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古文简介(嵇康古诗文)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18 10:49:50 浏览
1、嵇康古诗文

发展到一定高度,才会养生,今天我介绍一篇古文《养生论 》是三国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嵇康所著。今天我们学习深有感触。▼嵇康(公元224-263)稽康身处乱世,却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养生诀窍。 稽康总结出一套很好的养生方法。 嵇康为自己设计了一条很有效的长寿之道,本可望成为一位超级寿星,只可惜他文才太高,招人嫉妒,终被陷害致死。好在他的养生长寿经验都流传了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养生论》让大家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养生。《养生论》原文 (1)略《养生论》译文世上或有人认为神仙是可以学成的,长生不老也可以通过努力去做到。也有人认为上寿不过一百二十岁,过去的人和今天的人相同,超过这个寿限的说法,就是妖妄之论了。这两种说法都不符合实情。请让我试探着粗略的谈一谈:虽然没有人亲眼目睹过神仙,但书籍文献所记载,以及前史的传记中,又有较详细的介绍,神仙是一定存在的!这种人好像承受了特殊的气,受之于自然,并非积学就能达到的。至于导养得法,以享尽天年,上达千余岁,下至数百年,也是可以有这种事情的。然而世人都不精通导养之法,所以无人能获得这么高的寿命。为什么这样说呢?就好比服用药物以求发汗,或许有的人不能如愿发汗;可是愧疚情绪集结心头,也会大汗淋漓。再好比整日未进餐,就饥肠辘辘想吃饭;而曾参满怀悲哀,却七天没吃饭都不觉得饥饿。平常人半夜枯坐就会精神低迷想睡觉;而满怀忧愁的人通宵达旦都不能入眠。用结实的梳子理顺鬓发,喝醇酒使颜面发红,也能得到这种效果;而壮士发怒,就会明显的改变颜色,怒发直立甚至可以冲掉帽子。从这些例子来看,精神对于形体,就像一个国家要有君主一样。精神狂躁于中,形体就会损伤于外,如同君王昏庸于上,国家动乱于下是一样的道理。就算在商汤那样的盛世种庄稼也有大旱的时节,多得到一次灌溉的禾苗,虽然终免不了枯死的结局,但必定会枯死得晚一点。那么一次灌溉的好处,当然也是不能轻忽的。然而世人常说偶尔一次发怒侵害不了自己的心性,一次哀伤伤害不了自己的身体,所以就轻率地放纵自己的情绪,这就象不懂得一次灌溉的好处,却希望在旱苗上长出好庄稼一样。因此君子明白自己的形体靠精神而挺立,精神靠形体而长存,深刻领悟到生机容易丧失,也懂得一次过失也会伤害生命的道理。所以他们陶冶性情以保养元神,安定心志以健全躯体,不会让爱憎忧喜等情欲停留在自己的情志意念上,心性澹泊而不冲动,而保持心平气和的状态。再加上用呼吸吐纳和服食来调养身体,使形体与精神相结合,表里之间都得到协调一致。用田种法种田的人,一亩地有十斛的收成,就可以叫做良田,这是天下人所公认的。殊不知用区种法一亩地能有百余斛的收成。土地、种子都是一样的,只是耕种方法不同,就会有如此悬殊的收获。如果认为经商者没有十倍的利润,种田者没有百斛的希望,这是墨守常规不知变通的认识。吃黑豆多能使人重滞,吃白榆多能令人贪睡,合欢可以解除忿怒,萱草可以使人忘记忧愁,这是愚人智者都知道的常识。辛辣的食物能薰伤眼睛,有毒的河豚鱼没有人养,也是寻常世间的常识。生在头部的虱子会发黑,麝吃柏叶就产生麝香。在缺碘的地区人的脖子就会有瘿,在山西一带人的牙齿就容易发黄。据此推断,所有食物之气,都会熏陶情志影响身体,莫不如此。难道所有的食物之气只能使身体滞重而不能使身体轻捷?只能使眼睛昏暗而不能使眼睛明亮?只能使牙齿发黄却不能使牙齿坚固?只能使麝产生麝香而不能使它产生骚臭?所以神农氏说:上等药物延年益寿,中等药物调理性情,这是真正懂得性和命的道理,而用辅养之法以达到身心通达。可是世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只贪图五谷,沉溺声色。眼睛迷恋于缤纷色彩,耳朵专注于靡靡之音。美味煎熬其脏腑,醇酒伤害其肠胃,芳香腐蚀其骨髓,喜怒悖乱其正气。思虑耗散其心神,哀乐殃及其情绪。

2、古文嵇康

梦游古琴@20230704【琴者情也,爱琴之人有更多的爱+情;爱乐之人精神世界也更丰富、更立体~】……凌晨3点多,我莫名的醒来,不知为何想亲近古琴,或许是因为近一直在阅读一本叫《琴史》的书,它主要讲述中国历史上玩古琴的名人,嵇康的狂放+酷爱音乐,让我印象深刻!打开微信读书,我发现一个专辑中有近百本与古琴相关的书籍,“哇哦,挖到宝藏了~”我心惊喜:慢慢地浏览目录,其中有很多作者都是我在《琴史》中读到的人物,比如嵇康。看一遍目录不过瘾,我决定从下往上看,忍不住点开了一些书,虽然都是古文,但我大致能理解,看不懂的,Copy到GPT中翻成白话文,瞬间明白(GPT真是神助理!)。我发现古人的文章都简洁,一本书通常只有几千字,多的也不过几万字,更像是一篇文章。哪像现代人啰啰嗦嗦,顺手就洋洋洒洒几万字、几十万字……我暗赞古人的极简,这样的文字阅读起来没有心理压力,很快就能读完,但其中却蕴含着丰富的精华,值得反复品味。在这些书中,我还发现了一些古琴曲谱和可以欣赏的古琴音频,点开聆听:宁静的夜晚,悠扬的琴音轻柔地回荡着,异常独特……渐渐地,我喜欢上这种声音,被它牵引,婉转起伏,神思渺远~~~我还打开了B站上关于古琴曲的视频,跟着弹幕和悠扬的琴声、曼妙的手指,逐渐入坑,越沉越深。。。原来弦乐与键盘乐真不同:我玩的电钢琴,每个音都是按照十二平均律定好的标准音,一个键下去就是一个声音点,相互之间是断开的;而弦乐则不同,音符之间是连续的,从一个音滑向另一个音,滑行所引发的的音乐感觉是键盘乐器无法表达的:弦乐的声音是连续的,更加丰富、细腻,能够全真的表达无尽的情感世界,在这一点上,弦乐超越了键盘。我竟然有了玩弦乐的冲动,这很有趣,将引我到更加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不再局限于键盘~。。。。。。回头一看,已过早上五点半,窗外晨曦初现,困了,迷迷糊糊的,再入梦乡~~

3、小古文嵇康

智能AI的未来是中国的天下?我认为自信点,把未来去掉。中国的ai已经震惊老外了。近日,海外知名分析师Daniel Ahmad援引一款国内手游《逆水寒》的AI捏脸系统,盛赞这套系统中加入识别“诗词歌赋”的能力。不技能通过用户的一般描述,例如“黑发”、“棕色瞳孔”的关键词生成人像,还能够理解古代诗词等文言文,直观的生成古人描述的人物脸庞。Daniel Ahmad本人就引用了《世说新语.容止》中对嵇康的描述,生成结果符合“身长八尺、风姿特秀……龙章凤姿、天质自然”。也因此这位海外知名分析师感叹现在中国的AI技术确实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特别是对于汉字的理解,其他国家的程序员想要追上还得花费很多功夫。

4、嵇康诗句关于文化

魏晋风度———竹林七贤(三)嵇康阮籍提出:“万物为一,越名教而任自然,触情而行”。《晋书嵇康传》: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得,至于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论可及著《养生论》。《晋书阮籍传》:籍本有济世之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晋书山涛传》:涛饮酒至八斗方醉,帝欲试之,乃以酒八斗饮涛,而密益其酒,涛极本量而止。刘伶:洒脱,酒量为大。《晋书刘伶传》:容貌甚丑,矫情肆志,常以细宇宙齐万物为心,澹然少言,不妄交游,与阮籍嵇康相遇,欣然神解,携手入林,常承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皤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其形骸如此。《晋书阮咸传》:时有群豖来饮其酒,咸直接去其上便共饮之。用大盆盛酒。向秀与嵇康志趣相投。《晋书向秀传》:康善锻,秀为之佐,相对欣然,傍若无人。其主张死生出入,皆欻然自生。竹林七贤乃中华传统康养文化之传奇,中华传统道道家道教文化之精英。

5、嵇康的古文

1962年,陈翔鹤的历史小说《广陵散》发表在《人民文学》第10期。《广陵散》叙述建安文学之后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嵇康被杀的经历。嵇康崇尚老庄,恬静寡欲,好服食,求长生,又尚奇任侠,嫉恶如仇,锋芒毕露。他与司马氏政权对抗,揭露其黑暗残暴。其诗清峻刚烈,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他因“非汤武而薄周孔”的牢骚话,受奸人钟会构陷,与吕安一起无辜被杀。陈翔鹤在小说的“附记”中写下这样意味深长的话:“要在作家协会或音乐家协会的负责同志中才能找到他们。”

6、嵇康文言文简短介绍

《书法家诗传•六•曹喜》诗文/卢秀辉为曹喜仲则歌潜发沸笙箫,季真飘远条。悬针殊等列,垂露恋其遥。自古斯文难,从今由所薸。如君山阁静,似客惹尘朝。前学书人字,英贤画者憔。穷愁闾巷食,孤影旧游招。万事无端狎,千应艺趣邀。荒烟行高雅,弄笔素房摇。大道随心听,放歌任兴凋。待沽倾众耳,安适暮钟韶。曹喜,字仲则,生卒年不详,东汉扶风平陵人。《三国志•魏书二十一•刘劭传》说:“汉建初中,扶风曹喜少异于斯而亦称善。邯郸淳师焉,略究其妙。韦诞师淳而不及也。”曹喜写了一本书,叫《笔论》,过去的书法家都比较牛气,除了写字要名动天下外,做学问、做道德也须得有过人之处,否则,谁认你是书法家,多落得个会写字的当时名而已。《三国志》说他“少异于斯”,说曹喜少年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对书法的天赋,对书法的理解能力、欣赏能力、书写能力已经相当了得了,而曹喜自创的书写方法,且被称为“斯喜之法”。李斯因为书同文、车同轨,尤其是他的《谏逐客书》,更是进了中国历代文选,而为后人所熟知,知道曹喜的真是凤毛麟角,而知道“斯喜之法”说法的更是凤毛麟角中的凤毛麟角了。何谓喜法?就是垂露悬针之法。借喜法而得以成名的有蔡邕、邯郸淳、韦诞等,且得盛名,于世有名,于史有名。这几个学喜法的,后来在书法史上各有地位,这是后话。《三体石经》碑,就是学的曹喜之法。《郑季宣碑》、《仙人唐公房碑》碑额篆书作的就是悬针,而《孔宙碑》、《华山庙碑》碑额的篆书就是垂露了。曹喜有悬针篆,是立本于小篆的一种写法,人称垂针篆,或以为有别于小篆的异体。悬针是指竖划收笔出锋,书写直画下端尖锐,其锋如针之悬,像钢针一样悬起,故称“悬针”。垂露,是书写直画的一种方法,也是曹喜创垂露篆的一种写法,本质还是小篆。书写直画的一种形态,收笔地方如同下垂的露珠,垂而不落,行笔至笔画尾部而反收其笔锋。所以,叫垂露。笔势上用藏锋,不同于“悬针”,两者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唐代孙过庭《书谱》称:“观夫悬针垂露之异。”曹喜的“悬针垂露”之法早影响到了同时代的书家班固,张怀灌《书断》中说:班固“官至中郎将,工篆,李斯、曹喜之法悉能究之”。班固与曹喜同乡且为同时代人,由此可窥曹喜在其生前“收名天下”的同时,已经形成了其独特的篆书风格流派。后世称之为“悬针法”、“垂露篆”。“喜小篆法,垂枝浓直,若燕叶。”卫恒在《四体书势》中说:蔡邕“善篆,采斯、喜之法,为古今杂形”。曹喜之法在后代得到了更一步发展,不但为篆书广为引用,也影响了唐楷法则的形成,从邯郸淳再传韦诞和卫凯,一直影响到魏晋南北朝的碑刻篆书。传世著名的魏《三体石经》中的小篆,即为“垂露篆”,可看到曹喜小篆的流风。章帝以前,碑刻罕见,自章帝始,刻石立碑之风渐起,和、安小有成型,至桓、灵时则达到极盛。凡碑碣、墓志、摩崖、石阙、石经、画像题字及其他杂刻,除南北朝以后因佛教盛行而出现的造像记、石经幢等外,几乎各种类型都具备了。至今存世的汉代碑刻数量还多以百计,汉碑与魏碑、唐碑为碑刻书法史上的三座高峰。《三体石经》为汉魏间著名书法家邯郸淳及多人合作所写,参与者可能有卫觊、韦诞、嵇康、张揖等人,王国维在《魏石经残石考》中说:“品字式者古文、篆、隶三体似出一手,直下式者则三体似由三人分别书之,而书品字式古文与书直下式古文者亦非一手。不独书人不同,即文字亦不画一。”诚如后魏书家江式在其《论书表》中所云:“曹喜号曰工篆,小异斯法,而甚精巧,自是后学,皆其法也。”曹喜开创的小篆流派,在东汉代表了一种古典主义的艺术思潮,书法所使用的文字是正体,创作题材多使用于庄重场合,所以为儒家正统所接受。后世更以这种风格的小篆题写五经篇目和书章表,“谓其点缀如轻露”。篆书的古典装饰美依然具有魅力,使新书体得以风靡。东汉后期草书大盛,作为早出现的书法艺术流派,比较之下,篆书流派的接受面和使用面均不甚普及,更不能代表当时书法艺术发展的主流。所以东汉的流派现象,与曹喜同时代的章草书法,反映得更为充分。书法类的文章要迎合大众,很难。引经据典的说,大众认为太死板,不买帐。太过大众,书法圈子里认为口水文章,如何又能迎合大众又能为书法圈子里的人接受,这是个好难的事。只有认真去做,讨好终不是办法,唯于普及大众,顺带学一点,做一点,也就足够了。

7、钟士季寻嵇康古文

昨天有友君戏谑,说我近期发晦涩难懂的历史古文很多,现在社会没有几个人爱看。说我也不过是“孤芳自赏”而已。“哈哈”中打笑而过。观今而鉴古,无古不成今。了解历史,就是为了解读当下;只有读懂了历史,才能了解现实,感知未来。从忙碌的生存状态中放松自己,读读史籍古诗文,从中汲取营养。回望,我们会定有不一样的收获。举个例子,《尚书》被誉为“政书之祖,史书之源”,读其“洪范”则会了解到是《尚书》的核心,而其“皇极”篇,又是“洪范”的核心思想所在,读后也就会明白中国政治的基本特点。再如,《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 语言艺术等方面, 也有深广的影响。曹操、嵇康、陶渊明等人的四言诗创作直接继承了《诗经》的四言句式;唐诗宋词元曲中也不乏《诗经》的影响 力。读史使人明智。静下心来读史书,是种智慧,即“止住”。止住,不是停滞,而是为了增加动力,更好的前行。古人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东汉哲学家王充亦云:“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唐代皇帝李世民更是提出:“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故,历史是好的教科书和老师。(图网侵删)#嵇康古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