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三强简介100字(钱三强简介100字以内)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11 17:56:52 浏览
1、钱三强简介100字以内

“我要以后没人敢对中国动武!”能说出这样豪言壮志的人,是被美国认为一人可抵挡十个集团军的王牌科学家,一人跑赢美、苏、英、法四国五代科学家,研究成果至今是世界上保密程度高的机密之一。而这位赫赫有名的科学家就是我国氢弹之父,“两弹一勋”功勋的获得者——于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由他的存在,没人敢对中国动武!1951年,于敏研究生毕业后,加入了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任所长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而于敏刚开始研究的方向并不是氢弹,而是“原子核理论”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于敏与合作者提出了原子核相干结构模型,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1961年,时年34岁的于敏在原子核理论研究领域渐入佳境,并且他也准备大展拳脚,但他一生的命运却随着一场谈话发生了转折。同年,钱三强先生见到于敏到来,示意对方坐下后,直接开门见山:你愿不愿意参与氢弹研究?其实于敏当时正准备与妻子出国留学,如果选择参与氢弹研究,就注定要一辈子隐姓埋名,这项研究谁都不能知道,死了也要带到坟墓里。而于敏当时没有丝毫犹豫,直接答应了钱三强,并表示自己第二天就可以上班。那么于敏为何会做此决定?其实这跟于敏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有离不开的关系!于敏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沦陷区度过的,童年时期作为亡国奴的屈辱生活给年幼的他留下了惨痛的记忆。其次就是在抗美援朝时期,美国在战场上被我军打得节节败退,满身傲气、自视甚高的美军哪受过这种气,当场扬言要对我国实施核打击,而且不止一次!面对核威胁,我国第一代共产d巧用各种方法将危机化解,但悬在千万万中华儿女头上的那颗“炸弹”,让我们寝食难安。到了2015年,一份轰炸名单被爆出:北京、上海、广州等100多个城市都在这个名单上,投掷点达到了870个。由此可以看出,美国确实迈出了那一步,但还是被我国化解了。“落后就要挨打”深知这个道理的中国人,必须强大自身,不断突破。我国原子弹于194年10月16日成功试爆,而威力远超原子弹的氢弹则被美国于1953年1月7日成功研制。面对这种情况,我国自然要紧随其后。而这项重任则落到了于敏身上。当时国内对氢弹可以说是白纸一张,不知道从哪里起步研究,后还是于敏以超乎寻常的直觉,从美国科学家发表的论文中,以及密密麻麻、杂乱无章大量的数据中理出了头绪,带领团队形成了基本的氢弹理论设计方案。时间紧、任务重,于敏和团队里的科研成员几乎不敢休息,在遭遇瓶颈的时候,他强行给同事放了三天假,自己却将自己埋在研究中。在《功勋》电视剧中,于敏在研究中晕倒,并不是艺术夸张,而是真实的历史写照。到了1976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实验成功,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氢弹的国家。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实验成功,美国在财大气粗的情况下用了7年,而我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于敏为研制氢弹隐姓埋名28年,在此期间他遇到了环境艰苦、研究过程中瓶颈、身体累垮等众多情况,但他为了能让中国人挺直腰杆子,依旧坚持了下来!73岁的于敏曾写了一首七言《抒怀》,总结了自己沉默而又壮丽的一生,其中一句诠释了他对国家的爱“身为一叶无轻重,愿将一生献宏谋!”2015年1月,89岁的于敏荣获2014年国家高科学技术奖,他坐在轮椅上,一脸慈祥地看着所有人,他是真正的民族英雄!从他研制氢弹成功的那一刻,我觉得他无愧于父母,无愧于家人,无愧于国家的栽培,但他自己知道,自己对不起妻子和孩子。为了“大家”,他只能牺牲小家!2019年1月16日,于敏这位为中国鞠躬尽瘁的科学家与世长辞,享年93岁,他终于可以歇息了!向于敏致敬!向众多科研专家和守卫国家疆土的战士致敬!正是有了你们的无私奉献,才有今天和平的中国。#人物##历史##国际##社会#

2、中国钱三强简介

“我不允许任何人对中国动武!”一个被国家隐藏了28年的名字,却用一声巨响让全世界认识了他,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67年6月17日上午8点20分,这是一个让世代中国人都永远铭记的时刻。这天上午,轰六甲型战机726号装载着一个神秘物品,以每小时850公里的速度飞向新疆戈壁滩的上空,在距离地面11000米的地方投下了一只降落伞。随着报幕员“5、4、3、2、1,起爆!”的声音响起,降落伞上装载的神秘物品在距离地面2900米的天空中爆炸了。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颗氢弹实验成功的现场。巨响过后,空中绽放的白色球体顿时照亮了天空,方圆300至500公里边缘的人们都感受到了爆炸带来的震感。自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仅仅两年零8个月,中国科学家们又给世界带来了震惊。美国以中国氢弹实验影响了限制核武器扩散政策为由,计划投入美国自身的反导系统研发工作,美其名曰“预防中国带来的危险”。法国总统则严正提出,要在自己退位前看到法国的氢弹爆炸。落后就要挨打。主席的这句名言道出了40、50年代新中国的处境。为了摆脱落后的帽子,必须有坚实的军事实力。新中国成立后,d和国家高度重视,征集了当时国内优秀的物理、化学、数学方面的人才,集中力量开展氢弹研究,于敏就是其中一个。在氢弹爆炸实验的现场,他就站在人群的前面。1926年,于敏出生于天津一个小职员家庭,自小就努力刻苦的于敏成绩优异,曾因为学习太好,被老师介绍到当地有名的耀华中学学习高三的课程,并顺利考上了北京大学的工学院。刚进入大学一年左右,也就是1945年,美国的原子弹在日本爆炸,原子弹的威力吸引了于敏的目光,他随即从工学院转入理学院,主攻物理,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大学继续研究生学习。因为成绩好,于敏受到核武器学家钱三强的注意。钱三强将于敏调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理论研究组工作。当时因为客观条件有限,这些高级知识分子的方向还只是物理理论,没有系统的组织和目标。直到1960年底,以钱三强、于敏为首的研究队伍才有计划地开展氢弹技术理论探索。这是一条极为难走的路。落后的中国没有硬件设备,氢弹研究需要大量的精准计算,于敏就带领大家动用计算尺和算盘,用这些有点儿古老的算数技术攻克难关。在有了一些计算基础之后,于敏又带着研究组远赴上海,因为上海有一台全国的计算机。到了上海,大家发现计算机也不是想用就用的,分配给于敏组的使用时间一周是10个小时。为了大成效地利用时间,研究组决定先自己计算直到数据接近正确再用计算机,可以减少计算时间提高效率。就是在这台计算机上,于敏研究组完成了氢弹技术的原理和构型。除了研究设备的缺乏,60年代,温饱问题还没解决,研究组的成员经常要饿着肚子熬夜,于敏和很多组员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实在忍受不了,他们就塞一点干粮或者咸菜干缓解疼痛。理论研究终于有了突破,研究小组转战到在西部的戈壁滩上。戈壁滩上条件更艰苦,住的是帐篷,白天热得汗流浃背,晚上冻得浑身发抖;吃的是干菜咸菜,就着硬的像石头干粮,洗把脸都要想着节约用水。即使再苦,大家都没有放弃。1966年12月,氢弹原理实验取得圆满成功,这意味着中国的氢弹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氢弹研究进入后阶段。时隔半年,氢弹爆炸实验成功。这一次的成功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落后的农业大国能在原子弹之后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又研究出了氢弹,并且没有接受任何国家的技术援助,靠的是落后的人工计算,靠的是一群没有研究经验的书生。中国的这一举动,让我们国家有了底气。由于工作属于国家机密,于敏关于工作的一切都是保密的,他的名字几乎没有人知道。直到1988年,于敏才被公开。从1960年到1988年,一个人被隐藏28年,甚至是他的妻子都不知道于敏是干什么的。在身份公开后,一次采访中,于敏铿锵有力地对记者表示决不允许任何人对中国动武。这也是于敏和那些默默无闻的人给所有中国人的底气。作者:大鱼编辑:葛剑生#历史#

3、钱三强的简介及个人资料

1964年,小平同志视察铀浓缩厂,看到一位女研究员,惊讶地说:我见过你嘛!1959年你参加了全国群英会。但是,后来你不知去向了,连你的先生张文裕也找不到你了!原来你在这里啊!这名女研究员就是王承书。王承书,1912年出生于上海的一个诗书之家。父亲是清朝的进士,曾留学日本,母亲则出身扬州名门。1930年,王承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燕京大学,成为同年段13位新生中的女性,3年后又以物理系第一的成绩本科毕业。之后,继续在燕京大学攻读研究生。正是那时候,王承书认识了一生的挚爱——张文裕。当时,张文裕在燕京大学担任教员。两人在大学相爱,很快便喜结连理。1941年,王承书与丈夫、孩子一同前往美国继续深造。1944年,在密歇根大学成功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密歇根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1946年,王承书担任美国密歇根大学副研究员、研究员,并曾两度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工作。1951年,王承书和她的导师乌伦贝克共同发表了乌伦贝克方程(wcu方程),一举轰动全球,她被载入世界物理学史册。1952年,她第一个证实了索南多项式,再次震惊了世界。王承书虽然在外求学,但心里一直记挂祖国,一直关注着国内的变化,渴望学成之后能报效祖国。但是,像王承书那样有世界水平的科研人员想回国谈何容易!美国是不可能轻易放他们离开的。王承书明知道前面困难阻碍重重,还是冲破重重束缚,毅然回国。为了避免美国政府的检查,在回国前她就将有关书刊和资料分成300多个邮包,从美国陆续寄往北京。1956年,一家人终于搭乘轮船回到国内。回国后,王承书用十倍热情与精力投入工作中,将自己在国外学到的知识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1956年,我国创造热核聚变研究室,钱三强找到她,希望她能加入。其实,这个领域当时在国内还是一片空白,也是王承书从未接触过的陌生领域,对46岁专业已经定型的王承书而言,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巨大考验。但是,面对钱三强的邀请,王承书毫不犹豫地答应。她舍弃原本熟悉的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领域,转身就投入到热核聚变理论的研究中去。经过两年的努力,王承书带领着一支理论队伍,填补了我国在热核聚变理论方面的空白,为我国受控热核聚变和等离子体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王承书也成为了我国热核聚变领域的专家。1961年3月,中国核武器研制进入了关键的攻关阶段,钱三强询问王承书是否愿意再次转行,研究铀同位素的分离提纯。王承书又一次毫不犹豫点头答应。她告别丈夫和年幼的孩子,前往位于大西北的气体扩散厂——504厂。而放眼整个504厂,只有她一个女性科学家。她每天都拼命地工作,不断地与时赛跑,没日没夜地与数字打交道,正是高强度的工作,让50岁的王承书早已白发爬满头。那时,王承书的丈夫张文裕作为我国某领域的专家组长也正在另一个科研岗位上为国家隐姓埋名地工作。他们年幼的孩子只好在北京上寄宿学校。1964年1月,团队成功提取了合格的高浓铀产品为原子弹爆炸提供了燃料,这相当于原子弹研制关键的难点已经攻克。1964年4月12日,和到铀浓缩厂视察,在陪同人员中,一眼认出了王承书。他说:我见过你嘛!1959年你胸戴大红花,参加了全国群英会。从此你隐姓埋名,不知去向了,连你的先生张文裕也找不到你了。原来你在这里啊!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终于打破了强国的核垄断,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原子弹爆炸后,钱三强再次找到王承书问她,你愿意留下来继续工作吗?王承书还是一如既往,毫不犹豫坚定地回答道:“我愿意!”1966年国庆节,王承书作为有重要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被请上了天安门城楼观礼,在向毛主席介绍王承书时说,她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装料作出了巨大贡献。毛主席听到后,高兴地说:“这是颗原子弹爆炸的女功臣。”1972年,王承书担任大型国产扩散机的总设计师。1973年,王承书主动提出研究激光分离法。1991年,实现了激光分离浓缩铀,成为我国激光分离技术上一个重大里程碑。1992年,王承书的丈夫张文裕去世,她把丈夫一生的积蓄10万余元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在西藏日喀则的萨迦县,建起了一所“文裕小学”。1996年6月18日,王承书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王承书留下遗嘱,将个人书籍和科技资料全部送给了核理化院;点滴积攒的约10万元存款再次全部捐给“希望工程”;另有零存整取的7222.88元作为后一次d费,交给组织。王承书三十年隐姓埋名,只为祖国的核事业,她一生奉献,一生贫苦,一生做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铭记,或许是对王承书先生好的致敬!#我要上头条#

4、钱三强的英雄事迹简介

谢咏老师湖州起名文化探索谈~湖州起名字的历史文化简介湖州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春申君黄歇徙封于此,在此筑城,始置菰城县,以泽多菰草故名。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置州治,以滨太湖而名湖州,湖州之名从此始。解放后,先后设浙江第一专区、嘉兴专区和嘉兴地区,治所长期设在湖州。1983年10月,实行撤地建市,撤嘉兴地区,建湖州、嘉兴两个省辖市。湖州市下辖德清、长兴、安吉三县和城区、郊区。1988年撤销城、郊两区建制,1993年设立城区、南浔、菱湖三区。2003年撤销城区、南浔、菱湖三区,设立吴兴、南浔两区。湖州是中国蚕丝文化、茶文化、湖笔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市郊钱山漾遗址出土的蚕丝织物,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古老的蚕丝织物。南浔“辑里丝”曾获1815年巴拿马国际金奖。长兴顾渚山曾建有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贡茶院,是“茶圣”陆羽进行茶事活动的主要场所。被列为“文房四宝”之首的湖笔产于湖州善琏,百姓尊秦朝大将军蒙恬为“笔祖”。湖州人才辈出,人文荟萃。在历史上既哺育了唐代诗人孟郊、元代书画家赵孟 頫、明代小说家凌濛初、近现代书画大师吴昌硕等一批名人,也吸引了王羲之、颜真卿、陆羽、苏轼等不少名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湖州籍的“两院”院士(学部委员)共18名。“两弹一星”的功臣中,钱三强、赵九章、屠守锷就是湖州人;“新时期铁人”王启民、“海空卫士”王伟、“人民卫士”沈克诚更是当代湖州人的骄傲。如何看待“一部民国史,半部在湖州”之说?如果不是因为机场,它可能就会像金庸中的“扫地僧”一样默默地经受岁月的洗礼。机场作为一个城市的门牌,不少人都对于用“栎社”作为名字而表示不解。“应该用更具宁波特色的事物作为机场的名字”之类的呼声不断。不过,栎社真的不足以代表宁波吗?传奇《琵琶记》走在栎社村,一块“瑞光楼遗址”的纪念碑石显得特别显眼。虽然曾经的瑞光楼已经不再,我们却能从这块纪念碑中一窥《琵琶记》的故事。高明早些年中过进士,当过几任小官,但可能官场终归不适合他。虽然一直有人提供给他官位让他继续做下去,但他却全部回绝毅然决然地来到了宁波南乡栎社隐居。因为他出生的书香门第,因此来到栎社之后,他自然就将大把的精力投入在写作之中,被称为戏曲五大传奇的《琵琶记》就完成在宁波栎社村的瑞光楼中。

5、钱三强生平简介

1963年钱三强下放到陕西农改,一天看见一个农妇正弯着腰扫厕所,钱三强定睛一看是自己的夫人何泽慧。他问为啥,何泽慧淡定地说:“只要对国家有益的事我都做,扫厕所也是对国家有益的,所以我就扫厕所”何泽慧有中国的“居里夫人”之称,1914年出生在书香世家,家里不论是男人女人,老人幼儿都是学霸,高知识分子。得天独厚的何泽慧再加上她机灵爱学习,1932年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物理系。本来兴奋要展开自己物理生涯的何泽慧却被浇了一盆冷水。当时的物理系系主任不让她入读物理系,理由就是她是个女孩,不适合读物理系,还建议她念学校的中文、哲学系等。愤怒的何泽慧找到系主任质问,为什么她不能读物理,为什么女孩不能读物理,有什么证据表明女孩就是比不上男孩念物理。系主任被一连三问问糊涂了,不想被她纠缠,只得让她念回物理系,何泽慧得偿所愿。后来的事迹真的一巴打得系主任的脸啪啪响,何泽慧每次考试都是系里的第一名,不是她没能考一百分,是那张试卷只有100分分值,而总跟在何泽慧排名第二的是钱三强。当时挺精神的一个小伙钱三强就纳闷了,除去运气,为何何泽慧总压在他前头,他就快成万年老二了。其实有一样别往的情愫暗生在钱三强心里。时光荏苒,大学毕业后,钱三强去往法国跟随居里夫人的女儿学习,而何泽慧去了德国工业大学进行进修。1943年,钱三强在法国收到一封信,信封上署名是何泽慧写来的。钱三强心里一喜,怕何泽慧不是有什么话要对他说吧?原来何泽慧所在的德国产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何泽慧的信不能直接送到中国的家,她只有请求钱三强帮忙,转信给家人报个平安。小事一桩而已,钱三强立刻就打开信纸写,给何泽慧家人报了个平安。觉得这是个机会不能让它偷偷溜走的钱三强,趁机向何泽慧表明了心意,很快就得到了何泽慧的回应,答应嫁给他。1946年,何泽慧买了赶往法国的飞机,在巴黎与钱三强注册结婚。1948年,学有所成的钱氏夫妇,历经种种困难,打破种种阻挠,回到一穷二白祖国的怀抱,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做贡献。何泽慧她不仅是位物理女博士,还是第一位中科院院士。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钱氏夫妇打破重重阻挠,吃糠咽菜,生活简朴,住在上世纪50年代分的房子,国家后来经济好了,要给他们改良环境,他们硬是不要。直到1992年,钱三强因心脏病北京去世,2011年,完成后一项研究工作的何泽慧也与世长辞,享年97岁。何泽慧这一生实现了生在华夏,报之以琼瑶的决心,不是任何人都有如此大的魄力,为大国舍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