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姜夔(暗香姜夔)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18 10:58:41 浏览
1、暗香姜夔

这是宋代词人姜夔的一首端午词。这首词可谓宋词中婉约、清空、思辨的一首端午词。题中“端午宿合路”之“合路”,据陆游《入蜀记》记载:合路,是南宋时吴江县下辖十四个村之一。清徐达源著《黎里志》记: “合路,在陆家荡(黎里镇)东南,黄家溪北。北属吴江,南属秀水,故名。”它是由浙江嘉兴进入苏州吴江境内的必经水道。词人“宿合路”,估计是赶路半道留宿,与词中“白头行客”相呼应。“石榴一树浸溪红”,一棵石榴树,倒映在溪水中,枝上的石榴花与水中的石榴花,一下子将溪水染红似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词人李清照的心事。石榴花落水面,自然也唤起了词人无限诗情,是时光匆匆也好,是功名未立也罢,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天是端午。怎能不想起屈原。屈原诗中开创了“香草美人”艺术手法,“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石榴花落,正是屈原的“惟草木之零落兮”。所以,看似闲笔,实则步步紧贴屈原而言。其高妙之处,罕有人知。“名花零落雨中看”,谁人不起惜花情。屈原以“香草美人”,奠定了《离骚》的基调。词人以“石榴花谢”,奠定了“诉衷情”的曲调。同时,榴花纷纷飘落,也暗自交代了写作的基础时间——端午时节,可谓一语双意,绝妙至极!“零落小桥东”之“零落”,进一步提醒读者,这里化用了屈原“惟草木之零落兮”之诗境。“小桥东”,言词人的写作基础空间,即合路桥东侧。“小桥东”亦是绝妙,看似交代地点,却道出了填词的绝妙之处,就在于细节描写,越细节越文学。许多人填词,缺少的正是“小桥东”,而大而化之说水上、舟中、路旁等没有具体指向之含糊不清之地,从而失去了文章该有的质实。记住了“小桥东”,也就记住了填词之妙。整首词,也就有了一个落脚点。地点“小桥东”有了,下面就说时间,“五日凄凉心事,山雨打船篷”。“五日”指写作具体时间为“五月初五”,恰逢端午。“凄凉心事”,也就自然而流露。一则想起屈原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人生颇为凄凉。二则想起自己一生飘零,至今仍然是“白头行客”,年华老去,却仍然一事无成。“心事”本有好有坏,然“凄凉”二字一出,则巧妙将怀念屈原之本意,无缝嵌入端午主题之中。所以说是步步写自己,实则又步步写屈原。“山雨打船篷”,比“小桥东”更加绝妙。既被文天祥化用成一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国破家亡之沧桑,又道出了屈原与自己所处的人生逆境。“山雨”,如同人生遭遇的暴风雨,“打船蓬”,何尝不是打在屈原与自己身上的一场人生暴风雨呢!“谙世味,楚人弓。莫忡忡。”就更绝妙了。都说宋诗说理,宋词又何尝不是。这三句,就将宋词说理的风格显露出来了。陆游有句,“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就是对“谙世味”的好解释,经历过,方懂得世味人情的“薄似纱”。伟大的词人高妙之处就在于懂得了人情冷暖,依然深爱着这个世界。所以“谙世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后两句“楚人弓”“莫忡忡”。所谓“楚人弓”出自一个典故。据汉代刘向《说苑·至公》记载:“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亡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也。’”屈原也是“楚人”,屈原也有得有失,得到了万古名,失去了生命。凡是都有得失利弊,有名的未必有利,有利未必名声好。正所谓“世味酸咸谁自信,人生声利古难全。”(《哨遍·高祖还乡》)懂得了“失之得之”这个道理,全词的主旨至此才显现出来。也只有读懂了“楚人弓”这个典故,你的思想境界才能跟上姜夔的节奏。从而对“莫忡忡”这三字才能有更深的理解。这正是看透岁月之后的一份豁达与从容。词境至此,直追东坡“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不过一豪放一婉约,一个是少林罗汉功夫,一个是武当太极功夫,一个针锋相对,一个绵里藏针,皆能笑傲江湖,天下。“白头行客”句收尾到位,给人一种意蕴悠长,留白无限的感觉。你可以感受到一位白发苍苍的道人,正在小舟中孤独地望着落花,其意境何其悲哀,然词人却能自解自释,超然物外,“不采苹花,孤负薰风”。“孤负”这里指违背,对不住。本来凯风悠悠,正是“采苹花”之际,可是词人却没有这么做,所以才会觉得对不住这么好的夏风。“不采苹花,孤负薰风”,正可看作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一种诗意延伸。有意思的是写端午词豪放的正是苏东坡,他的“佳人相见一千年”的豪放与婉约的端午词“不采苹花,孤负薰风”对决,你更喜欢哪个呢?

2、姜夔的诗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宋姜夔诗句

3、姜夔读音

【古旧报刊】合肥古今:姜夔与合肥(1957年05月16日《合肥日报》第三版)文 | 羽田南宋著名词人和作曲家姜夔与合肥有一段深厚的情缘。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是南宋时著名的词人,也是一位精于音律的作曲家。他的著作很丰富,可考的有十三种之多。1953年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杨荫浏先生到陕西调查民间音乐。在西安发现大批乐谱,和姜夔旁谱的写法相同,因而编成宋姜白石创作歌曲研究一书(已在排印中)。据音乐家阴法鲁先生称,由于他所处的时代,他的乐曲和诗词一样,充满了哀伤的气氛。姜夔所处的是兵荒马乱的时代,淮河以北广大地区被女真族的金国占领,南宋王朝偏安江南,仍然过着歌舞升平、荒淫无恥的生活,置老百姓于不顾。姜夔虽没有象(像)辛弃疾那样投靠人民、坚决反抗外来侵略,但他对当时的政治及社会状况不满,对自己祖国和人民所遭遇的不幸,是很感慨的。他在江南一带游历,看到了老百姓陷于饥寒痛苦,曾感伤地吟道:“天边有饼不可食,闻说饥民满淮北。”在他一生中,曾走过江西、湖北、湖南、浙江等地,他在合肥住的时间虽不多,但印象很深,从姜夔自定歌曲六十六首来看,其中有年月住地记载可考的,就有五首是在合肥作的。从他的诗词中,可以看出他当时曾住在合肥城南赤阑桥(现已无考)之西,与范仲纳(讷)做邻居,朋友中还有一位赵君献。在合肥时,他曾两次泛舟巢湖,在舟中作平韵满江红词一首,并将此词刻在当时巢湖神姥祠柱上。因手头资料不足,能查到的姜夔在合肥的行踪,止此而已。合肥,在南宋时是曾遭兵火的地方,从姜夔的词中所描写的景况,也可看出当时合肥是一片战马嘶鸣,荒烟野草的地方。他创作的凄凉犯描写了当时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多么深重的灾难。“绿杨巷陌,秋风起,边城一片离索,马嘶渐远,人归何处,戍楼吹角,情怀正恶,更衰草寒烟淡薄,似当时将军部曲,迤逦度沙漠。”从词人这一段描写中,可以看出江淮地区所遭到的严重破坏,而这时,离1161年,即金国的皇帝完颜亮打到长江边上的时候,已有三十年了。姜夔对合肥是一往情深极为依恋的,即使在别处游历,也不能忘怀合肥。他在送范仲纳(讷)回合肥的三首诗中说:“壮志只便鞍马上,客梦常在江淮间。”“未老刘郎定重到,烦君说与故人知。”在他的六十六篇歌曲中,也有五篇可确实断定是怀念合肥之作。如江梅引前记说:将去淮南不得,因梦思以述志。踏莎行前记说: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可见词人就是在睡梦中还看见了合肥。从词的内容来看,他对合肥更是情深。如点绛唇说:“淮南好,甚时重到,陌上生青草”。江梅引说:“歌罢淮南青草赋,又萋萋,漂零客,泪沾衣”。等等。而在他四十二、三岁时,离初游合肥已将近二十年,距离他三十七岁在合肥那年也有七、八年了,他在前记称元夕有所梦作鹧鸪天说:“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则更可想见姜夔对合肥的感情。浙江师范学院夏承焘先生研究姜夔多年,著唐宋词人年谱,认为姜夔所以不能忘怀合肥,可能在这儿有他时刻难忘的情人哩。#合肥头条# #历史醉今朝# #出外龙舒人##简介姜夔#

4、姜夔简历

准确来说,一般人作词叫“填词”。词牌名就规定了乐曲乐调,而很少有人自创音乐。南宋词人姜夔就是其中之一,他会“自度曲”。姜夔自度曲有名的就是《暗香》《疏影》。这两首自度曲《暗香》《疏影》背后还有一个故事。姜夔一生只是个普通的读书人,没有做过官,社会地位不高。但是他凭借音乐与文学修养游走于当时身份高贵的阶层之中。宋代是一个对文化十分尊重的时代,像姜夔这样的清客并没有被轻视,所以姜夔也结交到不少身份比他高的朋友。其中有一个就是范成大。范成大不仅是一个颇有名气的诗人,在当时做的官也很大。有一年冬天,姜夔在范成大的石湖山庄住了一个月之久。范成大欣赏姜夔,让姜夔写词,就是既作曲又作词的那种。《暗香》《疏影》应运而生。没错,《暗香》《疏影》就是来自林逋的《山园小梅》里的两句很有名的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姜夔是根据这两句诗的意境创作了两首曲子。至于自度曲所作的词有多美,则不得而知了。很多古代的乐谱已经失传,即使流传下来的也无法识别,因为古代的乐谱没有使用一种通用的符号,目前没有得到准确地破解。#大有学问#

5、姜夔简介

柳永和姜夔,宋词史上的两座高峰!有着南北两宋时期词作里程碑的地位!他们的词作,因开创了宋词新时代而为后人称颂!中性笔习作——柳永与姜夔词两首(1.0中性笔,中速)