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怪】陕西八大怪顺口溜是什么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17 08:29:09 浏览
一、陕西八大怪是什么?

1、首先确定你是不是爱奇艺会员如果你是爱奇散肆艺会员你可以登陆爱奇艺的首页在首页的偏于右上角有个“登陆”的按答枝钮点击在登陆下面弹出来的登陆的那个小窗口直接输入自己在爱奇艺的账号密码就可以登录了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清掘敏你。

二、【转载】关中八大怪【小咪的魔法屋吧】

1、      “关中八大怪”,指陕西省的关中地区(大致包括西安、咸阳、渭南、宝鸡、铜川,秦岭以北,黄土高原以南)出现的八种奇特风俗习惯。

2、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关中地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

3、有着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陕西关中地区,沿袭历史民俗,形成了生动有趣“八大怪”,以其“古风古韵古长安”的独特魅力,成为外地游人探寻的一大热点。

4、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关中八大怪”有时被称作“陕西八大怪”,但这是不完全合理的。

5、实际上“陕西八大怪”中的风俗仅出现在关中一带,在陕西的大部分地区并非如此。

6、陕西省地理纬度跨度极大,从北至南存在陕北(黄土高原为主)、关中(渭河平原为主)、陕南(以秦岭以南的汉水流域为主)三大自然条件、文化差异巨大的区域。

7、以关中一地的风俗概括整个陕西,存在以点概面的概念缺陷,近年来亦多表述为“关中八大怪”以去除歧义。

8、。

9、第二怪、房子半边盖      传统的中国家居一般都是“人”字型结构,关中地区把这种房子叫“安间”房,又叫上房。

10、里面住着主人和老人,结构都是厅房、两边是卧室。

11、一个院落除了上房还有偏房,在关中叫厦子房,房子的结构是“人”字的一爿,就是半边盖的“怪”房子。

12、房子半边盖为什么要把房子盖一半?首要因素就是贫穷。

13、原来这种半边盖的房子都是土木结构,能节约大量的木材,实现了关中人少用木头多用土的理念。

14、传统的关中院落进门有一道叫照壁的墙,往里左右都是厦子房,里面是安间正房。

15、关中有顺口溜“有钱住北房,避风又向阳。

16、”北房是指坐北朝南的房子,一般都是安间房,也有根据院子走向盖的厦子房。

17、这种格局的四合院是关中居民的主流。

18、     关中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文明长大了,摇篮破损了。

19、裸露的黄土地少了绿装,虽有南山秦岭,也无法满足千万居民的家住、厨房、储藏等需求用房。

20、聪明的关中农民因地制宜盖起厦子房,利用黄土垒起三面土墙,朝院子一面留门窗,房顶只需少量的大木头做檩、梁,对做椽子小木头要求也低,三面土墙中还有一面利用了围墙,这样就节省院落的空间,解决了用房不足的问题。

21、“房子半边盖”是关中一大景观,也是民生低下的产物,这种房子光线充足,就是通风不畅。

22、现在农村都盖预制板的房子,建筑材料的革命改变了千年的习惯,半边盖的房子越来越少了。

23、前一阵前往太平峪游玩,在一户农家院落里见到了半边盖的房子,心里居然有个恍如隔世的感觉。

24、    一般人说“房子半边盖”是取肥水不外流之意,这种房檐水都滴进自家院落,可以解决缺水的问题。

25、但是关中人不用窖水,也没收集雨水的风俗,这种说法只是附托之词,不足为信。

26、。

27、第四怪帕帕头上戴      在关中风俗中这一怪好解释了。

28、过去人的生存环境差,黄土高原上风刮尘扬,烈日毒辣,妇女们出门干活串户没个遮蔽可不行,顶块手帕不能算怪吧?帕帕头上戴遮阳伞、防晒霜、口罩、墨镜是现代女性的生活必需品,过去的关中女人没这样的条件,她们生活中有一块整端漂亮的布做手帕就不错了。

29、走亲戚,回门子(回娘家),下地干活时这个自制的手帕就发挥出大作用,年轻的妇女把手帕戴出许多花样来,成为风情和装饰。

30、一般妇女是顶在头上遮阳挡风,下毛毛雨还能顶一阵子。

31、关中妇女的手帕都很大,如果需要还能包裹东西当手袋用,别的用处都可以去想象,重要的是不能弄脏头发。

32、关中地区虽然号称“八水戏长安”,但地处西北总体缺水,过去没有洗澡设施,除了夏天别的季节都有问题。

33、洗头也不方便,怕头伤生虱子,于是,男人们都剃光瓢(光头),留长发的妇女就麻烦了,怕头弄脏了不好拾掇,只好用手帕把头包起来了。

34、    记着有一个五保户老婆婆,她就喜欢用手帕包头,还喜欢用一种叫篦子的梳头发。

35、天天都要把稀疏的头发梳得能滑到蚊子,再包上一块蓝色的手帕,人显得年轻十几岁。

36、但她每次梳头发的时候都要篦出许多小动物来,场景看着很不舒服,不知道她是怎么忍受叮咬的。

37、既然洗澡洗头不方便,把头发包起来当然干净多了。

38、    现在的关中妇女已经丢弃了帕帕,就是在偏远农村也很难见到这一怪景了。

39、不过在陕北地区,羊肚子手帕还包在汉子们的头上。

40、。

41、第六怪锅盔像锅盖      面条是正餐,平时农活忙了,关中的人来不及做饭,就吃些平日里早先做好的锅盔。

42、锅盔有很多的传说,一个传说是当年有场战争,战争的一方是新疆人,打到陕西的时候,干粮已经没了,只剩下些面粉,没有办法,就把那面粉和水和了,弄成饼状,放在那头盔里用或烙,做好后皮黄里香,而且持久耐放,随即传了开来,那打了胜仗回去后,兵士就让妇人照着做,但没有头盔,就在自家的锅里烙了,就有了锅盔这个名字,也就有了锅盔这个面食的花样了。

43、另一个传说是相传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

44、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饼。

45、现在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46、锅盔像锅盖关中的锅盔大多都是和自家的锅一样的尺寸,翻过来看来锅盔,真的就是一个锅盖的样子,但厚薄随意。

47、陕西的锅盔以关中的为地道,关中的锅盔是以乾县锅盔为出名,现在在古城西安看见有人卖锅盔,上去一问,那人必然自豪的说、“咱这是乾州锅盔!”乾县解放前称谓乾州。

48、    在乾县,婆娘们的手艺一个是在面条上显现,另一个就是这锅盔了。

49、做锅盔,面要和得很硬,面是要用发过酵的,然后根据烙的数目掺进水和面粉以及酵面,在案板上揉,揉到刀切时都费劲了,硬得用手都揉不动,要借用木杠来压揉,然后就把那面团擀成一定的厚度,这个厚度是根据婆娘们的心愿而定,懒的就擀的薄薄的,一两把火就烙熟了。

50、后放在直径2尺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烤制而成。

51、这样,烙成的锅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变味。

52、锅盔要数“乾州(今乾县)锅盔”好。

53、    勤谨的婆娘总是喜欢烙厚的。

54、厚度大约有8公分左右,放在那锅里,用麦草火慢慢的烧,来回起身的翻,让两面均匀的受热,这样的厚度就是考验婆娘们勤快不勤快的时候了。

55、     不勤快的婆娘懒得翻,烙出来的锅盔皮已经焦黑但里面还是生的。

56、勤快的婆娘来回的翻,烙好以后皮黄里香,整个厨房都是面香的味道。

57、     切锅盔也是一门学问,乾州的锅盔人称“睁眼锅盔”,因为那实在太厚,咬的时候要使劲张大了嘴巴,眼睛自然睁开,不信,你闭上眼睛试试给嘴里塞上一个十公分厚度的东西。

58、看一下不睁眼睛要张大嘴难受不难受!   那锅盔生的时候已经有八公分左右,熟了一膨胀少超过十一二公分,为了便于下嘴,切的时候,要切成块的锅盔成三角形,刀要斜切,那锅盔的边缘就是斜坡状,吃的时候从那斜坡的薄处咬起,也就省了老睁眼睛。

59、     锅盔另一个好处是耐放,在烙的过程中水分基本蒸发,所以烙好以后能长时间的存放而不会发霉。

60、     因为这样的好处,锅盔也成了关中人出门时必带的口粮,饿了就拿出一块来,坐在那街边,吃不完一块就饱了,那面粉的幽香和里面参杂的亲人的气息让外出的人常常的忘不了自己的家。

61、。

62、第八怪秦腔不唱吼起来    这里的唱戏指的是秦腔表演。

63、其实秦腔也不是真吼起来的,只不过演员表演起来确实很卖力气,开玩笑说是“叫破天”。

64、夏天的时候,西安城墙周围会有很多自发的群众团体在那里唱秦腔,确实不需要扩音器之类的东西,老远就能听到,这种唱腔也许和关中人的语言特征有关,憨厚、耿直、调高。

65、。

66、汗…好长,才月初,流量就不多了!太长了,看不懂,不LZ还是挺辛苦的,从哪里复制的啊?。

67、陕西人...好可爱,天天蹲着不累嘛?辣椒...好吃......。

68、看到第一个。

72、直觉告诉我、小满哥哥你不会是在哪里找L突然发现的吧。

79、突然不能发帖了,杯具,网页有错误..。

80、我就是陕西人正儿八经的老陕.....这帖子啊..说得好!!但这毫无意义!!。

81、回复、16楼地方特色,为什么会毫无意义?什么叫说得好,又毫无意义嘛。

82、伊....伊利丹说得...不是我说的......。

83、回复、18楼是从你这听来的。

三、陕西八大怪是什么

1、      “关中八大怪”,指陕西省的关中地区(大致包括西安、咸阳、渭南、宝鸡、铜川,秦岭以北,黄土高原以南)出现的八种奇特风俗习惯。

四、陕西八大怪有什么?

1、      “关中八大怪”,指陕西省的关中地区(大致包括西安、咸阳、渭南、宝鸡、铜川,秦岭以北,黄土高原以南)出现的八种奇特风俗习惯。

五、陕西人人皆知的“八大怪”

1、但凡陕西人都知道我们陕西特别是关中地区的“陕西八大怪”,“陕西八大怪”主要讲述的是我们关中平原上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去过西安大雁塔北广场游玩的人都知道,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木掩映下,摆放着黄铜铸造的栩栩如生“八大怪”形象像人们介绍,游客们都忍不住在这里与铜像合影留念。

2、房子半边盖、讲的是关中平原的房子,过去的厦子房,就是屋顶坡向一个方向,高高的屋脊下是房子的背山墙。

3、“半边房,半边盖,雨水半边流”,北方地区不像南方水多,在农村特别是山区或旱塬上,很缺水!在没有自来水的年代,很多家都会在自家院子挖一个存水的地窖,来收集下雨的雨水。

4、还有一个寓意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5、关中有顺口溜、“有钱住北房,避风又向阳。

6、”面条像裤带关中独特的地理构造和自然环境使得关中地区成为一个以面食为主的地区,关中人吃面,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

7、这种面煮熟以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臊子,还是泼油辣子,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热火、有筋性。

8、既可口又耐饥,关中人做出的花样达几十种,棍棍面、片片面、凉面、臊子面、酸汤面、浆水面等等。

9、话说面条像裤带,说的是面条的宽度和长度。

10、熟悉关中地区面馆的朋友都知道,一根面条就是一碗面,撒些青菜,配上油泼辣子,那真是色香味俱全!。

11、板凳不坐蹲起来关中人把蹲叫“圪蹴”,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春秋时期。

12、关中人喜欢蹲是从古文的"坐"演变而来的。

13、古人"坐"的游宴本意就是跪,将膝盖并直端坐于席上,屁股的重量全压在双脚后跟上。

14、过去在关中农村,到了饭点,随处可见吃饭的人端着饭碗往门口太阳底下一蹲,吃的那叫一个香,吃的那叫一个舒坦。

15、姑娘不对外八百里秦川自古都是自给自足的宝地,风调雨顺,物产丰富,缺灾少害。

16、所以,民殷实而安于现状,关中姑娘们生于此,当然不愿意远嫁他乡了。

17、陕西的姑娘心灵手巧,勤劳顾家,那名声是响当当的“天府之国”早指的就是陕西关中八百里秦川,这里因为土地肥沃四季分明,降雨充沛,所以,在过去极少有人为生存而奔波于他乡异地。

18、所以有“老不出关(潼关),少不下川(四川)”的谚语。

19、久而久之,不仅男人们不外出远行,就连姑娘们也不远嫁。

20、陕西的姑娘会做女红会做饭,会绣花来会剪纸,还会下地把活干!现在新时代关中地区的姑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随着网络随着高铁和飞机,相互间的距离越来越短,陕西姑兄液娘已经走向全国各地。

21、所以这个也不再属八大怪了。

22、帕帕头上戴上点年纪的朋友一定还有印象,过去村里的老奶奶们都喜欢在头顶顶一面“帕帕”。

23、过去人的生存环境差,黄土高原上风刮尘扬,烈日毒辣,妇女们出门干活串户没个遮蔽可不行,顶块手帕合情合理。

24、锅盔像锅盖做锅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动,要借用木杠来压揉,然后放在直径2尺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烤制而成。

25、这样,烙成的锅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变味。

26、锅盔要数“乾州(今乾县)锅盔”好。

27、有句谚语,“乾县的锅盔拿秤秤,蒲城的杠馍拿杠压”。

28、相传古时士兵打仗为了方便携带干粮,就把用锅烙好的饼穿个孔用绳子穿起来挂在身子前后,饿了的时候就吃几口,既不耽误时间又不会挨饿,因为挂的时间长了,饼又干又硬,敌人射过来的箭刚好被饼给挡住了,所以就被称“锅盔”。

29、油泼辣子一道菜至于说辣子,一般人都以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

30、其实四川人只是把辣子当成一种调料,而在陕西“油泼辣子”却是一道正羡磨物经八百的菜肴。

31、关中人对于辣子情有独钟,爱吃,而且和别的地方吃法不同,不吃干辣子面,而是油泼辣子。

32、特别是用刚出锅的蒸馍夹刚刚泼好的油泼辣子再沙点盐真是好吃。

33、大家有时间都尝尝,特别是古华原今耀州城的咸汤面流传至今,每天早上咥一碗红红的咸汤面,美哉香哉!秦腔不唱吼起来这里的唱戏指的是秦腔表演。

34、其实秦腔也不是真吼起来的,只不过演员表演起来确实很卖力气,开玩笑说是“叫破天”。

35、秦腔流传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地,著名的剧本有《三滴血》《周仁回府》《辕门斩子》《梁秋艳》等等碗盆不分(真正的怪)陕西人(老陕)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为“老碗”。

36、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

37、再看看南方江浙及两广地区,吃饭都用小碗小蝶,陕西人看了不解馋!在关中农村,每到吃饭时,村头、庄前、树下,男人们就端着大老碗(一碗汤饭外加两块馍足有六七两),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边吃饭边啦着话,这就是有名的“老碗会”。

38、在农村,人们劳动强度大,干活出力多,吃饭也多,所以出门用老碗盛一下就够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饭,省了不少麻烦。

39、陕西“八大怪”处处透露着西北汉子的豪爽、热情、干脆的性格,不做作,不扭捏!所以来到陕西做客大家就要像回到家里面一样,不要拘俗。

40、在西安大雁塔北广场的西侧就专门有铜铸雕塑介绍陕西“八大怪”,凡是来西安游玩的朋友,必会到大雁塔去玩,必会去“八大怪”处照相。

41、来西安必去景点、大雁塔。

42、大唐不夜城。

43、大唐芙蓉园。

44、小雁塔。

45、世园会。

46、赛格商场。

47、诗经里。

48、钟鼓楼。

49、回民街。

50、大明宫。

51、陕西历史博物馆。

52、汉阳陵。

53、南门广场。

54、城墙。

55、书院门。

56、汉城湖。

57、永和坊。

58、唐苑。

59、植物园。

60、秦岭动物园。

61、华山。

62、兵马俑。

63、华清池。

64、昆明池。

65、欢迎大家来西安游玩。

六、关于陕西八大怪的俗语,故事,谚语,绕口令或来源,越多越好,急用,大家帮帮忙,谢啦

1、但凡陕西人都知道我们陕西特别是关中地区的“陕西八大怪”,“陕西八大怪”主要讲述的是我们关中平原上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去过西安大雁塔北广场游玩的人都知道,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木掩映下,摆放着黄铜铸造的栩栩如生“八大怪”形象像人们介绍,游客们都忍不住在这里与铜像合影留念。

七、陕西八大怪有哪些

1、陕西八大怪分别为、第一怪、板凳不坐蹲起来。

2、第二怪、房子半边颂桐盖。

3、第三怪、姑娘不对外。

4、第四怪、帕帕头上戴。

5、第五怪、面条像裤带。

6、第六怪、锅盔像锅盖。

7、第七怪、油泼辣子一道菜。

8、第八怪、秦腔不唱吼起来。

9、陕西八大怪应该叫关中八大怪。

10、因为陕西八大怪中的风俗仅出现在关中一带,在陕西的大部分地区并非如此。

11、关中八大怪是指陕岁雀西省的关中地区出现的八种独特的传统民风民俗。

12、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关中地区在衣、食、住野雀坦、行、乐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

八、陕西八大怪

1、陕西八大怪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2、”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

3、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八大怪”。

4、(具体介绍)  面条像腰带  “扯面宽得像裤带”。

5、扯面也叫冰冰(读biang--biang,现代汉语字典上没有这个字)面,正宗的关中人所做的冰冰面和通常城里人所吃的扯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6、正宗的冰冰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

7、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而对大饭量的关中人来说,一顿吃8两、1斤也是轻轻松松的。

8、关中人吃面,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

9、这种面煮熟以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臊子,还是泼油辣子,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热火、有筋性。

10、既可口又耐饥。

11、人们脖子一伸一缩,呼噜噜吞进肚里,吃饱吃胀,饱嗝一打,顿时浑身上下都是力气,拉架子车、上山扛石头,五六个小时不吃不喝也不觉得饿。

12、锅盔像锅盖  相传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

13、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饼。

14、现在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15、做锅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动,要借用木杠来压揉,然后放在直径2尺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烤制而成。

16、这样,烙成的锅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变味。

17、锅盔要数“乾州(今乾县)锅盔”好。

18、辣子是道菜  至于说辣子,一般人都以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

19、其实四川人只是把辣子当成一种调料,而在陕西“油泼辣子”却是一道正经八百的菜肴。

20、就连西安城里家家户户前也是挂满一串串喜人的红辣椒。

21、“油泼辣子”看着红、闻着香、吃着辣,既能用来调面,又能夹馍吃。

22、人们常说“油泼辣子冰冰面吃着燎(好)乍咧!”  碗盆难分开  陕西人(老陕)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为“老碗”。

23、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

24、在关中农村,每到吃饭时,村头、庄前、树下,男人们就端着大老碗(一碗汤饭外加两块馍足有六七两),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边吃饭边啦着话,这就是有名的“老碗会”。

25、在农村,人们劳动强度大,干活出力多,吃饭也多,所以出门用老碗盛一下就够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饭,省了不少麻烦。

26、帕帕头上戴  以前在反映陕西人生活的“西部片”中,经常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对襟夹袄的老汉及老年妇女头上都戴着(顶着)一块黑色或白色的帕帕(手帕)。

27、你如有幸到关中农村,这里的形,和你在电影里看到的的一模一样的。

28、原来陕西地区盛产棉花,当地人习惯把用棉花织成的手帕戴在头上,它既可防尘防雨防晒,还可以擦汁擦手和用来包东西,真可谓既经济又实惠方便。

29、房子半边盖  无论是在西安城还是陕西农村,都随处可见“一边盖”的房子。

30、何为一边盖?一般的房子房顶为人字形,可是陕西的房子却是人字的一撇。

31、据说因为陕西干早少雨,所以这一边盖的房子能让珍跺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32、又因,在近百年来陕西农业发展缓慢,人口却迅猛增加。

33、农村中原来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积有限,而人口众多,住宅紧张,于是便形成了房子“半边盖”的历史。

34、姑娘不对外  据说关中地区土地肥沃,所以极少有人为生存而奔波于他乡异地。

35、因而有“老不出关(潼关),少不下川(四川)”的谚语,久而久之,不仅男人们不外出远行,就连姑娘们也不远嫁他乡。

36、唱戏吼起来  唱戏,指秦腔。

37、其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

38、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外地人开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

39、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

40、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

九、陕西八大怪是什么。

1、一怪----板凳不坐蹲起来、 由于蹲起来比坐着更方便(因为关中地区主要是以农业为主,农忙的时节比较多,所以大家在抽空休息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蹲在地上,从而形成了一种独到的习惯,所以人们(指农村)一般不坐板凳,即使有板凳也会蹲在上面。

2、 二怪----房子半边盖、主要关中人比较讲究风水,认为“肥水不流外人田”,即使下雨也要把雨水流到自家院里,二则是为了采光的方便,三则关中地方农民闲时比较爱“串门子”(即邻居常走动谝闲话),为了不至于邻居看到自己的物品而盖才成这样。

3、后就是家家户户的厕所在屋子的后面,以前没有化粪池,基本是人工把粪便积攒起来用“架子车”拉到地里上肥方面,也为了更好的通风。

4、  三怪----姑娘不对外、 关中地区嫁娶讲究的是“知根知底”,旧俗认为自己的女儿嫁到外面会受欺负,而外面的媳妇娶到家里又怕丢失,所以一般情况下姑娘是不往外嫁的,基本都会在县内,或乡村一级的范围内结婚,这也和当时的娃娃亲有关系(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男子或女子10岁左右就会相亲找对象)   四怪----帕帕头上戴、夏天戴手帕,为了方便农耕作业,冬天戴手帕主要为了保暖,关中地区妇女没有戴帽子的习惯,二则是因为关中,特别在陕西武功、乾县、兴平、杨凌一带至今还流传着结婚要给小叔子手帕的习惯。

5、  五怪----面条像腰带、  关中地区的面食花样繁多,大多数面条比较粗较宽,其实比腰带要略细些。

6、关中豪爽,爱吃宽面,厚面。

7、 六怪----锅盔象锅盖、由于关中人喜欢用秸秆烧火做饭,而秸秆的火恰到好处,比较“文”,且不容易将锅里的食品烧糊,而且喜欢一大家子在一起烧饭吃,避免浪费,从而用的锅基本口径都在80公分以上,烙的锅盔自然就和锅盖一样大了。

8、   七怪----油泼辣子是道菜、  陕西关中地区喜爱吃辣椒,所有的面食中都带辣子,无辣不下饭。

9、 八怪----秦腔不唱吼起来、  这里的唱戏指的是秦腔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