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帝国简介(唐朝帝国历史基本知识)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18 10:54:42 浏览
1、唐朝帝国历史基本知识

众所周知,安史之乱是大唐帝国的分水岭。大乱之前,唐帝国国力强盛,威名远播,是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大乱之后,国力迅速萎缩,藩镇林立,成了苟延残喘的弱鸡。可是,就是这么一场决定国家成败与民族走向的大乱,也有人欢喜有人忧。虽然这是一场灾难,却也成了很多人发迹的机遇,李辅国就是其中之一。李辅国,原名李静忠,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能够生存,主动把自己的命根子切掉,进宫当了一名小宦官。可是,也不是所有人去了宫里就一定能够顺风顺水,李静忠就一直很倒霉,缘由是他长相太难看,对不起观众。后来,李静忠投到了高力士的名下,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才拿了个一个小差事——去飞龙厩记账,说白了不过就是个马夫。此时,李静忠已经四十多岁了。可是,正所谓否极泰来,人的一生总是会遇到贵人的,于是乎,就在这个养马的岗位上,李静忠遇到了人生的第一个贵人——王鉷。王鉷当时是李林甫身边的大红人,他兼任多个职务,闲厩使是其中一个,正是这个职位,让他成了李静忠的上司。他用心观察过这个李静忠,发现他兢兢业业,养的马也比别人肥。于是,王鉷一高兴,就把李静忠介绍给了他人生中的第二个贵人——李亨。没错,就是后来当了皇帝的李亨。公元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后,整个朝廷陷入恐慌,李隆基仓皇逃出长安,李静忠也跟着皇太子李亨上了路。敏感的政治嗅觉告诉李静忠,这是他的天赐良机。不久,马嵬坡,李静忠空前活跃,先是参与了诛杀杨国忠的密谋,后又力劝李亨与李隆基分道扬镳,奔向灵武。抵达灵武后,李静忠又跟其他人一起劝说李亨登基,一举成就了自己的拥立之功。从此,李静忠脱胎换骨,摇身成了李亨身边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灵武登基后,李亨立即将李静忠擢升为太子家令、代理元帅府行军司马,重用迹象已经昭然若揭。不久,李亨给李静忠改了第一个名字——李护国。李静忠马上跪地高喊:“臣李护国谢恩!”“李护国”的名字叫了没几天,李亨又对他说:“李护国别叫了,以后你就叫李辅国吧!”从此,一个崭新的宦官李辅国闪亮登场,与过去的李静忠握手言别。两京收复之后,李辅国的好日子也来了,作为拥立有功的大功臣,他也分享了一杯胜利的羹,进入长安后,他一口气接过了这么多的官职:殿中监、少府监、闲厩、五坊、宫苑、营田、栽接总监使,兼陇右群牧、京畿铸钱、长春宫使等。更加令人大跌眼镜的是,除了给李辅国那么多的权力,李亨还给了李辅国破天荒的封赏——封成国公,实封五百户。同时,李辅国还掌管着北衙禁军,也就是说,皇帝的安全也都交给了他。为了让李辅国工作起来更加方便,李亨甚至在宫中为他准备了一套住房。到了这一步,李亨等于是告诉天下,他只信任李辅国。被架到如此高度,李辅国想不红都难。可是,就是这么红的前提下,李亨仍然给李辅国再次加了一把火:给他操办一门婚事。真是荒唐,荒唐至极,一个天子,竟然给一个宦官操办亲事,而且这位女子竟然还是吏部侍郎元希声的侄孙女。通过这次联姻,元家等到丰厚的汇报,李辅国妻子的叔叔进入高官行列,李辅国的岳父也水涨船高,成了梁州长史,真是鸡犬升天。唐朝中后期,处处都透露着衰败之气。从李亨开始,大量不正常的风气开始盛行,一代更比一代强,直至掏空了整个帝国。#我要上微头条#

2、唐朝帝国双璧

大唐帝国,历经21帝,共289年,1位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结束战乱,休养生息,5位中兴之主.唐太宗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唐宪宗李纯开创元和中兴,唐宣宗李忱开创大中之治,唐武宗李炎打击佛教,对外击退回鹘,唐代宗李豫平息安史之乱,安定社会,恢复生产

3、唐朝帝国世系图

短长肥瘦各有志,玉环飞燕谁敢憎。浅谈唐朝审美观,了解真实的唐朝审美。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强盛的王朝之一。作为世界第一强国,唐帝国以覆压一世的气概,横扫四野,太宗李世民甚至被四夷尊称“天可汗”。每一种文化的形成都有其独特的社会背景。唐代开放包容的审美观念,自然也有强大富裕的唐帝国作为支撑。唐王朝在三百年的分裂后完成了大一统的成就,太宗皇帝继位后三年平定突厥、十年天下大治、二十年海内升平,视百姓如赤子。十余年间,使离乱的人民得到休息,使国家从面临北方突厥的城下之盟到一扫漠北,各国使臣如流水般入中国朝贡。这种奇迹般的成就,使大唐子民有着他人难及的自信骄傲。“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白居易的这句诗是对唐代的真实写照。当时,大唐疆域广阔,天下州郡接近一千。尽管整个贞观朝一再减税,从天下州郡运至长安的赋税物资仍然不计其数,充塞仓库,太仓爆满,粮食甚至无处存放,税粮“腐坏不可计量”。在这种甚至令人难以想象的富庶下,大唐已经有了一种盛世的气质——从容超脱,自信开放,无所畏惧。大唐的审美,自然也是如此的开放包容,堪称兼收并蓄,多元融合。不论是中国的交领右衽,宽袍大袖,还是胡人的窄袖短袍;从中式的“芙蓉如面柳如眉”“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到“眼睛深却湘江水,鼻孔高于华岳山”的胡姬,都能被唐人所欣赏。当然,令人推崇的,还是雄强绚丽的美感。武帝时期,女皇执政使对女性的束缚减轻,如上官婉儿一般的女官入朝参政,掌握权力。在这种背景下,女性自由度上升,对女性的审美更加多样。在大唐开放包容的风气之下,入朝掌权的女官穿着也成为了一种新的审美风向,从坦领襦裙到直领对襟套穿裙。从纯色到花色,从窄变宽。女子们体型丰满匀称,曲线优美,酥胸半露,在唐时的大街上坦然出行。唐代的都城长安,在当时是世界上恢宏的城池,方正俨然,气象万千,城市街道宽阔,能容纳十八匹马并行。居民居住的一百一十处里坊,排列整齐,如棋盘一般,供给百万居民居住。东西二市,陈列着自世界各地流入长安的天下珍奇。宫城内,大明宫美轮美奂,太液池如翡如翠,四方使节,万国衣冠都会如流水一般汇入这里,沿着波涛起伏的龙尾道,向着含元殿上的唐天子顶礼膜拜。王维有句“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描绘唐代外朝景象,正是这般,这种恢宏气势,支撑起了唐朝大气的审美。而唐人对女性“丰肥为美”的审美,也是在大气、开放的审美观念下形成的。说到绚丽,第一印象就是色彩。当然唯有鲜艳夺目方能算得上绚丽,但并非只有色彩,语言文字也能描绘出绚丽多彩的景象。唐代的壁画文化兴盛,壁画飞天是姿态生动。造型优美的女性形象,菩萨形象也逐渐女性化,色彩绚丽,神情雍容,她们体态优美,秀眉细眼,纤腰丰臀,而人物画栩栩如生,如同截下一段故事。仕女画极其流行,如《捣练图》、《挥扇仕女图》流传至,画中仕女衣装绚丽,妆容明艳。在山水画上,唐代盛行金碧山水,色彩流溢,极其绚丽。语言艺术较之于画面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唐代语言流丽的诗文更是琳琅满目,难有时代能与之相较。如“云想衣裳花想容”“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自唐以来,其绚丽无人能比。灵动就是生命力的满溢。因为勃勃生机,情韵流溢而使生命力从画纸、衣饰甚至字句之间流溢而出。唐代从文明的黄昏中的新生,正使它拥有了全新的生命,灵动的艺术、美学也应运而生。在灵动上,具代表性的就是吴道子的画,“吴带当风”就是对其灵动的高评价。其灵动的线条,使画中人衣带像是临风飘动,从画中走入人世。而唐时女官身着间彩裙、石榴裙,其上装饰动植物彩绘,肩披披帛,灵动美丽。唐代不仅处于中华民族审美观念体系的形成时期,还在审美观念的嬗变时期。在这一特殊时期,唐朝独特包容的审美观有着广阔、深远的影响。在唐朝以其包容的气度融合外来文化、习俗、美学的同时,唐朝的文化审美,以其吸纳外来文化的百倍千倍向外输出。在唐人和亲政策之下,大唐的华服美饰、珍贵珠宝、布匹香料都输入了蕃国。在强大的唐朝吸引下,这些蕃国无一不对中国的物产技术产生倾慕,并向中国学习先进文化技术。唐人审美也顺着这条道路传到这些蕃国之中。日本频繁派遣遣唐使入唐,学习唐朝的建筑、茶道、绘画等艺术,还仿照大唐审美制作“十二单”这种服装。像新罗这种国家,在大唐的影响下,不仅民间全面靠拢唐朝,官服也完全仿照唐代官服设计,更是规定女性服饰一律依照唐人形制。总的来说,唐朝审美文化影响深远。时至如今,也仍有大量遗留。参考文献:[1]. 陈望衡  试论唐朝的审美气象[J]  社会科学战线2015(11)[2]. 赵桂芬  唐朝服饰文化研究[D]  安徽大学  2013.4#历史开讲##唐朝帝国简介#

4、世界性的帝国唐朝

外国人心中古今大的20个国家,成吉思汗看了都要出来打人了,我称老二,谁敢第一!第一名:大英日不落帝国,3550万平方公里,1910年第二名:蒙古帝国,3300万平方公里,1311年第三名:西班牙帝国,2500万平方公里,1596年第四名:沙皇帝国,2300万平方公里,1633年第五名:前苏联,2240万平方公里,1915年第六名:元朝,2200万平方公里,1271年第七名:法国第一帝国,1600万平方公里,1804年第八名:大清王朝,1500万平方公里,1800年第九名:阿拉伯倭马亚王朝,1340万平方公里,730年第十名:阿拉伯拔斯王朝,1260万平方公里,610年第十一名:大唐帝国,1237万平方公里,618年第十二名:中华民国,1141万平方公里,1911年第十三名:葡萄牙帝国,1040万平方公里,1677年第十四名:大明王朝,997万平方公里,1566年第十五名:阿拉伯正统哈里发,940平方公里,632年第十六名:匈奴帝国,930万平方公里第十七名:巴西帝国,833万平方公里,1822年第十八名:蒙古准格尔汗国,700万平方公里,1633年第十九名:波斯帝国,690万平方公里,前550年第二十名:西汉王朝,600万平方公里,150年

5、唐朝阿拉伯帝国

大唐帝国解体!盛世唐朝的灭亡!

6、唐朝的兴衰史简介

看看唐朝巅峰时期的帝国疆域图!——就不难理解唐僧当年为什么去古印度取经要走西域这条路了——盛唐帝国

7、唐朝时期还有哪些帝国

李渊在太原起兵:开启大唐盛世序幕自公元前21世纪至今,中国经历了无数次的战争与兴衰。公元617年,隋朝末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奠定了大唐帝国基石。这次事件被誉为“唐王朝的诞生”。隋朝的兴衰可追溯至公元581年,当时杨坚以推翻南北朝的局面,统一天下,建立隋朝。然而,在隋炀帝执政时期,政治腐败和民生疾苦日益严重,加上战争频繁,使得隋朝逐渐走向衰败。这一时期,群雄并起,各地纷纷掀起反隋起义。李渊,字淵明,出身于西魏大将李虎的后代,拥有显赫的家族背景。他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智慧和勇敢,受到家族和周围人的敬重。隋朝时期,李渊历任州郡官员、边疆将领等职务,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和军事经验。隋炀帝时期,李渊担任并州刺史,统领太原地区。公元617年,受到反隋势力的影响,太原地区民众对隋朝不满愈发显著。李渊决定借机起兵,同年5月,他在太原率领部下发动叛乱,公开宣布反对隋朝。李渊的起义迅速获得了各方的支持,许多地方势力纷纷响应。同年,李渊建立唐朝,自立为皇帝,定都长安,开创了唐朝的历史。李渊在太原起兵,不仅开启了唐朝的历史,还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场起义标志着隋朝的灭亡和唐朝的兴起,预示着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以下将从几个方面阐述太原起义的意义。统一中原:李渊在太原起兵后,迅速展开战略部署,统一了各地纷乱的局势。他巧妙地利用了各方势力,通过联盟、攻讦和招降等手段,逐步统一了中原地区。这使得民众开始重拾对繁荣和安定的信心,为唐朝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开创盛世:唐朝在李渊的领导下,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历史上辉煌的王朝之一。这一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繁盛,民生安宁。尤其是在李世民时期,国家实力达到了巅峰,国际地位空前提升。这一切都源于李渊在太原起兵的那个决定。唐朝的文化繁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为繁荣的时期之一。李渊在太原起兵后,高度重视文化教育事业,推动了文学、艺术、科技等领域的繁荣。这使得诗歌、绘画、书法、音乐等艺术在唐朝达到了空前的高峰,影响了后世的中国文化。开放包容的政治氛围:李渊在太原起兵后,对待各地的降臣采取了宽大的政策,使得各地势力得以安抚和融合。他尊重和借鉴了历史上的优秀制度,创立了积极有效的政策,为唐朝的治理奠定了基础。这种开放包容的政治氛围,使得唐朝逐渐成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大熔炉。隋朝末年,各地民族矛盾加剧,民族关系紧张。李渊在太原起兵后,采取了一系列政策,积极推动各民族融合。他实行民族平等政策,提倡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强化民族认同感。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各民族间的和谐共处,使唐朝成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李渊在太原起兵的经验对后世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首先,他的勇敢决策和坚定信念为后世树立了榜样。面对困境,敢于挑战,推翻腐朽的统治,实现社会变革。其次,他的政治智慧和治国策略值得后世学习。李渊善于发掘和利用人才,坚持德治为本,推动国家繁荣。后,他的民族政策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民族融合和平等对于国家的繁荣和稳定至关重要。在中国历史上,太原起义是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从分裂动荡走向统一繁荣的历史转折点。李渊在太原起兵,不仅开创了唐朝,也为中国历史带来了新的生机。这场起义对于推动政治制度的变革、促进各民族融合、激发文化创新具有深远的影响。太原起义不仅改变了政治格局,还影响了社会思想。在李渊的领导下,唐朝出现了一种务实、开放和包容的社会风气。人们崇尚学问,追求卓越,尊重人才。同时,儒家思想、佛教、道教等思想体系在唐朝得到了和谐共存和发展。这种多元的思想氛围为社会进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事件,太原起义受到了后世的广泛关注和纪念。许多历史学家、作家和艺术家纷纷以太原起义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文学作品和艺术品。这些作品不仅赞颂了李渊在太原起兵的英勇事迹,还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如此丰富的成果,使太原起义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回顾太原起义的历史,我们可以从中汲取许多现实意义。面对国家和民族的困境,我们需要勇敢地站出来,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在困难面前保持坚定的信念,勇于担当,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振兴而努力。此外,我们应当珍视和传承唐朝的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历史开讲##唐朝帝国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