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李光地简介(历史上真的有李光地这个人吗)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12 06:30:13 浏览
1、历史上真的有李光地这个人吗

偷蛋龙行天下之泉州府文庙、西湖公园、闽台缘博物馆、开元寺,时间:2007年11月7日。我们下榻在泉州的华侨大厦,我推开窗户西望,就看到了一大片闽南风格的古建筑围绕着一个大水池,一片大空地,两旁有两棵很大的榕树。没有看到人进出,一片寂静的样子,那就是泉州的文庙所在地。走出酒店,向右一拐,就能看到一块路牌:府学路。没有走几步就在两棵榕树之间有一个开阔的门面,虽然还不是很高大,但相比刚才的房子已经是很有气度了,从树下的碑文可知那就是文庙。大成门原是是孔庙第二进院落的正中大门,现存是清末的建筑,单檐悬山顶,砖木结构,具有鲜明的闽南风格。大成门与大成殿拜庭之间是泮池作半月形,南岸半圆,北岸平直。中间纵贯一座石桥(名曰泮桥),中稍拱突,石板横铺、护以栏杆。东庑长廊里面是“古代教育展览馆”,其实介绍的就是古代的科举制度,以及泉州在科举制度下文人取得的辉煌成绩。西庑长廊是“泉州历史名人纪念馆”。在大成殿前面、泮池北面是月台又叫露台、拜亭,是一高起一米的台式石建筑,两边有两株百年古榕,宛如天然大盆景。大成殿为孔庙的主体建筑,始建于南宋初年,历代均有修葺。为典型的宋代重檐庑殿式结构,代表当时高建筑规格,红色的镂空门之间镶嵌着六根白色浮雕盘龙檐柱雕刻精细,风格古朴。东西两边棂牅用闽南特有的红色相间着黑条的砖嵌成的《易经》的八卦太极,下方是石刻的麒麟吉祥图案。殿为重檐九脊,正脊两端雕饰两条跳跃的小龙,其他各脊用泥塑、瓷雕、彩绘装饰着飞禽走兽、农耕狩猎、草木花卉……极具闽南建筑艺术特色。位于泉州府文庙广场西侧的文庄蔡公祠,是为了祭祀明代理学家蔡清所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泉州府文庙的附属建筑之一,始建于明朝隆庆年间,后历经李光地等人多次募众修建。泉州西湖公园位于市区西北部,紧邻风景名胜区清源山,由三座名桥、三片水域和四座岛组成的西湖公园。隔着西湖可以看到北侧的闽台缘博物馆,主体建筑分四层,高度为43米。采用“天圆地方”设计理念 ,整座建筑浑然天成,较好地体现人文精神和闽台特色,成为泉州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其入口处的“九龙柱”,高19米,是祖国大陆高的一对“九龙柱”。主体建筑的入口门厅的火药爆绘壁画,高18米,宽9米,是泉州籍旅美艺术家蔡国强先生的作品。他以中国人的古代发明——纸和火药为材料,运用现代行为艺术演绎着海峡两岸亘古不变而又历久弥新的文化主题:同文、同种、同根生。清源山的老子像也叫老君造像,是我国道教石刻中的文化艺术瑰宝,这座造像是在一块巨大的天然山石上雕刻而成,因为这块石头形似老翁,经过古代的能工巧匠稍加雕琢,就成了老子的坐像,也将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雕刻在了上面。清代乾隆年间的《泉州府志》记载老君造像:“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是中国保存下来的体积大,雕刻技艺绝,年代久远的道教石刻造像,因此被人们戏称“老子天下第一”。开元寺就座落在热热闹闹的西街上,不像其他的名寺,远离俗世,散落在名山大川之间,开元寺与凡世的隔绝仅仅是山门前这堵象征性的屏障——紫云屏。这是第二次走进开元寺,新华街和西街两旁的芒果树依然阴翳蔽日。天色渐晚,只能又是一次的脚步匆匆,来不及在这千年古刹里驻足感悟;又一次与泉州佛教博物馆里的弘一法师纪念馆擦肩而过,从博物馆开着的大门,我远远地看见汉白玉雕的弘一法师遗像,在暮色里静穆着。或许下一次我还会再来,再续与开元寺的缘分。东西塔是泉州的精神象征,泉州有一句老话:“站着像东西塔,躺着像洛阳桥”,可见东西塔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我在开元寺的暮色里,慢慢地绕着东西塔转圈,仔细打量着历经千年风霜雨露的石塔与石塔上的石雕。

2、历史上的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

三藩之一的耿精忠被灭后,长期卧底的陈梦雷等着康熙的嘉奖令,不料等来的却是斩首的判决,这一切只因好兄弟李光地作梗。李光地和陈梦雷是老乡,又是同年中的进士,所以二位关系好,感情也很深,就差一个头磕在地上义结金兰了。李光地为人比较精,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凡事以自己的利益优先。凭借他的精明,李光地在京城活得很滋润,中进士,入翰林,然后成为内阁学士。陈梦雷比较耿直,因为不善于交际,考中进士后,只混了一个编修的苦差。但陈梦雷并不郁闷,他的志向不在高官厚禄,而在研究学问,致力于成为名满天下的大学者。两人入京四年后,相约同时请假,结伴回老家探亲。衣锦怀乡,一路上两人心情都不错,想到当年赴京赶考,颇有感触。等两人到了老家,他们遇到了相同的麻烦,有人请他们去自己手下当官,此人正是三藩之一的耿精忠。此时耿精忠刚刚叛乱,联合吴三桂一起造反。跟着耿精忠当官,不就成了乱d了吗?两人不傻,当然不愿同意。耿精忠让人带着砍刀去请李光地,李光地一看来人是来玩命的,就跟着去了。陈梦雷比较绝,他跑到山上庙里当居士去了,而耿精忠更绝,把陈梦雷他爹抓回去了。陈梦雷是孝子,也比较憨厚,就被耿精忠这样给骗去了。到了耿精忠手下,李光地还是一如既往的精明,陈梦雷也是一成不变的憨厚。李光地整日踱步,拍脑瓜想如何逃出去。陈梦雷整日除了唉声叹气,就是无故乱翻书。机会终于来了,李光地父亲病重,他借此机会,请假回家去了。临行告别时,陈梦雷羡慕地说:“兄弟,你命真好!”李光地动情地说:“其实只要我出去,你也就得救了。”陈梦雷问:“此话怎讲?”李光地答:“你可以在这探听耿精忠的消息,然后把消息给我,我再从小路传出去递给皇上,将来军功章就有你一半的功劳,在这同样可以立功。”就这样,李光地成了中转站,陈梦雷成了卧底人员,陈梦雷不断刺探着耿精忠的军事动向,然后把消息传达给李光地,李光地不断整理着这些情报,然后从山路送出去。转眼几年过去了,耿精忠坚持不住,打不过就投降了。康熙将他骗到京城,然后给砍了头。耿精忠的下属个个惊恐满面,他们知道自己的死期不远了。而陈梦雷却依然泰然自若,安心地看书,因为他知道自己是卧底,不仅没罪,而且有功。他在等待康熙的嘉奖令,然后回京升官。等待的时间不算长,但等来的不是嘉奖令,而是刑部对他的判决书:“陈梦雷,本为朝廷命官,忘恩负义,投靠逆贼耿精忠,按照历法,立即正法。”原来陈梦雷的的功劳,都被李光地给黑了。李光地送给康熙的情报上,只有李光地一人的名字。李光地还给康熙说,曾经和陈梦雷约定当卧底,但是陈梦雷没有按约定行事,所有情报都是自己和叔叔探听后整理的,与陈梦雷无关。关键时刻,陈梦雷因自己的学识和人品救了自己一命。他的超级粉丝徐乾学是康熙身边的红人,在他的周旋下,陈梦雷免除了死刑,改判流放。陈梦雷在流放地尚阳堡待了十七年,他依然如故,志向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在此期间,他完成了人生中所有的重要著作,包括巨著《周易浅述》。陈梦雷的遭遇让我想起了那句老掉牙的名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陈梦雷当时在给李光地送情报时,但凡留个心眼,也不至于被流放千里之外。站在现在回望历史,李光地虽在当时赢得了荣华富贵,高官厚禄,但是却被后世所唾弃。而陈梦雷虽被当时的时代所抛弃,但他却在历史的长河中永垂不朽。

3、李光地简介资料

李光地是康熙一生中的知己,在他病逝后康熙悲痛万分,老年的康熙哀伤地说:“天底下了解我的人是李光地,我舍不得他离开啊。”李光地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能让这位“千古一帝”如此重情呢?康熙九年(1670年),28岁的李光地考中二甲进士后,留在翰林院任职。很多人考取功名后,都想留在京城任一官半职,有朝一日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但是李光地不一样,两三年后,他不想在京城干了,他想回福建安溪老家陪在父母身边。于是1673年,他向康熙递上请假条,不管不顾地回家了。当时的车马很慢,回一趟家来回怎么也要几个月,如果不是父母亡故,这种霸王假皇帝是不会批的。然而就是因为这次的霸王假回乡后,他赢得了康熙的信任,从此改变了一生的命运。李光地回到福建刚刚站稳脚跟,发现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不满康熙的削藩政策,四处招兵买马,准备造反。耿精忠知道李光地回来后,派人前来招揽。李光地拿着来自耿精忠的书信,进入两难,如芒在背。如果他不答应,全家人就会有性命之忧,如果答应,就是背叛朝廷。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李光地躲进了深山老林,一边躲避耿精忠部下的追捕,一边想办法把消息传给朝廷。李光地以天下为己任,在艰难险境中,缺衣少食的情况下,等待朝廷派兵前来。历经几番周折,李光地的蜡丸密奏终于到了康熙手中。奏折中李光地的战略分析以及对清朝前途的考虑,得到了康熙的赞赏,更为他的忠诚所动容。从此,李光地在康熙的心目中,打造了一个的个人形象,康熙觉得李光地是个忠诚、可信赖、有眼光的战略家。康熙十五年(1676年),清军入驻福州,清军统领在讨伐叛兵的同时,终于在山林里找到康熙心心念念的李光地。等待李光地的将是一片广阔的仕途。此后,他成为康熙信任的忠臣、得力的能臣,跟康熙君臣关系和谐,并屡次为康熙立下大功。特别是李光地为康熙举荐的福建提督施琅作为收复台湾的主将,后成功收复了台湾。让李光地永远站在历史的功劳簿上。所以,康熙一直离不开李光地,很依赖他。就算后来李光地犯了几件“大事”,康熙对他很宽恕,轻拿轻放。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已经74岁高龄的李光地再次申请退休回乡后,康熙同意了,但要求“暂时休假两年”。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李光地病逝。在外巡游的康熙收到李光地的死讯后,很难过。他赏赐了大量银两,并派皇子前往李光地家吊唁。这样的君臣关系在历史上是很罕见的。作为一代帝王,能有这样一位廉洁、忠诚、智慧及公正威严的忠臣极其难得;而李光地因为遇上这样一位“知己”君王,让他尽情施展才华,何其有幸。李光地留给后人的形象是一个理想化的人物,这个形象符合历史也符合现代人作为一种正能量,鼓励更多的人。当今社会,上下级关系也是如此,若能相惜相知,还需互相尊重,才能成就彼此,真正和谐。千金易得,知己难求。只有真正关心和在乎自己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皇帝身边的红人后来怎么了##清朝那些事#

4、蓝齐儿和李光地真实历史上的关系

李光地被康熙调到京城任职,两大国相一个请他吃鸿门宴,一个塞给他50000两的银票。李光地左右为难,苏麻让他去告诉康熙,康熙听后却把李光地关进了大牢。得知李光地被康熙调回京城任职后,索尔图和明珠就开始忙着拉拢他,目的自然是都想在朝中安排上自己的人。李光地到索尔图府上吃饭,可他怎么也想不到这顿饭却是鸿门宴。索尔图为了让李光地为他所用,竟然把李光地的底给抖了出来,直接把李光地惊住了。索额图告诉李光地,在他母亲去世守孝期间,李光地居然去了天上人间,还找了个小姐姐,事后还给了银子。索额图语重心长地说:“光地,你要知道,皇上恨的就是,无孝无道之徒了。”姜还是老的辣,索额图为了让李光地为他所用,采取的措施竟然是赤裸裸的要挟。李光地一听,瞬间惊了,也慌了,赶忙跪地求索尔图救他。索额图觉得是时候了:“朝廷上的事复杂得很,谁都需要帮助。”李光地一听这话,刷得直起身子:“索相,不必多说,光地感恩戴德,此生必定忠心耿耿!”谁知李光地这边刚站队索额图,明珠又找上门来了。李光地拿着要补缺的官职人员名单,给明珠汇报工作。结果,明珠却给了李光地另一份名单。半道上,李光地打开一看,好家伙,50000两。李光地左手拿着银票,右手拿着折子,左右为难。他打算去请教康熙喜欢的姐姐,苏麻喇姑,请她帮个忙。李光地告诉苏麻喇姑,他入了朝堂才发现,和他想的完全不一样。而且他年轻时,约会了一个红楼女子都被索额图扒出来,威胁利用了。李光地在那里恼怒得不行,说道:“一个是国丈,索相索额图,背后是太子;一个是国舅,明珠明相,身后是胤褆和慧贵妃。左右不敢得罪。”苏麻喇姑让李光地去找康熙,让他把苦恼和所有见不得人的事,统统禀告给康熙。李光地一番感激之后就离开了,他打算去跟康熙坦诚。这李光地还没来得及找康熙诉说他的困境,就先被索额图拉到一边,询问任用人员的事。李光地说他有些难办,因为明珠也另有任用之人,可索额图说明珠早晚身败名裂,让李光地在廷议的时候和他保持一致,万事都有他。10分钟都没过,李光地又被明珠拉到一边询问任用人员的事。李光地也说他有些难办,因为索额图也给了他个名单,明珠却说索额图结d营私,康熙早就警惕了,跟索额图靠得太近,无异于给自己找祸事。也吩咐李光地在廷议的时候和他保持一致,如果索额图找事,由明珠挡着。两大权臣,一个都不能得罪,像李光地这种耿直的小喽喽,夹缝中求生存,太难了!李光地回到他的办公室,心中的怒气、怨气、委屈没处发泄,提起笔就给康熙写请辞信。李光地正写着辞职信,李德全就来了,他让李德全把辞职信交给康熙,他在办公室里等着康熙来批他。康熙看完李光地的辞职信,怒气冲冲地去找他,只见李光地跪在地上等着他呢。康熙一看,生气地说道:“李光地!听说你要辞官离京是吧!”李光地义正词严:“臣害怕在京城,死无葬身之地。”康熙立刻赐了三尺黄土给李光地,李光地刚要叩头谢恩,康熙却说不忙谢,他要听实话,让李光地先把实话说来听听。见李光地半天不说话,康熙盯着他说:“李光地,你死都不怕?还怕说实话?”让他从任用名单说起。这下李光地来劲了:“既然皇上严询,罪臣只好斗胆直言了。那份名单上有索相门生4人,明相门生3人,还有……”李光地接着说:“还有太子殿下安排的3人,大阿哥安排的2人,总共是12人,督抚之缺总共有7席,根本就无法妥处。”这下,李光地是真捅马蜂窝了,康熙手下4位有权势的人,都让他给得罪了。明珠的反应那叫一个快,“扑腾”一声跪在地上,连声叫道:“皇上,这李光地一派胡言。那名单上的人员,都是考核通过的。”听明珠这么一说,索额图、太子和大阿哥都站出来否认。康熙转头对李光地说:“你的意思是说,朕的亲骨肉和朕的爱卿,合谋陷害你一个人,对吧?”李光地一听这话,当时就明白了,立即改了口:“不,不,罪臣失口,罪臣不敢,罪臣是胡言乱语了,请皇上治罪!”康熙转过头,对着李光地又是一顿指责:“你以为你脑袋上戴的顶戴花翎是个破斗笠?想戴就戴,想摘就摘啊?你以为这北京城是个茶馆?你想进就进,想出就出啊?”索额图一看,康熙的风口指向李光地,也顺杆子爬出来,把李光地当年找红楼小姐姐的事给抖了出来。康熙一算日子,不得了了,那正是李光地和蓝齐儿有书信往来的时候。康熙那个气呀,当即下旨,将李光地下狱,李光地被吓得当场晕厥。【依珊说】俗话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反观历史上,那些成大事的人,都会先经历各种苦难。李光地很快就会明白,要斗败权力高的人,需要的是有勇有谋。

5、李光地生平简介

“索中堂!”高士奇一见索额图,不由身上一颤。他倒不是怕索额图,此时方留心,这位当朝一品,竟坐在了姓龙的下首!高士奇何等机敏,见龙公子翘足稳坐,气度雍容华贵,不怒自威,心中已猜出了八九分。康熙听说明珠府上来了一学识出众的清客,便同索额图、李光地前来校验。明珠见醉熏熏的高士奇从外面进来也不理众人,只是考问明珠两个儿子的功课,忙笑着道:“功课的事有日子慢慢说,我来介绍这几位朋友,这位姓龙(康熙),这是李先生(李光地),这位姓穆(侍卫),这位姓武(侍卫),这位嘛……”说到索额图,明珠打了个顿。“索中堂!”高士奇曾经先投拜在索额图府上,索额图见高士奇狂妄,才辞了他的。高士奇见到索额图不由一颤,不过他倒不是怕索额图,而是留心了这位官架十足的当朝一品,竟然坐在了姓龙的下首,高士奇目光霍地一闪,提足了精神:他已八成猜中来者是谁了。“高先生,”康熙等明珠说完,开口笑道:“我们都是慕名而来,知道你是风流倜傥,不羁世俗的硕儒,特借明相一席酒,要听听先生清论雅音!”高士奇身子一仰,笑道:“龙先生,说到‘学问’二字,徒让我汗颜。三年前曾遇到一位挂单僧人,一夜抵足论文,才知道是做过当今天子师傅的伍次友先生,他称我是皮里阳秋君子;后来又遇到顾炎武,他也谬奖我是东方偷桃谪落仙才。承他们奖赞如此,我却屡试不第。如今年过而立,一事无成,功名二字,于我如浮云耳!”说罢端酒一饮而尽,饮道:古来圣者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来,请!”高士奇既然发现了这个“龙”公子是真龙,就装糊涂,又借伍次友之口对自己进行包装,既展现自己的才华,又以退为进说自己无意仕途。高,实在是高!既然无意仕途回家得了,还在京师高层圈子里混什么?学得屠龙术,卖于帝王家。自己抱负不能实现才是人生大的遗憾。康熙一生敬重伍次友,听高士奇说见过他,说道:“见过伍先生,你的福缘就不小!”索额图知道自己学问不是高士奇的对手,可也有意难为一下这个被自己辞退的狂士,于是说道:“前几日在一处听了几个谜语儿,竟寻思不来,今天倒要请教下。”高士奇噗嗤一笑:中堂既讲到这里,何妨大家共猜?“一月复一月,两月共半边,上有可耕之田,下有长流之川,六口共一室,两口不团圆。”索额图慢悠悠说完,众人未及思索。高士奇已是抚掌大笑:“妙!中庸之道乃为用,这是个‘用’字!”“上不在上,下不在下,不可在上,只宜在下!”“一”高士奇应口答道,端起一杯酒喝下去,继续说道:“子曰吾道一以贯之!”李光地因见索额图难不倒高士奇,插进来说道:“我也有一个——立不中门,行不履國阈,俨然人望而生畏,斯亦不足畏也。”这个谜语带有讽刺意味,旁敲侧击高士奇的学问不是正道。高士奇是谁?焉能不知,反唇相讥道:“这不是字,俗得很,是庙堂两边的哼哈二将——可对?”众人不禁喝彩,高士奇笑问李光地道:“李先生看来是个无书不读的,‘以独茧丝为纶、芒针为钩、荆条为竿、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川,纶不绝、钩不申、竿不挠——因水势而施之。’请问,此文出于何书?”此文的意思说的是治国哲理,当因势而利导,则事半功倍,康熙听得眼中放光来。李光地却腾地红了脸,他自康熙九年入翰林院,会过多少名士,连当代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大儒陈梦雷,也深仰他识穷文章,没想到今日撞上高士奇,随便引一段古文就难住了自己。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学问无穷无尽,所以孔子才说“不耻下问”,可李光地以学问为自己的优势,这样难免自取其辱。李光地迟疑说道:“似乎是《庄子》?”李光地摇摇头。李光地被挤兑得没有办法,便想挽回,道:“这都是雕虫小技。不才想请教高先生一篇破题,题目是‘牛何之’三字,不知牛到何处去了?”康熙因一开始来明府找不到高士奇,听李光地这么问,不禁哈哈大笑。“李先生,”高士奇正容说道,“查《孟子》一书,言‘何之’有两处。一则曰‘牛何之’,一则曰‘先生何之’。‘先’者,牛踢飞脚也;‘生’者,牛坐板凳也——然牛与先生,一而二,二而一也。”话音刚落,举座喝彩。李光地听着也无话可说,只好干笑。……康熙纵声大笑,起身对明珠说道:“你这奴才有这么大学问的人,却不荐入大内!”众人见康熙自己亮出身份,都起身后退,明珠赔笑道:“奴才奉命读书,想留高先生多学习几日,早晚还是圣驾跟前的人!”说着,推一把愣坐着的高士奇,“这是当今天子!今日特来访你!”“万岁!”高士奇虽早有预感,一经证实还是恍若梦中,赶忙扑倒在地叩头,连口齿也不清楚了,“奴才……高士奇在外饮酒,归来又失礼于主上……”康熙一笑,说道:“起来吧,这有什么——自明日起,你进上书房侍候草诏事宜!”曾国藩说:只管耕耘,莫问收获。在未发达以前,先沉下来,让自己强大,其余的交给上天。不然,来了机会,自己没有底蕴怎么能胜任呢?

6、李光地真实历史

晨读历史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接续6)朱熹:①公忠信孝友恭俭正直出于天性,其好学如饥渴之嗜饮食,于财利纷华如恶恶臭;诚心自然,天下信之。退居于洛,往来陕洛间,皆化其德,师其学,法其俭。有不善曰:君实得无知乎!博学无所不通。②温公可谓智仁勇。他那治国救世处,是甚次第!其规模稍大,又有学问。其人严而正。王称:君子之用世也,惟人心,岂可以强得哉,湛然无欲,而推之以至诚,斯天下归仁矣,光以忠事仁宗,而大计以定,以义事英宗,而大伦以正,以道事神宗,而大名以立,以德事哲宗,而大器以安,方其退居于洛也,若与世相忘矣,及其一起,则泽被天下,此无他诚而已,诚之至也,可使动天地、感鬼神,而况于人乎?故其生也,中国四夷望其用,及其死也,罢市巷哭思其德,其能感人心也如此,是岂人力所致哉,自古未之有也。吕中:①所贵乎大臣者,非以其有过天下之材智也,必其有服天下之德望也。王安石所以变旧法之易者,以其虚名实行,足以取信于人。司马光所以改新法之易者,以其居洛十五年,天下皆期之为宰相也。然安石其权臣,温公其重臣欤。②天将禄人之国,必先祚其君子。天将以元丰为元祐,则使司马光获相于初元。天将使元祐为绍圣,则不使司马光慭遗于数岁。当是时,新法已多变夹,然君子未尽用也,小人未尽去也。公薨于今日,而d议已兆于明日。使光尚在,则君子尚有所立,必无朋d之祸,必无报复之事。一身之存亡,二百年治乱之所系也。王应麟:欧阳子(欧阳修)之论笃矣,而“不以天参人”之说,或议其失。司马公之学粹矣,而“王霸无异道”之说,或指其疵。信乎立言之难!倪谦:公之在宋朝正声劲气,天下共知。孙承恩:熙宁谏诤,忠谠切深。元佑相业,旋乾转坤。行成无伪,学几不杂。一德醇儒,百年清节。李廷机:司马光入相,新法悉皆休。司马光与张载张燧:①司马温公为相,每询士大夫“私计足否?”人怪而问之,公曰:“倘衣食不足,安肯为朝廷而轻去就耶 ”袁石公有云:“学问到透彻处,其言语都近情,不执定道理以律人。”若公者,庶可语此矣。②温公《资治通鉴》稿虽数百卷,颠倒涂抹,讫无一字作草,其行己之度盖如此。谢肇淛:宋之人物,若王沂公(王曾)、李文正(李昉)、司马温公之相业,寇莱公(寇准)、赵忠定(赵汝愚)之应变,韩魏公(韩琦)之德量,李纲、宗泽之拨乱,狄青、曹玮、岳飞、韩世忠之将略,程明道(程颢)、朱晦庵(朱熹)之真儒,欧阳永叔(欧阳修)、苏子瞻(苏轼)之文章,洪忠宣(洪皓)、文信国(文天祥)之忠义,皆灼无可议,而且有用于时者,其它瑕瑜不掩,盖难言之矣。林时对:国之任相,犹室之任栋;用匪其材,鲜不颠覆。虽云大厦将倾,非一木能支;然转亡为存、图危于安,不乏斡旋补救之术。如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古来旁求爰立、或取诸梦卜、或起自屠钓,咸能光复启宇,祀夏配天。无论汉、唐、宋全盛,萧(萧何)、曹(曹参)、丙(丙吉)、魏(魏徵)、房(房玄龄)、杜(杜如晦)、姚(姚崇)、宋(宋璟),洎韩(韩琦)、富(富弼)、范(范仲淹)、欧(欧阳修)、司马诸公,克奏戡定弭宁之略。……国以一人兴,岂不诚然哉!王夫之:①自开元以后,河北人材如李太初(李沆)、刘器之(刘安世)、司马君实者,盖晨星之一见尔。②毕仲游之告温公曰:“大举天下之计,深明出入之数,以诸路所积钱粟,一归地官,使天子知天下之余于财,而虐民之政可得而蠲。”大哉言乎!通于古今之治体矣。温公为之耸动而不能从。不能从者,为政之通病也,温公不免焉。其病有三:一曰惜名而废实,二曰防弊而启愚,三曰术疏而不逮。③马、吕两公非无忧国之诚也,而刚大之气,一泄而无余。一时蠖屈求伸之放臣,拂拭于蛮烟瘴雨之中,愔愔自得。上不知有志未定之冲人,内不知有不可恃之女主,朝不知有不修明之法守,野不知有难仰诉之疾苦,外不知有睥睨不逞之强敌,一举而委之梦想不至之域。群起以奉二公为宗主,而日进改图之说。二公且目眩耳荧,以为唯罢此政,黜此d,召还此人,复行此法,则社稷生民巩固无疆之术不越乎此。呜呼!是岂足以酬天子心膂之托,对皇天,质先祖,慰四海之孤茕,折西北之狡寇,而允称大臣之职者哉?康熙帝:司马光立朝行已,正大和平,无几微之可议。不祗冠有宋诸臣,求之历代亦不可多得。李光地:①武侯(诸葛亮)之外,如郭令公(郭子仪)、范文正公(范仲淹)、司马温公,皆实有孟子之意。②武侯有手段,侈人以司马温公比之。温公是个好人,才具焉能比武侯?蔡世远: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诸葛武侯、陆宣公、范文正、司马文正也。顾栋高:唯公忠厚质直,根于天性,学问所到,诚实金石。自少至老,沉密谨慎,因事合变,动无过差。故其文不事高奇,粥粥乎如菽粟之可以疗饥,参苓之可以已病。司马光立像(待续7)#历史上的李光地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