对左宗棠表示感谢,但又惧怕他的强大气势,这时刚才那位胆大的军官走出来。代表大家们对左宗棠深鞠一躬,并向他表达了困惑:“尊敬的大人,您是怎么从打更的声音中听出异常的啊。”左宗棠恢复了正常的脸色,笑着回答。因为在每次战事之后,左宗棠都会及时复盘,总结战争中对手的情况,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敌人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的底子还在,稍微缓一缓之后,他们一定会卷土重来。而且,这些敌军也不是等闲之辈,前几次休息的地方他们都可以打探出来,所以左宗棠一直不敢掉以轻心。在昨晚听到打更的声音时,左宗棠马上就听出和平时不同,他猜测敌方肯定有动作,所以他马上决定出发,一分钟都不能耽误,离之前的驻地越远越好。左宗棠在军事上的才能还不仅如此。在1876年4月7日,大军一路来到肃州,这里的将领叫刘锦棠是湖南人,他们在这里水土不服疾病多发,听说又要去新疆打仗,士兵们情绪低落不愿出关。左宗棠得知此事心里有了办法,他给所有士兵们都多发了一个月军饷,又分发了保暖的衣裤,让大家吃好喝好,用来稳定军心。然后又借此机会带领大家去祭拜先人以求得神灵庇佑,这么一个操作顿时传遍了整个军营,所有士兵都感觉信心十足,必然旗开得胜,高高兴兴地听令出战。大军一路前行,虽然遇到无数的困难,但是经过前期左宗棠的精心准备,所有士兵都没有怨言平稳到达目的地古城。进入古城之后,将士们情绪高涨,不到三日就把炮台盖好。随后,左宗棠命人特意抬来从德国采购的高门大炮,占据有利地势向城墙攻击,没有几日城门被攻破,清军大胜。他的决策虽然受到士兵的质疑,但是英明果断,对于命令有超强的执行力,是左宗棠性格中的特征,从来不拖泥带水。左宗棠在战场上的战术和策略富有创新性和实践性,他对于形势的把握永远洞察先机,所以是一代名将。作者:水蓝编辑:葛剑生#历史开讲##历史#

6、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的故事

1937年,一群山东军阀的溃军散兵在百姓家吃饱喝足后,正躺在院里睡大觉。一个大汉从门口悄悄走进来,扯着嗓子大喊:“鬼子来啦!快跑啊!”这个大汉叫刘锡琨,出生在山东桓台县,他自幼习武,练就一身好本领。他1937年参军,说到他参军,还有一段传奇的故事呢!那时,日军的铁蹄试图踏进山东,山东军阀韩复榘为了保存实力,不敢奋力抵抗,导致日军长驱直入,很快攻占山东。都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韩复榘的部下在面对日军时就像老鼠见了猫,可到了老百姓那里却无恶不作,典型的欺软怕硬。受苦的是老百姓,要受匪兵和日军的双重侵扰。有一天,一群四处逃窜的溃兵,来到了刘锡琨所在的村子,抢劫百姓们的粮食。老百姓一年也就指着那点粮食活命,于是拼命护在胸前,他们就拿着枪托,一下砸过去。刘锡琨见到这帮匪兵,气愤难忍:有枪不去打鬼子,保家卫国,倒来这祸害百姓,干脆别要枪算了。于是他召集几个胆子大的年轻人,准备给这群匪兵点教训。通过观察,刘锡琨发现那群人刚刚在一户百姓家吃饱喝足,此时正睡觉呢,于是他心里立马有了主意。他让那几个年轻人悄悄地围住院子,他则假装气喘吁吁地跑到大门口,扯着嗓子大喊:“鬼子来啦!快跑啊!”这些匪兵正迷迷糊糊地睡着呢,突然听到这么一声喊,吓得立马精神,连滚带爬地往外面跑,连枪都忘了拿。刘锡琨将白捡的这10几条枪,交给了抗战队伍,那时队伍的领导是廖容标,见他机灵,就说服他方当自己的警卫员,此时,他才算是正式加入抗战队伍。刘锡琨作战勇猛且足智多谋,廖容标觉得凭他的本事,只当个警卫员有些屈才,就让他当侦查员。1939年,刘锡琨已成了有着丰富战斗经验的老兵了,不仅入了d,还荣升为侦察参谋。在这个岗位上,他兢兢业业,屡立奇功。那天,八路军得到消息,日军要从青岛往济南调运一批军 火,上级派刘锡琨来完成此次“抢夺任务”。接到任务后,刘锡琨没敢大意。虽说平时缺几杆枪,少几枚弹的话,上敌人那取是常事,可这次的量大呀,而且领导再三叮嘱,这次任务很重要,务必要顺利完成。知己知彼,方能取胜,刘锡琨带上几个机灵的同志,化装赶往青岛暗查。经过调查,他确定这批军 火分为两部分,一半放在军 火库,有重兵把守,另一半放在船上,准备通过海路,运往济南,可我军海路运输向来是弱项。面对两难的选择,其他同伴都没了主意,齐刷刷地看向刘锡琨,等他拿主意。刘锡琨思考片刻,当即拍板:让小鬼子走铁路。大家听了面面相觑:敌人能那么听话,你让他咋走就咋走?见大家一脸懵,刘锡琨简明地说了他的计划,大家听了,举起大拇指,连连称“妙!”原来,刘锡琨的计划就是:炸运输船,逼日军不得不改走铁路。刘锡琨托人弄到两捆炸药,趁着夜色,他们一行人,来到了码头。此时,守卫的日兵和伪军大多迷迷糊糊的,像要睡着了似的,看样子他们压根不觉得会遇到麻烦。刘锡琨一看这状态,心里又多了分把握。轻松解决掉那几个哨兵后,刘锡琨几人把两捆弹 药引燃并扔到船上,迅速离开。不一会儿,一阵阵震耳欲聋的响声,从海边传来,火光照亮了半个夜空。次日,刘锡琨就得到消息:为了避免另一半炸 药再被八路军偷袭,日军决定走铁路。刘锡琨一听,可高兴坏了,铁路上作战可是咱八路军的强项。他乔装成列车员,事先躲在列车上,等到半夜,他来到火车头处,将挂钩松开。火车头继续向前行进,可是装载军 火的车厢已经慢慢停了下来,这时候,事先埋伏好的八路军,都爬上火车,搬的搬,运的运,好不热闹。@阅微文史堂这次的收获足足装备了八路军3个团,真是大快人心。刘锡琨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他足智多谋,此后更是完成了数不清的艰难任务,被百姓称为“保民神鹰”。他就是这样一个敌人见了胆寒,百姓见了心安的大英雄。向英雄致敬!#头条创作挑战赛# #打开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