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名轲,字子舆、子车、子居,战国时期邹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也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师承孔伋(孔子之孙。另一说是师从孔子的学生),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影响深远,有“亚圣”之称。——《你应该知道的2000个文学常识》
2、亚圣孟子多大孟子——“亚圣”绝不仅仅是个称号:“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3、亚圣是孟子吗中国历史名人故事.2(亚圣孟子)
4、孟子与亚圣的关系皇帝和圣人 : 明朝人看的《孟子》都是被朱元璋删改过的吗?“亚圣”孟子的牌位被朱元璋扔出了孔庙?明太祖痛恨孟子的民本思想?这一切是真的吗?如果我们打开各种平台搜索朱元璋、孟子的关键词,就一定会出现很多诸如:谁替孟子求情,杀无赦!钱唐:为孟子死无限光荣;朱元璋为什么如此恨孟子,还要剥夺他的“亚圣”位置;朱元璋看到“民贵君轻”勃然大怒,决意删改《孟子》等文章,甚至如钱文忠这位学者也说。这样的谣言简直是太多了,故事确实是好故事,看完会感到义愤填膺,不评论两句:“孟子为老百姓说话,朱元璋真不行”简直对不起刚学到的“知识”。这段故事的简单说就是:安徽凤阳的农民皇帝朱元璋看到山东邹城的孟夫子所写:“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民贵君轻”之语,生气,说“非臣子所宜言”就下诏停止孟子配享孔庙,这时来自浙江宁波的钱唐死谏:“臣为孟轲死,死有余荣。”朱元璋下令谁敢反对就让金吾卫射箭,但钱唐却敢坦胸受箭。后明太祖被他诚心感动了,恢复了孟子配享地位,但还是删减了《孟子》,作《孟子节文》不得不承认,故事精彩,情节跌宕起伏,很有震撼力;能一直火下去有他的道理,但我要泼冷水了,戏说终究不是真的。这一段令人热血沸腾的故事实际上出自两百多年后的,明末笔记小说《典故辑遗》《双槐岁抄》,《明实录》没有记载。上尝览孟子至土芥寇仇之说,大不然之....命金吾射之。唐抗疏入谏,舆榇自随,袒胸受箭,曰:"臣得为孟轲死,死有余荣。"上鉴其诚.....后来明朝灭亡,等到清朝开始修撰《明史》时,史官将这个野史中记载的故事,加入到《明史 · 列传第二十七》钱唐传中,成为“正史”,现在成了历史故事的素材。可我们翻开明末史学家谈迁的《国榷》发现他已经给出了答案,早早就辟谣了,很有意思:“命仍祀孟子,是年国子监请释奠,上曰,孟子辩异端,辟邪说,发明先圣之道....谈迁曰,上览孟子,草芥、敌寇说,非人臣言,去其配享....象山刑部尚书钱唐抗疏....按,钱唐洪武二十三年谪寿州(安徽淮南寿县),二十四年卒,而配享之说在二十五年,安得相及?至于修《孟子节文》在二十七年,谓唐之谏入在于是时,尤谬。今考,宁波府志,只载唐释奠一事,不及孟子....出于野史,是好事者为之耶。”谈迁在明末就考证,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故事实际上是后世小说家将当时种种事迹糅合在一起,二次创作形成的,与历史事实不相符。那么真实情况是什么?一,朱元璋确实曾将孟子移出过孔庙,原因是什么不知道,史书中没有记载;但十个月后孟子又回来了,不存在朱元璋撤掉孟子“亚圣”的说法。二,朱元璋并不讨厌孟子,还挺赞同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对孟子后人优待有加。据《明太祖实录》载,上曰:“孟子专言仁义,使当时有一贤君能用其言,天下岂不定于一乎?”甲辰,诏曰:“孟子传道,有功名教。历年既久,子孙甚微。近有以罪输作者,岂礼先贤之意哉。其加意询访,凡圣贤后裔输作者,皆免之。”三,明朝人看的并不是删改版《孟子》,朱元璋确实在洪武二十七年,命有司编撰《孟子节文》,但对原版《孟子》并没有删改,也没有毁书。因此整个明朝都能看到各地印刷的《孟子》全文,反而是《孟子节文》不久后就停止流传了,我猜测可能仅是为了用作科举考试的大纲。#知识辞海计划##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冷知识# #孟子# #朱元璋#如果您觉得还可以,请关注我!您的关注是对我创作的大支持@仪同三司陈郡忱
5、亚圣孟子口才孟庙孟府,是曲阜之外的另一处儒家文化重镇。孟子被尊为亚圣,与孔子一样,历朝历代,万民尊宠,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