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假名简介(片假名异体)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18 10:50:56 浏览
1、片假名异体

日语的50音图。日本用的文字中的片假名和平假名其实来自中国的文字的偏旁部首。

2、介绍片假名

“吴啊萍”这个名字有什么深意?南京玄奘寺供奉日本战犯牌位,显示供奉者为“吴啊萍”,很多人都在关注这个名字有什么深意,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用我的日语知识解读一下。首先“吴啊萍”,用日语汉字表示的话是“呉啊萍”,可以读成“ごあへい”,用罗马字表示的话是“go a hei”,用汉字谐音表示的话,类似“狗阿黒”这样的发音。网上看到很多特别有深意的解读,什么吴,代表吴岛军港,啊,代表第一,萍,代表兵士。尤其后这个萍的解读,我觉得过于牵强附会了。从读音上来看,“萍”读成“へい”“兵士”读成“へいし”明显差了一个日语假名,都不如“平安”“和平”的“平”,本身跟“萍”是相同的发音呢。众所周知日本的文字是从咱们中国传去的。后来日本人利用中国汉字简化了的草书发明了平假名,利用汉字的偏旁部明了片假名。之所以叫“假名”,就是因为他们管我们中国的汉字叫“真名”。先有“真”名,而后才有“假”名。日语汉字的发音,有两种。一种叫做“音读”,一种叫做“训读”,“音读”是模仿汉字发音,“训读”是从中国借来汉字外形和意义,但是读音是日语自有的读音。再说这个“音读”,经常是一个读音对应很多个汉字。比如,“へい”这个读音,能对应上的汉字除了“萍”,还有“平弊丙兵併屏聘閉柄蔽敝陛並瓶……”等等。说“兵士”,首先读音就不完全对应。另外。“啊”“萍”这两个汉字,日语中很少用到,应该不算作常用汉字。后,我也拆解不出来什么深意。我觉得这件事,重点不是“吴啊萍”这个名字代表什么意思,而是,这个人到底是谁?日本战犯的牌位是如何供奉到南京的玄奘寺的?这种丧尽天良、杀人诛心的事,到底是谁、怎么干出来的!

3、片假名图

建议平假名和片假名一起学,可以搜奈奈子老师的日语入门视频,教得挺明白的。#片假名简介#

4、片假名手写

日语作为一种语言已经死了。。。现在的日语已经失去了生命力,无法靠自身来表达新生事物,只能借助英语,用片假名拼出读音。现在阅读日语,看到片假名的词汇,必须先用日语拼音念出来,然后根据读音找对应的英语单词,如果不懂英语,那就止步于此了。这对于上了年纪不懂英语的人,阅读是相当困难的,很多日本老人现在连电视都看不懂了。下面我用汉语的方式大致形容一下现在的日语:昨天猫宁,我和歌尔夫冷得,一起去苏坡马可特,买了一台康皮优特,和一台普林特,然后去动物园,看了泰格、莱恩、艾莉芬特,中午我们去一家瑞思冲特,吃了一只齐啃,的迪里社死。。。过去中国人看日本文章,可以大致猜出个六七成意思,因为当时的日语里有很多汉字词,但现在不行了,现在的日语文章里充斥着大量表音不表意的、源自英语的片假名。。。因为强行把外语融入原生语言的音韵氛围,使得现在的日语完全失去了语言的美感,可以说,日语作为一种语言的已经死了。现在日本把门叫“斗阿”,刀叫“奶芙”,云叫“克劳德”其实,早将英语中的journalist和crowd翻译成“记者”和“群众”并使用的,恰恰是日本人,因为他们接触西方更早,事实上这个翻译也翻得不错,所以后来也被汉语白话文使用了。但是这些日本人当年做的出色的翻译,现在都被日本人抛弃了,都改用成ジャーナリスト(journalist)和 クラウド 这样的英语片假名。不仅西方外来词,日本自古就有的原生基础词也片假名化了,例如门,现在日本人把门叫ドア,相当于汉字的“斗阿”,其实就是door的片假名,但门不是外来词啊,日本自古就有门,他们古代门不叫斗阿,这就搞笑了。“刀”的日语,现在叫“ナイフ”,即knife的片假名,相当于汉语用“奶芙”来表示刀,日本古代没见过刀吗?武土刀那么出名,但现在刀在日语里变成奶芙了。类似的还有云,古代日本人见过云吧,这不是外来词吧,但现在年轻日本人都把云用片假名叫クラウド(克劳德)了。很多类似于门,刀,云这样的,你会看到,老一辈日本人一个叫法,年轻日本人是另一个叫法,完全割裂了,老人已经听不懂新人的语言了,所以说日语(或者说老日语)正在死去,因为它的延续性被打断了,将来的新日语,极可能会变成英语的一种拼写形式而已。这是为什么呢?这固然有长期西方文化的影响,但背后是谁在操纵主导呢?我只举一个例子,日本战败后,在1946年,47年的时候,日本内阁就通过了限制使用汉字的法案,规定了只有1800个汉字可以在日文中使用。1950年日本「国语审议会」甚至要求涉及中国的地图,里面的中国地名全部改用片假名音译(之前都是用中国汉字)。事实上,中国的地名人名在日语中要如何翻译?日本文化界长期以来一直分为两派,一派要保留用汉字,另一派则要废除汉字,全部用片假名音译,两派一直争吵不休了几十年。

5、片假名一览

这个日本人算是把中国书法学到家了,被称作“日本王羲之”!他的字即使放在唐代,也是能排上号的!我们的邻居日本在近代以前都是中国文化的吸纳者,即使是他们的国粹,有很多也是源自中国。从隋代以来,日本前往大陆的使者逐渐多了起来,其中知名者有小野妹子、阿部仲麻吕、鉴真等人,他们与唐代很多名人,比如李白、白居易等私交甚笃,也给日本带回了数不清的文化财富。日本现在使用的平假名、片假名就出自中国的草书和偏旁部首,其文字的创立,离不开一位著名的日本书法家空海,他是诗人白居易的至交,在唐朝期间不仅修行佛法还临习二王等人书迹,可以说把中国书法学到家了,他被称作“日本的王羲之”,在岛国备受尊崇,其作品被奉为国宝。空海生于日本宝龟五年(774年),于唐延历二十三年(804年)跟随澄法师来唐,随后便展开他的学书之旅。此时的唐代正经历一场“王羲之热”,在唐太宗、高宗、武则天等人的努力下,“二王”真迹名作得以传播,这也让空海这位“遣唐使”近水楼台先得月。除了羲献,智永、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等人笔法也在他的学习范围之内,对“晋唐法度”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而能展现他的书法成果的,是被日本京都东寺视为镇寺院之宝的《风信帖》。《风信帖》是一卷行书,由《风信帖》《忽披帖》《忽惠帖》三部分构成,完成于810年至813年间,经后人整理合为一卷,原本包含5帖,另外一帖进献给关白丰臣,后一帖遗失。它得名于卷首"风信云书"四字,第一眼看到此帖,欣赏者可能会以为这写得是平假名。《风信帖》内容是空海与澄讲论佛法、倡建法钟之事。行笔出锋、笔画极为讲求连带,很多字都一笔写就,气势连贯,如绸带飞舞,飘逸流畅。结字灵动多姿、章法曼妙自然,行笔墨色浓淡相宜、枯润相交,颇有王羲之《平安帖》遗风。第二帖《忽披帖》与第三帖《忽惠帖》风格对比明显,前者用笔更为劲健有力、笔画浓重古拙;后者则秀雅纤丽、潇洒朗逸;第二帖结体险奇高古,第三帖结字则虚灵缥缈,此二帖章法之灵活多变更甚于第一帖《风信帖》。若论笔法之精熟有度、对晋人风格的承袭,空海即使放在圣手云集的唐代,也是能排得上号的。《风信帖》气韵之飘逸灵动,可以称得上一件“神品”!现在,我们将空海这卷藏于日本京都东寺的《风信帖》真迹原作进行了博物馆级别的超高清1:1复制,笔画自然灵动、纤毫毕现,装帧精美,特向您推荐,期待您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