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全称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是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四部巨著。《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今见早的《西游记》版本是明代万历二十年金陵世德堂《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未署作者姓名。《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其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高鹗。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
2、陈寿讲三国志完整版《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该作品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该版本也成为诸多版本中水平高、流传广的版本。
3、三国志作者陈寿简介300字读一页三国—命世之才曹操《三国志》的开篇是《武帝纪第一》,写得是曹操。曹操生于155年卒于220年,活了65岁。三国志的作者是西晋的陈寿,西晋继承了魏国血脉,肯定视魏国正统。曹操虽然一直没称帝,但被列入“纪”,生前死后都享受了帝王级别的待遇,也算对一代枭雄的大肯定。三国志记录曹操为西汉曹参的后人。《魏书》则说“其先出于皇帝”。牛人都会找个厉害的祖宗,作为靠山,也以示正统,从而使做皇帝名正言顺。而吴国人《曹瞒传》和西晋的郭颁都说,曹嵩(曹操的爸爸)是夏侯氏之子,夏侯惇的叔叔,曹操和夏侯惇是叔兄弟。年轻时候的曹操就很机灵,但吊儿郎当,游手好闲,大家都不看好他,但他的师父——东汉名臣桥玄很看好他,称曹操为能安天下的“命世之才”。许子将则称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桥玄之所以看好曹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善自持”,就是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说到底,人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能控制自己欲望的人才能控制其他,人要有所成就,必须要控制自己的欲望。曹操生逢东汉末年“政教日乱,豪猾益炽”的乱世,有济世之才,注定了不平凡的一生。
4、三国志陈寿全文翻译在《三国志》一书中,陈寿为什么要贬低诸葛亮?第一,陈寿编写《三国志》时已经是晋朝人。晋朝是司马氏的天下,而司马氏的老祖宗,就是曾与诸葛亮多次军事对垒的司马懿。因此,陈寿作为晋朝史官,在叙述、评价诸葛亮时,只要涉及到司马懿的军事战争,陈寿都投鼠忌器,尤其是在评价诸葛亮的军事成绩方面,陈寿更是讳莫如深,这个很好理解,倘若把诸葛亮的一次次军事大捷淋漓尽致的记录下来,那岂不是对司马懿的一次次丑化和羞辱吗?要知道,司马氏可是一贯残忍冷血,司马懿的诛灭曹氏宗族,司马昭的杀害成济事件,这些都历历在目,在这样的恐怖高压下,陈寿贬诸葛而捧司马,也是人之常情。第二,陈寿家族与诸葛家族的恩怨。陈寿是晋朝人不假,但他的真正身份是“亡国贱俘”,他曾是蜀汉人,后来司马氏一统三国,陈寿这才摇身一变成了晋朝人,而其家族与诸葛家族的恩怨,就形成于蜀汉期间。陈寿父亲曾经是马谡的参军,马谡丢失街亭后被诸葛亮处以极刑,而陈寿父亲作为相关责任人员,自然也受到了严惩,这种严惩,曾亲历战事的陈寿父亲也许毫无怨言,但不曾亲历战事的陈寿却未必能释怀。另外,陈寿出生的第二年,诸葛亮就病死了,二人当然没有交集,但命运弄人,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偏偏又是陈寿的顶头上司,而陈寿又曾经“为瞻所辱”。这样一来,集中了两代人恩怨的陈寿,在记录诸葛亮时,怎么可能公正客观呢?第三,益州本土势力对荆州集团的怨恨。在刘备建立的蜀汉帝国中,有三股势力集团,其一是荆州集团,比如诸葛亮、魏延,这是蜀汉的核心力量,其二是东州集团,比如李严、法正,这是蜀汉的主要拉拢对象,其三是益州本土势力,比如黄权、谯周,这是蜀汉的主要打压对象。那么,陈寿隶属于什么集团呢,答案是益州本土势力,陈寿是土生土长的益州人,他的老师谯周又是益州本土势力的典型代表,其在仕途中遭受打压就在所难免了,这种长期的“区别对待”,使得陈寿对整个蜀汉、对荆州集团充满了偏见。因此,诸葛亮作为蜀汉实际上的总负责人、荆州集团的一把手,其不被陈寿待见,也就顺理成章了。第四,陈寿的个人层次局限性。上面我们也提到了,陈寿在蜀汉的层次很低,甚至可以说早已被边缘化,这就决定了,其难以接触到蜀汉核心层,至于诸葛亮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军事决定,陈寿就更加无法精准把握其原委了。比如诸葛亮的北伐,一方面是战术进攻,另一方面也是战略防守,是要通过“以攻代守”的方式,来落实“与其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战略考量,在这种情况下,奇谋本来就不是必需品,重要的是不能轻易丧失有生力量,这就好比在足球比赛中,进攻是好的防守,但前提是你能拿住球,不能轻易丧失球权。陈寿的视角,到不了诸葛亮的高度,自然就会武断的评价诸葛亮“奇谋为短”了。结语:以上就是笔者总结的,陈寿贬低诸葛亮的四个原因:忌惮司马、家族恩怨、派系斗争、个人局限。史书固然是接近真实历史的,但仍旧难以摆脱人的倾向性和局限性,毕竟,行走社会的人,都很现实。看来,研究历史,重要的是能够独立思考,绝不能陷入人云亦云的“历史虚无主义”中去。
5、三国志陈寿全集下载北魏政治家崔浩与大臣毛修之是好朋友,两人常在一起谈古论今。有一次毛修之说:我过去在蜀地,听长老说,陈寿曾任诸葛亮门下书佐,被诸葛鞭挞百下,所以他在《三国志》中贬低诸葛亮,说他没有军事才能。崔浩反驳说:纵观诸葛亮的一生,我以为陈寿对他既没有过分溢美之词,更没有夹带私恨。为什么这样说呢?诸葛亮任刘备的丞相,正当九州鼎沸之时,君臣相得,鱼水合欢,他却不能与曹氏争夺天下,舍弃荆州,退入巴蜀,诱夺刘璋,据守穷困崎岖之地,僭号边夷之间,这是下策。这样着来,诸葛亮只能和赵陀相比,如果拿他与管仲、萧何相提并论,那就言过其实了。诸葛亮既然据有蜀地,依山势险固,不顾时宜,不量势力,严威酷法,控制蜀人,夸耀自己智慧和才能意气用事,想以边夷之众与上国抗衡,这很不明智。他出兵陇右,再攻祁山,又攻陈仓,疏漏迟缓失去时机,大败而返。后入秦川,不再攻城,要求野战。魏兵知其意图,闭垒坚守,以不战使诸葛服。诸葛智穷势尽之后,郁愤攻心,发病而死。由此说来,哪能与古时善战的将帅‘见可而进,知难而退’的做法相比呢?毛修之听了崔浩这番议论,认为崔浩说的很有道理。六七十年之后,这起公案又起风波,唐朝房玄龄等撰写的《晋书·陈寿传》,收录了陈寿因为私仇而在书中有所表现的一则传闻,说的是丁仪、丁讷在曹魏时负有盛名,陈寿对他们的儿子们说:送我千斛米,我就为令尊大人写好传记。丁氏不答应,陈寿果真不为他们立传。《晋书》中还说:陈寿父亲曾做过马谡参军,马谡兵败被诸葛亮所杀,陈寿父亲也被牵连受罚,诸葛瞻又轻视陈寿。因而陈寿为诸葛亮立传,说诸葛亮军事谋略非其长处,又无临敌应变之才;说诸葛瞻只工于书法,名过其实。议论的人因此而轻视陈寿的为人。但这样的记载,只有少数史学家相信,而多数的史学家则认为这条史料是假的。清朝潘眉在《三国志考证》中指出:丁仪、丁廙,高官职不过是黄门侍郎,外无战功,内无安邦之策,而且结d营私,后被魏主所杀,实为魏朝罪人,不得立传,并非是陈寿的错。其实在曹丕即王位后,就杀了丁仪、丁廙并男口,他们是没有子嗣的。《晋书》认为索米不得不为立传,毫无事实根据。清朝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的更透彻,他说:《晋书》中所谓‘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被髡,所以陈寿才贬低诸葛亮,这是无稽之谈。他分析说:陈寿在校定《诸葛集》中,表彰诸葛亮‘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官吏,更不容他们耍奸,人人自我勉励。直到今天百姓仍然歌颂他。赵翼继续分析说:陈寿在《诸葛亮传》后评论说:诸葛亮在当政时间,开诚心,布公道,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老百姓对他心悦诚服,虽然有严刑峻法,老百姓却没有一丝怨言。赵翼总结说:由此可见,《晋书》中说陈寿贬低诸葛亮,是毫无根据的。我们再来看看陈寿的创作经历吧,太康元年,晋灭吴之后,统一天下。陈寿撰写完成《三国志》,共六十五篇。当时的人们盛赞陈寿善于叙写史事,具有良史的才干。夏侯湛当时也在撰写《魏书》,看到陈寿的《三国志》后,便销毁了自己的《魏书》。由此可见,《晋书》中关于陈寿索贿不成而不为丁氏立传之说是不成立的,否则的话,更熟悉魏国历史的夏侯湛怎么会把自己写的《魏书》销毁呢?陈寿的父亲本为马谡手下一名参军,在街亭之战后,纸上谈兵的马谡被诸葛亮挥泪斩首,陈寿的父亲也因此受到牵连,被剃光了头发和胡须,不得不忍辱含羞地回到家乡,每天郁郁寡欢地生活。大约就在父亲回家乡南充生活的第五年(公元233年,诸葛亮去世前一年),陈寿呱呱坠地了。或许是自己已经仕途无望,原本雄心勃勃的父亲便将全部心血倾注到了陈寿身上。小时候的陈寿体弱多病,父亲为他在神前祈祷,取名为“寿”,字“承祚”,既希望他长寿健康,也期望他今后在人生之路上吉星高照。陈寿自小喜爱读书,满怀希望的父亲把他送到居于成都的谯周门下,那时候,谯周已名著蜀汉,被时人誉为“蜀中孔子”。谯周比陈寿整整大了32岁,当少年陈寿与中年谯周第一次相遇时,面对眼前这位意气风发的少年才子,谯周眼里的神情满是欣赏与鼓励。那时候的蜀汉政权,正被自己当初所建政的道统观念所绑架,因为高举了复兴汉室的旗帜,即使国小兵疲却又不得不与强大的魏国一直进行高强度对抗。满朝文武里,除了谯周等寥寥数人外,谁也不敢出来指出这一点。诸葛亮已经死去十多年,摇摇欲坠的蜀汉,除了苟延残喘,还会有什么选择呢?谯周是整个蜀汉政权兴亡的经历者,陈寿则亲历了蜀亡到三国归晋的历史进程。此时此刻,陈寿再回眸审视这段历史人物,或许更客观、更其实。所以,他在《三国志》中,即高度评价了诸葛亮治国才能,也如实地写出了诸葛亮军事上的平庸,应该说是实事求是的。对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你是怎么看的,欢迎评论留言。
6、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怎么死的请问作者,陈寿是那个朝代的,三国志乃陈寿所作,罗贯中是根据三国志改编的,作者知道陈寿吗?知道一点历史吗?
7、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谁陈寿,字元龙,是东汉末年、三国时代的历史学家。他在著名的《三国志》中以精细的记述、独到的见解,描绘出了那个时代人物的形象和历史事件的轨迹。陈寿生于东汉青州琅邪郡高密县(今山东省高密市)。年少时他聪慧,好学不倦,为人清高正直,是当时有名的才子。他先后担任徐州的黄初老师和孝廉,得到了陈宫的推崇,被称为“陈孝廉”。后来,他任职汝南县县丞,接触到了在三国时代备受爱戴的孔明,并向他请教历史学问。三国时代的历史备受关注,对于陈寿的历史研究充满了热情。因此,他花费了很多的时间进行深入的调查、撰写,并在后来完成了《三国志》这部壮丽的史书。在这本书中,陈寿不仅详细描述了许多著名人物如曹操、关羽、张飞、孙权等的生平事迹,也揭示了当时朝政经济的情况。他的笔墨纯熟,文字精炼,使《三国志》成为了中国古代世界历史的精华之一。陈寿终因为支持刘备进攻曹操而遭到曹操的打击,被流放到了湖南桂阳。在流放期间,他仍然保持了对历史的研究和撰写,完成了《汉昭烈帝纪》和《魏明帝纪》等多部历史书籍。陈寿在他的一生中,不断追求真理,致力于历史研究,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学术贡献。陈寿的历史研究和著作为中国古代历史研究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独到见解和精美笔法,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也在后世中华文化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他的清廉质朴,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先贤形象,为我们这个时代做出了精神指引。#三国志作者陈寿简介#
8、陈寿的三国志可信吗《三国志》【1】作者陈寿,是西晋时期的人。南北朝宋朝裴松之作注。这套书一共5本,三本写魏,一本写吴,一本写蜀。历史评价挺高的,我个人感觉断得很厉害,有些事件续不上。当然好处就是简洁。还有重要的一点:虽然读历史《后汉书》排在《三国志》的前面,可是《三国志》早于《后汉书》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