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号东篱,元大都人,元代戏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在中国元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马致远因《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而被称为秋思之祖。所做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为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据说马致远晚年隐居于杭州,终病逝于至治元年(1321年)至泰定元年(1324年)秋季间,死后葬于祖茔。就是这样一位历史上极其著名的文学艺术大家,很难想象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借晚秋之萧瑟,乘长天之浩渺,踏永定之秋水,攀枯杂之葛藤,我来到了京西门头沟大山里的“马致远故居”朝圣。马致远故居位于京西门头沟区王平镇“王平古道”的韭园村。这里距离老北京城直线距离约50公里。要是从以前的北京旧城阜成门西行,经过石景山区、门头沟区妙峰山镇,再往西进山,蜿蜒曲折,登高落低,渡过河流,途经许多村落,才能到达。看电视剧《新世界》里描写,1949年北京城一出广安门外就是荒凉的大野地,野草荒冢杂乱不堪。可以设想,元朝时期从马致远所住的山村来到京城,一百多里地,山山水水的,恐怕要走两三天。史载,马致远1250年出生。1285年即35岁那年就担任了江浙行省务官。1295年—1297年间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等组织了“元贞书会”,开始了戏曲创作,并在文学、诗词歌赋方面成为领袖。至于35岁之前是如何秉烛苦读,走出深山求取功名,都没有记载。只是后人从他一生的学术成就上推断他“自幼好学上进”。还有人揣测马致远出身豪富,家境殷实。其实,从其故居来看,远非如此。马致远的祖上至多也就是山村里的一个“中农”而已。马致远故居坐西朝东,是一座占地约有半亩多的小四合院。院落坐南朝北,借地势而建。进了院门,一座正房,东西各有一座厢房。旧时屋子按房梁数量计算房间数,每座房子有三、四间。估计以前都是“一明两暗”格局,即进屋是一间厅房,可能大一点儿,占两架樑的空间;两边儿各有一间里间儿。可能是按照博物馆、陈列馆的样式,把隔断都打开了,变成了一间间大展厅,只有西房还保留一个小套间。院子后面还有一个小马厩,也只有养一匹马的地方。院子里还有一个古井,犄角旮旯还放着一些碾子、石香薰炉等古里古气有时代感的东西。没有看到茅厕在什么地方,不明白旧时“五谷轮回”怎么解决。由于没有人住,小院子显得很宽敞。这大概与仅供参观有关,倘若有人居住,院子里放一些农具、过日子的家什,就会显得凌乱拥挤了。因为多年没有人居住,缺乏修缮,故居显得古朴、沧桑、静谧的同时,也显得破旧。不过,山里面的人家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老屋,其实恰恰就是这个样子。故居门前石阶下有小桥流水,门前的影壁墙上现在写着“马致远故居”,并有马致远生平介绍。这些估计都是后人建造的,为了使马致远脍炙人口的《天净沙·秋思》中的佳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与故居门前的景物意境相似,设计构建的景观。现在想一想,其实中国古代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都不是出生于富庶之乡,殷实之家,书香门第、世代簪缨,而是祖居僻壤、家境贫寒,才发奋读书,百般磨砺,金榜题名,名标青史的。马致远就是我们的学习榜样!
2、元曲四大家简介及其代表作#六月雪《窦娥冤》作者(元曲四大家)关汉卿#.#我来人间一趟》魏佳艺#.#闽剧选段《飞雪感天》福建省福清市红日闽剧院##闽剧选段《飞雪感天》福清市红日闽剧院#为歌而赞《世代忠良杨家人》杨忠勋#.#长乐区金峰镇官珠边西来寺谢神献戏闽剧演出#:#闽剧选段《杨家将》杨门女将《大宋情女》#.#福建省福清市红日闽剧院#.#【杨家将颂】# :#杨氏七郎八虎将#,#一心为保家邦#。#沙场风云多变幻#,#忠魂已逝何渺茫#。#令公不屈触碑#,#化为青山铸脊梁#。#儿孙踊跃战场#,#前仆后继月光#。#为保社稷替君亡#,#坠落马鞍尘飞扬#。#看破红尘遁空门#,#五郎一生伴佛旁#。#四郎八郎落番帮#,#隐姓埋名难还乡#。#可恨臣泄私愤#,#箭穿心陨七郎#。#膝下七子皆捐躯#,#惟留六郎独凄凉#。#佘老太君女豪强#,#葬罢夫儿整戎装#。#旌旗招展贯长虹#,#刀云集耀眼亮#。#且教虏休猖狂#,#扰我黎民犯我疆#。#暂已敌寄英烈#,#待到凯旋万民唱#。#杨门辈辈俱忠良#,#丹心一片永朝#!#戏说八闽#
3、元曲四大家之首真实身份2014年11月11日,国务院批准我国古代民间故事传说《东海孝妇》列入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东海孝妇的故事,其实就是后世耳熟能详的《窦娥冤》。早见于汉代史书《列女传》。书中记载,东海孝妇名叫周青,丈夫死后,婆婆多次劝她改嫁她都没有听从,而是一直服侍自己患病的婆婆,她婆婆不想拖累周青,便上吊自杀。婆婆死后,大姑子诬陷是周青杀害了她的母亲,当时的太守便将周青捉拿,严刑拷问下周青被屈打成招,终被冤杀。周青临死前对天起誓,如果上天知道自己是愿望的,就会“血浆倒流、六月飞雪、大旱三年”。周青死后,她的誓言果然应验,东海郡三年无雨,民不聊生,直到新任太守为周青翻案,并亲自祭奠其坟墓,这才天降大雨,终止了干旱。东海孝妇的故事流传久远,后元代戏曲大家关汉卿结合当时情况,创作除了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的《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关汉卿被成为曲圣,是元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他生性诙谐又坚持自己的原则,曾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由于不满于黑暗社会的压抑与摧残,关汉卿长期“混迹”在勾栏妓院。在玩世不恭的背面,隐藏着冷关汉卿峻悲凉的内心世界和热烈乐观的战斗精神。关汉卿写作勤奋,一生共著杂剧67部,今存18部,其中“旦本”戏占12个。他那贴切现实、充满血肉之感的笔触,诉说着社会民众的困苦与无奈;又将一腔悲悯的情怀,倾洒在被污辱的女性身上。以风尘女子为主角的《赵盼儿风月救风尘》也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全剧共四折,写了汴梁歌姬宋引章不顾与秀才安秀实的婚约,轻信富家子弟周舍并嫁给了他,婚后遭遇周舍毒打,书信求救姐妹赵盼儿。赵盼儿巧用计谋,从周舍手中骗得休书,成功解救宋引章 。今年热播的《梦华录》就改编自《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历经千年,编剧和主创人员对故事进行了全新的解读,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刘亦菲梦华录# #赵盼儿# #关汉卿# #窦娥冤#
4、元曲四大家详细介绍中学教育就知道关汉卿是元曲大家,《窦娥冤》著名,得知其是“元曲四大家”之一,还有其他三位大家,则是此后10多年以后的事。可见,历史是选择性的记录,古往今来,历史卷册成千上万,但被忽略、被省略、被略过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又有多少?
5、元曲四大家口诀转录《大德歌.夏》作者,元,关汉卿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戴石榴花。【译,我那俏冤家,远在天涯,你怎么在外边贪恋新欢,年龄怎么偏偏只有外边才能留得住你。懒洋洋地坐在南窗下,每每对着清风想念他。细长的眉毛淡了教谁来描画?脸瘦得得不像样子,羞得不敢上那石榴花】。作者简介:关汉卿(约1220年一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汉族,尔解州人(今山西运城)人。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6、元曲四大家简介画像四块玉·闲适(元)关汉卿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四块玉·闲适》是关汉卿创作的由四首小令组成的组曲。感兴趣的友友可以去看一下,挺有意思的。跳出红尘、淡泊名利,随意行止,“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真真好一个“闲快活”!不要说我不求上进,不要说我不思进取,别人自有贤德,我愚钝,所以还有什么可争论的?看到这段词,就想起关汉卿在《一枝花·不伏老》中的这句: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这才是躺平,却不是摆烂。关汉卿作为元杂剧奠基人,位列元曲四大家之首。他的杂剧,题材广阔,深刻地揭露了当时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感天动地窦娥冤》中窦娥赴刑场前那段唱词,至今仍让人感动、同情、愤慨。“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这冤屈,让天地为之汗颜!窦娥死后,血没有落到地上,而是飞溅到高挂的白练上。这冤屈,让天地为之羞愧!六月下起鹅毛大雪,为窦娥殓 尸。这冤屈,让天地为之震惊!楚州因此大旱三年,是上天对这片土地的惩罚。#历史开讲##阳春三月享阅读##元曲四大家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