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赤龙】道家所说的斩赤龙是什么意思啊谢谢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16 21:21:03 浏览
一、太易先生青城云讲学之答疑摘录

1、道学传承与大义(根据庚子年壬午月太易先生在成都参圣书院“品茶论道”会上的发言整理)答疑摘录、(主持人)——下面这个环节是问答环节,大家有什么问题,尤其是涉及到道学、个人修行,还有刚才黄老师讲的这些,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学员、黄老师我想问一个问题,我觉得人一般到了40岁就很困惑,就会思考一些问题,比如生命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到底是来做什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一个心态来面察岩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答、你生命的本质是一种“象”,对不对?是一个现象,生命终目标是要回到大道家园,每个人都是,只是位置不同而已。

2、生命惟一的意义是证道,生命给到你这里是用来证悟的。

3、需要咐余什么样的态度呢?周易说的,自强不息!学员、老师您好!我想提两个问题,在您讲的体系里面好像没有西医的位置,您怎么评价?您怎么看道学、佛学和儒学的关系?谢谢。

4、答、好,中医即中和的医学,里面包括西医,都是以道学为体,以医为术为用。

5、如果按照目前部分人的观点,纯用中医的方法,就不能兼容西医那一套——但西医的优势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上,比如手术,它的优势很大,当然好是不要手术,这要辩证认识,中西医需要结合为中和之医学。

6、第二个问题,首先我们说道学不同于道教,不同于传统儒释道里面的体系,所以我们一般不单败简御独跟某个宗教做对比,如果一定要做对比,做研究的话,宗教属于道学中宗教学里面的一个分支,有很多东西可能有相似之处,但不一样。

7、如果再讲一点点,就是我们刚才已经讲的大道平等,所有宗教从理论上来说,后的证果都是证入众妙之门,后所成就的地位,我们都可以称为真人,如穆罕默德真人、耶稣真人、老子真人,大道平等,但法有差异,有巨大的差异。

8、学员、老师好!我们现在是面对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刚才您也提到了,我们现在特别关心在这样的情况下,咱们国家的命运会怎么样?答、谈国运其实是比较忌讳的,但我觉得能来这里的都是有渊源的,就讲讲我的见解吧。

9、中国它不在东方,中国应该是中央之国,但长久以来我们都太低估自己了,我今天本来还想讲讲道学传承的特点,可没空,道学传承有一个特点,即血脉传承。

10、华夏民族是接近我们所说的那个“神洲”——即众妙之门——的人种、的民族。

11、我在这里并未鼓吹什么民族至上论,实际上确实是如此。

12、之前我也指导过一些外国的学生,在悟性方面真不行,没有我们这种思维,而是一种直线的、刚性的、对抗式的二元思维,我们先不说静坐能坐多久——当然静坐也坐不了,那更麻烦——这种思维就有问题,这个思维是决定了部分人种要想学道合道,得走更多的弯路。

13、思维跟什么有关系呢?跟地理环境、体格有关系,跟用的语言文化有关系,东方和西方的人种还不一样。

14、中国,如果从标准的地理环境学的目光来分析它,不在东方,东方是印度那边。

15、更不在西方,西方是欧美,中国在大地之中,在中央。

16、目前我们国家的政体都是以中央为高的,对吧?我们整个国家经历了这次疫情,在经历了生产力的进步之后,它会慢慢的复归传统,慢慢的找到并走向自己定位,这个定位就是中央,以中国为中央,下一步不管我们愿不愿意,都是以中央带动周边四行,一统天下。

17、学员、黄老师我想问一下,我其实修行也不是很好,但是慢慢的食欲就放下了,可以不吃,然后吃很难吃的东西,也不会觉得它难吃,对那种油腻之类的东西,现在完全是没有办法吃下去了。

18、可我想问的是,我对情欲方面放不下怎么办?答、情欲,男子一般以欲为主,女子以情为主,情和欲还不太一样,这是经验之谈。

19、一开始我也没发现,后来在教学过程中就发现,女性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情,男子表现就很直接了,主要是性欲。

20、这个方法其实是这样子的,要看你在不同的体系,以无为法为例(我们说的万法之王,一切法的),无为法不讲破情欲,因为它认识到人的六欲之首是求生欲,无为法直接针对的是求生欲,把求生欲解决了情欲也就自然解决了,所以在无为法体系里面不讲破情欲这个象。

21、不过我后来就发现单这样讲也不行,因为大多数人的根器都不够,所以这个得灵活辩证。

22、在丹道,以及道家大成净土法里面都强调破情欲之象,这个就有一系列的功夫,在道家大成净土里面有雌雄慧剑,反复讲的多了,有灵知灵觉,有断念功夫,断念又包括断念训练、断念实战,甚至如何断你的意淫都很细的,比较适合大多数的学者,如果有兴趣,可以深入修学。

23、学员、黄老师我想问一下,《道德经》里面道和德到底是什么关系?答、这个问题问其他门派可能比较含糊,但在文始派里面就有原汁原味的传承,加上我的实践,尝试给你回答。

24、道,包括了德,首先我们要注意道包括德,就是老子说的失道而后徳。

25、其次道有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至精,即我们说的原初的宇宙的点,它具有什么特征呢?惟一性,遍宇宙只有一颗至精,这是不需要去想而是需要去实证的,这一颗至精是大道的根源,而且此至精其小无内,其大无外——这个也是违反逻辑而构成的一个外象。

26、至精以圆周运动的规律排布构成先天一炁,这是大道的主体,先天一炁其实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天命,它具有周行不殆、首尾无端、不生不死而且生生不息的特点,这是第二个层面。

27、至精以河图的形式去形成排布的时候,就构成先天元神,先天元神就是我们说的真心、自性。

28、道学一般不用“心”来描述,因为在中文里面“心”是个多义词,容易混淆,我们用先天元神来指代“心”的本来的面目,具有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死不灭的特性,同时还具有的特性。

29、芸芸众生包括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乃至如果病毒有生命,它们都与我们一样共用这样一个先天元神,所以在道学里面很强调这点。

30、庄子讲的见到先天元神就是“见独”,这是第三个层面。

31、如果要细化而言,这个先天元神就是老子所说的德,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比如说庄子还讲“道在屎尿”,《清静经》讲大道“生育天地,长养万物”,那么芸芸万物、一切有象之物都是大道的显化。

32、如此我们就把道的四个层面——包括德在其中——讲清楚了,分别是至精、先天一炁、先天元神、跟一切的万事万物,这应该来说是古往今来关于道的精准的含义。

33、但若要想去实证的话,你知道此文字含义之后还得抛掉它,通过一定的方法去或者循序渐进或者顿悟顿成,这又是另一回事了。

34、学员、黄老师,我问一下“观窍法”,我观的时候会感觉跳动,而我就失去了那种安宁宁静的感觉,同时感觉心火就上去了,这个应该怎么办?答、你是学无为法的吧,无为法首先需要很高的悟性,当然你悟性还可以。

35、不管悟性好不好,还是请你去把握三坟四易图这个根本,至于说后面用的什么法,你一定要灵活。

36、心火上炎就得用下窍,这是浅显的道理。

37、我在做后续辅导的时候,就很怕回答一些具体的有关功法怎么去做的问题,因为在无为法里面其实是没有功法的概念,你要善于用法,而不是被法所用,你现在有点本末倒置、识神主事了,这是你根本的问题。

38、学员、黄老师,我想问一下,如果静坐的时候,识神退出感觉,进入那种恍恍惚惚的时候,那个时候的状态是不是元神主事呢?比如说很清醒的时候身体没有感觉,仿佛是元神主事状态,只不过没有感觉到身体那种感觉而已。

39、而且因为我不知道是否正确,有人说的女丹好像是守中丹田,男子守下丹田,如果在恍惚之中有一丝意守的话,那个感觉就会不一样?答、恍惚和元神主事还不能直接划等号,还要通过其他的一些方法去判断。

40、而且因为具体判断不好说,须要结合具体的法才行,我这里讲一下总原则你自己去判断。

41、所谓的元神主事它有两个特征,首先是无念,没有念头——但若仅是无念还不是,所以其次在无念之中还能灵知灵觉,甚至遍知遍觉。

42、这两个特点同时具备就可自行判断了。

43、第二个问题,在丹道而言,以丹道为例,中丹田在女修里面不能随意用的,这是斩赤龙用的。

44、有关具体的法的问题,你要去问传法的老师,不建议自学。

45、学员、老师我想问一个问题,我看到九重境界里面有关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和炼神还虚,在无为法里有没有其中的某一个段大概跟这几个阶段相对应的吗?答、首先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这套说法,早是我们文始派的中兴之祖——陈抟老祖所提出的,他是从先天易里面提出来的,记录在那张无极图上面,这个本身是源自无为法的,丹道也源自无为法,至于说具体在哪个阶段?能不能对应?一般我们不做对应,若做对应了就把你局限了,但是有没有这种现象?肯定会有。

46、你不要被法局限了,你是学无为法的,还是要把握住三坟四易图这个根本,进而在穷理上多下功夫,有这个根本就可以驾驭一切法并可灵活运用之,要善于用法而不要被法所用。

47、学员、黄老师我想再请教一下,对我们做父母的而言,对孩子的教育您有什么建议?谢谢。

48、答、关于对孩子的教育,我的建议是分数是次要的,并且总结了八字口诀,给你分享一下。

49、这八字口诀就是、阳光补钙,撒手是爱。

50、何谓阳光补钙、撒手是爱呢?好,我们做父母的一定得搞清楚孩子跟你的关系,有两个层面,第孩子身体跟你有身体的血脉传承,因为有血脉关系,所以你得想办法让他身体更强悍,让他融入自然之中,接受自然风雨的洗礼,拉他去阳光里面多晒晒太阳,我这个比喻是要让他多经历风雨,父母不要老是充当一个玻璃罩的角色把所有的风雨都给挡住了,没什么用,所以要多见风雨,晒晒太阳,太阳烈一点点你不要心疼,这个就叫阳光补钙。

51、第孩子在元神层面——我们说的魂,或者就说心灵吧——跟你没关系,所以你要认识清楚,既然心灵跟你没关系,可能孩子在16岁没成年之前还听你的,但以后大概是以10年为一个单位,其元神记忆里面的种子会不断地被时间之犁,耕耘翻出来,从而他会自己决定选什么样的道路,这个时候你再去强扭他,肯定会出问题,他遵循的是他过往的元神记忆,跟父母真没关系,所以在这个层面上要懂得撒手,撒手是爱。

52、学员、黄老师请教一下,在道学中,怎么样去领会和处理人际关系中诸如工作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的?答、这个关系要圆融、综合,这是一个总的原则,怎么做到呢?在元神主事的状态之下可做到,天有风雨雷电,圣人也有喜怒哀乐,是自然的不需要去压抑,只是要在元神主事的状态之下,尽量自然的去表达,在表达同时又能够恰当的处理好这些关系,这应该来说跟实修有关系,所以说实修是的核心,真正实修做好了,在人世间是很圆融的,能出能入能进能退。

53、在《文始真经》的后一卷即九药篇里面,就是专门写人事间的一些事情的,处理的很细,细到如何与不同价值观的人打交道这些都有,可以供你参考。

54、学员、黄老师好,我是道友,正一派的道友,家传的道教。

55、我想问一下,可能我稍微问深一点点,道教的修行分为性功和命功,那么在您的体系中无为法的话有没有命功的方面?比如说您说无为法当中没有所谓的上中下丹田的修行,不需要炼精化气,那么需不需要调五脏之气?需不需要去采先天气补后天气?如果说是只需要神、意方面的锻炼的话,这到底是属于命功还是属于性功?好,谢谢。

56、答、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在无为法里面,跟丹道还是不一样,性命的区分是始自吕洞宾祖师,之后才慢慢提倡出来的性命双修,但吕祖的思想又深受陈抟老祖的影响,陈抟老祖正是文始派的杰出传人,从他们俩之后,性命双修就大行于世。

57、但是有一个现象我想给大家提点一下,老、庄大家都读过吧,我们看老庄体系中有没有讲性命双修?老庄,包括老庄之前那些经典,包括文始真经、列子,等等经典基本上是不讲性命双修的,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老、庄、列、尹、文、鬼谷子,还有之前的黄帝、广成子、伏羲等等这么一批上古天真的成就,虽说是大道平等,但是从影响力、证道的深度来说,老子之后2500年还没看到有人能跟他们媲美的对吧?至少在深度跟广度上面,是超越我们当代乃至超越以性命双修这个体系为实证的这么一批人。

58、那么这个就给我们一个提示,在道学里面存在着不需要性命双修的法门。

59、但他能不能达至性命双修,或是说你说的命功的效果呢?答案是肯定的,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描述,在无为法里面是这样讲的、修道而德在其中,而修道德性命在其中。

60、老子说的道德是实证的功夫,包括刚才那位同道问的怎么转化情欲这个是实证功夫对吧?而且是核心的,它是天道承负的动力源,在无为法里面,直接讲的就是什么?以德来转化情欲,这个是上一层的转化情欲的功夫,所以说修道德实际上性命也是在这里面了。

61、情欲转化后是什么呢?情欲的背后是什么?是你的粗精对吧?转化后就是元精、元气和元神,其中元精又分别藏于元神和元气里面,元神就是广义的性,元气就是广义的命,所以说他有没有性命双修呢?他不提,但他包括了性命双修的全部内容和功果,这个就是无为法在法上面的超越之处。

62、学员、黄老师,我的问题是关于小孩的教育。

63、问、因为我先生是一个理工男,他会对孩子会进行那种逻辑、理性教育东西比较多,以前我觉得这样对孩子的天性是有影响的,但是现在我觉得其实这种外在的后天的教育对一个孩子的一生的影响其实是没有想象那么大,对不对?答、对。

64、问、他自己先天的那些东西应该是什么样子,那么他后发出来就是什么样子,他自己会去突破这些逻辑或者是理性教育的束缚,对不对?答、对。

65、问、就是说现在比如说我们的学校教育,有些事件其实是可以接受的,并不用那么的去排斥,对不对?答、对,体制也不见得那么可怕,要看怎么用。

66、体制教育目前相对来说,优秀的教育资源都在里面了,你不去上还能去哪里找呢,但是看你怎么去把握,是你用它还是它用你,这还是跟他先天有关系的,当然后天也不要少了,换句话说应该先天为主,后天的教育为辅。

67、学员、我提一个题外的问题,中国文化我理解包括三方面,即儒、释、道,这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有什么冲突或者是相同的地方?。

68、因为我在生活中经常接触、考虑到这样的问题,能不能解释一下?答、是这样,在中国、在世界、在以后,好的方法是以道学为主,其他的全部能兼容,必须得以道学一统天下,只有统一在道学里面,才能够达到大限度的兼容,因为无论其他宗教、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排他性。

69、我们撇开中国本土的不谈,我们放眼世界,伊斯兰跟基督教的千年之争至今还在持续。

70、在中国也是一样的,只不过中国是个中央集权的国家,而且中国文化的底是包容极强的道学,所以这种争斗显得不是那么的激烈,但明争暗斗也是有的。

71、怎么样去处理呢?让任何一个宗教一家独大,在现实生活中都达不到。

72、只有道学,可以让宗教达到大的平等兼容。

73、关于儒释道三教,我只能说大道平等,殊途同归,但法有差异,我一开始就强调了,这是我们始终需要建立的一个见解,我再次肯定,惟有道学没有任何排他性,我们这次分享会第一句话给大家强调的就是大道平等。

74、(主持人)、我们提问的环节也差不多了,其实中国文化几千年来没有断,它在外向的表现上,就是跟其他的世界文化相较,它具有连续性、统一性,而且它内在有一个很强的包容性,而包容性和中国文化的核心是道学是大的关系。

75、所以其实黄老师提出了一个庞大的体系,就是道学,其容量可以统合这地球上的不同的文化,实际上这才叫有容乃大,关于道学,可能大道家园的朋友及书院的朋友了解一些,而其他的很多人,虽然都是在世间行走,实际上都是被世间的象所局限,我们今天有缘分听了黄老师讲的很多内在的东西,或许未必真正能了解,但是当你在人生路上慢慢走向生命的深层的时候,就会知道今天缘分是多么的珍贵。

76、所以我们再次感谢黄老师!今天的活动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编辑分享、大道家园—文始法脉至真师兄。

二、我记着之前说过女子金丹期要斩赤龙【剑来吧】

1、斩赤龙就是绝经,女人没了之后,也就对男人没什么兴趣了,怎么剑来里,这么多的情情爱爱?陈平安和宁姚搞在一起,相当于是哥们儿。

3、斩赤龙后还是可以生孩子滴,只是很难怀上而已咯。

4、还是要姿势到位才行。

5、你以为陈平安在鬼域谷搜刮到的那春宫图是拿来干嘛的。

三、为什么说女人是五漏身体,男人是七宝身体?佛是否重男轻女?我从小就因为是女生被嫌弃,差点因为这个被我

1、斩赤龙就是绝经,女人没了之后,也就对男人没什么兴趣了,怎么剑来里,这么多的情情爱爱?陈平安和宁姚搞在一起,相当于是哥们儿。

四、丹术的内丹

1、《周易参同契》奠定了中国传统内外丹学的理论基础。

2、其炼化的主导思想,是糅合易、老哲学于一炉的天人合一论。

3、认为炼丹应遵循自然界天地日月生成运转之法则,以乾坤(阴阳)二卦为本,逆自然之易,夺造化之功,由阴阳和合而返本归元,复归于虚无之道。

4、就内丹而言,应先追究人生命之本元,所谓“将欲养性,延命却期审思后末,当虑其先。

5、人所禀躯,体本一元,元精云布,因气托初,阴阳为度,魂魄所居。

6、阳神日魂,阴神月魄,魂之与魄,互为室宅。

7、”③虚无乃人生命之本元,精气神(魂魄)为人身之阴阳,炼丹之药物,取法乾坤二卦,“乾动以直”、“坤静以翕”,令气布精流,摄情归性,而归根返本,为结丹之要。

8、具体修炼,则先“筑垣城郭”(摄情归性),固塞耳目口三宝,意守“规中”,“委志归虚无,无念以为常”,专心不渐臻身体强健,颜容润泽,阴邪辟而正阳立,内气周流于身中,“淫淫若春泽,液液象解冰,从头流至足,究竟复上升,往来洞无极,怫怫被容中。

9、”④对修炼中内气周流等体验,描述颇为真切。

10、并运用卦象易理,对修炼中用意的火候法度和精、气、神生发变化的轨迹,作了相当详尽的阐述。

11、后世内丹学逆炼归元的理论模式,及筑基、三关炼化等修炼法则,无不本于此书而发挥。

12、魏伯阳之后,从魏晋至南北朝,外丹与服气、服食等方术盛行,内丹之道似乎隐而不彰,大概只在民间秘传。

13、至中唐,魏伯阳一系的内丹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唐玄宗朝道士张果、罗公远,修炼内丹被认为卓有成效。

14、张果《太上九要心印妙经》,运用《阴符经》哲理,对内炼法则作了更为明晰的阐述。

15、罗公远、叶静能注《真龙虎九仙经》所述的内丹法,有佛教密法影响之迹。

16、但直到此时,道教界和社会上盛行的炼养之道,仍为外丹与服气,内丹相对沉寂。

17、一类题为内丹的道书,如《道藏·太玄部》所收的《南统大君内丹九章经》,其所言内丹,实际上是上清派的集神存想之道,与魏伯阳一系内丹不同,有些服气类道书中,也称服气为内丹。

18、晚唐以来,三教合流,成为整个中国文化发展的总趋势。

19、儒、道二家,都不能不受已与中国文化相融合的佛学尤其是禅宗之学的影响。

20、钟离权一系的内丹学,也不能不以与禅宗融合为其发展的基本路线。

21、内丹与禅,在修习的基本原则“无念”上,本来就多有相通,《钟吕传道集》就以佛家术语“真空”为修炼之要,有云、“若以绝念无想,是为真念,真念是为真空,真空一境,乃朝真迁化而出昏衢超脱之渐也。

22、”⑧至钟离权的门人吕洞宾,更以禅、道融合为其内丹说的基本特质。

23、据传吕曾参黄龙晦机禅师,此后对禅宗深为服膺,倡禅、道双融。

24、其《敲爻歌》等总结内丹之纲宗为“性命双修”,修性谓明心见性,了彻禅宗所谓心源性海。

25、修命指炼化精,气为内丹入手路径。

26、单修性或单修命,皆失于偏颇,单修性不修命,“万劫阴灵难入圣”,单修命不修性,“恰如鉴容无宝镜”,⑨只有性命双修,方为稳当。

27、此所谓性命双修,实际上含有禅、内丹双修,或在内丹修炼的基础上参究禅宗的意味。

28、吕洞宾性命双修、禅道双融的思想,成为后世内丹学发展的基本路线。

29、北宋以后的内丹学诸家,几乎无不渊源于吕洞宾。

30、性命双修、禅道双融的内丹学,至北宋神宗朝的张伯端趋于成熟。

31、张伯端先作《悟真篇》丹词,发挥钟吕一系的传统丹法,后又参究禅宗,撰《禅宗诗偈》言明心见性之事,作为《悟真篇》的续篇。

32、《悟真篇》(包括续篇)被公认为《周易参同契》以后影响大、水平高的内丹撰述,古今注疏发挥者达数十家之多。

33、从苏轼的道教养炼方式表中可以发现以下现象、(1)苏轼几乎涉及了道教发展数千年来所有的炼养方式。

34、不论是丹鼎派还是符箓派,不论是内丹还是外丹。

35、不论是服食药物,还是炼养丹砂。

36、不论是吞咽津液,还是屏闭呼吸。

37、不论是按摩,还是饮食。

38、亦或是修性修命,还是性命双修。

39、苏轼都殷勤的探讨,小心的实践。

40、而这些炼养方式绝不是哪一个道教门派一时所能够全部拥有的,也是不可能在不同的教派之间互相交流传播的。

41、这从苏轼获得这些方术的途径也可以得知,他的途径有读过全部《道藏》。

42、(事见《和子由闻子瞻将如终南太平宫溪堂读书》、《读道藏》)。

43、以恳切的态度从道士那里获取,包括一些外丹的炼养、气息的搬运、津液的吞咽等等。

44、从生活经历———读百家书、膜拜求签、行医经验等处获取,包括性情的修养、签言的理解、医药保养以及生活的体悟等等。

45、(2)用自己亲眼所见、卓有功效的按摩、搬运、胎息等进行养炼。

46、不仅如此,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医药学者,他用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得来的养生原则而严格地控制着自己的饮食起居等日常生活,并且不自私,不隐藏,毫无保留、热心地介绍给自己的朋友,甚至政敌。

47、(3)苏轼重视对于生命的爱护,但更重视对于心性的修炼,也就是在执行性命双修的同时更服膺于“性”的修养。

48、从他炼养的选择态度来看,他是一个道教徒的实用主义者。

49、苏轼对于道教可谓终身迷恋余秋雨《苏东坡突围》只说佛教的力量,“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

50、其实道教也是功不可没,苏轼用道家的与世无争,清净无为来显示自己的置身事外,摆明一种姿态给当局者看。

51、《送沈逵赴广南》中言、“我谪黄冈四五年。

52、孤舟出没烟波里……功名如幻何足计,学道有涯真可喜。

53、勾漏丹砂已付君,汝阳瓮盎吾何耻。

54、”苏轼大多数的道教炼养方式也肇起于斯时,《与刘宜翁使君书》说、“轼齿龀好道,本不欲婚宦,为父兄所强,一落世网,不能自逭。

55、然未尝一念忘此心也。

56、今远窜荒服,负罪至重,无复归望。

57、杜门屏居,寝饭之外,更然一事,胸中廓然,更无荆棘。

58、窃谓可以受先生之道。

59、”(《苏轼文集·第四十九卷》)在黄州时大量的书信可以证明这一点。

60、翻开他的文集,可以说不但道家的学说思想,而且道家人物、道家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也俯拾可得。

61、少年时有“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屈原塔》)对于名声富贵的思考、有“日月何促促,尘世苦局束”(《仙都山鹿》)对于生命社会的慨叹。

62、老年时有“吾生本无待,俯仰了此世……下观生物息,相吹等蚊蚋”对万物的洞察,有“东坡信畸人,涉世真散材,仇池有归路,罗浮岂徒来”(《和陶读〈山海经并引〉十三》)对归路于道家的诉说。

63、对道家名词、人物、道场的运用就更多了,《王颐赴建州钱监求侍及草书》一诗中“丁宁劝学不死诀,自言亲受方瞳翁……河车挽水灌脑黑,丹砂伏火入颊红,未能便乞勾漏令,官曹似是锡与铜。

64、”引用了方瞳翁这个人物、“河东”、“挽水”、“灌脑”、“丹砂”这些道家名词,“勾漏”这个道家的三十六洞天道家人物还如“列子御风殊不恶,犹被庄生讥数数”(《张安道乐全堂》)中的列子、庄子“东坡之师抱扑老,道华亦尝啖一枣”《游罗浮山一首示儿子过》苏东坡谪居惠州,前后四年时间,但“杖履罗浮殆居其半”。

65、他和儿子苏过在葛洪炼丹灶附近搭起一间“东坡山房”,并在山房附近炼丹。

66、东坡希望象葛洪一样、“绝庆吊于乡d,弃当世荣华”,入名山以求长生之道。

67、他崇尚葛洪说、“学道虽恨晚,愧比稚川翁。

68、”在给他儿子苏过的一首诗中,称“东坡之师抱朴老,真契早已交前生。

69、”苏轼在梦中与葛洪谈论炼丹之事,他将之写成诗曰、“析尘妙质本来空,更积微阳一线功。

70、照夜一灯长耿耿,闭门千息自蒙蒙。

71、养成丹灶无烟火,点尽人间有晕铜j寄语山灵停伎俩,不闻不见我何穷。

72、’’竟自认为前世是抱朴子之徒转世,今生依旧奉为老师。

73、李零先生以为“研究内丹术的起源……丹田学说的提出是一种关键”,而“丹田”之说早见于东汉桓帝时的《老子铭》、《仙人王子乔碑》和《抱朴子地真》,据此他认为“它们应是内丹术形成之真正标志。

74、②内丹思想是东坡着重发扬的,遵照“守之以养之以和,和理日济”的道学思想,“安心守玄牝,闭眼觅黄庭”,默念着《黄庭经》,加功静观,进行气功吐纳。

75、更以丹法隐喻作诗留了颇多内丹篇章,开启了内丹史浓墨重彩的一篇,对当时内丹从上至下的发展传播历史上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76、白玉蟾也深受苏轼影响并把苏轼当成本家。

77、白玉蟾祖师诗文之中常称苏东坡为“坡仙”,可为了解苏轼者也。

78、即王嚞所创全真道及祖述王嚞门下七大弟子之七真派。

79、该派在修炼次第上与南宗相反,主张先性后命,先做除情去欲、摄心守念、明心见性的功夫,以清净心地、不受欲尘污染为诀要。

80、此后从真心中生真意,循序炼化精、气、神。

81、北派皆主清修,提倡出家、禁欲、苦行。

82、北派丹法,在元代以后融摄南宗、理学之说,以明末伍守阳、清代刘一明、闵一得等阐述为明晰。

83、伍守阳的《仙佛合宗语录》《天仙正理直论》等所述丹法,分筑基、初关炼精化气、中关炼气化神、上关炼神还虚四阶。

84、筑基以炼己为要,炼己即做对景无心的功夫,以识心见性,次则循序炼化精、气、神。

85、AD闵一得的《古书隐楼藏书》搜罗诸多内丹撰述,于炼丹中黄直透、活子活午、阴?等密义,指陈甚详,并有从意注顶门等入手的方法。

86、清初中兴全真道龙门派的王常月,则强调修丹以持戒为先,须严循戒定慧的次第,以伦理修养和明心见性为要。

87、内丹中派,指元初从南宗合流于全真道的李道纯之说。

88、李氏总结南北二宗之学,宗承发挥陈楠之说,将道教的全部炼养术分为旁门九品、渐法三乘、上一乘三大类。

89、其中后二类属内丹。

90、渐法三乘者,下乘“以身心为鼎炉,精、气为药物,心肾为水火,五脏为五行,肝肺为龙虎,精为真种子,以年月日时为火候,咽津灌溉为沐浴,口鼻为三要,肾前脐后为玄关,五行混合为丹成”。

91、AE此为安乐延年之法。

92、中乘“以乾坤为鼎器,坎离为水火,乌兔为药物,精、神、魂、魄、意为五行,身心为龙虎,气为真种子,一年寒暑为火候,法水灌溉为沐浴,内境不出、外境不入为固济,太渊绛宫精房为三要,泥丸为玄关,精神混合为丹成”。

93、AF称此属养命之法,可得长生久视之果。

94、上乘“以天地为鼎炉,日月为水火,阴阳为化机,铅汞银砂土为五行,性情为龙虎,念为真种子,以心炼念为火候,息念为养火,含光为固济,降伏内魔为野战,身心意为三要,天心为玄关,情来归性为丹成”。

95、AG称此为上乘延生之道,可证仙果。

96、这种丹法,即是白玉蟾所传融有禅法的性命双修之道。

97、上一乘“以太虚为鼎,太极为炉,清净为丹基,无为为丹田,性命为铅汞,定、慧为水火,窒欲惩忿为水火交,性情合一为金木并,洗心涤虑为沐浴,存诚定意为固济,戒、定、慧为三要,中为玄关,明心为应验,见性为凝结,三元混一为圣胎,性命打成一片为丹成,身外有身为脱胎,打破虚空为了当”。

98、称此为上品天仙之道,修习成就,可“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99、AH这种上一乘,有浓厚的佛教禅之气味。

100、李氏认为三乘渐法,分别宜于下、中、上三士修炼,上一乘,“至士”可以行之,并谓夙有根器的至士,可不经修命之渐道,而“一直了性,自然了命也”。

101、中下之士宜修先了命后了性的渐道。

102、李道纯的内丹说,标志着南北宗内丹说在元初融合后,已臻于高度成熟。

103、另外,自唐宋以来,内丹家即根据男女生理之别,强调女子修丹应与男子不同,创编了专用于女子修丹的“女金丹”。

104、金代王嚞弟子孙不二开创的全真道清静派,专传女丹。

105、历代的女丹撰述,如《孙不二女丹诗》《坤元经》《女金丹》等,多达三十余种。

106、一般都认为女子炼丹应从炼形始,先作“斩赤龙”的功夫,炼血化气,然后或可依男丹法炼气炼神。

107、内丹之学,源远流长,阐发于汉末,盛行于晚唐,博采佛、儒、医诸家之长,不断趋于成熟,并逐步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和多种多样的修炼途径。

108、它宗依《道德经》《阴符经》等经典,融摄道、禅、易、儒、医等学,实践体验,形成了基于人体生命顺逆升沉的独特理论,对气功、医疗、人体科学诸方面,都有广泛的影响和启发作用。

五、《我说参同契》第25讲 南怀瑾先生【习禅录影吧】

1、圆月眉月钩月前面我们说到,月亮的出没与生命是同一个法则,月亮的出没影响到人的情绪,影响到生理的变化。

2、在美国有很多科学的调查,这里朱先生有一篇文章就是这个统计调查,现在国外的司法单位也在研究犯罪与这个月亮圆缺的关系。

3、月圆的时候人的情绪较为高涨,月亮暗淡的时候人的情绪低落,乃至地表的潮水气候都受到影响。

5、讲到“蟾蜍视卦节,兔者吐生光”这两句话,我们中国人讲月亮里头有一个三角的蟾蜍,那是个影像啦。

6、究竟月亮那个圆球里头什么情形,我们不要贸然地下结论。

7、现在人已经登陆月球的表面,月球的内容还搞不清楚呢!当然不会像我们古代那么讲,月里头有个仙子啊,有一棵桂树啊,这是神话。

8、有个蟾蜍,有个兔子,也是神话,代表了古代科学的符号说明。

9、这里也借用这些神话,但是这里讲的是科学,就是月亮里头的黑点。

11、“七八道已讫,屈折低下降”,“七八”是七天加八天,就是每月阴历的月亮圆满,阳气已经到了顶。

12、阳极则阴生,所以月亮开始在变了,就是光芒在减了。

14、从阴历十六开始计算,“十六转受统”,转了。

15、十五以前是阳气统受,十六以后是阴气统受了。

16、“巽辛见平明”,“巽”是巽卦,巽下断,下面一爻断为阴,是一阴初生,上面两爻还是阳。

17、“辛”是天干,代表西方,“见平明”,早晨看得见。

18、那么到了“艮直于丙南”,“艮为山”是卦名,艮卦跟震卦相反,艮下面都是阴,上面留一爻还是阳的。

19、“艮直于丙南”,就是说到了阴历二十三以后就成艮卦的现象,南方看见“下弦二十三”,叫下弦的月亮。

20、那么再加五天就是二十八到就是坤卦纯阴了,看不见月亮。

21、“坤乙三十日”,“坤乙”,甲乙是东方。

22、“三十日”,每月的月尾。

23、“阳路丧其朋”,月亮完全没有了。

24、这是讲艮、震的道理。

26、“丧其朋”出自《易经》坤卦卦辞、“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27、”假使要出门,卜到坤卦,向西南方走好,那是大吉大利,“得朋”是有贵人相助。

28、如果向东北走呢?就不好了,“丧朋”,跟朋友闹翻了或者打官司,或者有朋友过世了,这是照字面的解释。

30、朋友与光明但是我们研究《易经》的学问,想知道古人何以断定西南会“得朋”,东北会“丧朋”,所以就要研究古代什么叫“朋”,为什么这样写。

31、我们先讲“宝贝”,因为上古民族在西北在河南一带,贝壳很不容易得到,物以稀为贵,所以老祖宗用贝壳代表钱。

32、什么是“朋”呢?就是两串的贝壳,挂在身上出门,这是“朋”字的象,就是钱很多,后来朋友就用这个“朋”了。

33、我们研究中国字,想想有道理!交朋友就要钱,没有钱就没有朋友,“有酒有肉皆朋友,患难何曾见一人。

34、”这个“朋”字就是两串钱挂上去,所以宝贝,是贝亦是朋。

36、在那一本书上也提到,这个“朋”字可能自古就错了,应该是光明的“明”。

37、原版《易经》古人是刻在竹板上的,用久了,翻过来调过去,变了一点点就不同,“明”字就变“朋”字了。

38、所以不是“西南得朋,东北丧朋”,我想应该是“西南得明,东北丧明”。

39、道理是什么?坤卦代表是亮,每月初三先见于西南方,所以“西南得明”,到每月月尾天亮在东北方看见眉毛之月,这个时候是“东北丧明”。

40、因为《易经》流传下来的版本是写“朋”字,这个“易更三圣”,中国圣人的文字谁敢碰它!“朋”就“朋”到底吧。

41、所以后人只好加上许多理由来解释,而我也不敢讲我的说法一定对,你们自己判断吧。

43、封禅禅让禅与“节尽相禅与,继体复生龙”,一节过完,刚好一个月。

44、“禅与”就是禅位的意思。

45、后来佛法用到“禅”字,古代这个“禅”字也代表宗教,就是所谓禅让。

46、中国古代统一天下的帝王,严重的一件大事就是封禅。

47、秦始皇封禅,汉武帝封禅,但历史学家认为这些皇帝都不够格,除了我们老祖宗黄帝,只有尧与舜才有资格去封禅。

48、封禅是干什么?封禅是代表全国的人民,代表全民族,到山东登到泰山绝顶,举行仪式,烧起大火来,表示这个皇帝成功了,有大功德,可以向上天报告,我做了几十年,对得起国家,对得起老百姓,所以可以告慰向上天交卷,可以封禅。

50、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特别写了一篇封禅书。

51、这一篇文章,他列举了我们中国历代的皇帝有资格封禅的。

52、然后讲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也来到泰山封禅。

53、他到了泰山,一方面封禅一方面求神仙,想求得长生不死之药。

54、秦始皇的封禅有这一个企图,所以到了泰山碰到大雨,在五棵松树下面躲雨,后来就封这五棵松树做五大夫,松树都封了官。

55、据说他虽然没有碰到神仙,也碰到一个人,教了秦始皇鞭地之法,就是缩地法,可以把地缩拢来。

56、如果我们有这个方法的话,到美国去不要买飞机票了,画一个符,念一个咒子把地球缩拢来,踏一步就到了。

57、这缩地法也叫鞭地法,拿鞭子打地就可以缩拢来,是神通啊!他描写这些讽刺秦始皇,也讽刺了他自己当时的皇上汉武帝,封禅也是不够格的。

58、这几个皇帝封禅一次,那个文武百官的队伍,由河南起到山东,一路的部队接连不断好几个月,那个威风之大,消耗之大!所以司马迁写封禅书是讽刺的文章。

60、外国人讲“你们中国人没有宗教的精神”,其实只要你把封禅书一读就懂了,在我们文化里,对于宗教迷信思想,认为是很丢脸的,很没有面子的。

61、司马迁就有这样的看法。

62、但是他并不是反对宗教,他认为真正的上天,真正的道,或者后世讲真正的佛菩萨,并不需要你去封禅,去拜祭的。

63、你真做好人,真做好事,那个神菩萨会来找你,这是真正的天人,真正的佛菩萨。

64、如果你去拜去求,他才来保佑你,这个菩萨已经变成萨菩了,不够资格!佛菩萨、神、天人,无所不照应,善人要照应,使你更好。

65、坏人他也在照应,督促你改过,这是天地之心。

66、司马迁写的是这么一个道理,这个书要如此去读。

68、讲到这个“禅”字,牵涉了封禅,我们文化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禅让,也是这个“禅”字。

69、尧、舜、禹三代公天下,皇帝当到功成名就身退,选出来继承人,禅让给他,自己自动退位。

70、所以上古的历史,说到这几位了不起的皇帝,尧、舜、禹都成仙了。

71、这个“禅”字很妙,是“示”旁,是向天道告示,旁边是个“单”字——中国姓氏里头有“单”姓,不要念成“简单”的“单”,而是与“禅”的古音同音。

72、这个“禅”字,它的道理包括了很多,与天道有关,也代表了形象。

74、《参同契》这里“节尽相禅与”,这个“禅”字,是禅位的意思。

75、每月二十八是月尾,月亮的光明没有了。

76、光明代表阳气,阳气没有了,是不是说断了呢?这个里头有个问题,道家跟佛家的哲学就来啦!我们做工夫修道的也要注意。

77、一般说女性“二七天癸至”,这是出于《黄帝内经》,十四岁第一次月经开始,父母生下先天的生命,变成后天了。

78、假使讲修道,这个时候已经破了身,所谓破瓜,一个完整的西瓜切开了。

79、男性十六岁,拿现在讲,性知识开发了,不过现在都市青年都提早了。

80、由先天变成后天,就是禅与的意思,表示改变了。

82、更年之后如何《法华经》上讲龙女八岁成佛,她没有到达二七十四“天癸至”,这个叫做童真入道,不分男女相。

83、女人能不能成佛?能!小乘批评女人不能成佛,大乘没有这一套了,成佛不分男女老幼。

84、所以女性四十九岁以后开始修道,如果拿伍柳派的看法,那要加两倍的功,先要做到月经再来,来了以后再把它修断,这个断了月经的修法叫“斩赤龙”。

85、这等于男性修到“马阴藏相”,返回到男性是八岁、女性是七岁前的童体。

86、这种“斩赤龙”的论调,一般修道的很流行讲。

88、这个理论准不准确呢?不一定准确,也可以说很准确。

89、为什么?拿有形气血的生命来讲,不是没有理由,有道理。

90、你说阳气完啦,经期完啦,难道四十九岁的女性都活不下去了吗?还有活到九十几一百多的呢!她另外自己那个真的生命功能起来,就是接近《参同契》这里所说的“继体复生龙”,她生生不已的那个生命的功能在发动。

91、“龙”不是说女性“斩赤龙”,而是指乾卦,代表阳气。

92、乾卦在《易经》上都用龙来做代表,坤卦代表阴体,在动物是以马来做代表。

93、《易经》的坤卦不是普通的马,是以母马来代表,“牝牡之精”还不是公马。

94、所以研究《易经》要很小心,以动物代表的说法,是要把物理研究清楚才懂得它的道理。

六、请问,有谁知道网上说的木西子,就是斩赤龙八年(现在不止八年)的女士联系方式,我觉得她练的是安全的

1、圆月眉月钩月前面我们说到,月亮的出没与生命是同一个法则,月亮的出没影响到人的情绪,影响到生理的变化。

七、道教亲近祖师应该怎么做?

1、圆月眉月钩月前面我们说到,月亮的出没与生命是同一个法则,月亮的出没影响到人的情绪,影响到生理的变化。

八、栋德:谈谈我道家养生的修行体验

1、利用这篇推文,栋德(公众号同名)简单的絮叨下杂乱无章的心情,真想静下来写点什么的时候,又不知道从何处落笔,北京的7月天气炎热,再过几天就立秋了,估计气温就没那么高了,我又吹不了空调,风扇也不用,可以想象,画面很美啊,这样一来呢,心火就旺,人就容易浮躁。

2、有的朋友说,那就多喝点水,降降火,水是喝了不少,遗憾的是眼泡也起来了。

3、黄帝内经讲水喝多了伤肾,排泄不出去,就跑到眼睛上来了。

4、(这里是调皮嘻笑脸>.<)事实如此,思绪天马行空,时而无云,时而阴霾密布,然而思考的更多的是却是人性和欲望,还有我们每个人都关系的问题,健康和长寿。

5、有些事我发现真不适合拿到明面上来说,说不说大家都懂,说出来反而无趣,不说出来,又如鲠在喉,让人不舒服,那怎么办呢?目前栋德没有更好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来一次性全部解决这样的矛盾。

6、那么,有人能解决这样的矛盾吗?有!谁呢,上古之人,先秦之人。

7、现在的人呢?没有能解决的吗?没有!看到这里,有的同道可能会有疑问还有现在的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吗?真有,不光现在的人解决不了,放眼,整个华夏史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人很多实际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的人真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

8、我知道的有一个,他叫孙思邈。

9、看到这里,有同道,能猜出来,我要表达什么了对!孙手长生术!有同道,笑了别笑,看清楚了,我说的是长生术,而不是永生术。

10、之所以,分别出来长生术是可以做到的,永生术却是虚无缥缈的。

11、我们循着历史的轨迹,一直向上追朔,不难发现,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如何长生长寿的方法。

12、能按照方法勤而行之的,效果好。

13、什么方法呢?这里简单说一句,并不展开了详细的说,因为,要详细的解说,别说我没有那个本事放眼华夏史,有记载的能说明白的也就黄帝的老师歧伯一人。

14、根据我目前的修炼成果,我总结,就四个字,有同道说了,哪四个字啊?这么牛b!这四个字就是、恬淡虚无这四个字出处《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15、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16、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17、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18、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19、方法有了,剩下的事情,就是如何沿着这条光明大道去做,这个就太难了,歧伯说、上古时代的人,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能够取法于天地阴阳自然变化之理而加以适应,调和养生的办法,使之达到正确的标准。

20、饮食有所节制,作息有一定规律,既不妄事操劳,又避免过度的房事,所以能够形神俱则困嫌旺,协调统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超过百岁才离开人世。

21、现在的人就不是这样了,把酒当水浆,滥饮无度,使反常的生活成为习惯,醉酒行房,因恣情纵欲,而使阴精竭绝,因满足嗜好而使真气耗散,不知谨慎地保持精气的充满,不善于统驭精神,而专求心志的一时之快,违逆人生乐趣,起居作息,毫无规律,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

22、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咱们抛开天、地不讲,单说人的三宝、精、气、神。

23、说到精气神,就不得不从道家的传承说起,真正能解答这个问题,能做到的,唯有道家修炼。

24、因为其他的文化和思想流派,要么用彼岸世界来狡猾的回避它。

25、要么想解决但是找不到方法。

26、真正直面这个问题,并真正解答了它的,古今中外也只有道家修炼。

27、关于长生术,老子是这么说的,“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28、在具体修炼思路上,老子提出的是“致虚极,守静笃”,“虚心实腹”“载营魄抱一”“专气致柔”。

29、庄子是这么说的、“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

30、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31、慎尺者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

32、”在黄帝老庄的长生术修炼中,天人相合,人就会变成圣人,真人。

33、那种状态在老子那里,被称为玄同,在黄帝那里,被称为提挈天地,在庄子那里,被称之为齐物,同于大通,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

34、修炼的基础,首先是要打通冲脉和任督二脉、也就是道家常说的打通大小周天。

35、怎么打通呢?我选择的方法是站桩,至于站桩的方法,这里不多说,如有需要,单独拿出来写一遍文章告诉大家怎么站桩,怎么正确的站桩,站桩的要领是什么。

36、那么冲脉到底有多重要呢?因为,冲脉是人体的生殖脉,为什么这么说呢?冲脉类似于太极图黑白交界线,是人体阴脉阳脉的交汇,所以直接关乎人体的生殖机能,而生殖机能又直接关乎人体的衰老。

37、可以说,生殖机能是判断一个人年轻还是衰落的重要标志。

38、所以,在中医经络学里,冲脉,又叫“血海”——气血之海。

39、而气血,就是身体的“元气”,气血衰败,人体就会衰亡。

40、说白了,打通冲脉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持旺盛的生殖机能。

41、从史料来看,远有彭祖八百岁之说,曾娶妻49个。

42、近有清代李庆远终年256岁,娶妻24个。

43、平均十几年换一个老婆,可见其生殖机能之旺盛。

44、凡人都需阴阳交合,此为本能之乐。

45、道家认为,禁欲阴阳不交,反而会“百病生长,寿命销亡”。

46、道法修炼的目的,就是把一切外感,收归于内,在体内运行。

47、普通人的阴阳交合都需体外,而道法的打通冲脉功法,为的是在体内就能实现阴阳融合。

48、所以,冲脉打通后的表现是,因为女器在内,故而敏感度会增强,男器在外,故而敏感度反而会降低。

49、此后随着任督二脉的打通,内感之乐跟随气息由督脉上行至脑,然后下行传遍全身。

50、那位说了,什么叫内感之乐呢?通俗地讲,就是中枢神经兴奋由内产生,而不求诸于外在的器官。

51、而内感之乐能否顺利传遍全身,又与大周天相关。

52、只有大周天打通后,内感之乐才能无时无刻不在体内运转。

53、这就是道家的“长乐”。

54、而道家房中术认为,妥善的男女之交,更能激发任督二脉和大周天的打通。

55、这是另一个话题,这里就不展开了。

56、除了打通冲脉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打通带脉。

57、就是裤腰带一周的那条带脉,从前丹田到后命门一周。

58、打通带脉,是为了实现五脏六腑的阴阳平和。

59、可以说,在冲带二脉没有打通的情况下来谈什么打通任督二脉,无疑是空中楼阁。

60、但是,因为冲带二脉的修炼过于简单,是基础功法,所以被历代传法者所忽视而只谈高大上的任督二脉,久而久之几近失传。

61、更加上唐宋之后,跪坐传统姿势的流失,以至于此后成道者凤毛麟角了。

62、而打通冲脉的好处,就是能够使人实现一种无欲而又能从心所欲的年轻态。

63、那位说了,年轻态我们都知道,你说的什么“无欲还能从心所欲”,就很费解了。

64、这一点呀,咱们还真得好好讲讲。

65、所谓的“无欲而又能从心所欲”,指的是男性修法者,随着冲脉的逐渐打通,性能力和性欲望呈现出的是反比例发展的趋势,通俗讲就是性能力越强、对性却越没兴趣。

66、而女性修法者的结果却是恰恰相反,性能力和性欲是正比例发展的趋势,也就是欲望越强、乐感越强。

67、至此,您就该明白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怪现象了,那就是练房中术的男道士反而少有淫乱,而女道士却多有淫乱的原因了。

68、反映到历史悠久的民间故事里,就是那些得道的仙女们却私欲不灭,经常出现思凡下界,私会凡人的故事,比如七仙女和董永、牛郎织女、玉皇大帝的妹妹下凡生下二郎神杨戬等等。

69、而与此相反的还有另外一个现象,那就是主张禁欲的佛法修炼者,和尚淫乱的很多,而尼姑反而很少。

70、要想解读这两个怪现象,我们还得从修法的人体生物学原理的根源说起。

71、修法,不管是男女,都讲究的是不要“漏泄”。

72、那么什么才算是漏泄呢?道家所说的漏泄,从根本上来说,指得是“生殖繁衍”。

73、古来各书对男精的漏泄讲得较多,却对女精的漏泄语焉不详。

74、女精的漏泄是指生产,而不是什么月经或其他。

75、对于一个自然生物体来说,雄性完成阳精的输出,使得雌性受孕,自然使命也就完成了,生命也就该结束了。

76、而雌性嘞,等待新的生命体繁衍出世后,雌性的自然使命也完成了,生命也该结束了。

77、由此可见,生殖繁衍对生命体意味着什么,那就是衰老死亡。

78、有人会说了,那还不简单,男女分居不就行了!没那么简单。

79、古人早就认识到,禁欲非但不能健康长寿,反而会造成疾病,加速人体衰亡。

80、因为雌雄男女交媾的初始目的,没有一个是出于繁衍后代这么高大上的动机的。

81、都是出于“欲”,无论雌雄男女!“欲”,就像地壳内的岩浆,如果没有适当的出口、定期排泄,就会造成更大的地壳运动,移山填海。

82、天地自然,就是这么神奇,用“欲”来让自然万物自己推动自己、自行运转。

83、远古那些“炼气士”发现了这样一种方法——在不消耗生命本元的前提下,又能享受到“欲望”的愉悦感。

84、也就是说在“长生”的基础上“长乐”。

85、所以,道法是爱惜身体的,与佛法视身体为臭皮囊是不同的。

86、享受性欲的乐感,又不造成生殖繁衍,古人称之为“交而不泄”。

87、这样,男性的雄激素、女性的雌激素,就会长期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值,这样就能保持年轻态,进而长寿。

88、大家有目共睹,生育少的女性一般看上去比较年轻。

89、有朋友可能对一个问题搞不懂,那就是女性如何保持不孕呢?其实如果您有一点医学常识就知道,女性雌激素偏高的时候,形貌虽然变美了,但是受孕率反而会降低甚至不孕。

90、同时,月经量也会减少,就是道法修炼里说的“斩赤龙”。

91、民间常说的,中看的女人不中用,就是这个道理。

92、看看历史,古代的四大美人以及那些知名美女和淫乱的道姑又有几个怀孕产子的?那么长乐呢?就是通过道法的修炼达到“内乐”的产生,就是由内直接产生中枢神经兴奋,来代替生殖器的局部兴奋。

93、佛家讲究极乐,道家讲究长乐,都希望得到一种乐,这都是一种欲望。

94、所以,无论佛道,都没有终脱离“欲”。

95、都知道佛教是禁欲的,殊不知佛法的修法法门,是以一种欲望来代替其他种种欲望,我们称之为“以一欲化万欲”法门。

96、比如“成佛”,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欲望”,以“成佛”这一种欲望来代替其他种种的欲望,就是佛法。

97、他依然没有逃脱天地自然的“欲望”这一陷阱。

98、因为男女体质不同,通过戒律压制欲望,对于女性来说是有效的,但对于男性来说却会适得其反,欲望反而会反弹。

99、所以,历史上有多少高僧大德晚节不保的案例。

100、道法的修炼与佛家“以一欲化万欲”法门不同,是通过用生命去体验种种欲望,然后在生命里逐渐磨灭这些欲望,终实现“厌欲”、“离欲”,也就是、觉得这些东西都没意思了,自然就会抛弃、离去。

101、这一方法,对男性消除欲望是有效的,但对女性却不能完全彻底解决问题。

102、文始道针对女性的这一特性,给出了解决方案,那就是施以外丹,其实就是服用朱砂。

103、这个话题这里先不展开,如有需要,我们后面会有专门章节针对女性这一问题展开分析,从特殊体质的根源入手直到解决方案。

104、在道法修炼方面,虽然女性因特殊体质问题,有此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女性的修法入门要比男性快很多,直到地仙层次,都是很快的。

105、只是到了后面的修无极大道层次就会因特殊体质原因,而变得慢了。

106、这就是为啥道教仙界里,男仙地位较高,女仙地位普遍较低的原因。

107、如果您单纯“是从男权社会造成的”这一角度出发,来认识这个问题,那就太片面了。

108、道门儿里还有一套顺口溜来说这个问题。

109、娘们儿上路就跑嘞欢,爷们儿起步就落半天。

110、紧跑赶不上慢不歇,上不上眼你得看席面。

111、道法修炼的前提是,实现长寿,只有以长寿为前提,才能谈“逐渐磨灭欲望”。

112、这就是庄子所说的“千岁厌世,去而上仙”。

113、说白了,就是抛弃低级趣味,实现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114、这个高层次的精神世界,道家称之为“长生长乐”,也叫逍遥。

115、至此,再没有更高的乐趣了。

116、虽然也会慢慢变得没意思,但是与其他相比,这是没意思里面有意思的状态,也就是永远定居不离开了,这个定居点,就是文始道所说的天地之外的“道境”。

117、而道祖道宗呢,为了度化更多的俗人也能来到这个“道境”,甘愿幻化来到社会底层,甚至万事万物的低状态,来显示道。

118、这就是道祖道宗的无处不在,就是无物不太极、无物不阴阳。

119、就修法层面而言,佛陀无疑也是伟大的。

120、佛陀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把印度传统的“苦修”变为了佛教独有的“乐修”。

121、什么是“苦修”嘞?就是印度传统的瑜伽修行,通过各种自我折磨、体验痛苦,通过“苦”的渠道、进入“极乐世界”。

122、乐是什么,说白了就是“中枢神经兴奋”。

123、吃葡萄,那种酸爽,是一种食欲之乐,让我们对美食欲罢不能。

124、闻到花香,是一种鼻嗅之乐,让我们对美味欲罢不能。

125、听到美妙的音乐,是一种耳闻之乐,让我们对美声欲罢不能。

126、男女交合,是一种生殖之乐,让我们对肉欲欲罢不能。

127、等等等等,其本质都是“中枢神经兴奋”。

128、人的痛苦神经与快乐神经,是两条并行且相邻的神经,痛苦神经较为敏感,而快乐神经较为迟钝,所以,印度古代一些圣人发现通过刺激痛苦神经可以影响快乐神经。

129、当痛苦由身体的某一处产生,一次次通过中枢神经传输到大脑,在这个过程中,也就一次次波及到了快乐神经,使之也产生了波动,进而就产生快乐神经的兴奋。

130、剧烈的快乐神经兴奋,就是“极乐”的感觉。

131、这就是印度瑜伽苦修的人体生物学原理。

132、比如印度那个著名的举手巴巴,通过专注体验胳膊的痛楚,来刺激中枢神经兴奋,以实现中枢神经兴奋,就是所谓的“与神灵沟通”。

133、什么是“乐修”嘞?就是抛弃外在的痛苦折磨,直接以较为舒适的姿势,进入禅定状态,在禅定状态里直接刺激“快乐神经”,来体验“内乐”,就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内感之乐”,由弱渐强,逐渐达到“极乐”。

134、据《六妙门法》说,释迦牟尼是以“安那般那”法门入定成佛的,据说释迦牟尼有三个儿子,这个法门后来只传给了他的嫡生之子“罗睺罗”,且罗睺罗也是佛陀十大弟子中,得到正果快的一个,可见这个法门的殊胜。

135、这个“安那般那”法门,说得通俗点儿,就是在放松身心的前提下,通过体验呼吸的出入给身心带来的舒爽感,使得身心的舒爽感通过中枢神经上传至脑。

136、这样,每一次呼吸都是一遍一遍地刷这种舒爽感,终使得中枢神经达到兴奋,也就是“极乐”感。

137、这种体验呼吸舒爽感的做法,与道家说的“出日入月呼吸存”是一个道理,就是体验吸入的是凉爽的空气,呼出的是浊热的空气,以此造成身心的舒爽感。

138、这样,人的注意力就集中在了鼻子的前面,或者说就是人的面前。

139、因为你的注意力是在前面,所以人就会不自觉地身体前倾,这样为了保持身体平衡,就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姿势,这种姿势就是瑜伽坐姿里面的七支坐,因为万千坐姿里、只有这种姿势能人体不向前倾倒。

140、冲脉,意味着年轻态、意味着寿命。

141、道家,重视冲脉的打通,所以长寿的多。

142、日本人之所以平均寿命高居世界首位,有些人归结于其饮食习惯,殊不知其根本原因是在于跪坐习惯。

143、还有,日本色情文化的消费群体主要是女性以及男性性能力世界排名靠前的都是那些有跪坐习惯的国家,诸如阿拉伯国家、韩国、日本等等,这些都与跪坐习惯刺激冲脉的结果有关。

144、这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打通冲脉会出现的结果、男性修法者,随着冲脉的逐渐打通,性能力和性欲望呈现出的是反比例发展的趋势。

145、而女性修法者却是,性能力和性欲是正比例发展的趋势。

146、这就是为啥日本色情文化的消费群体女性高于男性的原因。

147、还有中国古代练房中术的男道士少有淫乱,而女道士却多有淫乱、仙女们经常思凡下界的原因了。

148、冲脉,就是这么神奇!。

九、《老君常说清净经》译本•水晶子著【论道诗词吧】

1、今天我给诸位推荐一部,《太上玄门早晚功课经》中《老君常说清净经》译本。

2、早些时候逛贴吧,逛到清净经吧,一位吧友分享在贴吧中。

3、偶尔看见,是我看见所有清净经译本里面,译的好的一部。

4、读懂清净经,一。

5、必须要懂得阴阳是什么。

6、二。

7、必须要明白清净二字讲的什么,自问本身是否能够做到。

8、我敢说,当今天下能读懂《老君常说清净经》的人没有几个。

9、今日之道教偏离道教本根太远,偏离道德,不识阴阳,不知善恶,只是随世俗影响而更改道德本根真髓。

10、今日之道教连立教基础阴阳和善恶都不知道是什么,只是采取西方宗教所谓之"信仰"。

11、又有愚昧无知对道教各部经卷胡乱批注,歪解经典,使得道德本根抹黑,经历年代,原本真意尽失。

12、愚民歪解是可气,把好好的道学弄成迷信。

13、一道一德之中有道学之真实,清净之学,以心静为根基揣摩热冷之变化,才是看懂《老君常说清净经》及其译本。

14、读此书不要纠结年代起始,用心揣摩书中意。

15、这部《老君常说清净经》译本所言,才是道德真髓。

16、今天我给诸位推荐一部,《太上玄门早晚功课经》中《老君常说清净经》译本。

17、早些时候逛贴吧,逛到清净经吧,一位吧友分享在贴吧中。

18、偶尔看见,是我看见所有清净经译本里面,译的好的一部。

19、读懂清净经,一。

20、必须要懂得阴阳是什么。

21、二。

22、必须要明白清净二字讲的什么,自问本身是否能够做到。

23、我敢说,当今天下能读懂《老君常说清净经》的人没有几个。

24、今日之道教偏离道教本根太远,偏离道德,不识阴阳,不知善恶,只是随世俗影响而更改道德本根真髓。

25、今日之道教连立教基础阴阳和善恶都不知道是什么,只是采取西方宗教所谓之"信仰"。

26、又有愚昧无知对道教各部经卷胡乱批注,歪解经典,使得道德本根抹黑,经历年代,原本真意尽失。

27、愚民歪解是可气,把好好的道学弄成迷信。

28、一道一德之中有道学之真实,清净之学,以心静为根基揣摩热冷之变化,才是看懂《老君常说清净经》及其译本。

29、读此书不要纠结年代起始,用心揣摩书中意。

30、这部《老君常说清净经》译本所言,才是道德真髓。

31、这部译本本来要发布在个人主页中,个人主页维护到现在还没维护好,所以就发布这里。

33、《老君常说清净经》正文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

34、大道无情,运行日月。

35、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36、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37、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

38、天清地浊,天动地静。

39、男清女浊,男动女静。

40、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41、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

42、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43、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

44、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45、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46、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47、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

48、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

49、外观其形,形无其形。

50、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51、三者既悟,唯见於空。

52、观空亦空,空无所空。

53、所空既无,无无亦无。

54、无无既无,湛然常寂。

55、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

56、真常应物,真常得性。

57、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58、如此清静,渐入真道。

59、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

60、为化众生,名为得道。

61、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62、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

63、上德不德,下德执德。

64、执著之者,不名道德。

65、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

66、既有妄心,即惊其神。

67、既惊其神,即著万物。

68、既著万物,即生贪求。

69、既生贪求,即是烦恼。

70、烦恼妄想,忧苦身心。

71、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72、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73、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

74、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

75、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

76、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

77、吾今于世,书而录之。

78、上士悟之,升为天官。

79、中士修之,南宫列仙。

80、下士得之,在世长年。

81、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82、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者,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身。

83、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炼形。

84、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85、正乙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

86、神升上界,朝拜高真。

87、功满德就,相感帝君。

88、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90、太上清静经图注叙一  夫鸿濛分判,阴阳始列,轻清上浮者为天,其质阳也。

91、重浊下凝者为地,其质阴也。

92、清浊相混者为人,其质阴阳合并。

93、惟人秉乾坤而交,以成性。

94、受阴阳而感,以成形。

95、得五行之化育,而五脏、五德、五灵由斯而全焉。

96、受六合之交感,而六腑、六根、六神由斯而备焉。

97、列三才之品,为万物之灵。

98、世间难得者,人也。

99、人生难得者,道也。

100、夫人与天地同才而不能与天地同长久者,何矣?皆因不知消长之理也。

101、人与佛仙同体而不能与佛仙同超证者,何矣?皆因不知先天之道也。

102、人与君臣同形而不能与君臣同富贵者,何矣?皆因不知积德之功也。

103、人与万物同性而不能与万物无伤者,何矣?皆因不知恻隐之心也。

104、然而不知消长之理、先天之道、积德之功、恻隐之心,则天堂路塞、地狱门开也。

105、是故太上道德天尊,广发慈悲之念,大开方便之门,著清静之经,演长生之诀,流传天下,广布四海,化醒原来。

106、其经至简至易,极玄极妙。

107、其句九十有正合九六原人之数,以应乾坤之卦也。

108、其字三百九十有除开河图生成之数,以应八卦之爻也。

109、又得混然子之慈悲以列图象,更仗水精子之圣才以增注解,共分二十四章,章章珠玑,同参二十四图,而图图沉檀。

110、条分缕析,剀切详明,真乃度人之宝筏、醒梦之晨钟、救人之灵丹、升仙之阶梯也。

111、实为慕道之禅杖、辨真之药石、劈旁之斧钺、照幽之炬灯也。

112、是道则进,非道则退,言非浅近,理数显微。

113、若有善缘得遇,便是三生有幸。

114、须当盥手恭读,理宜过细体阅。

115、不看之时,高供神堂,则有丁甲守护,更能镇宅驱邪。

116、早晚跪诵,还可消灾解厄,积德感天,自有明师相遇,低心求指经中之玄,下气恳传先天之道。

117、照经修炼,功果完备,在儒可以成圣,在释可以成佛,在道可以成仙也。

118、若是天下同人,依是经而尊之,得是道而修之,千难不改,万难不退,日就月将,三千功满,八百果圆,丹书下诏,脱壳飞升,逍遥天外,浩劫长存,岂不美哉?不负太上度人之婆心,以念圣德之慈意,学者其毋忽焉。

119、此是道德天尊之厚望也。

120、夫是为叙。

121、甲辰年乾月望日文昌帝君序于朝阳古硐重刻清静经图注后叙二  世间之善,惟有刻印善书经典,为行善第一功德,盖济人利物,虽皆为善,究竟一人所行有限,终不若善与人同之为广远也。

122、夫秉彝之良,人所固有,第无所观,感则亦不能兴起,诚得善书经典读之,则勃然感动。

123、恶者,见此改行。

124、善者,闻而坚进。

125、是众人之善,皆书与之善,其功不甚伟乎。

126、再遇同志,递相传刻,则天下皆不难到,互相劝勉,善人愈多,善事愈广,是此一举,有无量之善矣!故,功过格,言以善书传大豪杰,大贵人者,当千善,广布无边,重刻不朽者,当万万善。

127、西安省城,多公祠,复初道人,余明善,幕化功德,诠刻各种善书经典,广布流传,但愿人人改过自新,遵行善道,孝养父母,恭敬三宝,竭忠于君,不杀不盗,壹是皆以正心修身为本,行善积德为根,如此根本既立,丰稔可期,清平可保,优游盛世,群号贤良,岂不同乐尧天舜日,共享清平之福哉,是为叙。

129、第二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130、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

131、天清地浊,天动地静。

132、注、吾不知其名者。

133、吾乃我也,是太上自叹。

134、大道本无形象所定,更无名色所拟,由强勉取名曰道。

135、夫道虽曰强勉,以字义而推之,实不强也。

136、何矣?仓颉夫子造“道”字,深隐玄蕴。

137、夫“道”字,先写两点,左点为太阳,右点为太阴,似太极阴阳相抱。

138、在天为日月,在地为乌兔,在人为两目,在修炼为回光返照也。

139、次写一字,乃是无极一圈。

140、此圈在先天属乾,易曰、乾圆也。

141、鸿濛一破,其天开也。

142、圈折为易曰、乾一也。

143、经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圣。

144、儒曰、惟精惟一。

145、释曰、万法归一。

146、道曰、抱元守一。

147、次写自字于下者,言这一字圆圈,日月团团,乃在自己身上。

148、儒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149、上下相合成一首字。

150、首者,头也。

151、修道是头一宗好事。

152、次写走之者,行持也,乃周卝身法卝轮自转。

153、此名道字之义也。

154、夫道者,乃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155、有清天气也,有浊地气也。

156、有动阳气也,有静阴气也。

157、天清纯阳也,地浊纯阴也。

158、天动乾圆也,地静坤方也。

159、清浊动静,在天显象为日月,在地显象于春秋,在人显象于圣凡。

160、日为阳,常圆常满。

161、月为阴,有晦有亏。

162、春为阳,而万物发生。

163、秋为阴,而万物颓败。

164、圣为阳,脱壳以升仙。

165、凡为阴,寿终以为鬼。

166、此谓清浊动静之理,大概而言之也。

167、不知世间乾男坤女,可知身中清浊动静否?若是不知,及早积德,感动天心,明师早遇,指示身中之大道,圣日圣月之照临。

168、将浊阴之气而下降,提清阳之气以上升。

169、寂然不动,谓之静。

170、感而遂通,谓之动。

171、常以有欲以观其窍,动也。

172、常以无欲以观其窍中之妙,静也。

173、九节玄功,节节有动静清浊,须待口传心授,方可了然于心,成仙有何难哉?吕祖诗曰、清静妙经亘古无,水精注后理方舒。

174、品分廿四超三界,大地遵崇护宝珠。

175、关帝诗曰、一卷无为清静经,旁门外道不相亲。

176、改邪归正循天理,长生不死也由人。

177、观音诗曰、阴阳动静在人天,皇极中空炼汞铅。

178、识得浊清升降法,明灯不昧照三千。

180、太第三男清女浊,男动女静。

181、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182、注、男清女浊者。

183、男禀乾道以成体,故曰清也。

184、女禀坤道以成形,故曰浊也。

185、男属太阳,而阳中有阴,离中虚也。

186、女属太阴,而阴中有阳,坎中满也。

187、故男子十六清阳足,女子十四浊阴降。

188、清阳者,壬水也。

189、浊阴者,癸水也。

190、壬为白虎,癸为赤龙,故仙家有降龙伏虎之手段,返本还原之天机,故能长生而不死也。

191、男动女静者。

192、男禀天之气以生,女禀地之气而成,故曰、天动地静也。

193、此男女之论者,非实属男女也,阴阳而已矣。

194、降本流末,而生万物者。

195、降为生,流为成,本为始,末为终,是故万物乃人之末,人为万物之本。

196、人又为天地之末,天地又为人之本。

197、夫人不可以无本,亦不可以无末。

198、本者体也,末者用也,则两不相离。

199、天地以太空为本,而生人畜万物。

200、人畜以至善为本,而生周身百体。

201、天不失其本,则天且长且久。

202、人不失其本,则人为佛为仙,亦可以与天地同寿矣。

203、夫人自古皆有死,何由不至于死也?岂不闻《吕氏春秋》曰、人能一窍通,则不死,其寿在神。

204、圣经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205、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道经云、生我之门死我户,几个惺惺几个悟?夜来铁汉自思量,长生不死由人做。

206、嘻嘻!这玄关一窍,异名多端。

207、儒曰、灵台、至善、无极、无思无虑之天、己所独知之地。

208、释曰、灵山、虚空、皇极、南无涅槃之天、阿弥陀佛之地。

209、道曰、灵关、金庭、太极、三清紫府之天、万殊一本之地。

210、三教名虽异,而其所一也。

211、在儒得此窍而成圣,在释得此窍而成佛,在道得此窍而成仙也。

212、只是此窍,上苍所秘,而三教圣人,不敢明泄于书,防匪人得之,恐遭天谴。

213、必要访求至人,低心受教,指示此窍,次第工夫,是道则进,非道则退。

214、若是以泥丸、卤门、印堂、顽心、肚脐、心下、脐上、下丹田、两肾中间一穴、尾闾、夹脊、玉枕为玄关者,皆非大道之所也。

215、士道古佛诗曰、女女男男浊浊清,还以本末觅真情。

216、有为曰动无为静,得本延年失本倾。

217、急早回头修至善,趁时气在学长生。

218、任君积下千金产,一旦无常空手行。

219、火公老人诗曰、太极阴阳玄妙多,长生大道少人摩。

220、世间若要人不死,接命添油养太和。

221、三才品第四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

222、注、清者,轻清也。

223、浊者,重浊也。

224、源者,源头也。

225、静者,无为也。

226、动者,有为也。

227、基者,根本也。

228、何为清者浊之源?夫天,本是清气上浮,这清气还从地中发生。

229、地本阴浊之体,由阴极而生阳,浊定而生清也。

230、男本清静之体,女为污浊之身。

231、虽清静之体,其源出于污浊之身也。

232、丹道以神为清阳之体,而神之源头,由交感之浊精化成阳精,由阳精而生气,由气而生神也。

233、故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

234、岂不是清者浊之源也?  动者静之基,何谓也?地本静也,其源还从天气所结。

235、女本静也,其源还从父亲所降。

236、丹道以无为为静,有为为动,其源还从有为立基。

237、故曰、动者静之基也。

238、奉劝世人,急早回头向道,将自身中浊气拔尽,清气上浮,凝结成丹,长生不死,积功累德,丹书来诏,脱壳飞升,逍遥物外,将生身父母同超天堂,共享极乐,不亦欣乎?可叹,世有一等愚迷、贪痴之人,不知性理,他说仙佛皆有分定,不是凡夫做得到的。

239、正所谓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

240、自暴自弃,甘堕苦海,全不思想,人禀阴阳五行而生,为万物之首,可以行天地之全功,更可以载天地之大道。

241、夫天地之道,显象于日月。

242、而日月之道,显象于阴阳。

243、而阴阳之道,亦显象于消长也。

244、消阳长阴,凡夫之道,待至阳尽阴纯而成鬼。

245、消阴长阳,异人之道,待至阴尽阳纯而成仙。

246、况人半阴半阳,半仙半鬼也,若将半边阴气炼退,则成纯阳,纯阳者仙也,何难之有?孟子曰、尧舜与人同耳。

247、颜子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248、此皆言人人可以为圣贤,人人可以为仙佛,只在有志无志之分耳。

249、有志者,不论在家、出家,都能修身。

250、在家者,妻为朋,子为伴,人身虽在红尘,而心出乎红尘,何等便宜之事也。

251、吕祖诗曰、看破浮生早悟空,太阳隐在月明中。

252、时人悟得阴阳理,方夺天机造化功。

253、韩祖诗曰、虚心实腹求铅光,月里分明见太阳。

254、湛破浊清升降路,自然丹熟遍身香。

255、急性子诗曰、男清女浊有先天,不晓根基亦枉然。

256、女斩赤龙男降虎,何愁俗子不成仙。

258、道心品第五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259、注、人者,善男信女也。

260、能者,至强无息也。

261、常者,二六时中也。

262、清者,万缘顿息也。

263、静者,一念不生也。

264、修道之人,以清静为妙。

265、非礼勿视,则眼清静矣。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