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历史沿革(摘抄地方史)商末(公元前十二世纪)周太王长子泰伯为让王位偕弟仲雍,东奔江南,定居梅里(今无锡梅村),筑城立国,自号“勾吴”,开创了吴国历史。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置无锡县,治今无锡城区,属会稽郡;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为无锡侯国;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复为县,属吴郡。王莽时(公元9年)改名为有锡县,东汉光武间(公元25年)复无锡县。三国时,孙吴废无锡县,分无锡县以西为屯田,置毗陵典农校尉。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复置无锡县,属毗陵郡。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无锡县为无锡州,属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常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为无锡县,属常州府。清雍正四年(1726年,一说雍正二年)析置金匮县,二县同城而治,属常州。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无锡光复,锡金军政分府成立于原金匮县属,辖原无锡、金匮两县。1911年5月,撤销锡金军政分府,锡、金两县合并恢复无锡县。1914年属苏常道,1927年直属江苏省。1934—1937年为无锡行政督察区(一度改为第二区)专员公署驻地。抗日战争期间,无锡四乡先后建立中共领导的锡北、锡东、太湖、武南、澄西等抗日民主政权。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后,析无锡县城、郊地置无锡市(后武进县马迹山地区划入),市县同城,无锡市直属苏南人民行政公署,为苏南行署驻地。1953年1月1日,无锡市为江苏省辖市,下设第一至第八共8个区。1956年第一至第五区分别改名为崇安、工运、南长、西新、北塘区,撤销第六、七、八区,合并设立郊区。1958年6月基本形成了四区格局,即崇安、南长、北塘3个城区和1个郊区(另一说:1959年撤销工运区、西新区、郊区)。1958年8月25日,苏州专区的无锡县划归无锡市领导。1960年设立太湖区。1962年无锡县改属苏州专区。1963年太湖区更名为郊区。1968年崇安区更名为崇武区,1978年复名崇安区。1983年3月1日实行市管县体制,苏州地区的江阴县、无锡县和镇江地区的宜兴县划归无锡市领导,市区辖崇安、南长、北塘、郊区4个市辖区,无锡市共辖3县4区。1987年4月江阴撤县改市。1988年初在马山镇包括马圩地区设立马山区。1988年3月宜兴撤县改市。1995年撤销无锡县改设锡山市。2000年末撤销锡山市,改设为无锡市锡山、惠山2区;撤销马山区,将其原有行政区域与原锡山市的9个镇并入无锡市郊区,同时郊区更名为滨湖区。2010年11月15日,无锡市政府迁至滨湖区新金匮路1号。2015年10月13日,国务院(国函[2015]184号)批复同意撤销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设立梁溪区;设立无锡市新吴区,将锡山区的鸿山街道和滨湖区的江溪、旺庄、硕放、梅村、新安街道划归新吴区管辖。1994年调整市区行政区划:将无锡县坊前镇所辖的金桥、群星、同心、春丰、春潮五个村,新安镇所辖的西宅、过家桥、宅基、金华、旭明、高浪度、东裕七个村,梅村镇所辖的荆协、荆同、香一、齐心、高田、北张、联心7个村划出合并设立金梅乡,金梅乡和无锡县的硕放镇、胡埭镇划归无锡市郊区管辖。1995年6月,撤销无锡县,以其原辖区域设立锡山市。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无锡市总人口5086586人;其中:崇安区176580人、南长区214407人、北塘区190124人、郊区812270人、马山区32385人、江阴市1315472人、宜兴市1164275人、锡山市1181673人。200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锡山市,设立无锡市锡山区和惠山区。锡山区辖原县级锡山市的东亭、东北塘、八士、张泾、东湖塘、港下、羊尖、安镇、查桥、厚桥、荡口、甘露、鸿声、后宅14个镇。区人民政府驻东亭镇;惠山区辖原县级锡山市的洛社、玉祁、前洲、西漳、堰桥、长安、石塘湾、钱桥、藕塘、杨市、阳山、陆区12个镇。区人民政府驻洛社镇。撤销马山区,将原马山区的行政区划和原县级锡山市的坊前梅村新安、华庄、东绛、雪浪南泉、硕放、胡埭9个镇并入无锡市郊区;将无锡市郊区更名为滨湖区。区人民政府驻河埒镇。无锡市共辖2县(市)6区。2002年1月30日,市政府《关于调整部分行政管理范围的通知》(锡政发[2002]26号):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的批复,市人民政府决定,滨湖区南站镇、坊前镇、梅村镇的行政管理归属无锡市新区管理委员会;滨湖区中桥街道、芦庄街道的行政管理归属南长区;滨湖区刘潭街道的行政管理归属北塘区。同日,市政府《关于调整部分市辖区行政区划的通知》(锡政发[2002]27号):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的批复,滨湖区新安镇的周泾村、华光村划归旺庄镇管辖;滨湖区广益镇划归崇安区管辖;滨湖区扬名镇划归南长区管辖;滨湖区黄巷镇、山北镇划归北塘区管辖。5月滨湖区华庄镇与新安镇合并建立华庄镇。9月惠山区长安镇、西漳镇、堰桥镇合并设立堰桥镇。
2、孙吴的简介江苏镇江博物馆,免费开放,周一闭馆。在参观博物馆的同时也可以参观一下,英国领事馆旧址。青铜冶铸业的飞跃发展吴国前期(西周早、中期),江南地区在夏、商之际进入青铜时代。商代末年周人太伯、仲雍南奔荆蛮,与士著人民相结合建立“勾吴"国家即吴国,由此促进了江南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表现在青铜器铸作上较前飞跃进步,镇江是吴国前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其都城“宜"就在丹徒一带,这里分布有密集的聚落遗址和吴国王室大型土墩墓,历年来出士众多的青铜器,反映了这一时期吴文化青铜器的面貌特征。(以上文字来源于博物馆内文字介绍)
3、勾吴主要成就王氏能远楼1元代范梈游莫羡天池鹏2,归莫问辽东鹤3。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4。请君得酒勿少留,为我痛酌王家能远之高楼。醉捧勾吴匣中剑5,斫断千秋万古愁。沧溟朝旭射燕甸6,桑枝正搭虚窗面7。昆仑池上碧桃花8,舞尽东风千万片。千万片,落谁家?愿倾海水溢流霞9。寄谢尊前望乡客10,底须惆怅惜天涯11。[1]注释译文词句注释1.王氏:姓王,名字、生平未详。能远楼:楼名,意指可极目远眺之楼。为王氏所营建或所购置,在元大都(今北京市)郊外。2.天池鹏:南海的大鹏。《庄子·逍遥游》:“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去以六月息者也。’”3.辽东鹤:传说辽东人丁令威离家学仙得道,千年后化为鹤飞回辽东(事见旧题东晋·陶潜《搜神后记》)。4.跬(kuǐ)步:半步,跨出一脚;后引申为举步、迈步此处前后两解皆通。寥廓:广远,空阔。5.勾吴匣中剑:春秋时吴国以善造剑(有干将、莫邪等)著称故后人常借吴剑来称宝剑。勾吴,即吴国。6.沧溟:大海。朝旭:朝阳。燕甸:元大都的郊野。燕,元大都古为燕地。7.桑枝:扶桑(神话中长在东方日出处的神树)的树枝。虚窗:指能远楼的窗子。虚,窗为屋之敞洞,故称“虚。8.“昆仑”句:传说神仙西王母居住在昆仑山,上有瑶池,种有仙桃,三千年一开花。昆仑池,传说西王母所居宫阙,“左带瑶池,右环翠水”。见《太平广记》卷五十六引《集仙录》。9.流霞:传说中神仙的饮料名,“每饮一杯,数月不饥”(东汉·王充《论衡·道虚》)。10.寄谢:传告。谢,告诉。尊前:饮席前。尊,通“樽”,酒杯。11.“底须”句:此句意为,何必为远离家乡浪迹天涯而惆怅、悲哀呢!底须,何须。惜,哀伤。[2][3]白话译文逐句全译远游不要羡慕天池鲲鹏,回乡莫问辽东的白鹤。人生万事自己躬行,方寸之地也有江山寥廓。我们携带金樽美酒,共同登上能远高楼痛饮。抽出吴王匣中的宝剑,砍断那千秋万古的悲愁。沧溟外涌出一轮朝阳,阳光把莽莽苍苍照亮。几条桑枝的身影,点缀着高楼的轩窗。我们看那昆仑池边,碧桃花开如此娇艳。它们伴着东风飞舞,化成天上云霞片片。那片片云霞不知飞落谁家,我们举杯倒出万丈流霞。去告慰那望乡的游子,何必惆怅在地角天涯。[4]创作背景范梈于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初到京城,时三十六岁,以卖卜为业。此诗当作于此时,是年某日,范梈与友人同饮于王家能远楼,作此诗抒发忧愤,劝人亦自劝。[3][5]作品鉴赏文学赏析全诗境界开阔,意象纷呈。时间线上,出古人今,上溯千年,下迄当今,纵横捭阖,稍纵即逝;空间线上,上天入地,从仙界虚景到人间凡境,奇景异象,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时空上,各类意象精彩迭出变幻大,迭换多,速度快,形成了全诗气脉贯注、流光溢彩的景象,给人以雄浑华美的艺术感受。且其句法参差,以换韵,极尽腾挪变化之能事,造成大起大落、大开大阖的气魄,把一腔情逸和豪言壮语,挥洒得淋漓尽致,大有一吐块垒的痛快。揭傒斯评其诗:“如秋空行云,晴雷卷雨,纵横变化,出入无联。又如空山道者,辟谷学仙,瘦骨嶙嶒,神气自若。又如豪鹰掠野,独鹤叫群,四顾无人,一碧。”(《范先生诗序》)今观此诗,所言良然。[5]作者简介范梈(1272~1330年),字亨父,一字德机,人称文白先生。临江清江(今江西省樟树市)人。元成宗大德年间,以诗文驰名朝中,荐授左卫教授,迁翰林院编修,历任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江西湖东长史、建闽海道知事。为官清正,甚有政声。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其诗云:“豪宕清道,兼擅诸胜。”与虞集、杨载、揭傒斯并称“元诗四大家”。有《范德机诗集》。[3]纠错#勾吴简介#
4、综艺回望勾吴明天是农历正月初九,是无锡市新吴区梅村镇泰伯庙会的日子。泰伯,一作太伯,姬姓,商后期周部落人,古公亶父(即周太王)之长子。古公亶父晚年认为少子季历之子昌有兴王业的才能,欲立季历再传位于昌。泰伯和其弟仲雍知道父亲意图后,便决意让季历继位。约在公元前12世纪,古公亶父患病之时,泰伯和仲雍假借为父采药治病,从今属陕西的岐山周原居地率领部分周人向东南迁徙,后定居于无锡梅里(今梅村一带),随从民俗,断发文身,以示不返。古公亶父病卒时,泰伯、仲雍回去奔丧,再三礼让,由季历继承父位。泰伯、仲雍回到梅里后,归附者有千余家,奉立泰伯为当地的君主,称吴泰伯,自号“勾吴”。泰伯为江南带来了中原地区的文明,使江南从原始社会一跃成为封建社会。后人为了纪念他,每年农历正月初九都会在梅村举办庙会,庙会上有吃的,穿的,用的,百货商品,应有尽有,使人们在吃喝玩乐中,心里想起这位伟大的人物。朋友们,你们那边有哪些庙会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切磋。
5、勾吴leo三游泰伯祠庙泰伯避江南,让贤免政争建立勾吴国,筑造泰伯城周兴八百年,至德居功伟祠祀千古贤,庙供百姓崇【附注】泰伯祠。泰伯,孔子称他为“至德”,司马迁在《史记》里把他列为“世家”第一,他的事迹被历代史学家载入史册。他因让位,偕弟仲雍,避居江南,在梅里(今梅村一带)建“勾吴”国,筑“泰伯城”,成为吴文化的发源地。东汉恒帝永兴二年(公元154年),敕令吴郡太守糜豹在泰伯故宅立庙。经过历代修建的泰伯庙,是一组群体建筑,庄严辉煌。先吴文化的发源地。三千年前,江南第一个文明古国——吴国的都城就在梅里(今锡山区梅村镇)。今泰伯庙就是祭祀吴国创始人泰伯的祠庙。每年正月初九为泰伯的诞辰,现已形成传统庙会,经久不衰。太伯,一作泰伯,姬姓,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长子,周代诸侯国吴国第一代君主。古公亶父欲传位季历及其子姬昌(即周文王),太伯偕仲雍让位三弟季历而出逃至荆蛮,建立国家号勾吴。周朝建立后,周武王封泰伯曾孙仲奕于阎乡为伯爵。 太伯被后世奉为东吴文化的宗祖。泰伯庙楹联中认为泰伯“志异征诛三让两家天下,功同开辟一抔万古江南。”意思是泰伯公多次让位,让位三弟季历,成就了八百年基业。图片取自网络。特此鸣谢!
6、勾吴旧木『吴』姓·俊杰吴起:(前440~前381)战国时卫人。仕魏文侯,领兵击秦,拔五城,拜西河守。后被谮奔楚,为楚悼王相,楚日益强盛。吴承恩:字汝忠,明淮安山阳人。约生于孝宗弘治十三年。性敏多慧,博极群书,诗文雅丽。嘉靖二十三年贡生,授长兴县丞,隆庆初,归山阳。身后诗文多散失,邑人邱正纲编纂成存稿四卷,续稿一卷。复善谐剧,着杂记数种,名震一时,尤以《西游记》一书,为明人四大奇书之一,为脍炙人口。『吴』姓·起源一、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古公亶父的长子太伯出奔江南建都于梅里(江苏无锡)号称勾吴,武王灭商后太伯的三世孙周章为诸侯。至前473年为越王勾践所灭。子孙以国名为氏。二、古公之子虞仲的后裔,虞通吴故为姓。三、齐鲁一带的吴姓,多为寿梦第四子吴季礼之后。
7、每天看一点儿《论语》(126)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注释】 泰伯:也写作“太伯”,周朝祖先古公亶父(周太王)的长子。他的两个弟弟依次为仲雍和季历,季历的儿子为姬昌。传说周太王预见到姬昌有圣德,就想打破长子继承王位的惯例.把君位通过季历传给姬昌。泰伯为实现父亲的意愿,他与仲雍一起出走到荆蛮之地(今江苏一带),自号为勾吴,立为吴泰伯,成为后来吴国的始祖。周太王死后,季历继承王位,后来传给姬昌,便是周文王。三以天下让:指;泰伯出走一让天下;周太王死后不回来奔丧,以便让季历继承王位二让天下;季历死后也不回来,以便让姬昌继承王位三让天下。【译文】孔子说:“泰伯,可以说是具备至高无上的品德了。三次让出天下,老百姓简直找不出恰当的语言来赞美他。”我也找不出词来夸赞了。这样的故事即便是写在小说里也很动人啊。总是有这样的人,愿意为人世间的大局而推波助澜。可以抵抗掉人性中对于权利和争斗的诱惑。多么难能可贵的心性啊。这是很多人都很难做到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