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但行善事莫问前程是啥意思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16 19:14:10 浏览
一、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是什么意思

1、下载安装新版的360手机卫士,找到流量监控功能。

二、但行好事 莫问前程 心之所向 无问西东

1、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2、心之所向,无问西东!“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出自明代的《增广贤文》(作者不详),百度知道的解释是、多多地做善事,过好当下,先不要去问前程如何。

3、“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4、心之所向,无问西东”。

5、老何的理解是、您认为值得做的好事善事,不管前路茫茫,困难重重,都应该不畏艰难险阻,不计较个人得失,坚韧不拔地奋勇向前。

6、自己内心的向往和梦想,不需要担心人家的议论非议,不需要左顾右盼,都应该心无旁骛,锲而不舍地努力追求和砥砺前行。

7、很多年以前,老何有缘学习了道盛和夫的《活法》,道盛和夫认为、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X热情X能力。

8、稻盛和夫称“只有这个方程式才能解读我自己的幸福人生,才能解读京瓷和KDDI的顺利发展,以及日本航空的成功重建。

9、”这个方程式中,他将“思维方式”放在了首位,而将“能力”放在了第三位,原因何在?这里的“能力”和“热情或努力”分别可以从0分到100分打分,两者相乘。

10、与自以为能力强、骄傲自满、不肯努力的人相比,认为自己能力平平,但比谁都努力、有燃烧般热情的人更能够取得更为出色的事业成果。

11、在这个乘积的基础上,再乘上“思维方式”即等于人生或事业的结果。

12、所谓“思维方式”就是人生态度。

13、从–100分到+100分打分。

14、因为是相乘关系,稍稍负面的“思维方式”,就会带来负的人生结果。

15、所以,在“人生·工作的方程式”中,个人的努力和能力固然重要,但重要的是、人必须具备作为人应该有的正确的思维方式。

16、多年以来,老何一直在思考、什么是正确的思维方式呢?如何才能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呢?近,老何有缘学习了《了凡四训》的四个如何把握和掌控自己命运的心法、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

17、老何觉得是每一个人的人生必修课程,也是成就圆满人生的重要基石。

18、值得各位有兴趣的朋友学习和思考。

19、《了凡四训》,掌控自己的命运,就靠这四点,受益一生《了凡四训》是袁了凡先生在六十九岁时所作的戒子家训,这篇家训以他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讲述了如何改造命运,心想事成。

20、了凡先生生活的俭朴,在家境允许的前提下,常常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亲戚朋友,他每天反省改过,不断的修德养性,为了教育自己的儿子,他写下了四篇短文,当时命名为《戒子文》《训子文》,后来有识之士为了启迪世人,就改名为《了凡四训》。

21、制定家训和家规历来都是中国家庭教育的一大特点,如有《曾国藩家训》,而这些立身处世,修德立业的经验总结,越来越誉为家教的典范,甚至被古今中外的社会的各个阶层所肯定。

22、曾国藩就对《了凡四训》为推崇,读后甚至改名号为“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

23、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

24、”这篇家训一共分为四部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

25、立命之学“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所谓“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袁了凡先生将自己的经历,所见到的改造命运的种种考验,告诉儿子,希望他的儿子袁天启不要被命运束缚住。

26、有一天他去栖霞山拜见云谷禅师,这是一位高僧。

27、于是他同禅师面对面坐在一间禅房里,三天三夜,连眼睛都没有闭。

28、云谷禅师就说、凡是一个人,之所以不能成为圣人,只是因为妄念,在心中不断的纠缠,而你静坐三天,我没有看见你起一个妄念,这是什么原因?袁了凡就说、我的命被算命先生算定了,什么时候生,什么时候死,什么时候得意,什么时候倒霉,都是定数,没办法改变,我何必胡思乱想,浪费精神。

29、云谷禅师就笑了、我本以为你是什么了不起的豪杰,原来也只是个凡夫俗子。

30、“此话怎讲?”袁了凡追问道。

31、“只要是平常人,一颗心不停的起妄念,就会被阴阳气数束缚,若是一个极善的人,数就拘不住他,这股善的力量会让他转祸为福。

32、当然极恶之人,数也拘不住他,这股恶的力量,会让他转福为祸”云谷禅师解释道。

33、《诗经》上说、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34、人要时常想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合不合天道,很多福报,不用求,自然就会有。

35、《易经》也是为一些有道德有仁义的君子打算,帮助他们趋吉避凶,往吉祥的方向去。

36、如果说命运是不能改变的,那么吉祥又如何可以趋,凶险又哪里可以避呢?《易经》上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37、改过之法《左传》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38、人要改过,要发三心、第一是耻心,第二是畏心,第三是勇心。

39、孔子说、“知耻近乎勇。

40、又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41、”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便真叫错误了。

42、所以,敢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并进行改正,这是一种勇气和美德,也是不断的完善自我、取得进步的阶梯。

43、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断毒树,直断其根,不要简单的摘几片叶子,或者砍几个树枝,要从心底彻底的认识和改过。

44、小的过失尚且要改,大的罪孽自然不能再犯。

45、在《左传》《国语》等记载史实的书中有这样的记载,说是在东周的春秋时代,各国官吏相互来往频繁,在平时的为人处世中,往往仅凭一个人的言语举止,就能推测出他的吉凶祸福。

46、一个人在尚未发生事情的时候,预先显露出来的吉凶祸福现象,都是发自内心,而表现在外的行为。

47、处事稳重,待人厚道的人,往往福报深厚,行为不庄重,待人刻薄的,容易招惹灾祸。

48、如果想要得到福报,避开灾祸,就要从改正过失开始。

49、首先,要发起羞耻心,很多时候,我们偷偷的做了一些不合乎道义的事情,还以为别人不知道,而表现出傲慢的样子,毫无一点羞愧之心,于是就这样沉沦下去,一错再错。

50、然后,要有恐惧之心,要知道举头三尺有神明,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51、千万不要有自欺欺人的心态,以为别人没看见,就可以肆无忌惮。

52、一个人只要能发出勇猛坚决的善念,就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

53、譬如上千年的幽暗山谷,只要有一盏明灯照射进去,那么这千年的黑暗就可以去除。

54、所以过失不论大小,只要可以改过,便是可贵的。

55、后,就是要有勇猛心。

56、人犯错后不能改过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得过且过,明白过失之后,立即痛下决心,不可以延迟,犹豫不决,东等西等,自欺欺人。

57、犯小过,就要像尖刺戳进肉内一样,必须赶快剔除,若是犯了大的罪业,更要像毒蛇咬到手指一样,尽快吸出毒液,斩断毒血流通之处,不可以有一点犹豫,以免毒液蔓延全身。

58、如果能具备这三种心,一旦发现过失,立即改正。

59、一定可以枯木逢春,福德深厚。

60、积善之方对于善恶的判断,要有正确的是非观,为善要明理,理智,不要一时感情用事,以为自己在帮人,实际上是造恶。

61、为善的方式有很多,简单的说大约有这十种、与人为善,看到别人有一点善心,就帮助他,让他的善心增长,看到别人做善事,力量不够,就去帮忙,使得善举可以完成。

62、存敬爱之心。

63、比自己好的人,比自己年长的人,要敬重,比自己年纪小的人,不如自己的人,要爱护。

64、成人之美。

65、譬如有人想做好事,但是没有决心,应该鼓励和支持他去完成,别人遇到困难不能前进,可以帮助他,指引他。

66、切忌不可以有嫉妒他人之心,存心破坏。

67、劝人为善。

68、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69、不但自己做,也要劝导别人多做。

70、救人之危。

71、世人多喜欢颈上添花,而不愿意雪中送炭,当别人遇到困难和危险的时候,伸手拉一把,有钱出钱,没钱出力,帮助他人解决危机困境。

72、兴建大利。

73、有大力量的人,可以做一些利益大众的事情,比如当官的可以为国为民多做些好事实事。

74、舍财作福。

75、“释门万行,以布施为先。

76、”佛门里的万种善行,以布施为首要。

77、在能力范围内,可以做一些公益捐赠,帮助他人,积累福报。

78、护持正法。

79、知道善恶,明辨是非,多读圣贤经典,具有正知正见。

80、敬重尊长。

81、对于比自己年长,比自己有学问,见识高的人,都要存敬重之心,不可因为嫉妒,就诋毁轻看。

82、爱惜物命。

83、珍惜粮食,爱惜动物。

84、不可胡乱糟践杀害。

85、谦德之效《易经》中唯“谦”这一卦,六爻皆吉。

86、《书经》上说、“满招损,谦受益”。

87、《易经》上说、“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天道就是,凡是骄傲自满的人,就使得他亏损,谦虚的人,就让他得到好处。

88、地道就是,骄傲自满的人,要让他改变,不能让他永远的满足,而谦虚的人使得他滋润不枯竭,就像低洼的地方一样,必定让它填满。

89、鬼神的道理就是,骄傲的人使得他受害,谦虚的人就让他得福。

90、人的道理是,厌恶骄傲自满的人,喜欢谦虚的人。

91、《了凡四训》上说、“凡天将发斯人也,未发其福,先发其慧,此慧一发,则浮者自实,肆者自敛”一个人能谦虚,在社会上一定会得到大众的广泛支持和信任,懂得谦虚的人,便知道了“日新又新”的重要。

92、学问要进步,为人处事要进步,每一样进步都是从谦虚得来,若无谦虚,觉得自己已经很了不起了,便不会再有进步的行动,所以称为谦德。

93、这四个部分都是在讲修心的重要性,正所谓、“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

94、”稻盛和夫早年读到《了凡四训》后,就将其所为人生指导。

95、他后来也在他的著作中说道、我邂逅了袁了凡的《了凡四训》,顿悟时得到了顿悟的感觉,原来人生是这样的。

96、我们的人生可能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经历,在遭遇到每次经历的时候,你的心中怎样去想,怎样去描绘自己的愿望,这些想法和信念,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你心里都是美好,你做的是善事,肯定会有好报,相反,你每日居心叵测,做恶事,肯定会有恶报,从此以后,我就认为、必须要美化,净化自己的心灵。

三、但行善事,莫问前程。用古风的话来解释,跪求,急嗷嗷嗷~

1、比喻以平常心多行善事,不要计较得失,一切随缘自在。

2、此谚语见于“增广昔时贤文”。

3、出自唐末五代冯道(882〜954年)的诗,参阅“全唐诗‧卷737_1“、”?。

5、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亦作“但知行好事,不用问前程“,参阅“卍续藏‧1565‧80册五灯会元‧卷十七‧宋代保宁圆玑禅师“、”曰、『便从今日无疑去也。

6、』师曰、『作么生会』曰、『但知行好事,不用问前程』师曰、。

7、『须是恁么』“”好事“意指真心,真心是如如不动,妄心却。

8、缘影六尘,禅师指出、“平常心是道“,阐述“万缘放下,返照自心,达到一念不生“的道理。

9、亦作“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参阅“慈舟法师开示录“、”不久三千桩善事圆满,果生一子浅浅的行世间善事,尚能转动既定之数,所以俗。

10、话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11、“。

四、但行善事,莫问前程

1、《涅槃经》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2、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3、」因果,因就是原因,果就是结果。

4、每件事都有一个因,没有因的话,是没有果的。

5、当这个果结了后,我们要找因,这个果肯定和我们所做的事有关联,或许一句话,或许一件事,或许我们做了什么,都是我们种下的因。

6、当果出来后,我们不要沉浸在悲伤里,我们只能找方法,去面对。

7、我们应该好好检讨自己,不对的改正,对的就吸收。

8、我们应该明因果,知惜福,但行善事,莫问前程。

9、下面为大家分享一则小故事、明代的时候,江西有个很有才学的人叫做俞都,家里很贫困靠授徒为生。

10、他一共有五个儿子,有四个夭折了,还有一个儿子足下有双痣,从小就的聪明,却从家里走失了。

11、有四个女儿,三个夭折。

12、他妻子因为哀伤自己儿女的命运,终日痛哭以泪洗面,后导致双目失明。

13、俞都自己反省自己,认为自己并没有大过错却惨遭上天的惩罚。

14、每到年末过年之时,他都会写祈祷文给灶神。

15、在俞都四十七岁那年的除夕,他遇见了一个老者,带角巾穿黑袍,跟俞都说、「听说你总是愁叹,所以我来安慰你。

16、」,于是俞都就向老者诉说著自己命途多舛,时运不济,说到后声泪俱下。

17、老者对他说、「这些我早就知道了。

18、你虽然放生,但是你没有慈悲之心,只不过是因人成事罢了,而鱼虾蟹却总会在你家里的餐桌上。

19、口腹罪过很多,阴间的记录是历历可数的。

20、你虽然没有婬邪的行为,但是却经常见色心动,只是没有邪缘相凑到一起罢了。

21、上天看了你的祈祷文,但是你并没有什么实善可以查到。

22、而贪婬嫉妒,高己卑人,恩将仇报的念头,上天已经记录很多了,逃祸你尚且来不及呢,还从哪能求得福报呢?」俞都听后大惊,赶紧说道、「您既然是能通阴阳晓善恶的人,希望你能救助我。

23、」老者说道、「从今往后你要做到摒绝恶念,尽自己所能的行善事,不求名声,不求回报,无论善事的大小难易都要实心去做,就算善事以自己能力不能胜任,也应该赞叹随喜,使得善念圆满,久而久之自然会有收获。

24、」老者说完以后,走入了灶下隐没。

25、俞都这才领悟到原来那位老者是司命灶神。

26、从那以后他就改过自新,在观音菩萨像前,叩头到流血,发誓以后尽心尽力做善事。

27、从那以后他每天早晨诵菩萨圣号百声,祈求菩萨加持。

28、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敢放任恣意。

29、一切济人利物的善事,不论事情的大小,自己忙不忙,别人知道不知道,财力是否够,他都是以欢喜之心去做,设法完成。

30、而且逢人就劝化引导,唯恐说理不够透彻。

31、就这样过了三年,俞都被宰相张居正请去当西席,考试连连告捷,成为了进士。

32、后来又在机缘巧合之下遇到了他失踪多年的儿子。

33、他把儿子带回了家,告诉自己的妻子,妻子抚摸著自己的儿子痛哭失声,儿子用舌头舔舔母亲的双眼,母亲的双眼顿时复明了。

五、只管善良莫问前程什么意思

1、《涅槃经》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六、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虽无福报,祸事已远!意思是什么?

1、《涅槃经》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七、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是什么意思

1、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是一句源于中国古代的谚语,意思是只要行善积德,不必去关心未来的发展,因为未来自有命运安排。

2、这句话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不要过多关注未来的事情。

3、这句话的含义在于,人们应该专注于眼前的行动和善良之举,而不是过多地担心未来的发展和结果。

4、因为未来的发展是由命运决定的,我们无法掌控,而过多的担心只会让我们失去当下的行动力和做事的热情。

5、这句话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鼓励人们要勇于行善,不计较个人得失,努力做好当下的事情,以求得未来更好的发展。

八、但行善事莫问前程的出处是哪里???

1、“但行善事,莫问前程”的出处、(清)车万育《增广贤文》。

2、多行善事,人在做天在看上天不会亏待你。

3、拓展资料、《增广贤文》。

4、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儿童启蒙书目。

5、书名早见之于明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迟写成于万历年间。

6、《增广贤文》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

7、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