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得简介(朱自清简介200字)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18 09:11:37 浏览
1、朱自清简介200字

1917年,朱鸿均不顾儿子朱自清的反对,偷偷纳了姨太太,结果被另一位姨太太知晓,闹得满城风雨,连他挪用公款的事,都被抖了出来,很快朱鸿均被革职,朱自清的祖母被气病,不久便去世,朱自清与父亲的矛盾就此埋下伏笔。《背影》其实是8年后朱自清写的。“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背影》开头的描写其实就是写得这件事情,如果不了解背景,会理解为朱自清的眼泪单单是对于祖母的怀念。其实不然,这一切的源头都是朱自清的父亲——朱鸿均。朱自清对于父亲的怨恨,还有来自父亲对第一任妻子的态度。朱自清的第一任妻子叫武钟谦,朱自清10岁便于大字4岁的武钟谦订婚。虽是父母之命,但武钟谦也是楚香门第,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性格十分开朗,与朱自清的婚姻融洽。也就是这样一个性格开朗的儿媳,被朱鸿均逼得郁郁寡欢。因为朱鸿均被罢官之后,在家越来越暴躁,动不动就发脾气,而爱笑的武钟谦便被朱鸿均看不惯,朱鸿均对武钟谦态度恶劣,恶语相向,任谁在这种环境下也忍受不了,不久武钟谦便失去了笑容,变得郁郁寡欢。在台州教书的朱自清,知道此事以后,便将妻子和孩子们接到了台州。武钟谦生下第六个孩子以后,身体素质越来越差,总是发烧,可是为了节省钱财不肯让朱自清知道,也不肯去医院。直到朱自清发觉,带她去医院检查,才发现,武钟谦的肺部已经烂了一个大洞,可即使身体成了这个样子,她依旧不肯为自己花费钱去调节,因为不仅自己的小家需要朱自清的工资,朱自清父亲那边也需要朱自清的接济。1929年,年仅31岁的武钟谦离开了人世,离开了她爱的和爱她的。武钟谦的去世带给朱自清的打击很大,对他生活产生的影响也很大,工作、写作、家务还有孩子,小的不到一岁,大的也才11岁,虽然对亡妻感情很深,但是在众人的劝说下,和生活所迫中,朱自清打算续弦。朱自清见到友人介绍的女子时,便一刻倾心,这名女子叫陈竹隐,是齐白石弟子,也出自书香门第,仅仅一面,朱自清便认准了这女子。这女子也久仰朱自清的美名,但是婚姻与仰慕总是有差距的,当时的陈竹隐才26岁,而朱自清不仅娶过妻,家中更是有那么多孩子,自己若是嫁过去,那么就是后妈,再仰慕,也是要思索再三。此时的朱自清却是认准了陈竹隐,不仅是她的美貌,更是认准这女子必定会对自己孩子们好,必定与自己琴瑟和鸣。于是朱自清开始了爱情进攻,连续写下了71封情书,书中写道:“亲爱的竹竹,我这一辈子没有尝过这种滋味,我怕我真的成为你的囚犯。”谁能够拒绝这样一个大才子对自己的追求呢,不久陈竹隐便陷了进去,两人结婚。婚后的陈竹隐尽力做好一个妻子,一个母亲的角色,但是毕竟也是年少,常有好友来家做客,而朱自清写作时喜欢清静,为此经常指责陈竹隐。初,陈竹隐也觉得自己行为影响了朱自清,向朱自清道歉,但是接受过教育的陈竹隐慢慢觉得,自己为什么不可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嫁给朱自清难道就是来做保姆的?两个便开始了冷战,更让陈竹隐生气的是,在收拾朱自清书房时,发现了朱自清怀念亡妻的文,一篇一篇刺痛着陈竹隐的心,这里面还有对陈竹隐的抱怨,拿陈竹隐与亡妻做对比。这,陈竹隐忍不下去了,向朱自清提出了离婚。朱自清没有想到自己这种行为会引起“离婚轩波”,还好,他及时反思了自己的行为,与陈竹隐进行了深入沟通,两人解开了误会,重新开始婚姻生活。后来陈竹隐也生下了与朱自清的孩子。陈竹隐对于朱自清来太重要了,人们常常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女人,陈竹隐是真的伟大,操持着整个家。1948年,宁愿饿死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在50岁时去世,死于胃病,陈竹隐独自一人将孩子们抚养成人,实属不易。如果说鲁迅的文字是来唤醒国人的,那么朱自清的文字必然是来滋养国人的。很多人对朱自清是从《春》《荷塘月色》《匆匆》《背影》这样的文章中了解的,其实朱自清的著作真的多,如果不是英年早逝,朱自清留给我们的文学著作将会更多。现在八年级语文课本就将《傅雷家书》移出去了,换成了朱自清的《经典常谈》。这是一部中国传统文化启蒙经典,从《说文解字》到《周易》,从《史记》到《汉书》,朱自清将经典用简单的语言表述了出来,让大众更容易了解国学经典,也难怪会选进课本。趁着假期还有时间,抓紧时间给孩子安排上吧,新入选的名著,很可能是查考重点哦!并且优惠~

2、朱自清写背影的简介

朱自清的散文集里的一篇文章《憎》,单从文章名字看不出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观点,或许他是想要表达对哪一个人或哪一件事的憎,也就是讨厌的意思!我们都想错了,他没有具体表明“憎”哪个人,还是“憎”哪件事,他是对一种“人生态度”的不喜欢,以至于达到了“憎”的程度。文章中,他介绍了四种场面,也许我们或多或少都经历过类似的情况,作者的悲伤或不解我好似都能体会,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员,碰到的人或事或许会有所不同,但是道理大同小异,有的人见得世面多了,对有些本该引起同情的事情反而麻木了,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而作者他是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文人,他的感情细腻程度不同于一般人,于是有了这篇文章。他讲的四个故事,我大概描述一下:故事1:有个可怜的底层劳动者si在了马路上,脸上被一破芦苇遮了,路过的行人很冷漠地看着且没有半点悲伤。作者很是不解,为什么一个同为人类的生命就这样逝去了,就因为是陌生人,大家都在看热闹,“脸上的筋肉也都冷静而弛缓”而作者显然不是这样的人,他看不惯周围人的冷漠,也不知道怎么与人述说自己的悲哀,唯有一个人独自悲悯与感伤这个同时代人的生命的逝去,感叹于生命的脆弱,我们生而为人,却这样不明不白地躺在马路上,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也许,这个时代,太多这样的人,人们见惯不惯,乃至于全世界都是如此,一条生命的逝去,竟不能引起一个人的同情,推己及人,不敢往下想了。故事2:同学间多年不见,再次见面是在四五年后,作为上下级同事,本来作者想要好好的叙叙旧,没想到同学跟他已经生分了,这让他有点受不了这种感觉,虽然作者感觉到同学不应该感受不到他的热情,可是同学也会感觉今时不同往日,上司与下属之间还是有距离的,作者作为上司,他可以跟同学下属套近乎,但是同学下属如果不懂规矩,也去提过去的事,以为还可以如兄弟一般相处,但是同学下属应该是先出来体验过社会冷暖,作者的感伤有道理,他同学下属的“敬而远之”也情有可原,这在现在的社会太正常了,早知道早好。故事3:一个华人捕头,在上海的电车上盾着一张人见人怕的脸,就好像没有什么事能引起这人的兴趣,直到那位追赶电车的小脚女人向前挣扎这跑向电车的样子,引起了这捕头的兴趣,他看到女人抓住了电车的铁柱又滑下去,踉踉跄跄没赶上车还摔了一跤,这捕头饶有兴致地叫道:“哦——呵!”然后大笑,嘴裂开,露出大金牙。这样的人是很令人讨厌,本来以为他是漠视一切,原来不是,他喜欢看人受苦,这样能让他高兴,就像看戏一样,这样的人作者觉得“憎”,我想大部分也会跟他一样。故事4:因为作者年纪轻轻就去学校做了教务主任,同事都是熟人,但是大家却都和他生分,特别是有一个资历很老的老师,对上课安排表有意见,就到校长办公室去告状,说话很难听,可能是看不惯一个比自己年轻这么多人给自己安排课程,是故意找茬,蔑视的眼神让人受不了,作者于是辞了职。这些故事在我们生活当中或多或少会遇到,不足为奇,人性的善与恶,自古有之,坦然面对也许我们能少些烦恼!

3、朱自清简介

1948年,吴晗拿着一份拒绝接受美国面粉的声明书,给一位50岁的教授签字,这位消瘦的教授,说了一句话:“宁愿活活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这位教 授就是大名鼎鼎的文学家朱自清,朱自清出生于江苏海州,家庭条件还算不错,上学都一路顺畅。18岁的时候就遵从父母之命,结了婚。就在婚后的第二年,朱自清的父亲因为一场风波丢了职务,家里也失去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加上婚后陆陆续续生下了6个孩子,经济压力一下子大了起来,日子过得越来越节俭。从清华毕业后的朱自清,成了全家的收入来源,此时的他压力之重,除了照顾自己的弟弟妹妹之外,自己也有妻子和两个女儿需要抚养。在1925年的时候,27岁的朱自清在好友的介绍下,进了清华教书,生活总算开始稳定,但就在这稳步向上的生活里,又出现了让他难以招架的变数,因为积劳成疾,他的妻子得了严重的肺病,不久就去世了。悲痛中的朱自清,看着自己家里的5个孩子,更加地痛苦,一向不擅长家务的他,每天都辛苦,周围的好友想尽全力帮助他,便给他介绍了一位名叫陈竹隐的女孩。经过朝夕相处,两人并萌生了感情,陈竹隐也是个敢爱敢恨的女孩,并不介意朱自清有着5个子女,她和孩子们的感情也很不错。在之后他们订了婚,又举办了简单的婚礼,此后的生活两人彼此帮助支持,直到朱自清的去世。但是在抗战胜利以后,一场突发的案子打破了朱自清平静的生活,这场惨 案的主角就是他的挚友闻一多,闻一多相比朱自清来说更外放和热情,是个坚定的民 主主义战士及爱国人士。在“李闻惨案”后,朱自清也成为了一名坚定的民 主主义战士。其实在抗战之前,朱自清就患有胃病,由于生活不怎么规律,加上喜欢喝酒,病情时有发作。抗战爆发后,物质开始短缺,朱自清家中有8个孩子,生活越来越拮据,为了让孩子能吃饱,自己经常只吃个半饱,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的胃病开始经常发作。抗战结束后,内战又继而连三地爆发,那个时候粮食的好坏已经不能挑了,当时的朱自清胃溃疡已经很严重了,粗粮肯定不能吃了,只能吃细粮,而细粮在当时只有两种途径可以买到。一种是要么去hei市买,另一种就是接受当时美国提供的所谓“救济粮”。当时清华大学一批爱国教师起草了一份《百十师长严正声明》,表示为了中国人 民的尊严,断然拒绝接受美国具有收买性质的一切救济和施舍。当时有一些人拒绝在声明书上签字,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吴晗,就找到了朱自清,那天,朱自清躺在床上,残酷的胃病,已经让他没办法下床了,他躺在床上,看着老友吴晗走进来,和他说明了此行的来意。在看看家中8个孩子,如果拒绝签字,也不会遭受到社会的什么谴责,但朱自清毅然地扯过声明书,用颤抖的笔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当天晚上,朱自清就在日记上记录了:在拒绝美援和美国面粉的宣言上签名,这意味着每月的生活费要减少六百万法币,下午认真思索了一阵,坚信我的签名之举是正确的。就在签名的当年,朱自清因为胃溃疡严重导致胃穿孔,在北大医院去世。在弥留之际,他还和夫人陈竹隐说,不论如何,都不要美国施舍的面粉。不得不感慨朱自清的爱国热情,这种家国利益和国家尊严永远排在个人之前,这种为国家敢于牺牲自我的爱国之情,值得我们每一个年轻人去学习。#人物##我在头条搞创作#

4、朱自清子女简介

1929年,朱自清的妻子去世,他立誓不再娶妻。没过多久,他就再婚了。一天夜里,他看一眼旁边熟睡的妻子,静悄悄地来到书房,拿起纸笔,给他的亡妻写一封信,写着写着,顿时声泪俱下。朱自清的第一任妻子,名叫武仲谦。两人是包办婚姻,但感情却是出奇的好。武仲谦的父亲武威三是行医的,当时,朱自清的父亲生病,武威三被朱自清的母亲请来看病,闲聊中发现武威三有个女儿,与自己的儿子年纪相当。朱夫人寻思着,儿子也到结婚的年龄了,就拍板为他定下这门亲事。1916年,刚考上北大的朱自清,就被母亲的一封家书催回家完婚了。武仲谦虽然不是大户人家出生,但从小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娇生惯养,父母从不让她干一点家务。自从嫁给朱自清,武仲谦就开始操持家务,家中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婚后不久,朱自清回到学校。那个时候,朱自清的父亲朱鸿钧失业在家,心情郁闷的他总是拿儿媳妇出气,武仲谦只好忍受着。家里经济一下子变得拮据,连朱自清的学费都成问题,武仲谦二话不说,立马拿出自己出嫁时的镯子当了,给朱自清当学费。朱自清很是感动,他向武仲谦承诺,将来一定买一只镯子还给她,可是直到武仲谦去世,这个诺言还是无法实现。其实,武仲谦才不在乎镯子呢,她的心里,一心一意装朱自清和六个孩子。嫁给朱自清十三年,武仲谦生下了3男3女,每个孩子,都是她的心肝宝贝。因为孩子接连出生,她甚至没有睡过一天好觉,总是半夜奶孩子。战争打响时,朱自清远在北平,武仲谦只好一个人,带着婆婆和孩子翻越山岭,逃避战乱。慌忙出逃中,她还紧紧背着朱自清的一箱书。她知道,朱自清爱的就是书。别人嘲笑她,她说道:“教书的怎么可以没书。”武仲谦的心里,似乎再没有位置,再关心自己。她不停地生孩子,每次坐月子却只坐四五天,朱自清劝她再休息,她却说,家里有好多事要做,没有她操持不行。积劳成疾,武仲谦身体再硬朗,也总有垮了的时候,她生病,却不跟人说,总是自己默默忍受病痛。明明发着烧,在床上躺着,听到朱自清的脚步声,立刻就坐起来,强撑着精神,跟没事人似的。时间久了,朱自清也发现了不对劲,带她去看医生,才知道她的肺已经烂了一个大窟窿。这时候,她的第六个孩子尚在襁褓中,就算有老妈子照看,武仲谦也要亲力亲为。小六儿生下来就体弱多病,她自己强忍病痛,抱着孩子,为孩子熬药,连觉都没好好睡过。1929年,积劳成疾的武仲谦倒在了病榻上,那一年,她才31岁。妻子去世,朱自清肝肠寸断,悲伤不能自已。后来,父母曾多次来信,让他续弦,朋友也曾多次想要牵桥搭线,朱自清没有回应,这世间懂他的人,已经将他的心带走,他立誓不再娶妻。1931年,好友顾颉刚告诉朱自清,今天是他的生日,他在去北平的大陆春饭店请人。好友盛情邀请,朱自清只能前去。但是他不知道,这哪是什么生日宴,明明就是给他安排的相亲会。顾颉刚介绍的相亲对象,名叫陈竹隐,是一个谈吐大方,才华横溢的女子。她从小父母早逝,靠着自己的努力和亲友的资助,考上了北平艺术学院。那天,朱自清穿了一件极其朴素的米黄色长褂,和一双土气的双梁鞋。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在陈竹隐心目中的形象。在此之前,陈竹隐早就读过朱自清的文章,对他十分崇拜,而陈竹影的谈吐,更让朱自清觉得犹如一缕清风,与已逝的妻子有不同的感觉。一见钟情的两个人,慢慢地走在了一起,1932年8月,两人举行了一场简单朴素的婚礼。婚后,陈竹隐挑起了生活的重担,照顾着几个孩子的吃喝拉撒,还有家务,起早贪黑,却毫无怨言。新婚三个月,看着家中一切又恢复井然有序的样子,朱自清不禁想起了武仲谦在的时候,三年了,几回梦中相见,都没来得及一诉衷肠。这天夜里,朱自清又梦见武仲谦,在梦中,她似乎在微笑。忽然惊醒,看着身边的妻子正在酣睡,于是,朱自清为她掖好被子,转身去了书房。他拿起纸笔,给她死去的妻子写一封信。要让她放心,现在她挂念的几个孩子,都很好。把自己三年来的思念一一倾诉。这封信,就是感人肺腑的《给亡妇》。在朱自清与陈竹隐之间,是从来不用避讳武仲谦这个人的,陈竹隐知道,她是朱自清生活的一部分,她给了朱自清太多的温柔和爱。后来,陈竹隐还和朱自清一起去拜祭武仲谦。有了陈竹隐的照顾,相信武仲谦泉下有知,也会安心的。@空空墨瓶子后来,陈竹隐又给朱自清生了两个孩子,一家十几口人,全靠着朱自清一个人养活。家贫如洗,陈竹隐也从无怨言,她担起一切家务,让朱自清安心工作,两个人说好了,能维持基本的生活就可以。得妻如此,夫复何求。正所谓,一日夫妻百日恩。夫妻间的相互扶持,大抵也就是这样子,岁月漫长,深情酝酿。你怎么看,欢迎留言。更多精彩故事,请关注@空空墨瓶子

5、朱自清夫人简介

1948年,吴晗亲自到家里告诉一位教授:“你家里人口多,就算不签字,大家也会原谅你的。”结果没想到,这位教授却说:“我就算饿死,也绝不会领取救济粮。”彼时,吴晗是清华大学中文系的主任,他去找这位教授有什么事呢?这位教授又为什么如此慷慨激昂呢?事情,还要从头说起。教授的名字,叫做朱自清,也是“我去买几个橘子,你就站在此地,不要走动”的创作者。他原名叫朱自华,出生于1898年,父亲是做官的,家里条件殷实,一直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从扬州高等小学,到江苏第八中学,后考入北京大学。也是在这时,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了朱自清,取自《楚辞》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严”。18岁时,家里为朱自清安排了一门亲事,对方是武家的女儿武钟谦。夫妻生活恩爱,她还为朱自清先后生下六个孩子。然而,同时也给朱自清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一方面,他要给家里生活费;另一方面,还要为父亲那边提供生活费。好在,27岁的朱自清,进入清华教书,工作稳定,月收入也终于稳定下来了。结果四年后,妻子武钟谦病逝,只留下了孩子们。朋友们担心朱自清,又为他介绍了一位叫陈竹隐的女孩,她欣赏朱自清的才华和为人,也愿意和孩子们一起生活。有了陈竹隐的支持,朱自清放手去做自己的事业,他先后去各国游学,丰富自己的阅历。回国后,他曾写下多部作品,其中不乏一些对时事的抨击。1948年,由于当权者币制改革失败,造成物资紧张,哪怕是时任清华大学的教授,也并不宽裕。那时,要么高价购买黑市上的粮食,要么低价领取外国发的救济粮。清华大学的师生们,十分愤慨,自发签署一份声明书:“绝不领取施舍的粮食。”吴晗找朱自清,就是为这件事来的,他特意解释道:“你家里人口多,就算不签字,大家也会原谅你的。”此时,朱自清患有严重的胃病,要经常吃细粮才能调养,但家里那么多孩子,而且物价又很高,哪里能吃得起呢。躺在床上的朱自清,虚弱地说:“吴先生,你了解我的脾气,就算饿死,我也不会领取救济粮的。”说完,他在声明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两个月后,朱自清胃病愈加严重,后在医院去世。临终前,他告诉夫人陈竹隐,无论生活多么艰苦,都不要去领取美援救济粮。【依伊文史社】初识朱自清,是散文《背影》和《荷塘月色》,文章描写生动,处处充满真诚,想来是个思想有高度的文人。进一步了解,才得知先生在知识分子的身躯下,还藏着文人铁骨铮铮的气节。正如毛主席所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一身傲骨,不轻易低头,也正是我们每个国人骨子里闪耀的光辉!你怎么想?欢迎留言关注我@依伊文史社,为你讲述文史故事!

6、朱自清的母亲简介

1929年,朱自清的发妻,用了13年生下6个孩子后,身体承受不住撒手人寰。朱自清发誓,永不续娶。谁知他转头就写了71封情书,追求新的爱人。说起朱自清的发妻,可真的是来之不易。他是长房长子,不到11岁,祖母就着急着帮他找对象。首先找的是祖母的娘家人,比朱自清大四岁,可是,一直到这位小姐得痨病去世,他只记得人家家里带来的大麦粉和红薯干。接下来的相亲,媒人是朱自清家的裁缝,他给介绍了一户人家,家里有两位小姐,一个是正房太太生的,一个是姨太太生的。因为朱自清父亲是做官的,就给说了正房小姐姐。可是老妈子去看过了,说正房姐姐太胖了,坐下来肥肉把椅子都填满了,建议要苗条的二小姐。对方家里生气了,这事就不了了之。还有一次,母亲在牌桌上又给朱自清相了一门亲事,谁知母亲打探到,那位姑娘是抱养的,虽说跟亲生的一般宠爱,但是还是被嫌弃了。直到后来,朱自清的父亲得了伤寒,得知医生家里有个女孩还未谈对象,这位就是朱自清的发妻武钟谦了。武钟谦爱笑,很得朱自清的喜欢,却总是被公公唾弃。公公朱鸿钧到徐州做官,是个肥差,就养了几房小妾。不料这事被扬州老家的宠妾知道了,她不管不顾地冲到徐州,举报老公的作风问题,直接上了头条,还得朱鸿钧丢了官,祖母丢了性命。久而久之,武钟谦郁郁寡欢,在生下小六之后,死了。讽刺的是,她父亲就是大夫,她自己病了,却舍不得花钱医治。武钟谦去世一年后,朱自清就看上了齐白石的徒儿陈竹隐,写下71封信追妻。陈竹隐就这样,当上了5个娃的后妈,含辛茹苦照顾一家子,直到后来朱自清因为胃病去世。正因为有武钟谦和陈竹隐这样的妻子,替朱自清搞定家里的大小事务,朱自清才能把日常生活所感,化成笔下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场面,成为一代大文豪。可以说,朱自清的文字,通俗易懂而又画面感强,脍炙人口。其中,《经典常谈》就是一本这样的小书。这本书是朱自清在西南联大教中文时,用心所做,主要目的就是,让经典古籍走入学生们的心里。跟他的其他文章一样,《经典常谈》用的是大白话,却讲中国经典古籍的脉络和发展,讲得深入浅出。这本书分为十三个章节,囊括了诗经、尚书、三礼、春秋、四书、战国策、史记等十三部国学经典,系统的介绍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可以说,这本书,每个段首都是考点,每个故事都值得记忆。刚下发的通知中,《经典常谈》已经作为八年级下册的名著必读,取代了学生们比较头疼的《傅雷家书》。有的孩子没看到通知,还在读《傅雷家书》,如果你看到这篇微头条,你的孩子就比其他人赢了一个寒假的时间。还有三周,够把《经典常谈》细细地读过一遍了。现在下单,还能48小时内发货。让你的孩子赢在寒假,那就点击下方链接,购买《经典常谈》吧!

7、朱自清简介和个人简历

你不用管,坐牢就坐牢!1946年,夜里,北大女学生走路去看电影,两名驻华美军尾随其后,趁着四下无人,上前将她打晕带走。朱自清得知后反击,妻子神情紧张:不怕坐牢吗?这个瘦弱的男人,不是别人,正是写出《荷塘月色》,《背影》等名作的散文家,朱自清。朱自清,浙江绍兴人,小时候家庭不错,祖父和父亲都是文官,自己又是长子,从小接受正式的私塾教育,在1916年考进北京大学预科。紧接着,18岁的他遵循父母之命,和武钟谦结婚,生活无忧无虑。谁知一年后,家道中落。父亲因一场风波,丢了职务,家里没了稳定的收入。朱自清毕业后,在扬州中学任职,一点微薄工资,要养活全家老小,生活压力大。直到1925年,在好友介绍下,他成了清华教授,生活较为稳定。然而,仅仅半年,他目睹了一场猛烈的黑色风暴,日子再无平静。1926年,日本违背《辛丑条约》,纠集美英法等8国公使,要求段祺瑞撤出天津大沽口。段祺瑞接受了屈辱条件,引起北京百姓强烈不满。3月18日,2千多名学生,工人游街反对,段祺瑞直接下令枪杀,许多学生中弹倒地,血肉横飞,朱自清也在队伍中,枪响时,他离卫兵只有20多步远,幸亏趴在地上,才死里逃生。各种战乱下,民不聊生,朱自清的妻子也惨遭祸害。1929年,武钟谦得了严重的肺病,与世长辞,留下5个孩子。朱自清一人身兼数职,既要工作赚钱养家,又要照顾年幼孩子,心力交瘁。好友浦西园心疼,当起了红娘,牵线了陈竹隐,两人交往不久后,于1932年结婚。婚后,陈竹隐先后生下3个孩子。眼看着日子逐渐变好,谁知战争爆发了。1937年,7月7日凌晨,朱自清坐在窗下,一边抽烟,一边写作,突然,远处传来一阵密集的枪声和炮声,宁静的清华园,被骤来的声响惊醒了。于是,无数窗户亮起来,许多人伸头出来四处张望,朱自清熄灭香烟,放下笔,在家中来回走动,预感都什么大事发生。果然,日军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朱自清所见之处,皆是战乱。北平沦陷后,他接到学校打来的电话,日军在学校投下一枚炮弹,更糟糕的是,校门口堆满了很多贫苦百姓,他紧急求助好友冯友兰,派警来保护。然而,几天后,日寇的战车开进了清华园,清华陷入魔爪之中。他突然意识道:一个大时代马上到了,文人应该挺身而出,加入保卫祖国的阵营。他教书,用知识鼓舞爱国学生,他发表演讲,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斗争中来,他成为了“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理事,用文艺运动抗战。他坚信,战争胜利之时,便是新中国诞生之日。他等到了,1945年,日本投降。谁知,突如其来的“李闻命案”,再次打破生活的平静。1946年,6月,蒋军把部队调进昆明,不论白天黑夜,荷枪实弹的宪警随意进入民宅,学校,任意搜查。许多工人,学生和爱国人士,都遭到挟持。这一举动,遭到各界人士的强烈谴责,朱自清的好友李公朴,闻一多等人,冒着生命危险,四处奔走,动员群众联合反对内战,谁知,两人先后被特务杀害。朱自清得知后,痛心不已,他意识到,只有像闻一多一样,不怕死,新中国才有望诞生,回到北平后,他那“不怕死”的狠劲,让妻子很是害怕。1946年,12月24日,北大女学生沈崇,独自走路看电影,谁知两名驻华美军尾随其后,趁机将她绑走并施暴。此事一出,引发众怒1947年1月,全国有10个城市,50万以上学生游街反抗。谁知,蒋军以清查户口为由,在北平逮捕了2千多人。清华大学教授吴晗起草反抗书,想征求朱自清意见。朱自清得知后,二话不说签名。宣言在报纸发表后,朱自清的大名,成为了特务黑名单的,特务曾3次光顾他家。妻子很害怕,提醒他一定要小心,朱自清轻蔑回应:不用管他。妻子着急反问:怎么,你准备坐牢吗?坐牢就坐牢,朱自清坚定回答。别说坐牢,他连死都不怕。由于长期作息不规律,加上饮酒, 朱自清患上了胃梗阻,经常大口呕吐,人从90斤,瘦到77斤,无奈高额的费用,让他只能饱受折磨。根据医嘱,他每顿只能吃很少的细粮。可是,战乱期间,有东西吃就万幸了,哪里还有细粮?除非去黑集市买粮,要么接受美国提供的“救济粮”。1948年5月,上海发起了“反美扶日”的签名行动,蒋军害怕惹怒美国,想用平价“救济粮”拉拢学术界的知名人士。那时,朱自清病重无法下床,家中还有8个孩子要养,然而,他放弃了600万法币生活费的援助,断然拒绝一切收买性质的物资。三个月后,朱自清因胃穿孔,在北大医院去世,享年50岁。弥留之际,他强行睁眼,看了3个含泪围在身边的孩子,用颤抖的手抓住妻子,一字一句,断断续续说道:无论多困难,都不能领美国面粉。朱自清,一代文人才子,即便身处困境,也不接受美国面粉,铮铮骨气,浩然气节,让人震撼,点赞致敬!参考资料:传记《朱自清》#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朱自清得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