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一个镇里有这么多管事的领导,厉害了!
2、当涂县姑孰镇领导班子太平天国后,湘淮集团在原湘军水师的基础上,有湘军悍将兵部侍郎彭玉麟领头组建长江水师, 统一管理长江水运。 当时提督衙门就在马鞍山市姑孰镇提暑街,现在的采石太白楼也是水师营房。 小时候听老人说 :这水师经常在石臼湖丹阳湖里训练,看到水师从姑溪河入长江,一眼看不到头的战船。这支部队也是满清政府担心的汉人军队。后来在长江水师的基础上,又招募年轻的爱国的知识青年,去英国留学,购买新式铁甲舰,组建了北洋海军。
3、姑孰镇领导班子名单刚解放的时候修建皖赣线,鹰厦线,完全是为了战备考虑。火车过了芜湖,全是大山,人烟稀少。过了景德镇都是两个火车头,一推一拉,要不然都跑不动。据说当年把鱼雷快艇直接拉到厦门,台湾不知道,八六海战打沉了台湾炮舰。这条线上人口少,也没有什么大城市,经济价值不是很大。 现在我们马鞍山市修建的这条巢马城际和扬马城际就完全是从经济价值考虑的。公铁两用大桥很快就要建好了,小丹阳,博望的征迁也在加紧完成,安置房早就建好了。从博望直接过溧水去西太湖的宜溧山地,人烟稠密,经济发达,可以直通上海杭州,过江可以直达合肥。 从镇江过江可以直达扬州。这条线的经济价值远大于皖赣线。马鞍山市区现在是东扩南进,当涂县城现在是东扩北进 。以后当涂县城就是马鞍山市的城南新区了。我们马鞍山市可建城面积大了去了。有些大公圩老乡看到芜湖在万春圩里种房子,就羡慕嫉妒恨。其实没必要,人家是省域副中心城市,给的政策不一样。 还有人说要回归姑孰镇,护城河城墙里面才是城。这就是笑话了。农耕时代早就结束了,工业时代的城市要比农耕时代的衙门大多了。 雨山区花山区有八十多万人口,当涂县城有二十多万人口,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还会增加。我们要相信,马鞍山市一定比芜湖好。起码我们一直比芜湖富裕。小芜湖划的区多不代表城市就大,人家是省里给的政策,把芜湖县改成了湾沚区,把繁昌县改成了繁昌区,把从当涂和县无为抢的几个镇,改成了鸠江区。但真正的主城区镜湖区弋江区人口和马鞍山市主城区还是差不多的。但是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才五万多,我们主城区都七万多了,根本不在一个档次。大潮退去就知道谁在裸泳了。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呗!
4、石埠镇领导班子乡镇有多少副科级和正科级?乡镇d委委员和副乡镇长,谁权力更大些?通常情况下,乡镇有三个正科级干部,分别是:1、乡镇d委书记。2、人大主席。3、镇长。虽然镇长排在第三位,但从职权大小上来说,属于镇里的二把手,仅次于镇委书记。书记、人大主席和乡镇长是镇里三个正科级岗位,其他的乡镇领导都是副科级。至于副科级人数,每个乡镇都不太一样,但少说也有10人,普遍在15-20人之间,大乡镇会更多。1、d委班子:包括专职副书记、纪委书记、武装部长、政法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及一名兼任d委委员的副乡镇长,至少七人。2、政府班子:除了一名兼任d委委员的副镇长外,另外还会设两到三名副乡镇长,两到三人。4、人大班子:通常有1名副主席。除此之外,有些乡镇里,派出所所长、司法所所长、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便民服务中心主任等也是副科级领导。以及部分一至四级主任科员,如果算上这些,一个乡镇里副科级干部多半可到20多个,大乡镇甚至会超过40个。乡镇副科的地位排序,一般为:1、d委副书记2、常务副镇长3、纪委书记4、组织委员5、宣传委员6、武装部长7、副镇长(5-8人)需要说明的是,有些地方对常务副镇长、镇纪委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和武装部部长的排序,可能会有所不同,不见得就按这个顺序。有些地方是按照进入领导班子的时间先后为序,有些地方也固定地把常务副镇长和镇纪委书记排在前面。行政级别原则上与d内职务无关,但是地方官员同时任上一级d委常委的,级别按上一级算。从排位上看,似乎副镇长要比镇d委委员低一些,然而,在具体的职权行使上,可就不是这样了。副乡镇长分管的业务直接与经济挂钩,集审批和执法权于一身,比如市场管理、土地、农业、城建等,职责与企业、群众息息相关。所以,其社会影响力,要大于工作相对务虚的组委、宣委、统委等委员。
5、姑孰镇党委成员【当涂古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古城,始建于三国孙吴黄武年间(222年-229年)。364年(东晋兴宁二年),大司马桓温移镇姑孰,重建姑孰城(当涂古城)。姑孰城墙呈方形,共开六个城门:东为行春门;西为澄江门;北为清源门;南临姑溪河,自西向东为龙津门、南津门和湖熟门。姑孰城规模宏大,气势恢宏,巍峨挺拔,雄伟壮观。
6、姑孰镇人事任免今天终于搞清楚了乡镇政府的领导职数了,大体为:d委书记(正科)、d委副书记、镇长(正科),专职副书记(大点的乡镇再设副书记一名),人大主席(正科),d委委员、纪委书记,d委委员、武装部长,d委委员、组织员(统战、宣传),人大副主席,副镇长3名(其中一名兼任d委委员,就是通常说的常务副镇长,大乡镇设有两名d委委员兼任副镇长),司法所长(绝大多数事业,少数公务员),综合执法大队长(事业副科),便民服务中心主任(事业副科),一些担任领导年数长的还会享受一级、二级、三级主任科员职级待遇。大家对自己乡镇的领导职数清楚吗?都有哪些领导呢?欢迎留言讨论。#姑孰镇领导班子简介#
7、姑孰镇人民政府人员护河镇隶属于安徽省马鞍山市 当涂县,该镇是千年古镇,原名护驾墩。护驾墩距今己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因汉代楚元王刘交之后,南朝宋高祖武皇帝刘裕称帝前在此与起义军首领卢循决战,当地乡民助战有功而得名。该镇介于江宁国家技术开发区和芜湖国家开发区之间,地处皖南首圩——大公圩的北侧。东至大陇乡,南至石桥镇,西至太白镇和旅游胜地大青山,北至姑孰镇。护河镇是千年古镇,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起兵时,单骑途经此地,被当地民众救护,故起名“护驾墩”,后取护驾墩和姑溪河首尾两字而得名“护河”。境内人文资源丰富,有郑家新石器遗址等文物保护单位。护河镇是国药号张恒春药店的发祥地,也是清末《明通鉴》著作者夏燮的出生地。据当地政府官方网站资料显示,该镇总人口22489人(2017年),镇区人口2400人,耕地3400公顷,总面积64平方公里,镇区面积0.32平方公里,可养水面460公顷,宜林山地800多公顷。护河镇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水年际变化和年内分配不均匀,梅雨集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护河镇 中,霜期短,日照长,雨量充沛等特点,该区多年平均气温15.7℃,极端高气温40.1℃(1959年8月23日),低气温13.5℃(1969年2月6日),年平均无霜期232天,多年平均年雨量1107.2mm,大年降雨量1995.1mm(1991年),小年降雨量463mm(1978年),大一日降雨量252.5mm(1989年7月23日),梅雨期一般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多年梅雨量约300mm,全年主导风向为东风。姑溪河水位、流量呈现出丰枯交替的周期性变化,高水位一般在7—8月份,姑溪河太平口历年实测高水位12.33mm(1954年8月23日),历年实测大流量为2470立方米/秒(1999年7月1日)。护河镇位于皖南首圩——当涂县大公圩北侧,北依姑溪河畔,南接石桥镇,东临大陇乡,西与太白镇接壤,紧倚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终老之地大青山东麓,境内地貌复杂,有山有圩。全镇除西部丘陵地外,其余为平坦开阔、沟水系纵横交错的平原圩区,地势总体北低南高,并逐渐向姑溪河倾斜。地面高程,圩区一般为7.0—9.0m(吴淞基面),山丘区一般在20—300m左右。护河镇境内水系、沟塘纵横交错,沟塘率圩区片在21.5%,山区片在13.5%。北靠姑溪河,西依大青山,境内水系、沟塘纵横交错,沟塘率圩区片达21.5%,地下水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土层深厚,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均在3%左右,适合水稻、油菜、桃树、梨树、花生等植物生长,盛产优质粮食,是当涂县重要的粮油及蔬果生产基地。护河镇位于当涂县中心腹地,围乌公路由北向南贯穿全镇,距314省道8公里,距当涂县城20公里、马鞍山市区30公里,距芜湖朱家桥外贸码头和湾里两用机场30公里,距南京禄口机场40公里、南京60公里、合肥120公里、上海300公里。直通长江、常年通航的姑溪河依偎在该镇北侧,镇内柏油路纵横交错,水陆交通十分发达,全镇通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齐全,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名列全县前列。围乌公路由北向南贯穿全镇,北侧为直通长江、常年通航的姑溪河,是通往大公圩地区的交通要道,镇内柏油路纵横交错,建有中小学、中心卫生院、电管站、市民健身广场、停车场、污水处理站、WIFI无线网络基站等基础设施。护河镇依据区位和资源优势,以商业理念办农业,搭建农业化发展平台,全镇已形成经果林、优质粮油、水 护河风光 (18张) 产生态养殖、土鸡养殖四大农业生产基地。以招商引资为第一要务,规划扩建工业区,逐步建成粮食加工、建筑材料、金属制品、缝纫织造四大工业生产基地。护河镇西侧是美丽的大青山,历史文化名人李白、李阳冰独恋青山风光,晚年定居此地。山上有千年古寺,山下有被称为 当涂十大胜景的万亩果园,每年清明时节,满山坡粉红的桃花与雪白的梨花争奇斗艳,姹紫嫣红,期间游人如织,呈现一派迷人的风光。境内有晋墓群、明代琉璃瓦窑址群(为明朝朱元璋皇陵所用)、新石器时代遗址等文化遗产。镇政府驻地护驾墩,相传是东汉光武帝刘秀从此经过得到护驾而得名,明代“张衡春”药店早年到护河投资兴业,已成老字号药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下
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